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2017年09月 #508
檔案、聲音與文化場景
2017敏斯特雕塑展於6月初在德國敏斯特舉辦,儘管展覽規模不如文件展、威尼斯雙年展,但由於每十年舉辦一次,且部分作品永久留存與城市共生,讓敏斯特雕塑展有其獨特地位。在今年敏斯特雕塑展中,許多作品不僅挑戰雕塑的觀念,幾個計畫型的創作也積極介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在特別報導單元,駐德國作者鄭安齊帶來第一手的現場報導,並選介八件作品詳細解說其內涵。
過去要認識亞洲地區的優秀藝術家,多半是透過兩年一次的亞洲雙年展。但隨著近幾年台灣許多獨立藝術工作者與藝術機構積極前進東南亞,與不同國家的獨立藝術空間交流,這些交流活動也打開不同於歐美的文化面向,加深民眾對東南亞的視覺藝術與文化的進一步認識。在特別報導單元中,駐日本作者邱馨慧撰文介紹現正在東京森美術館與國立新美術館舉辦的展覽「太陽雨:東南亞的現代美術─從1980年代至現在」,展覽囊括一百九十件作品,深入探討近卅年來的東南亞現當代藝術,規模之大為歷年僅見。另一篇特別報導介紹正在布魯塞爾舉辦的「從中國到台灣.抽象藝術先鋒」大展,駐法國作者陳英德、張彌彌撰文為讀者介紹這個歐洲首次大規模的華人抽象藝術展。
9月專輯以九○年代的文化與藝術現象為主軸,邀請四位作者以不同角度切入當時的文化與藝術運動。1994年9月,「台北破爛生活節」在台北縣(今新北市)永福橋下舉辦,在為期三天的活動中,集結大量次文化與國內外的前衛團體,聲音、劇場與視覺藝術工作者,他們標舉反文化與波希米亞式的態度,以宣言式的姿態進行各種顛覆性的展演活動。專輯邀請葉杏柔、羅悅全、陳韋臻與賴柔蒨四位作者撰文,從不同角度切入九○年代的檔案、聲音、文化背景與小劇場生態,回顧這些活動所留下來的精神和意義。
名家傑作單元在本期為讀者帶來不同的觀點。文章從維多利亞時期的裸體畫創作,切入當時的社會背景,探討在與社會風氣、價值觀與道德觀相違背的情況下,這些被創作出來的裸體畫帶有什麼樣的意義,而又是什麼原因造成裸體畫從古典繪畫中的理想典範,被貶為具有道德爭議的創作題材。
藝術人物單元由駐西班牙作者徐芬蘭撰文,專訪米羅的孫子胡安.龐耶.米羅。在2014年胡安.龐耶.米羅曾親自來台拜訪《藝術家》雜誌,並致贈米羅的版畫作品。在訪談中,胡安.龐耶.米羅介紹他的最新著作《米羅與音樂》,首次揭露米羅創作與音樂之間的關聯。
200
|
9月專輯
|
|
檔案、聲音與文化場景 ⊙藝術家編輯部
|
202
|
讓影像自我辨明─從解放在地實驗的文化檔案談起 ⊙葉杏柔
|
206
|
九○年代的聲音場景─當年,那塊荒地上的「第三屆破爛生活節」 ⊙羅悅全
|
212
|
關於「破身影」與九○年代的遺緒─八○後的無幸參與,又如何垂涎牆上射後的九○「破身影」 ⊙陳韋臻
|
218
|
原來前戲已經是高潮了─小劇場導演陳梅毛談九○年代 ⊙賴柔蒨
|
168
|
特別報導─敏斯特雕塑展
|
|
過去的前衛已成典範─2017敏斯特雕塑展現場報導 ⊙鄭安齊
|
182
|
2017敏斯特雕塑展作品選介 ⊙鄭安齊
|
326
|
特別報導─東南亞現代美術展
|
|
