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2019年3月 #526
包浩斯一百週年
包浩斯學院自1919年創設以來,於今年迎向一百週年。德國「2019包浩斯協會」舉辦為期一整年的紀念活動「包浩斯100」,在不同城市推出各項展演,除了回望包浩斯的歷史和其無遠弗屆的影響,在當代我們如何理解、重新演繹包浩斯,也是其所欲探究的層面。本期在國際藝壇單元對「包浩斯100」有詳盡的報導。此外也為讀者介紹國際各大美術館陸續於春季推出藝術史上的重要藝術家展覽,包括泰德英國美術館「梵谷與不列顛」、龐畢度中心瓦沙雷大型回顧展,以及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展,後者並於特別報導單元中有精采的賞析。
「策展」(Curating)在當代藝術場域中是處在不斷變動、自我翻新的狀態,而策展人與藝術家、機構、展覽、參與者、工作者……,彼此之間同樣有著流動而活絡的關係;「策展」至今仍是一門發展中的專業領域,並一再地受到檢視與討論。3月專輯「當代策展的形變與可能」由策展人的視角出發,與讀者共同探視當代策展的可能性。我們能夠發現當代策展人在不同專業背景、經驗以及所關注議題之下,策展創生表現的多元性,在在擴張策展的概念與可能。
本刊專訪三位有策展經驗的藝術家:吳瑪悧、王俊傑、張君懿,分別就他們身兼雙重身分的位置以及近期策畫的展覽,談論各自的策展觀點與策展實踐。獨立策展人高森信男回溯自身過去到現在的策展項目,提出其對策展的理念具有文化交流和做為敘事文體的特質。許峰瑞論述策展於畫廊機構的文化生產,並以他於耿畫廊、TKG+、TKG+ Projects的展覽為案例進一步辨證策展人與畫廊機構合作的樣貌。駐紐約作者謝佩君專訪三間紐約藝術機構的總監或首席策展人:日本協會美術館首席策展人神谷幸江、紐約市立大學密希金畫廊總監艾蕾娜.克萊爾.費爾德曼,與非營利藝術組織Blank Forms藝術總監勞倫斯.昆甫,分享他們從獨立策展到機構內策展的資歷,或是非典型機構的策展人之身分所帶來的視野。
日本畫家松林桂月曾為第三屆台灣美術展覽會評審,是日本美術流派中「南畫」的大師,一生致力南畫創作,晚年時日本畫壇掀起膠彩畫風潮卻仍不改其志,名家傑作單元介紹這位最後的南畫家松林桂月的生平與其極致的水墨畫作。
文化部部長鄭麗君留任後於1月底受邀出席由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舉辦的「後.文化政策白皮書:實踐力、行動力」公共論壇,針對文化部去年底發布《文化政策白皮書》分析政府施政現況與策略。鄭麗君表示唯有系統性的文化施政才得以翻轉結構,以文化為主體的治理才可能被實踐,她同時鼓勵社會的討論與公眾參與,共同形塑長遠的願景。
116 | 3月專輯 |
當代策展的形變與可能 | |
118 | 白盒子內外的展示行動 ─藝術家吳瑪悧談當代策展 ☉許楚君 |
124 | 順應時勢的專注與積累 ─王俊傑對當代策展的看法 ☉羅珮慈 |
130 | 策展與創作的共生─藝術家 ─策展人張君懿談「超日常」的策展實踐 ☉蔣嘉惠 |
136 | 從文化交流到展覽做為敘事文體 ☉高森信男 |
142 | 策展於畫廊機構的文化生產:一個等待被檢視的實踐 ☉許峰瑞 |
148 | 一站又一站,策展在遠方 ─專訪紐約日本協會美術館首席策展人神谷幸江 ☉謝佩君 |
152 | 當代藝術紋理中的一根倒刺 ─專訪紐約密希金畫廊總監艾蕾娜.克萊爾.費爾德曼 ☉謝佩君 |
156 | 自由的聲響迴盪在角落 ─專訪紐約Blank Forms藝術總監勞倫斯.昆甫 ☉謝佩君 |
290 | 特別報導 |
唐代書法藝術的跨時代靈動 ─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展 ☉編輯部 |
|
83 | 藝術風景 |
勒澤的〈葉子與貝殼〉 | |
84 | 巴黎隨筆 |
