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Art Taipei 2017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首頁
  • 藝術市場

Art Taipei 2017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亞洲新視野

撰文.圖版提供/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整理/高慧倩

 

 第廿四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 2017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隆重登場,今年的展會將匯集一百廿三家來自十五個不同國家的頂級畫廊,展出包含年輕藝術家以至當代大師將近三千件的優秀作品。本屆特別規畫以「亞洲視野」為主軸,梳理亞洲當代藝術新風貌,回應全球藝術市場新變化,持續以推廣亞洲藝術多樣性為宗旨,讓藝博會突破地域性成為國際的交流場域。

                  
常玉 著紅衣作畫中的女子 1930 水彩紙本 45.5×31cm
(圖版提供:大未來林舍畫廊)


主題策展形式新呈現

 近年來國內畫廊透過自身的國際參展經驗,持續將主題策展形式的概念帶進藝博會,試圖改變藝博會參展畫廊單一商業操作的僵化模式。

 2017年的台北藝博會,大未來林舍畫廊將推出「非常態Ⅱ」策展計畫,帶來常玉、夏陽、陳界仁、郭維國和劉煒五位不同時代和背景的藝術家:常玉是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藝術先鋒;夏陽為東方畫會主要創始藝術家之一;陳界仁是台灣錄像藝術的精神指標;郭維國則為台灣新生代現代藝術運動悍圖社代表人物;而劉煒是1989年後新思潮「玩世現實主義」重要代表藝術家。此次展出將五位不同世代與風格的藝術家,拆解成不同單一特徵,並提取組成一獨立策展論述,再將多個策展論述交叉呈現,探討藝術家作品中,多種論述的可能性。錯落於展場的藝術家作品將自成連結,各自表述,卻又互有關聯,提供觀者更多元的觀看層次及思考之可能性。
 今年首都藝術中心以「寫實.抽象—理性與感性」為主題,展現多位台灣藝術家不同的創作風格,其中以蕭耀圖騰形式的普普抽象表現作品,和徐畢華別具女性能量與東方意境的「文人抽象畫」最為出色。名山藝術於本次以「線性符號相遇」為主題,策畫已逝水墨創新大師吳學讓與留美藝術家鄭麗雲雙個展,吳學讓嘗試在水墨畫中加入現代元素,而鄭麗雲則是在西方油彩繪畫中體現東方精神。藝星藝術中心也帶來台灣中青兩代「梅丁衍及連建興雙個展」,兩位師出同門的師兄弟,分別就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透析台灣當代藝術。青雲畫廊則以「異質/同化」為策展主題,規畫展場為抽象藝術、當代繪畫和當代雕塑三個區塊,帶來楊三郎、江基民、林浩白、詹喻帆、王仁傑與黃秋月等人的作品。​


亞洲抽象藝術新發展

 發展於19世紀末的西方抽象繪畫,於20世紀上半期傳入中國,1950至1970年代觸及日韓,韓國單色畫派及日本具體派皆可看到抽象藝術的歷史線索。台灣前輩藝術家,於1950年代創立兩個前衛藝術團體五月畫會與東方畫會,回應現代化藝術的潮流,以中西融合的風格,開創亞洲當代抽象嶄新的藝術語彙。

 2017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誠品畫廊主推台灣第一位抽象畫家,也是東方畫會創始成員陳道明的個展。亞洲藝術中心同樣帶來東方畫會藝術家朱為白以西方抽象形式探索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創作。上海龍門雅集帶來五月畫會與東方畫會重要成員莊喆和蕭勤的抽象畫作;八大畫廊則推出許東榮複合媒材的抽象創作。

 北京公社帶來王光樂的壽漆系列和謝墨凜色彩豐厚的抽象畫作;台灣僑福芳草地推出星星畫會重要發起人之一,中國藝術家毛栗子融合書法美學的抽象創作,和于洋結合西方冷抽象與東方水墨元素的極簡作品。藝境畫廊則聚焦在馬來西亞知名的抽象畫家阿旺.達密.阿麥德(Awang Damit Ahmad)的作品。這些來自不同地域的藝術家,以抽象形式語言做為個人創作實踐,為亞洲抽象繪畫提供一個嶄新的梳理脈絡。
​

左、李二男 Reborn Light-Mother of Pearl 2016 LED液晶電視、錄像 7’40”,每件130×77×13cm(圖版提供:LEEHWAIK GALLERY)
右、黃品玲 Sound of Rain 2017 油彩畫布  162×130cm(圖版提供:日動畫廊)

 

東北亞當代藝術新風貌

 隨著全球私人藝術收藏的崛起,韓國現今已成為擁有最多當代私人美術館的國家,在私人基金的贊助與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韓國藝術家前仆後繼於國際間嶄露頭角,得到相當的國際關注。韓國LEEHWAIK畫廊此次在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推出前衛錄像藝術家李二男(Lee Lee-nam)的新作,並帶來Yi Hwankwon、Ahn Doojin、Hong Seungpyo和Jeon Hyunsun等數位中生代藝術家的作品。韓國Art Works Paris Seoul Gallery帶來新生代藝術家Hur Kyung-ae的抽象畫作,呈現韓國藝術家勇於嘗試高科技錄像、觀念和裝置藝術等最新的藝術創作手法。

