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弘、劉墉、林章湖
這次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羲之堂帶來李義弘、劉墉和林章湖共三位藝術家的作品。藝術家有各自獨特的生命歷程和對現代生活的觀察與體悟,對水墨新境界的探求反映在作品精采各異的表現。
李義弘在水墨畫中開創出台灣「島嶼色彩」的水墨新境,他熱愛旅行和攝影,將眼見的風景透過寫生轉譯,在傳統山水和風景畫之間取得一種平衡,也創造出個人化的圖象風格。以「光」的概念創作,「金色海岸」系列應運而生。積墨堆成的風稜石構造濃淡各異,展陳在金色紙面上顯出金屬質感,同時明暗反差變得鮮明,物像也更加立體。在石頭間透出的金箋就像灑在海岸上斑駁碎裂的光,獨特的視覺語言自然形成了當代性。

李義弘 咾咕石問浪圖 2016 彩墨、森田六尺洋金箋 100×183cm
劉墉遊走於各個領域,能寫文章也能作畫,極富才情。擁有如此多面向的他,將他對於自然人文的細膩觀察轉換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他的作品有「觀物精微」的精神,所以處處充滿巧思且靈動。在如浮光掠影般的當代生活裡,劉墉堅持「體物有情」,用心感受身邊一草一木,留下雋永的筆觸和色彩。也正因為他這種「移情入物」、「物我兩忘」的態度,使劉墉的花鳥作品既能表現自然的美,又含蓄著他特有的文學氣質。他的花鳥都是解語含情的,可以說是把自己融入繪畫當中。這樣詩意的、富含人文氣息的表達方式,在當代繪畫裡自成一座後花園。

林章湖 居之安 2022 水墨設色紙本 61×69cm
林章湖的水墨藝術表現形式,大多是在傳統繪畫的基礎上追尋創新的詮釋手法,體現出雋永的內涵。他的畫面構成頗富新意,有突破性的視覺表現。此次在〈居之安〉這幅作品中,他以風獅爺入畫,尤其是運用礬水「反白」的獨特畫法來勾勒造形、拓染色澤,使主題與背景拉開空間,突顯出畫面中既祥和又詼諧的造境趣味。也讓作品呈現出嚴謹而返樸歸真的氣質,同時突顯其詩、書、畫、印兼擅的長才,也使得畫面別具一格,自然地轉換、形成其與眾不同的畫風,作品饒富意趣。藉此讓作品銜接起視覺美感和生命體悟,也提供給觀者「具有說服力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