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不僅在產業界舉足輕重,同時也是一名深耕藝術領域多年的世界級收藏家。他創辦的國巨基金會與倫敦泰特美術館(Tate Modern)合作舉辦「捕捉瞬間──繪畫和攝影之旅」(Capturing the Moment-A journey through painting and photography)特展……
明年邁向第廿四屆的雪梨雙年展於7月25日公布主題「一萬個太陽」與第一波參展名單,包括兩位台灣藝術家:宜德思.盧信、李俊陽獲選參展。本屆雪梨雙年展共同藝術總監康喆明(Cosmin Costinaș)與殷迪.格瑞洛(Inti Guerrero)指出,雙年展將呈現參展的社群和藝術家如何運用集體慶祝與喜悅……
柏林雙年展日前公布,第十三屆柏林雙年展策展人由出生於1982年的作家暨策展人薩莎.科拉(Zasha Colah)出任。薩莎.科拉成長於尚比亞首都路沙卡和印度的孟買兩地,至2014年前居住、工作於孟買,2014至2017年期間在柏林和孟買兩座城市之間往返,近六年以義大利杜林為據點。
義大利正針對羅浮宮館藏中據信源於掠奪的7件古物提出返還要求,包括一件西元前5世紀的黑色羅馬雙耳細頸瓶,以及數件西元前4到6世紀的希臘花瓶。
國際藝博品牌弗里茲(Frieze)在美國境內已運營紐約弗里茲藝博會(Frieze New York)與洛杉磯弗里茲藝博會(Frieze Los Angeles)。近日,弗里茲又宣布收購紐約軍械庫藝術展(Armory Show)及芝加哥藝博會(Expo Chicago),顯示其在美國擴張版圖的野心與謀略。
紀實攝影家潘小俠7月31日凌晨辭世,享壽六十九歲。文化部長史哲聞訊深表哀悼與敬意,並表示,潘小俠長期投身紀實攝影,關注臺灣土地與社會運動,透過鏡頭凝視臺灣社會時事,記錄美術家、文學家、原住民和白色恐怖受難者等,書寫一部臺灣影像史,文化部將頒發旌揚狀予以表彰。
自2013年起擔任英國年度博物館獎(Museum of the Year)評選工作的英國藝術基金會(Art Fund),每年皆會自全英國遴選出五間入圍博物館,它們的運營規模可能截然不同,但均以豐富的藏品和富啟發意義的多元展演計畫展現各自的抱負及創造力,對社區參與、社會及全球議題做出貢獻,擘畫博物館事業未來的藍圖。
台北市立美術館於6月底宣布2024年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由袁廣鳴獲推選為參展代表。本屆藝術家提名委員會表示:「袁廣鳴以影像為主要媒介,創作將近四十年、充分體現他對於新媒體藝術的不輟探索。
重要現代美術團體東方畫會創辦人之一,國際級現代藝術大師蕭勤於6月30日辭世,享耆壽九十歲。文化部長史哲聞訊深表哀悼與敬意,並表示,蕭勤一生創作不懈,勤力耕耘藝術領域逾一甲子,將創作當成實踐生命意義之旅,並以獨特的抽象繪畫語彙活躍於國際藝壇,引領臺灣現代藝術前衛風潮。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在2022年以1億7500萬歐元的價格自法國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手中買下林布蘭特(Rembrandt)1636年的自畫像〈旗手〉(The Standard Bearer),該作被認為是林布蘭特最後一件從私人藏家手中進入公共博物館機構的重要作品。
美國建築師學會授予由建築師法蘭克.蓋瑞設計的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25年獎」。「25年獎」旨在表彰過去25至35年中為建築設計與象徵性等面向確立卓越標準的建築。
德國政府的顧問小組裁定,一幅原屬於猶太藏家、在二戰期間被拍賣的康丁斯基畫作應歸還給原持有人的後裔。這幅畫作是康丁斯基在1907年繪製的〈多彩的人生〉,原為阿姆斯特丹的一對夫婦海德薇格與艾曼紐.亞伯特.勒文斯坦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