 日本當代藝術呈現與韓國相似的豐富、複雜與多樣性,甫於2015年進駐台北的日本日動畫廊,在今年Art Taipei持續推出重要的日本現代藝術創作,包含坂本和也(Kazuya Sakamoto)、美浪恵利(Eri Minami)和黃品玲等人的作品。TEZUKAYAMA畫廊則力推兩位年輕觀念藝術家阿部大介(Daisuke Abe)和熊谷誠(Makoto Kumagai)的裝置作品。日本小暮畫廊GALLERY KOGURE帶來藝術家彌月風太朗(Futaro Mitsuki)以鉛筆細膩筆觸精細描繪的人物特寫創作。這些作品,皆充分地反映日本藝術家在視覺語言上豐富的想像力、分析力和創造力。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鍾經新(前排左7)、文化部主任祕書陳濟民(前排左6)、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前排左5)、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司長張惠君(前排左1)與獲獎藝術家及媒合畫廊於展前記者會現場合影
 

2017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

 透過媒合藝術新秀與專業畫廊,文化部舉辦的「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協助並扶植台灣藝術新人與藝術產業接軌,迄今已邁入第十年。每年獲獎者均於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優秀作品,除了讓年輕藝術家有機會於國際交流的場域中大放異彩,更為藝術市場注入源源活水,歷年皆是藝術藏家與藝術愛好者於觀展期間不可錯過的重點項目之一。今年MIT新人推薦特區自八十位/組藝術家評選出八位,包括劉芸怡、吳家昀、張般源、徐叡平、羅禾琳、蘇煌盛、裴靈及鄭崇孝等人。

 曾於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個展「城市幽靈」的劉芸怡,以攝影記錄旅途中所見的頹老建築,如金門、三峽老街等地的破舊洋樓及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將拆未拆的房屋。斷垣殘壁於鏡頭下凝結的一瞬,所捕捉的不僅是建築物本身破敗的結構,更有其未經言說、靜默承載的時光沉積。

 以影像為主要創作媒材的吳家昀,在國外求學期間,反思攝影是否能做為事物實際存在的證據,進而思考影像與實在之間的關係,並探討快門瞬間與所處當下兩者的差異。藝術家將化為平面照片的立體空間,透過複合媒材再次立體化,猶如還原現場,探求畫面中主體存在的證明。

 張般源以數件立體裝置作品為主,由於高度關注歷史與地理間的相互影響,其作品著重於探究時間和空間相互交織繼而發生的對話。藉由服消防役的經驗,藝術家於火災現場蒐集遭遇火噬並毀損焦爛的碎片,經由後製再現災難現場,並試圖重溯個人片段的歷史。大學時期就讀職能治療學系的背景,讓徐叡平的作品中經常可見義肢、幻肢等主題。藉由科學技術組構而成的四肢,在填補進原先有所空缺的身體之後,原先的缺乏應該謂之存在,還是已然不存?在身體銜接上異質物件之際,原用以指涉身體的符碼逐漸流失其背後所指,隨之替補上的眾多可能,難以釐清。

 羅禾淋擅長新媒體藝術的創作,其「完美的犯罪」系列呼應哲學家布希亞所謂的完美罪行:當事者被一個與自己容貌全然相同的人所殺害,並且為之取代。藝術家透過鏡面展呈虛實之間的邊界,觀者於鏡前駐足之時,將看見鏡中人緩緩現身,朝鏡面外的世界開上一槍,打破界線之餘,更企圖謀殺鏡前的觀眾,以虛代實。水墨畫家蘇煌盛的作品,畫面看來混沌曖昧,好似身處氤氳繚繞的山林之中。藝術家透過對同一件事物的反覆省察、層層剝離,一如畫布上層層渲暈的水墨,細細推敲、反覆琢磨,營造出獨到的藝術語境,彷彿窺見其內心丘壑,偶有光線映入其中,偶有陰影籠罩其上。

 裴靈的創作自電玩的小人物出發,捨棄過於形而上的念想,以作品向腳踏實地生活的每份用心致敬:所有小角色所做的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實則不可或缺而富有價值。如作品〈補給吉普〉,雖小小一輛易受忽略,內裡裝載的卻是珍稀寶石,象徵拔涉遙遙路途,將珍貴資源運送給所需之人。以卡漫風格重新詮釋傳統水墨畫的鄭崇孝,相信藝術起源於遊戲的衝動,在意識到水墨藝術傳承上的斷層之後,期盼以遊戲般歡快的心情,於熟悉的油彩中改造過去的經典,並加入個人象徵,讓難以親近而嚴肅的名家作品搖身一變,風格驟然活潑、年輕且饒富趣味。

 MIT新人推薦特區今年媒合畫廊,包含尊彩藝術中心、木木藝術、東家畫廊、博藝畫廊、赤粒藝術、伊日藝術、藝星藝術中心及科元藝術中心,延續往年藝術創作與藝術經紀分流,提供青年藝術家展現創作能量的舞台。


ART TAIPEI 2017  參展畫廊精選介紹

新畫廊     敦煌畫廊    鶴軒藝術     采泥藝術    赤粒藝術    巴比頌畫廊   艾米李畫廊 
形而上畫廊   大象藝術空間館 名山藝術    心晴美術館    誠品畫廊    首都藝術中心  日升月鴻畫廊
晴山藝術中心  尊彩藝術中心  八大畫廊    凡亞藝術空間   東之畫廊    阿波羅畫廊   月臨畫廊
雅逸藝術中心  黎畫廊     正藝美學空間  博藝畫廊
 
回上層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