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藝術本質 專注展場呈現
ART TAIPEI 2022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舉辦的ART TAIPEI 2022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ART TAIPEI」)在10月21日至24日於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盛大展出。ART TAIPEI是每年10月台灣的藝術盛會,也是亞太地區國際藝術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屆匯集一百卅七家展商齊聚台北,觀眾在現場能綜覽全台灣八十九家畫廊帶來的精采創作,以及跨越八個國家、總計卅八家的國際畫廊所帶來的藝術作品。
一百卅七家展商是ART TAIPEI在疫情以來展商最多的一次,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展商不約而同盡可能地往大展位申請,也造就ART TAIPEI歷史以來最大面積展位,隱約暗示台灣做為亞太區域藝術市場的主要地位。隨著展會面積擴大,主辦方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亦貼心規畫許多休憩區,讓會場觀展的節奏更加舒適。

蕭耀 開枝散葉 2016 複合媒材 163×130cm
(圖版提供:首都藝術中心)
台灣藝術的文化觀點
成立於1984年的首都藝術中心可說是參與了ART TAIPEI的全部歷史,負責人蕭耀於2019年走完藝術人生;首都藝術中心在今年出版《生之慾―蕭耀的藝術歷程》,並在ART TAIPEI推出蕭耀的作品〈開枝散葉〉,呈現其充滿生命力的創作,與今年ART TAIPEI開展前暗潮洶湧的動能相互輝映。蕭耀對於中外藝術涉獵既廣且深,因此畫風總能與當下時代契合,關乎生活、來自生活。他認為藝術是神靈的工作,將物像化為意象,將心思成為創作,是一股生氣蓬勃的事業。

周珠旺 磊磊 2021 油彩畫布 8.8×12cm
(圖版提供:加力畫廊)
加力畫廊展出周珠旺著名的寫實系列創作,此系列的創作以台灣河岸、海岸邊的鵝卵石為創作主角,呼應著周珠旺出生、成長、生活的屏東家鄉。藝術家以「磊磊」為名的作品,代表他在創作過程中不斷累積繪製的專注力與精神力,不斷地往更加沉靜(如石頭一般)的世界潛行。看似平凡無奇的石頭裡,其實蘊藏著五顏六色,這些斑斕的色彩也象徵南台灣璀璨的陽光,藝術家以層層堆疊的石頭呼應其對台灣在地的熱情與觀察。
宛儒畫廊推出台灣藝術家連建興2022年新作,他的畫風以魔幻寫實、極具荒涼詭譎魅力聞名,引領觀者走入天馬行空的奇幻世界。連建興藉著不同的既成圖象,並置、合成出屬於他個人童年生活記憶幻景的寫實作品,個人色彩濃厚。他的作品畫面滲著隱隱自然的思愁。今年連建興在ART TAIPEI展出的作品描繪台灣海港都市基隆的廟會場景,以在地的生活態度向國際展現屬於台灣的文化視野。

連建興 基隆五月的微笑廟會 2022 油彩畫布 80×230cm
(圖版提供:宛儒畫廊)
尊重生態 循環永續
ART TAIPEI近年來循序漸進朝向減廢減塑、環保利用、能源效率提昇等目標,在藝術的產業上持續為地球的環境努力。例如2015年新開發第四代的展板,大量減少木材、油漆以及運送安裝過程中的碳排放量;2018年自行設計開發的全新LED燈具兼顧專業的演色性,並以減少電力耗費、熱量排放以及空調使用率為首要考量,希望呼籲更多具有綠色理念的企業客戶與收藏家響應。2022年,為了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及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之永續發展目標,ART TAIPEI加入畫廊氣侯聯盟(Gallery Climate Coalition, GCC),共同為減少視覺藝術領域的碳排放和實踐零浪費的目標而努力。ART TAIPEI以「藝術×永續」為軸線,搭配SDGs計畫,以參展展商推廣的藝術家、主題宣傳為出發點,規畫特展展區、跨國藝術講座、工作坊、貴賓參訪及各項相關活動,落實國家永續發展政策。

