汲取台灣土壤、自由水氣的豐沛養分,刻苦茁壯並無時無刻懷抱著熱愛土地情懷的黃土水,被視為1910年代至1930年代台灣雕塑界的唯一代表。國立臺灣美術館匯集黃土水卅七件經典作品及重要的文獻資料推出「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是他自1930年逝世至今展品數量最多的一次個展,展出作品包含2022年入藏國美館的〈甘露水〉、黃土水生命最後幾年廢寢忘食致力於創作的〈水牛群像〉等。
策展人、國美館資深研究員薛燕玲經過一年的研究、蒐集與梳理,彙整諸多藝術史家史料,體現黃土水短暫而奮鬥不懈的藝術生命,她表示「一方面是紀念黃土水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另一方面也希望將他的藝術精神擴散出去」。在此期盼下,展覽展現黃土水一生的奮鬥身影及其刻畫的時代印記,既彰顯他藝術生命的不朽,也見證台灣這塊土地的自由與美麗。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展場一景
(圖版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首屆橫山書藝雙年展以「法與無法交織的年代─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為題,聚焦呈現書法當今跨地域的發展,剖析書藝於現當代藝術發展中的定位,從而帶動當代書法藝術發展的新量能。展覽匯集台灣、日本、韓國與歐洲的四十二名藝術家參與,近半數為國外藝術家;展出作品亦有近半數為新作,在和既有的現當代書藝作品對映下,呈現全球當代書藝的多樣面貌,並探究書法藝術的未來與可能,包括台灣戰後對於書法形式和內容流變的沉澱與省思,以及西方抽象藝術和書法如何互相刺激與借鏡。
橫山書法藝術館邀請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吳超然偕同館內督導陳俋佐擔任策展人,以共同策畫的模式展開對於橫山書藝雙年展的各種想像,展覽同時以藝術共振的概念串聯桃園在地藝文空間舉辦平行展。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2023橫山書藝雙年展:法與無法交織的年代─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展場一景
(攝影:ANPIS FOTO王世邦;圖版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適逢台灣前輩藝術家李梅樹一百廿歲冥誕,國立臺灣美術館攜手李梅樹紀念館、財團法人李梅樹文教基金會推出「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策展人、國美館資深研究員薛燕玲以六大子題:「印象三角湧」、「熠熠榮光」、「擘劃祖師廟重建」、「流光一刻日常紀實」、「縱橫之間交輝」與「疊疊生發」,分別呈現影響李梅樹生涯創作題材、繪畫風格及藝術實踐的重要因素,並匯集百餘件作品與文獻資料展現貫穿李梅樹一生生命歷程的風格特質,進一步體現他的藝術創造與服務社會的歷程。
李梅樹終其一生秉持寫實主義的風格,關注描繪台灣土地、人民,並在戰後致力實踐油畫本土化,建立自我本土主體意識風格的作品。展覽完整梳理李梅樹的生命軌跡和藝術內涵。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展場一景
(圖版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一一重構:楊德昌」緣起於2019年電影導演楊德昌遺孀彭鎧立寄存一萬多件未曾公開的電影文物於國家電影中心(現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開啟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與台北市立美術館協作從大量的檔案文獻中挖掘楊德昌的思想藍圖及創作軌跡,分別於影視聽中心和北美館以影展與展覽方式體現其脈絡。
北美館展覽由館長王俊傑與電影學者孫松榮擔任策展人,彭鎧立擔任首席創意顧問,從七個主題:「時代的童年」、「略有志氣的少年」、「城市探索者」、「多聲部複語師」、「活力喜劇家」、「生命沉思者」、「夢想實業家」重組楊德昌創作的多元母題,並在首度公開展示的珍貴文獻與影音檔案中回看楊德昌透過電影,輔以劇場、動畫,跨媒介地進行開創性創作的意圖,進而重新認識這位胸懷世界而欲言說普世價值的創作人。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一一重構:楊德昌」展場一景