晴雨交織的史詩─太陽雨:東南亞現代美術展在東京盛大開展 ⊙邱馨慧
|
366
|
特別報導─華人抽象藝術先鋒
|
|
「從中國到台灣.抽象藝術先鋒」大展─布魯塞爾伊克賽爾美術館首次引介 華人抽象藝術 ⊙陳英德、張彌彌
|
115
|
藝術風景
|
|
埃克曼的現世寓言
|
116
|
巴黎隨筆
|
|
小而美的捷克瑪─安德列美術館 ⊙李明明
|
116-1
|
美學漫遊
|
|
哆啦A夢的故鄉 ⊙李仁芳
|
116-2
|
美術之眼
|
|
在墨田遇見葛飾北齋 ⊙陳長華
|
116-3
|
香港視線
|
|
用我們的紅包換你喜歡的藍色 ⊙卓有瑞
|
116-4
|
雲端遊藝
|
|
Uncle葆蘿,天堂安息! ⊙陸蓉之
|
116-5
|
藝術焦點
|
|
幻影 ⊙李維菁
|
116-6
|
藝術新聞
|
|
文創園區商業化再成焦點 ⊙莊偉慈
|
|
2017「藝術自造祭」 ⊙莊偉慈
|
116-7
|
吉蓮.艾爾斯個展「航向邊緣」 ⊙許玉鈴
|
116-8
|
王璜生個展「邊界/空間」 ⊙許玉鈴
|
116-9
|
明代吳門書畫家畫劄精品展 ⊙柳敏鈺
|
116-9
|
卡蜜爾.克羅黛美術館3月開館 ⊙蔣嘉惠
|
116-10
|
保羅.蓋提美術館購藏大師作品 ⊙高慧倩
|
116-11
|
第十四屆里昂雙年展「浮世」 ⊙高慧倩
|
116-11
|
藝術家顧福生辭世 ⊙本刊訊
|
116-12
|
藝術拍賣
|
|
新象2017年秋季拍賣會 ⊙本刊訊
|
116-13
|
藝術市場
|
|
第二屆「台灣藝術博覽會」展後報導 ⊙洪琬諦
|
199
|
比特幣如何滲透全球600億藝術市場? ⊙編譯/高慧倩
|
116-14
|
國際傳真
|
|
龐畢度中心4月罷工活動原由 ⊙鄭元智
|
116-16
|
名畫物語
|
|
神奈川沖浪裏 ⊙北辰
|
120
|
人道精神的承繼─畢卡索名畫〈格爾尼卡〉與〈濫殺無辜〉的相互呼應 ⊙徐芬蘭
|
132
|
藝術人物
|
|
米羅與音樂的親密關係─專訪米羅之孫:胡安.龐耶.米羅 ⊙徐芬蘭
|
134
|
米羅藝術生涯的成形─小米羅著作《米羅與音樂》摘錄 ⊙胡安.龐耶.米羅 編譯/高慧倩
|
140
|
台灣抽象藝術史
|
|
無鞍騎士頌─《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八章 ⊙蕭瓊瑞
|
156
|
台灣美術
|
|
實用改造與消極觀望─台灣美術變貌(八) ⊙潘襎
|
188
|
交陪美學論
|
|
群的裝配.智慧城市─從媒體實驗室到文化實驗室 ⊙龔卓軍
|
192
|
影像邊緣
|
|
沒有自然的生態系─林子桓「銜尾蛇」個展中的封閉性問題 ⊙王柏偉
|
196
|
圍場散步
|
|
從補助數據,看視覺藝術政策 ⊙胡永芬
|
222
|
大師開講
|
|
傑克.威庸:我的抽象藝術是從現實抽離出來─現代藝術旗手之十八 ⊙皮耶.阿斯提爾、路易.戈爾丹 編譯/潘襎
|
228
|
藝評選讀
|
|
〈東布格特舊廳公園的榆樹〉+〈漢普斯特德的樹:教堂小徑〉─約翰.康斯塔伯作品選介 ⊙安.萊爾 編譯/蔣嘉惠
|
232
|
大師的講堂
|
|
木瓜園詩情畫意─白雪痕教授的身影 ⊙黃光男
|
240
|
封面藝術家
|
|
好色之圖─蕭耀藝術創作的「真、性、情」三部曲 ⊙石瑞仁
|
