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臺灣現代美術的潮流蓬勃發展,參與創作、鑑賞美術被年輕世代視為追求現代化的一環,也是實現新時代文明社會的象徵。黃土水、陳植棋、陳澄波⋯⋯等藝術家前仆後繼,遠赴海外留學。他們燃燒生命致力創作,除了揭開台灣現代美術的序幕外,他們竭盡心力創作的結晶,也超越時代的政治紛爭,成為臺灣的文化記憶寶庫。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年度大展「Re: Play 操/演現場」,分為「檔案現場」、「展演現場」與「推衍現場」三個區塊,從台灣1980至1990年代視覺藝術及小劇場中的身體展現為起點,探索身體表現與行為如何成為現當代社會的徵候。
賴羿廷大器渾樸的作品氣質,來自於對陶土本質的探索,她透過學習陶瓷、多媒材與書畫藝術的過程,追尋美與自我的人生之旅,終而選擇以藝術畛域為方向,並在陶藝創作上以東方美學、老莊思想、傳統古技為底蘊,豐碩她詮釋現代陶藝的各種可能性。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辦理的「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得獎者作品聯展於國立中正紀念堂展出後,10月14日移師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聯展展出十二位得獎者:林芷吟、胡在晴、陳錦忠、林庭立、蔡名璨、林惠玲、陳美如、鍾復榮、胡崴翔、呂宗憲、潘嘉泠與陳泓元之參賽作品。
白石畫廊台北空間隆重呈獻著名德國攝影藝術家安德里亞斯.穆埃(Andreas Mühe)個展,為穆埃於台灣的首次畫廊展覽,展出2004至2018年的39件攝影作品。穆埃採用底片相機進行創作,透過仔細測量亮度和燈光,徘徊在「真相」和「建構」兩個概念之間,探究二戰後的德國歷史及身分認同,同時質疑攝影的力量和矛盾性。
周澄,字蓴波,1941年生於宜蘭羅東,齋名「慎獨草堂」、「小雪樓」、「鏡秋書屋」、「居山堂」。周澄英才早發,1954年即以13歲之齡加入頭城「八六書畫會」,從康灩泉學習國學詩文,也正式接觸書畫;1961年,考入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有幸隨侍江兆申老師浸淫書畫金石及詩詞典章,並於1963年正式成為江兆申靈漚館弟子,爾後又成為王壯為「玉照山房」高弟。
在台灣的藝術系譜中,黃騰輝正以旺盛的創作意志開拓屬於他自己的藝術類型。自從藝術家的培育逐漸進入學院體制,而社會也都使用學院的審美規範在理解與評價藝術作品的品質與價值以來,社會也已經逐漸忘記,人類藝術創作活動的出現早於學院制度,而這說明,藝術創作最重要是它的動機、力量與目的,來自於藝術家自己的身體表現力量。
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所舉辦的「2020鴻梅新人獎巡迴展」,以有別於以往的內容與形式,將於2020年9月14日至10月19日在國立交通大學藝文空間,及2020年10月23日至10月26日在2020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隆重登場。
東方醫學專注於診斷和治療根本的根源問題上,而非治療外顯症狀,並認為每個人都有通過沉思和自我分析進行心靈修復的能力。韓國藝術家孫破(Sohn Paa)選擇以尋根的自我探究,透過「針灸」為媒介表現於繪畫和雕塑上,藉以尋求內心真理與美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