(圖版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歷經三年的籌畫期與研究歷程,「盪─吳瑪悧個展」經由策展團隊黃海鳴、崔綵珊、田倧源深入探查吳瑪悧的創作發展軌跡,透過三個架構:「前衛異果─知識體系的解構」、「超級瑪莉─從體制的對立批判到催化互融」和「資本主義廢墟中永續家園─生態與環境的合作網路╱菌絲系統」,層層推展出吳瑪悧如何從所處時代及其介入的機制來探討她帶給藝壇的影響力。
策展統籌黃海鳴表示,「吳瑪悧的作品在不同地點、場域發生,以創作介入社會、空間並提出探問,讓觀者得以從中了解問題」,於是觀者可以從多件參與式創作認識她以民眾為核心的藝術發展,了解她如何在自身闡述的後博物館時代的社會交往狀態下,實踐將展覽及整個呈現過程轉化為「液態美術館」的概念,創造出一種菌絲化的社會網絡。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盪─吳瑪悧個展」展場一景
(攝影:Studio Millspace;圖版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的「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由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與學者黃建宏共同策畫,透過五個子題:「前衛與實驗」、「政治與禁忌」、「翻譯術與混種」、「在地、全球化與身份認同」和「匯流與前進」,將歷時三年的前期研究、訪調與籌備從不同軸線重新梳理台灣紛雜且躁動的狂飆年代。
展覽聚焦跨領域開端和自我啟蒙的台灣1980年代,探尋在當時政治社會背景下視覺藝術、劇場、新電影、音樂、文學等藝術領域相互交織與碰撞的文化現場,進一步開啟以不同視角書寫歷史敘事的多元可能,共計展出七百餘件藝術作品、檔案文獻、音像紀錄與訪談內容。王俊傑表示展覽是從當代的角度回望歷史脈絡及其對我們的影響,「企圖提出以研究與檔案做為展覽的全新可能,並期待觸發更多創新史觀討論的方法」。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展場一景
(圖版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宜蘭美術館的「道隱無名─林章湖書畫展」由熟諳林章湖卅年繪畫歷程的羲之堂總經理陳筱君策畫。展名「道隱無名」源自於老子《道德經》,以此定名除了呼應林章湖以禪學做為底蘊的心象抒發,延伸出「大道隱匿,不可名狀,卻善於始生,又善於完成」,追求自在理想主義的精神境界,更是飽含陳筱君對林章湖之於藝術的堅持和執著的體認。
林章湖詩、書、畫、印兼擅,創作融通古今,自成一格,能夠跳脫傳統書藝的框架為漢字藝術帶來更多的創意,是持續實驗新材質、保有探索新法與新境思維的藝術家。陳筱君表示此次策展加深她對林章湖作品的解讀,展出的水墨、書藝作品無不體現林章湖在破立兼容、正反辨證的解構思維中,從容彰顯東方後現代的另類人文意指與興味。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道隱無名─林章湖書畫展」展場一景
(圖版提供:宜蘭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以開啟美術館的多元展覽面向為目標推出首檔「收藏家」系列展「世界─林明哲的藝術收藏」。高美館展覽部主任曾芳玲擔任策展人,從林明哲超過八千件收藏中精選17世紀至21世紀橫跨歐洲、美洲、亞洲的九十件作品,除了梳理林明哲個人的收藏品味,亦從涵蓋五百年的展出作品中探查藝術家角色及創作動機的轉變過程。
林明哲的收藏歷程逾五十年,十九歲即擁有第一件收藏品,為台灣具代表性收藏團體清翫雅集的成員之一,他樂於分享收藏品予眾人欣賞,並表示美術館是給予下一代最好的藝術教育場所。「世界─林明哲的藝術收藏」展出作品風格含括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派、超現實主義、超寫實主義、表現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新普普與觀念藝術,以歐洲藝術家的作品為大宗,呈現西洋美術發展史的微型脈絡。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世界─林明哲的藝術收藏」展場一景