246
|
評藝廣場
|
|
從繁衍崩壞到睹物內觀─林純如的藝術堅持與轉向 ⊙蕭瓊瑞
|
250
|
聚焦當代
|
|
以藝術回應時代─關於葉仁焜的繪畫 ⊙莊偉慈
|
256
|
國際藝壇
|
|
離散中的邊界─2017年文件展中的文化游牧與亞洲介入 ⊙高千惠
|
262
|
即使她們從未睡著─超現實主義女性藝術家五十位群展「清醒的做夢者」 ⊙戴映萱
|
274
|
伊斯麥爾.巴里對於時間與影像的痴迷─巴黎國立網球場美術館伊斯麥爾.巴里個展 ⊙鄭元智
|
278
|
在藝術史之外─紐約惠特尼美術館「何理歐.奧迪塞卡:不如來一場目眩神迷」 ⊙謝佩君
|
282
|
吉米.德罕:在世界的中心點─明尼阿波利斯沃克藝術中心吉米.德罕回顧展 ⊙陳雯俐
|
290
|
史上最受歡迎的藝術展覽?!─倫敦蛇形藝廊葛瑞森.佩里個展 ⊙戴映萱
|
298
|
身在其中,使風景生動─巴黎狩獵與自然博物館推出當代藝術特展 ⊙劉京璇
|
304
|
瘋狂、惡劣、危險的藝術旅程─蘇格蘭國立美術館「卡拉瓦喬之外」 ⊙方秀雲
|
318
|
神秘象徵主義的玫瑰十字沙龍─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玫瑰十字沙龍,1892-1897」特展 ⊙周東曉
|
324
|
最後的浮世繪師月岡芳年─「月百姿」百畫展 ⊙朱惠慈
|
342
|
展覽評介
|
|
歷史/記憶與俗民風景─由歷史縱深看侯淑姿作品中的人民記憶與俗民風景 ⊙林志明
|
346
|
延續的夢─侯連秦雕塑創作個展 ⊙簡政展
|
348
|
材質語境─臺灣2017亞洲國際青年當代木雕大展 ⊙三義木雕博物館
|
350
|
藝術家評介
|
|
線性.符號.東方幾何─吳學讓戰後造形藝術問題探析(下) ⊙白適銘
|
354
|
鳥雀棲息鳴叫於城市鋼筋結構的話語權─黃光男水墨畫中的傳統與當代 ⊙張國治
|
358
|
蜀濤的符號性抽象畫 ⊙陳英德
|
360
|
簡潔明快,自在寫生─孫少英筆下的美麗原鄉 ⊙陳長華
|
388
|
名家傑作
|
|
維多利亞時期裸體畫的道德回應 ⊙艾莉森.史密斯 編譯/蔣嘉惠
|
406
|
亞洲文物之美
|
|
高麗時代裝飾燦爛的佛教繪畫 ⊙潘襎
|
412
|
西域佛畫
|
|
4至7世紀板繪與殘片 ⊙羅德瑞克.韋陀 編譯/林保堯
|
418
|
創意陶藝
|
|
遇火孕生─陶藝家許瓊文的媒材實驗工程 ⊙莊秀玲
|
422
|
誌上話陶
|
|
開啟台灣現代陶藝盛況的推升者─前輩陶藝家李亮一 ⊙黎翠玉
|
424
|
藝術人物誌
|
|
廣文博通,游刃於藝─蕭平 ⊙錢陳翔
|
430
|
新書出版
|
|
美術產業永遠的尖兵─《畫廊風雲四十年》序 ⊙李欽賢
|
433
|
橋的角色─《畫廊風雲四十年》自序 ⊙劉煥獻
|
468
|
柔軟的心、溫暖的建築─劉木賢的學校建築藝術 ⊙蕭瓊瑞
|
471
|
學校夢田.教育建築.南方經驗─《學校夢田─劉木賢建築作品集》序 ⊙張基義
|
436
|
工藝美術
|
|
在可居可遊的空間中,感受到「美」─《臺灣工藝》第六十六期出刊 ⊙朱珮儀
|
437
|
藝展目錄
|
438
|
藝展報導
|
450
|
藝術快遞
|
452
|
展覽月報
|
458
|
行情表
|
462
|
叢書目錄
|
474