全球化的審美經驗 ☉李明明 | |
85 | 美術之眼 |
南美館和董事長的淚 ☉陳長華 | |
86 | 香港視線 |
「港彩流金」及「合.陶」雙展 ☉卓有瑞 | |
87 | 藝術新聞 |
鄉土歌頌─席德進的繪畫與台灣 | |
台北當代藝術館「烏鬼」 | |
88 | 台灣高鐵藝術元年〈處處〉 |
「台灣漫畫基地」正式啟動 | |
89 | 吳密察出任故宮院長 |
2019高雄獎得獎名單公布 | |
90 | 2019新加坡雙年展宣布展題 |
新加坡國美館公布今年展演計畫 | |
91 |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柯比意特展 |
六本木交叉點:嘗試連繫 | |
92 | 野口勇與長谷川三郎特展 |
羅浮宮推出免費參館新時段 | |
93 | 法國3月的素描藝術博覽會 |
倫敦國家美術館首次借展亞洲 | |
94 | 藝術市場 |
1月台北藝術博覽會盛況 ☉本刊訊 | |
96 | 國際傳真 |
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歸還非洲藝術品餘波 ☉鄭元智 | |
106 | 封面藝術家 |
自闢蹊徑的新天地─觀看劉秋甫的甫式藝術 ☉劉恩慈 | |
110 | 藝術動態 |
六十年,感動的時刻─臺南市美術館開館紀實 ☉潘(示番) | |
160 | 藝術現場 |
保羅.巴布埃納─若時間是一處場所 | |
163 | 圍場散步 |
邊緣十八年,重新布局奪回主場的時機來了 ☉胡永芬 | |
166 | 台灣抽象藝術史 |
林壽宇與白色震撼(一) ─《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廿六章 ☉蕭瓊瑞 |
|
180 | 台灣美術 |
從去中心到多元的擺盪:台灣美術的心靈解嚴 ─台灣美術變貌廿六 ☉潘(示番) |
|
192 | 水墨畫世界 |
齊白石畫的玉蘭花 ☉北辰 | |
202 | 手繪古建築 |
明代的無梁殿─高僧妙峰的存世傑作 ☉李乾朗 | |
206 | 舊文新刊 |
秦松畫思錄 ☉秦松 | |
210 | 美學入門 |
藝術與文明─《美學入門》之五 ☉歐文.艾德曼 編譯/朱惠慈 | |
214 | 評藝廣場 |
「舞」動雲門─胡宏述和他的公共藝術創作 ☉蕭瓊瑞 | |
218 | 交陪美學論 |
吟遊花園綿延時─「想要帶你遊花園」與館閣場所的當代時空 ☉龔卓軍 | |
222 | 影像邊緣 |
圖式與觀察者─「2018牛俊強個展」中不可見者的可見性問題 ☉王柏偉 | |
226 | 聚焦當代 |
文學化的繪畫─簡翊洪的水墨創作 ☉莊偉慈 | |
98 | 國際藝壇 |
行走在倫敦─「梵谷與不列顛」在泰德英國美術館 ☉許楚君 | |
232 | 比利時象徵主義名家克諾普夫 ─巴黎小皇宮美術館「費赫南.克諾普夫─謎語的大師」特展 ☉唐忠珊 |
240 | 自然中的和聲─劍橋大學費茲威廉博物館「惠斯勒與大自然」展 ☉黃其安 |
248 | 古老靈魂的對話─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比爾.維歐拉/米開朗基羅」 ☉方秀雲 |
252 | 以詩意雕塑重新定義傳統 ─馬德里索菲亞王后國立藝術中心荷姆.帕蘭薩雕塑展 ☉周芳蓮 |
256 | 現代主義的軌跡─包浩斯一百週年紀念 ☉許楚君 |
266 | 藝術造形的分享 ─龐畢度中心策展人米歇爾.高提耶談「維多.瓦沙雷回顧展」 ☉鄭元智 |
276 | 從A到B再重返循環 ─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安迪.沃荷回顧展(下) ☉周東曉 |
284 | 活得愉快─瓦倫西亞合作金庫文化中心畢卡索特展 ☉徐芬蘭 |
306 | 藝術家評介 |
植物做為文明的舞台─以蔡獻友「原植物」和「植物史」為例 ☉高甄斈 | |