(圖版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台北當代藝術館2023年年末壓軸展「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教授龔卓軍策畫,從楊茂林的系列作品「瀲灩之魂」、「黯黑的放浪者」與「花落春未盡」以及由此核心軸線推展的「尋找曼荼羅」等,重新審視他橫跨五十年的創作心境。此次展出近九十件的作品中有60%以上為全新創作,包含首度和白鹿動畫工作室與聲音藝術家陳昱榮合作打造沉浸式體驗的劇場裝置,呈現楊茂林不同生命階段的創作軌跡。
龔卓軍表示楊茂林的創作風格獨具一格,作品始終透露出時代的脈動與氣息,展出主題中輪番上陣的救援角色反映他對當代神祇的多重訴求,以及對人類與自然界關係的深刻探討,同時見證他隨著歲月推移,創作慾望與精神意志日益豐沛的過程。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展場一景
(攝影:ANPIS FOTO王世邦;圖版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繼2022年首度舉辦館際交流展,橫山書法藝術館2023年再度攜手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書畫特展「榜書」,除了從史博館與桃園市立美術館的館藏作品及精選的私人拓本收藏爬梳榜書的歷史意涵和脈絡,亦有展出融入市井街坊招牌和名勝古蹟製作的動畫,以及委託書藝家依展題定位創作的大字書法,展現榜書的藝術價值。
「榜書」由史博館展覽組助理研究員蔡耀慶與橫山書法藝術館編輯林佳穎共同策畫,分為「彰功銘記」、「寫經興佛」、「示名顯義」與「當代書藝的詮釋」四大展區,一方面依時間軸走向讓觀者得以端看榜書於不同時代的樣貌,另一方面也從館藏書畫和物件揭示榜書概念的演進,以及隨時代產生的書體演變與不同的應用方式,尤其是當代書藝家對於榜書創作的嶄新詮釋,不僅開啟古今對話、重現不同面向的大字風采,更迎向未來發展榜書創作的各種可能性。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榜書」展場一景
(攝影:ANPIS FOTO王世邦;圖版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汲取台灣土壤、自由水氣的豐沛養分,刻苦茁壯並無時無刻懷抱著熱愛土地情懷的黃土水,被視為1910年代至1930年代台灣雕塑界的唯一代表。國立臺灣美術館匯集黃土水卅七件經典作品及重要的文獻資料推出「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是他自1930年逝世至今展品數量最多的一次個展,展出作品包含2022年入藏國美館的〈甘露水〉、黃土水生命最後幾年廢寢忘食致力於創作的〈水牛群像〉等。
策展人、國美館資深研究員薛燕玲經過一年的研究、蒐集與梳理,彙整諸多藝術史家史料,體現黃土水短暫而奮鬥不懈的藝術生命,她表示「一方面是紀念黃土水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另一方面也希望將他的藝術精神擴散出去」。在此期盼下,展覽展現黃土水一生的奮鬥身影及其刻畫的時代印記,既彰顯他藝術生命的不朽,也見證台灣這塊土地的自由與美麗。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展場一景
(圖版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首屆橫山書藝雙年展以「法與無法交織的年代─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為題,聚焦呈現書法當今跨地域的發展,剖析書藝於現當代藝術發展中的定位,從而帶動當代書法藝術發展的新量能。展覽匯集台灣、日本、韓國與歐洲的四十二名藝術家參與,近半數為國外藝術家;展出作品亦有近半數為新作,在和既有的現當代書藝作品對映下,呈現全球當代書藝的多樣面貌,並探究書法藝術的未來與可能,包括台灣戰後對於書法形式和內容流變的沉澱與省思,以及西方抽象藝術和書法如何互相刺激與借鏡。
橫山書法藝術館邀請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吳超然偕同館內督導陳俋佐擔任策展人,以共同策畫的模式展開對於橫山書藝雙年展的各種想像,展覽同時以藝術共振的概念串聯桃園在地藝文空間舉辦平行展。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2023橫山書藝雙年展:法與無法交織的年代─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展場一景