|
藝術線上
|
檔案、聲音與文化場景
2017敏斯特雕塑展於6月初在德國敏斯特舉辦,儘管展覽規模不如文件展、威尼斯雙年展,但由於每十年舉辦一次,且部分作品永久留存與城市共生,讓敏斯特雕塑展有其獨特地位。在今年敏斯特雕塑展中,許多作品不僅挑戰雕塑的觀念,幾個計畫型的創作也積極介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在特別報導單元,駐德國作者鄭安齊帶來第一手的現場報導,並選介八件作品詳細解說其內涵。
過去要認識亞洲地區的優秀藝術家,多半是透過兩年一次的亞洲雙年展。但隨著近幾年台灣許多獨立藝術工作者與藝術機構積極前進東南亞,與不同國家的獨立藝術空間交流,這些交流活動也打開不同於歐美的文化面向,加深民眾對東南亞的視覺藝術與文化的進一步認識。在特別報導單元中,駐日本作者邱馨慧撰文介紹現正在東京森美術館與國立新美術館舉辦的展覽「太陽雨:東南亞的現代美術─從1980年代至現在」,展覽囊括一百九十件作品,深入探討近卅年來的東南亞現當代藝術,規模之大為歷年僅見。另一篇特別報導介紹正在布魯塞爾舉辦的「從中國到台灣.抽象藝術先鋒」大展,駐法國作者陳英德、張彌彌撰文為讀者介紹這個歐洲首次大規模的華人抽象藝術展。
9月專輯以九○年代的文化與藝術現象為主軸,邀請四位作者以不同角度切入當時的文化與藝術運動。1994年9月,「台北破爛生活節」在台北縣(今新北市)永福橋下舉辦,在為期三天的活動中,集結大量次文化與國內外的前衛團體,聲音、劇場與視覺藝術工作者,他們標舉反文化與波希米亞式的態度,以宣言式的姿態進行各種顛覆性的展演活動。專輯邀請葉杏柔、羅悅全、陳韋臻與賴柔蒨四位作者撰文,從不同角度切入九○年代的檔案、聲音、文化背景與小劇場生態,回顧這些活動所留下來的精神和意義。
名家傑作單元在本期為讀者帶來不同的觀點。文章從維多利亞時期的裸體畫創作,切入當時的社會背景,探討在與社會風氣、價值觀與道德觀相違背的情況下,這些被創作出來的裸體畫帶有什麼樣的意義,而又是什麼原因造成裸體畫從古典繪畫中的理想典範,被貶為具有道德爭議的創作題材。
藝術人物單元由駐西班牙作者徐芬蘭撰文,專訪米羅的孫子胡安.龐耶.米羅。在2014年胡安.龐耶.米羅曾親自來台拜訪《藝術家》雜誌,並致贈米羅的版畫作品。在訪談中,胡安.龐耶.米羅介紹他的最新著作《米羅與音樂》,首次揭露米羅創作與音樂之間的關聯。
200
|
9月專輯
|
|
檔案、聲音與文化場景 ⊙藝術家編輯部
|
202
|
讓影像自我辨明─從解放在地實驗的文化檔案談起 ⊙葉杏柔
|
206
|
九○年代的聲音場景─當年,那塊荒地上的「第三屆破爛生活節」 ⊙羅悅全
|
212
|
關於「破身影」與九○年代的遺緒─八○後的無幸參與,又如何垂涎牆上射後的九○「破身影」 ⊙陳韋臻
|
218
|
原來前戲已經是高潮了─小劇場導演陳梅毛談九○年代 ⊙賴柔蒨
|
168
|
特別報導─敏斯特雕塑展
|
|
過去的前衛已成典範─2017敏斯特雕塑展現場報導 ⊙鄭安齊
|
182
|
2017敏斯特雕塑展作品選介 ⊙鄭安齊
|
326
|
特別報導─東南亞現代美術展
|
|
晴雨交織的史詩─太陽雨:東南亞現代美術展在東京盛大開展 ⊙邱馨慧
|
366
|
特別報導─華人抽象藝術先鋒
|
|