310 | 展覽評介 |
無維而置:當代語境下的靜觀與踐行─廖迎晰、沈志民觀念藝術綜述 ☉劉佳懿 | |
314 | 女力發酵─蘊育.連結.擴張─2019年桃園女性藝術特展 ☉陳明惠 |
316 | 美術流派 |
拉斐爾前派的中世紀視界 ☉艾利森.英格里 編譯/盧穎 | |
332 | 名家傑作 |
最後的南畫家松林桂月─以畫歌詠水墨的極致 ☉羅珮慈 | |
356 | 攝影藝術 |
鏡頭下的深情眷戀─林權助的攝影藝術 ☉王偉光 | |
366 | 藝術視界 |
搞怪標誌.異類藝術 ☉黃健敏 | |
372 | 塞尚傳記 |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 |
375 | 藝術人物 |
歸人.沿溪踏花去─致蕭耀 ☉李翊菱 | |
376 | 西域佛畫 |
唐代惡業圖.劉薩訶與涼州瑞像.蓮上五菩薩 ☉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
|
382 | 創意陶藝 |
不朽的純真─看見陶藝家李永明的台灣精神 ☉莊秀玲 | |
386 | 當代新陶 |
卡琳.歐絲堡×李敏秀 ☉邵婷如 | |
390 | 誌上話陶 |
千姿百態的陶柱人生─陶藝家曾永鴻 ☉黎翠玉 | |
420 | 新書出版 |
舉重若輕,泯於無形:全人觀點的藝術教育 ─《藝術開門:藝術教育10講》出版 ☉趙惠玲 |
|
427 | 工藝美術 |
三月春風時─《臺灣工藝》第七十二期出刊 ☉朱佩儀 | |
392 | 藝展目錄 |
393 | 藝展報導 |
403 | 藝術快遞 |
404 | 展覽月報 |
410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414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424 | 藝術線上 |
包浩斯一百週年
包浩斯學院自1919年創設以來,於今年迎向一百週年。德國「2019包浩斯協會」舉辦為期一整年的紀念活動「包浩斯100」,在不同城市推出各項展演,除了回望包浩斯的歷史和其無遠弗屆的影響,在當代我們如何理解、重新演繹包浩斯,也是其所欲探究的層面。本期在國際藝壇單元對「包浩斯100」有詳盡的報導。此外也為讀者介紹國際各大美術館陸續於春季推出藝術史上的重要藝術家展覽,包括泰德英國美術館「梵谷與不列顛」、龐畢度中心瓦沙雷大型回顧展,以及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展,後者並於特別報導單元中有精采的賞析。
「策展」(Curating)在當代藝術場域中是處在不斷變動、自我翻新的狀態,而策展人與藝術家、機構、展覽、參與者、工作者……,彼此之間同樣有著流動而活絡的關係;「策展」至今仍是一門發展中的專業領域,並一再地受到檢視與討論。3月專輯「當代策展的形變與可能」由策展人的視角出發,與讀者共同探視當代策展的可能性。我們能夠發現當代策展人在不同專業背景、經驗以及所關注議題之下,策展創生表現的多元性,在在擴張策展的概念與可能。
本刊專訪三位有策展經驗的藝術家:吳瑪悧、王俊傑、張君懿,分別就他們身兼雙重身分的位置以及近期策畫的展覽,談論各自的策展觀點與策展實踐。獨立策展人高森信男回溯自身過去到現在的策展項目,提出其對策展的理念具有文化交流和做為敘事文體的特質。許峰瑞論述策展於畫廊機構的文化生產,並以他於耿畫廊、TKG+、TKG+ Projects的展覽為案例進一步辨證策展人與畫廊機構合作的樣貌。駐紐約作者謝佩君專訪三間紐約藝術機構的總監或首席策展人:日本協會美術館首席策展人神谷幸江、紐約市立大學密希金畫廊總監艾蕾娜.克萊爾.費爾德曼,與非營利藝術組織Blank Forms藝術總監勞倫斯.昆甫,分享他們從獨立策展到機構內策展的資歷,或是非典型機構的策展人之身分所帶來的視野。