(攝影:ANPIS FOTO王世邦;圖版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適逢台灣前輩藝術家李梅樹一百廿歲冥誕,國立臺灣美術館攜手李梅樹紀念館、財團法人李梅樹文教基金會推出「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策展人、國美館資深研究員薛燕玲以六大子題:「印象三角湧」、「熠熠榮光」、「擘劃祖師廟重建」、「流光一刻日常紀實」、「縱橫之間交輝」與「疊疊生發」,分別呈現影響李梅樹生涯創作題材、繪畫風格及藝術實踐的重要因素,並匯集百餘件作品與文獻資料展現貫穿李梅樹一生生命歷程的風格特質,進一步體現他的藝術創造與服務社會的歷程。
李梅樹終其一生秉持寫實主義的風格,關注描繪台灣土地、人民,並在戰後致力實踐油畫本土化,建立自我本土主體意識風格的作品。展覽完整梳理李梅樹的生命軌跡和藝術內涵。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展場一景
(圖版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一一重構:楊德昌」緣起於2019年電影導演楊德昌遺孀彭鎧立寄存一萬多件未曾公開的電影文物於國家電影中心(現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開啟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與台北市立美術館協作從大量的檔案文獻中挖掘楊德昌的思想藍圖及創作軌跡,分別於影視聽中心和北美館以影展與展覽方式體現其脈絡。
北美館展覽由館長王俊傑與電影學者孫松榮擔任策展人,彭鎧立擔任首席創意顧問,從七個主題:「時代的童年」、「略有志氣的少年」、「城市探索者」、「多聲部複語師」、「活力喜劇家」、「生命沉思者」、「夢想實業家」重組楊德昌創作的多元母題,並在首度公開展示的珍貴文獻與影音檔案中回看楊德昌透過電影,輔以劇場、動畫,跨媒介地進行開創性創作的意圖,進而重新認識這位胸懷世界而欲言說普世價值的創作人。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一一重構:楊德昌」展場一景
(圖版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歷經三年的籌畫期與研究歷程,「盪─吳瑪悧個展」經由策展團隊黃海鳴、崔綵珊、田倧源深入探查吳瑪悧的創作發展軌跡,透過三個架構:「前衛異果─知識體系的解構」、「超級瑪莉─從體制的對立批判到催化互融」和「資本主義廢墟中永續家園─生態與環境的合作網路╱菌絲系統」,層層推展出吳瑪悧如何從所處時代及其介入的機制來探討她帶給藝壇的影響力。
策展統籌黃海鳴表示,「吳瑪悧的作品在不同地點、場域發生,以創作介入社會、空間並提出探問,讓觀者得以從中了解問題」,於是觀者可以從多件參與式創作認識她以民眾為核心的藝術發展,了解她如何在自身闡述的後博物館時代的社會交往狀態下,實踐將展覽及整個呈現過程轉化為「液態美術館」的概念,創造出一種菌絲化的社會網絡。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盪─吳瑪悧個展」展場一景
(攝影:Studio Millspace;圖版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的「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由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與學者黃建宏共同策畫,透過五個子題:「前衛與實驗」、「政治與禁忌」、「翻譯術與混種」、「在地、全球化與身份認同」和「匯流與前進」,將歷時三年的前期研究、訪調與籌備從不同軸線重新梳理台灣紛雜且躁動的狂飆年代。
展覽聚焦跨領域開端和自我啟蒙的台灣1980年代,探尋在當時政治社會背景下視覺藝術、劇場、新電影、音樂、文學等藝術領域相互交織與碰撞的文化現場,進一步開啟以不同視角書寫歷史敘事的多元可能,共計展出七百餘件藝術作品、檔案文獻、音像紀錄與訪談內容。王俊傑表示展覽是從當代的角度回望歷史脈絡及其對我們的影響,「企圖提出以研究與檔案做為展覽的全新可能,並期待觸發更多創新史觀討論的方法」。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展場一景