「從中國到台灣.抽象藝術先鋒」大展─布魯塞爾伊克賽爾美術館首次引介 華人抽象藝術 ⊙陳英德、張彌彌
|
115
|
藝術風景
|
|
埃克曼的現世寓言
|
116
|
巴黎隨筆
|
|
小而美的捷克瑪─安德列美術館 ⊙李明明
|
116-1
|
美學漫遊
|
|
哆啦A夢的故鄉 ⊙李仁芳
|
116-2
|
美術之眼
|
|
在墨田遇見葛飾北齋 ⊙陳長華
|
116-3
|
香港視線
|
|
用我們的紅包換你喜歡的藍色 ⊙卓有瑞
|
116-4
|
雲端遊藝
|
|
Uncle葆蘿,天堂安息! ⊙陸蓉之
|
116-5
|
藝術焦點
|
|
幻影 ⊙李維菁
|
116-6
|
藝術新聞
|
|
文創園區商業化再成焦點 ⊙莊偉慈
|
|
2017「藝術自造祭」 ⊙莊偉慈
|
116-7
|
吉蓮.艾爾斯個展「航向邊緣」 ⊙許玉鈴
|
116-8
|
王璜生個展「邊界/空間」 ⊙許玉鈴
|
116-9
|
明代吳門書畫家畫劄精品展 ⊙柳敏鈺
|
116-9
|
卡蜜爾.克羅黛美術館3月開館 ⊙蔣嘉惠
|
116-10
|
保羅.蓋提美術館購藏大師作品 ⊙高慧倩
|
116-11
|
第十四屆里昂雙年展「浮世」 ⊙高慧倩
|
116-11
|
藝術家顧福生辭世 ⊙本刊訊
|
116-12
|
藝術拍賣
|
|
新象2017年秋季拍賣會 ⊙本刊訊
|
116-13
|
藝術市場
|
|
第二屆「台灣藝術博覽會」展後報導 ⊙洪琬諦
|
199
|
比特幣如何滲透全球600億藝術市場? ⊙編譯/高慧倩
|
116-14
|
國際傳真
|
|
龐畢度中心4月罷工活動原由 ⊙鄭元智
|
116-16
|
名畫物語
|
|
神奈川沖浪裏 ⊙北辰
|
120
|
人道精神的承繼─畢卡索名畫〈格爾尼卡〉與〈濫殺無辜〉的相互呼應 ⊙徐芬蘭
|
132
|
藝術人物
|
|
米羅與音樂的親密關係─專訪米羅之孫:胡安.龐耶.米羅 ⊙徐芬蘭
|
134
|
米羅藝術生涯的成形─小米羅著作《米羅與音樂》摘錄 ⊙胡安.龐耶.米羅 編譯/高慧倩
|
140
|
台灣抽象藝術史
|
|
無鞍騎士頌─《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八章 ⊙蕭瓊瑞
|
156
|
台灣美術
|
|
實用改造與消極觀望─台灣美術變貌(八) ⊙潘襎
|
188
|
交陪美學論
|
|
群的裝配.智慧城市─從媒體實驗室到文化實驗室 ⊙龔卓軍
|
192
|
影像邊緣
|
|
沒有自然的生態系─林子桓「銜尾蛇」個展中的封閉性問題 ⊙王柏偉
|
196
|
圍場散步
|
|
從補助數據,看視覺藝術政策 ⊙胡永芬
|
222
|
大師開講
|
|
傑克.威庸:我的抽象藝術是從現實抽離出來─現代藝術旗手之十八 ⊙皮耶.阿斯提爾、路易.戈爾丹 編譯/潘襎
|
228
|
藝評選讀
|
|
〈東布格特舊廳公園的榆樹〉+〈漢普斯特德的樹:教堂小徑〉─約翰.康斯塔伯作品選介 ⊙安.萊爾 編譯/蔣嘉惠
|
232
|
大師的講堂
|
|
木瓜園詩情畫意─白雪痕教授的身影 ⊙黃光男
|
240
|
封面藝術家
|
|
好色之圖─蕭耀藝術創作的「真、性、情」三部曲 ⊙石瑞仁
|
246
|
評藝廣場
|
|
從繁衍崩壞到睹物內觀─林純如的藝術堅持與轉向 ⊙蕭瓊瑞
|
250
|
聚焦當代
|