日本畫家松林桂月曾為第三屆台灣美術展覽會評審,是日本美術流派中「南畫」的大師,一生致力南畫創作,晚年時日本畫壇掀起膠彩畫風潮卻仍不改其志,名家傑作單元介紹這位最後的南畫家松林桂月的生平與其極致的水墨畫作。
文化部部長鄭麗君留任後於1月底受邀出席由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舉辦的「後.文化政策白皮書:實踐力、行動力」公共論壇,針對文化部去年底發布《文化政策白皮書》分析政府施政現況與策略。鄭麗君表示唯有系統性的文化施政才得以翻轉結構,以文化為主體的治理才可能被實踐,她同時鼓勵社會的討論與公眾參與,共同形塑長遠的願景。
116 | 3月專輯 |
當代策展的形變與可能 | |
118 | 白盒子內外的展示行動 ─藝術家吳瑪悧談當代策展 ☉許楚君 |
124 | 順應時勢的專注與積累 ─王俊傑對當代策展的看法 ☉羅珮慈 |
130 | 策展與創作的共生─藝術家 ─策展人張君懿談「超日常」的策展實踐 ☉蔣嘉惠 |
136 | 從文化交流到展覽做為敘事文體 ☉高森信男 |
142 | 策展於畫廊機構的文化生產:一個等待被檢視的實踐 ☉許峰瑞 |
148 | 一站又一站,策展在遠方 ─專訪紐約日本協會美術館首席策展人神谷幸江 ☉謝佩君 |
152 | 當代藝術紋理中的一根倒刺 ─專訪紐約密希金畫廊總監艾蕾娜.克萊爾.費爾德曼 ☉謝佩君 |
156 | 自由的聲響迴盪在角落 ─專訪紐約Blank Forms藝術總監勞倫斯.昆甫 ☉謝佩君 |
290 | 特別報導 |
唐代書法藝術的跨時代靈動 ─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展 ☉編輯部 |
|
83 | 藝術風景 |
勒澤的〈葉子與貝殼〉 | |
84 | 巴黎隨筆 |
全球化的審美經驗 ☉李明明 | |
85 | 美術之眼 |
南美館和董事長的淚 ☉陳長華 | |
86 | 香港視線 |
「港彩流金」及「合.陶」雙展 ☉卓有瑞 | |
87 | 藝術新聞 |
鄉土歌頌─席德進的繪畫與台灣 | |
台北當代藝術館「烏鬼」 | |
88 | 台灣高鐵藝術元年〈處處〉 |
「台灣漫畫基地」正式啟動 | |
89 | 吳密察出任故宮院長 |
2019高雄獎得獎名單公布 | |
90 | 2019新加坡雙年展宣布展題 |
新加坡國美館公布今年展演計畫 | |
91 |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柯比意特展 |
六本木交叉點:嘗試連繫 | |
92 | 野口勇與長谷川三郎特展 |
羅浮宮推出免費參館新時段 | |
93 | 法國3月的素描藝術博覽會 |
倫敦國家美術館首次借展亞洲 | |
94 | 藝術市場 |
1月台北藝術博覽會盛況 ☉本刊訊 | |
96 | 國際傳真 |
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歸還非洲藝術品餘波 ☉鄭元智 | |
106 | 封面藝術家 |
自闢蹊徑的新天地─觀看劉秋甫的甫式藝術 ☉劉恩慈 | |
110 | 藝術動態 |
六十年,感動的時刻─臺南市美術館開館紀實 ☉潘(示番) | |
160 | 藝術現場 |
保羅.巴布埃納─若時間是一處場所 | |
163 | 圍場散步 |
邊緣十八年,重新布局奪回主場的時機來了 ☉胡永芬 | |
166 | 台灣抽象藝術史 |
林壽宇與白色震撼(一) ─《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廿六章 ☉蕭瓊瑞 |
|
180 | 台灣美術 |
從去中心到多元的擺盪:台灣美術的心靈解嚴 ─台灣美術變貌廿六 ☉潘(示番) |
|
192 | 水墨畫世界 |
齊白石畫的玉蘭花 ☉北辰 | |
202 | 手繪古建築 |
明代的無梁殿─高僧妙峰的存世傑作 ☉李乾朗 | |