林餘慶&魏杏諭 橘色搖滾 2022 複合媒材紙本 110×240cm
(圖版提供:朝代畫廊)
在今年ART TAIPEI展場中,不少展商、藝術家有志一同以「永續」為創作的主題,例如朝代畫廊展出其代理藝術家林餘慶&魏杏諭的作品。林餘慶&魏杏諭共同創作至今已超過十年,以平均穩定的色調分配製造豐富溫潤的畫面,呈現規律平整的效果,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生態系。藝術家耐心分配色調和色塊,在繁忙緊湊的生態節奏中,公平地分配色彩,創造了均衡且豐富的藝術世界。此外,系列作品之間的物件串聯也讓他們的創作產生古時壁畫的共時性──將長篇幅的故事呈現在一片牆上,讓觀者於一眼全覽的同時也能在細節裡優游。藝術家筆下的主要角色「烏拉拉」就像是他們自身的化身,不斷出現在畫面之中,像是導遊般地引領我們徜徉在藝術家為作品所創作的、如森林般的共生系統,盡情探索。
由文化部主辦的「MIT新人推薦特區」與畫廊協會的合作無疑是ART TAIPEI永續循環理念的最佳代表,從2008年開始舉辦至今已邁入第十五屆。十五年來培育了一百廿位青年藝術創作者(每屆8位藝術家),持續為藝術產業發掘具潛力的藝術家,在視覺藝術領域已成為競相追逐的重要獎項。「MIT新人推薦特區」於2013年開始由畫廊協會採取媒合制度,媒合專業的畫廊與藝術家在ART TAIPEI現場展出,透過專業畫廊的經紀制度,以ART TAIPEI的國際市場為平台,做為台灣向國際推廣藝術產業的第一步。

黃敬中 止於無窮#3 2022 竹炭、水泥、木板 直徑100×16cm
(圖版提供:傳承藝術中心)
本屆「MIT新人推薦特區」中,黃敬中與傳承藝術中心媒合,帶來竹炭為媒材的創作。藝術家認為,複雜的世界裡,有人仰望星空,思索著宇宙的形成與自己所在的位置;有人低頭看著土地,忙著掠奪與征服,貪婪地思考著如何搾取地球最後的資源;人類有意識地建立城市擴張人口,帶來文明及科技的正向發展,卻也造成溫室效應、戰爭迫害、生態危機、資源枯竭,而大自然時而反撲,帶來森林大火、地震、瘟疫、極端氣候。於是,黃敬中透過工藝技巧,使用廢棄修枝經過窯燒火煉後的竹炭,灌注「生命曾經燦爛,遭遇火煉後的殘餘,再次豐盛生長」的哲思及循環永續的精神,試圖創造一種既混亂又秩序、既衝突又融合的抽象視覺感受。他的動機是希望連結土地(自然)、身分(竹木與東方)、親緣(父親是南投竹山人,祖父曾經營竹紙工廠),思考將曾經學習的義大利古典馬賽克技法與台灣傳統剪黏工藝結合,透過凝視「火」和「炭」質變的過程,以創作提煉出生命對抗試煉湧現的力量與留下的痕跡。
原住民族委員會自2020年起與文化部同步,採用與「MIT新人推薦特區」相同的媒合模式,辦理原住民藝術家個展專區,在ART TAIPEI的國際展場呈現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及創作理念。333畫廊與「原住民個展專區」藝術家高敏修媒合,展現原住民族反思文化傳承與更迭的過程。在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中,並不存在「面具」這個形式,台灣原住民族因外來宗教的長年影響,彼此之間逐漸演變成新的樣貌,圖騰與紋飾是原住民族信仰中生活經驗的實踐,是歷史文化的紀錄,也是族群與部落的記憶連結。藝術家透過頭像做為媒介與載體,藉由上面的各種紋飾在本我之外覆上一層連結自然、祖先的表象,轉化出新的文化樣貌。

高敏修 繚繞獸首(合照) 2019 泥塑、乾燥有機物 每件120×50×50cm
(圖版提供:333畫廊)
從環境、視覺藝術到文化,永續的概念應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不只是一個目標,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這種生活態度將由ART TAIPEI開始,掀起台灣藝術產業的永續行動。
ART TAIPEI近年來不斷以「回歸藝術本質,深化展覽觀賞體驗」為主要的展覽目標核心,除了匯集國內畫廊,也在疫末時代廣邀國際畫廊參展,使台灣成為國際藝術的焦點,聚焦ART TAIPEI在亞太區域藝術與文化的中心。ART TAIPEI今年更以永續為軸,除了環境與文化的永續,也隨著台灣新興藏家的崛起,傳承世代之間的收藏理念。第廿九屆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涵詠藝術內容與材質交互碰撞、兼容內聚力量的概念,象徵過往的蓄積,成為迎向未來圓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