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GO
即時快訊
最新消息
徵件訊息
藝術市場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專題文章
藝文消息
台灣
中國港澳
海外
雜誌與叢書
叢書出版
藝術家
藝術收藏 +設計
關於我們
本社簡介
獲獎紀錄
常見問題Q&A
聯絡我們
購物車
會員登入
GO
08|藝術與植物
首頁
專題文章
藝術家專輯
2020年藝術家專輯
08|藝術與植物
8月專輯︰藝術與植物
7月專輯
|
9月專輯
「新奇」農作物做為現代性圖騰的美術史脈絡
熱帶作物於各殖民地蔓延開來,其所暗示的並非僅是新品種作物的植栽及普及。熱帶種植園(plantation)的出現,意味著人力資源、經濟結構以及生產技術的劇烈改變。對於受惠於種植園利益的人們(不全然是殖民者),這是現代中產、資產階級生活的基石;然而對於受害於種植園的奴工,這卻可能是血淚斑斑的回憶。
植物中的風景考──臺南市美術館「島嶼生活與地景:檳榔、香蕉、甘蔗、椰子樹」
或許正如藝術家羅伯.史密森(Robert Smithson)在文章〈帕薩克紀念碑之旅〉所提:「我猜想,老地方的破舊外觀並不屬於此地原有的『過去』或『記憶』;技術上來說,它屬於未來,因為此地的『荒廢』或『破舊』外觀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形成的。」這些創作中的再現並非過去,而是一種「前未來」的當代地景,喚起地方的意義,同時供給觀者回憶與前景。
「界外採光」中的植物圖景
無論植物、動物、細胞、人類,凡有生命的必無法永恆,那隨著時間變異的過程與逝去的人事物才得以動人。藝術家或以花草樹圖騰銘刻故事,或以結構材質回返自然,他們除了雕塑古/今文明的紀念碑,也是(未來)遺址的建築師──堆砌出在形物之外,得以讓各種生命吸吐、轉化、越渡的空間。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