|
以藝術回應時代─關於葉仁焜的繪畫 ⊙莊偉慈
|
256
|
國際藝壇
|
|
離散中的邊界─2017年文件展中的文化游牧與亞洲介入 ⊙高千惠
|
262
|
即使她們從未睡著─超現實主義女性藝術家五十位群展「清醒的做夢者」 ⊙戴映萱
|
274
|
伊斯麥爾.巴里對於時間與影像的痴迷─巴黎國立網球場美術館伊斯麥爾.巴里個展 ⊙鄭元智
|
278
|
在藝術史之外─紐約惠特尼美術館「何理歐.奧迪塞卡:不如來一場目眩神迷」 ⊙謝佩君
|
282
|
吉米.德罕:在世界的中心點─明尼阿波利斯沃克藝術中心吉米.德罕回顧展 ⊙陳雯俐
|
290
|
史上最受歡迎的藝術展覽?!─倫敦蛇形藝廊葛瑞森.佩里個展 ⊙戴映萱
|
298
|
身在其中,使風景生動─巴黎狩獵與自然博物館推出當代藝術特展 ⊙劉京璇
|
304
|
瘋狂、惡劣、危險的藝術旅程─蘇格蘭國立美術館「卡拉瓦喬之外」 ⊙方秀雲
|
318
|
神秘象徵主義的玫瑰十字沙龍─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玫瑰十字沙龍,1892-1897」特展 ⊙周東曉
|
324
|
最後的浮世繪師月岡芳年─「月百姿」百畫展 ⊙朱惠慈
|
342
|
展覽評介
|
|
歷史/記憶與俗民風景─由歷史縱深看侯淑姿作品中的人民記憶與俗民風景 ⊙林志明
|
346
|
延續的夢─侯連秦雕塑創作個展 ⊙簡政展
|
348
|
材質語境─臺灣2017亞洲國際青年當代木雕大展 ⊙三義木雕博物館
|
350
|
藝術家評介
|
|
線性.符號.東方幾何─吳學讓戰後造形藝術問題探析(下) ⊙白適銘
|
354
|
鳥雀棲息鳴叫於城市鋼筋結構的話語權─黃光男水墨畫中的傳統與當代 ⊙張國治
|
358
|
蜀濤的符號性抽象畫 ⊙陳英德
|
360
|
簡潔明快,自在寫生─孫少英筆下的美麗原鄉 ⊙陳長華
|
388
|
名家傑作
|
|
維多利亞時期裸體畫的道德回應 ⊙艾莉森.史密斯 編譯/蔣嘉惠
|
406
|
亞洲文物之美
|
|
高麗時代裝飾燦爛的佛教繪畫 ⊙潘襎
|
412
|
西域佛畫
|
|
4至7世紀板繪與殘片 ⊙羅德瑞克.韋陀 編譯/林保堯
|
418
|
創意陶藝
|
|
遇火孕生─陶藝家許瓊文的媒材實驗工程 ⊙莊秀玲
|
422
|
誌上話陶
|
|
開啟台灣現代陶藝盛況的推升者─前輩陶藝家李亮一 ⊙黎翠玉
|
424
|
藝術人物誌
|
|
廣文博通,游刃於藝─蕭平 ⊙錢陳翔
|
430
|
新書出版
|
|
美術產業永遠的尖兵─《畫廊風雲四十年》序 ⊙李欽賢
|
433
|
橋的角色─《畫廊風雲四十年》自序 ⊙劉煥獻
|
468
|
柔軟的心、溫暖的建築─劉木賢的學校建築藝術 ⊙蕭瓊瑞
|
471
|
學校夢田.教育建築.南方經驗─《學校夢田─劉木賢建築作品集》序 ⊙張基義
|
436
|
工藝美術
|
|
在可居可遊的空間中,感受到「美」─《臺灣工藝》第六十六期出刊 ⊙朱珮儀
|
437
|
藝展目錄
|
438
|
藝展報導
|
450
|
藝術快遞
|
452
|
展覽月報
|
458
|
行情表
|
462
|
叢書目錄
|
474
|
藝術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