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金術師般的藝術家
──高更的創作生涯與其市場概況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的藝術與生活之所以有著千絲萬縷的關連,都要歸功於他在法屬玻里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的日子裡所享有的特殊聲譽:繪畫創作,以及對當地女性的愛慕之情。然而,於巴黎大皇宮美術館(Grand Palais, Paris)展出的「高更:煉金術師般的藝術家」特展,期盼將焦點從玻里尼西亞轉回法國,回到這位法國藝術先驅自學成為一名藝術家的起點。

從1902至1903年,高更在玻里尼西亞的希瓦奧瓦(Hiva Oa)島上,以酗酒及受梅毒之苦度過人生最後的日子。他將大部分的時間浪擲在一間由他自己刻上「性愛高潮小屋」(Maison de Jouir)的居所。正如英國藝術史學家約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所解析的一般,高更並非來自我們所處之文明世界的紳士。
高更無疑是一名極難相處的男人。他的極度高傲與自我膨脹──到處放送他的個人照、撰寫宣揚自己作品的「評論」、長年酗酒、混亂的性生活,以及濫用身為白人男性的特權,拋家棄子地搬到法屬殖民地玻里尼西亞,在當地勾引未成年少女成為他的戀人。當我們檢視高更藝術生涯時會面臨的情況是,雖然許多藝術家都有著毫不檢點、施暴虐待傾向、甚至不合情理的私人生活,但高更的藝術與私人生活的連結,卻是建立在其藝術與生活的本質上。他對全裸及半裸玻里尼西亞婦女的描繪,清楚地展現了他的厭女情結及殖民統治意識──這些都是高更從未試圖掩飾的題材。


左.高更作品〈兩個女人,華麗的頭髮〉Paul Gauguin, Deux femmes la chevelure fleurie, oil on canvas, 74x64.5cm, 1902 ©Sotheby’s London
右.高更作品〈戴花的年輕人〉Paul Gauguin, Jeune homme à la fleur, oil on canvas, 45.4x33.5cm, 1891 ©Sotheby’s New York
然而,他的個人行為及殖民者姿態並未影響他的知名度。蘇富比退休的高級主管暨瑞士收藏家施特赫林(Rudolf Staechelin),於2014年以2.1億美元售出高更繪於1892年、描繪兩位玻里尼西亞婦女感性凝望觀者之姿態的〈你何時要出嫁?〉,使該作成為藝術拍賣史上迄今第三高價的畫作。由這般天價的銷售及備受世界注目的高更特展看來,很顯然地,高更的藝術聲譽並未因其荒誕的行徑而受到打擊與傷害。
不論「高更的名聲是否因其私人行事作風而遭到貶損?」這個問題是否重要,都不該是我們在審視身為法國藝術先驅的高更時該思考的唯一問題。或許,關於高更在玻里尼西亞的那幾年──他在那段時間裡的創作往往是他最高價、最受關注的作品系列──並不像多數當代學者認定的那麼重要。至少這是巴黎大皇宮美術館舉辦「高更:煉金術師般的藝術家」特展所想討論的,該展共展出高更的54幅繪畫、29件陶瓷、35件雕塑與物件、14件木刻、67件石刻及67件插畫。

高更作品〈有芒果的靜物畫〉Paul Gauguin, Nature Morte Aux Mangos, oil on canvas, 30.4x47.4cm, 1891-96 ©Sotheby’s London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8年01月號124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