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化的老虎形象
老虎不老,福虎生風―2022史博虎年特展在亞大
為了迎接虎年,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特別與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合作,攜手舉辦「老虎不老,福虎生風──2022史博虎年特展在亞大」展覽。展期從2月2日到6月5日,展覽內容豐富,涵蓋文物、藝術作品,總計五十餘件,足以一窺虎文化發展脈絡,精采可期。這次展覽除了顯示虎文化的內容與發展,館長廖新田指出「老虎不老」也意味著生態保護的深遠意義。
老虎是亞洲特有動物,分布範圍北至中國東北,南到中南半島、東南亞群島,西到波斯、裏海。老虎體型巨碩,力量威猛而靈活,兇猛異常,總計有東北虎、華南虎、印度支那虎、蘇門答臘虎、馬來西亞虎與孟加拉虎等品種,已經絕種亞種有體型最小的峇厘虎、爪哇虎以及裏海虎。其中與我們文化關係密切的是華南虎。野生華南虎已絕跡,中國大陸正展開華南虎復育搶救計畫。
一、神格化的老虎
相較於亞洲西部與非洲獅子文化,老虎與東亞文化息息相關。棲息於中國大陸的老虎有體型壯碩的東北虎,還有較小的華南虎。武松打虎或虎姑婆故事的老虎具屬華南虎。但是上個世紀老虎在中國大陸這塊孕育虎文化土地上,最後一隻野生華南虎於1994年被射殺,僅剩圈養老虎,華南虎滅絕危機浮現檯面。
漢白虎瓦當拓本 27.5×28cm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
漢文化的老虎遠從古代即成神格化,根據《禮記》指出,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往後又加上顏色,方位結合顏色,形成了今日最尋常可見的神格化老虎形象。根據考古出土,遠在仰韶文化的西水坡遺址出土一具遺骸,其左側由蚌殼排列成龍形,右側則排成虎狀,顯然老虎早在遠古時代已經神格化為守護靈魂的靈獸。《易經》裡面提到四靈獸,亦即麒麟、鳳凰、龜、龍,梁朝成書《三輔黃圖》有所謂天之四靈,亦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獸乃仁獸,天之四靈與四靈獸結合,成為老虎取代麒麟,烏龜與蛇結合而成玄武,朱雀取代鳳凰,五行相生相剋,動物徹底神聖化。
青玉虎面紋珮 玉石 4.3×5×1.3cm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
漢代已有天之四靈守護人間信仰,〈漢白虎瓦當拓本〉方位與動物結合,構成世間的守護者。玉石是中國文化的人倫與文化特徵,君子佩玉隱喻人格溫潤。但是在先秦,虎也是方國名稱,根據占卜文辭顯示:「命望乘(及)輿(屠)虎方,十一月。」意思是說武丁下令望乘率軍隊征伐虎方。虎方在哪裡呢?說法不一,大體被推測為現在漢水流南方或者是淮水流域。虎方不敵,歸順商朝。虎方與中原文化關係密切,西周依然如此;或許因為民族威猛或者因為圖騰信仰而被冠上「虎」。先秦許多青銅器鑄以饕餮文,或者玉器皆有虎形,虎在周代早已經成為獰厲威猛的象徵。(全文閱讀561期藝術家雜誌)
【2月專輯│虎年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