206 | 舊文新刊 |
秦松畫思錄 ☉秦松 | |
210 | 美學入門 |
藝術與文明─《美學入門》之五 ☉歐文.艾德曼 編譯/朱惠慈 | |
214 | 評藝廣場 |
「舞」動雲門─胡宏述和他的公共藝術創作 ☉蕭瓊瑞 | |
218 | 交陪美學論 |
吟遊花園綿延時─「想要帶你遊花園」與館閣場所的當代時空 ☉龔卓軍 | |
222 | 影像邊緣 |
圖式與觀察者─「2018牛俊強個展」中不可見者的可見性問題 ☉王柏偉 | |
226 | 聚焦當代 |
文學化的繪畫─簡翊洪的水墨創作 ☉莊偉慈 | |
98 | 國際藝壇 |
行走在倫敦─「梵谷與不列顛」在泰德英國美術館 ☉許楚君 | |
232 | 比利時象徵主義名家克諾普夫 ─巴黎小皇宮美術館「費赫南.克諾普夫─謎語的大師」特展 ☉唐忠珊 |
240 | 自然中的和聲─劍橋大學費茲威廉博物館「惠斯勒與大自然」展 ☉黃其安 |
248 | 古老靈魂的對話─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比爾.維歐拉/米開朗基羅」 ☉方秀雲 |
252 | 以詩意雕塑重新定義傳統 ─馬德里索菲亞王后國立藝術中心荷姆.帕蘭薩雕塑展 ☉周芳蓮 |
256 | 現代主義的軌跡─包浩斯一百週年紀念 ☉許楚君 |
266 | 藝術造形的分享 ─龐畢度中心策展人米歇爾.高提耶談「維多.瓦沙雷回顧展」 ☉鄭元智 |
276 | 從A到B再重返循環 ─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安迪.沃荷回顧展(下) ☉周東曉 |
284 | 活得愉快─瓦倫西亞合作金庫文化中心畢卡索特展 ☉徐芬蘭 |
306 | 藝術家評介 |
植物做為文明的舞台─以蔡獻友「原植物」和「植物史」為例 ☉高甄斈 | |
310 | 展覽評介 |
無維而置:當代語境下的靜觀與踐行─廖迎晰、沈志民觀念藝術綜述 ☉劉佳懿 | |
314 | 女力發酵─蘊育.連結.擴張─2019年桃園女性藝術特展 ☉陳明惠 |
316 | 美術流派 |
拉斐爾前派的中世紀視界 ☉艾利森.英格里 編譯/盧穎 | |
332 | 名家傑作 |
最後的南畫家松林桂月─以畫歌詠水墨的極致 ☉羅珮慈 | |
356 | 攝影藝術 |
鏡頭下的深情眷戀─林權助的攝影藝術 ☉王偉光 | |
366 | 藝術視界 |
搞怪標誌.異類藝術 ☉黃健敏 | |
372 | 塞尚傳記 |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 |
375 | 藝術人物 |
歸人.沿溪踏花去─致蕭耀 ☉李翊菱 | |
376 | 西域佛畫 |
唐代惡業圖.劉薩訶與涼州瑞像.蓮上五菩薩 ☉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
|
382 | 創意陶藝 |
不朽的純真─看見陶藝家李永明的台灣精神 ☉莊秀玲 | |
386 | 當代新陶 |
卡琳.歐絲堡×李敏秀 ☉邵婷如 | |
390 | 誌上話陶 |
千姿百態的陶柱人生─陶藝家曾永鴻 ☉黎翠玉 | |
420 | 新書出版 |
舉重若輕,泯於無形:全人觀點的藝術教育 ─《藝術開門:藝術教育10講》出版 ☉趙惠玲 |
|
427 | 工藝美術 |
三月春風時─《臺灣工藝》第七十二期出刊 ☉朱佩儀 | |
392 | 藝展目錄 |
393 | 藝展報導 |
403 | 藝術快遞 |
404 | 展覽月報 |
410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414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424 | 藝術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