(圖版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宜蘭美術館的「道隱無名─林章湖書畫展」由熟諳林章湖卅年繪畫歷程的羲之堂總經理陳筱君策畫。展名「道隱無名」源自於老子《道德經》,以此定名除了呼應林章湖以禪學做為底蘊的心象抒發,延伸出「大道隱匿,不可名狀,卻善於始生,又善於完成」,追求自在理想主義的精神境界,更是飽含陳筱君對林章湖之於藝術的堅持和執著的體認。
林章湖詩、書、畫、印兼擅,創作融通古今,自成一格,能夠跳脫傳統書藝的框架為漢字藝術帶來更多的創意,是持續實驗新材質、保有探索新法與新境思維的藝術家。陳筱君表示此次策展加深她對林章湖作品的解讀,展出的水墨、書藝作品無不體現林章湖在破立兼容、正反辨證的解構思維中,從容彰顯東方後現代的另類人文意指與興味。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道隱無名─林章湖書畫展」展場一景
(圖版提供:宜蘭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以開啟美術館的多元展覽面向為目標推出首檔「收藏家」系列展「世界─林明哲的藝術收藏」。高美館展覽部主任曾芳玲擔任策展人,從林明哲超過八千件收藏中精選17世紀至21世紀橫跨歐洲、美洲、亞洲的九十件作品,除了梳理林明哲個人的收藏品味,亦從涵蓋五百年的展出作品中探查藝術家角色及創作動機的轉變過程。
林明哲的收藏歷程逾五十年,十九歲即擁有第一件收藏品,為台灣具代表性收藏團體清翫雅集的成員之一,他樂於分享收藏品予眾人欣賞,並表示美術館是給予下一代最好的藝術教育場所。「世界─林明哲的藝術收藏」展出作品風格含括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派、超現實主義、超寫實主義、表現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新普普與觀念藝術,以歐洲藝術家的作品為大宗,呈現西洋美術發展史的微型脈絡。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世界─林明哲的藝術收藏」展場一景
(圖版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台北當代藝術館2023年年末壓軸展「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教授龔卓軍策畫,從楊茂林的系列作品「瀲灩之魂」、「黯黑的放浪者」與「花落春未盡」以及由此核心軸線推展的「尋找曼荼羅」等,重新審視他橫跨五十年的創作心境。此次展出近九十件的作品中有60%以上為全新創作,包含首度和白鹿動畫工作室與聲音藝術家陳昱榮合作打造沉浸式體驗的劇場裝置,呈現楊茂林不同生命階段的創作軌跡。
龔卓軍表示楊茂林的創作風格獨具一格,作品始終透露出時代的脈動與氣息,展出主題中輪番上陣的救援角色反映他對當代神祇的多重訴求,以及對人類與自然界關係的深刻探討,同時見證他隨著歲月推移,創作慾望與精神意志日益豐沛的過程。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展場一景
(攝影:ANPIS FOTO王世邦;圖版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繼2022年首度舉辦館際交流展,橫山書法藝術館2023年再度攜手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書畫特展「榜書」,除了從史博館與桃園市立美術館的館藏作品及精選的私人拓本收藏爬梳榜書的歷史意涵和脈絡,亦有展出融入市井街坊招牌和名勝古蹟製作的動畫,以及委託書藝家依展題定位創作的大字書法,展現榜書的藝術價值。
「榜書」由史博館展覽組助理研究員蔡耀慶與橫山書法藝術館編輯林佳穎共同策畫,分為「彰功銘記」、「寫經興佛」、「示名顯義」與「當代書藝的詮釋」四大展區,一方面依時間軸走向讓觀者得以端看榜書於不同時代的樣貌,另一方面也從館藏書畫和物件揭示榜書概念的演進,以及隨時代產生的書體演變與不同的應用方式,尤其是當代書藝家對於榜書創作的嶄新詮釋,不僅開啟古今對話、重現不同面向的大字風采,更迎向未來發展榜書創作的各種可能性。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榜書」展場一景
(攝影:ANPIS FOTO王世邦;圖版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