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美奇境中的鏡像織構
克莉絲蒂娜.瑪奇娃的攝影創作
如夢境般瑰麗絢爛、絕美脫俗的光影、線條與色塊,反覆織就地球自然生態與當代社會景觀的交響樂章,這是克莉絲蒂娜.瑪奇娃(Kristina Makkeva)鏡頭下引人入勝、精彩絕倫的攝影作品。來自冰冷大陸俄羅斯的瑪奇娃,其文化底蘊涵養著來自東方與西方數千年來交接擦撞所迸出的跨族裔、跨文化、跨領域火花。瑪奇娃出生於莫斯科,由於攝影計畫所需而持續遊歷世界,她的攝影作品屢屢豔驚四座,不僅將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景觀乃至奇幻豐美的面貌呈現給世人,更在這些作品的背後,探問有關真實與擬像、自然與人造、豐富與匱乏、壅塞與空虛,以及現實環境與攝影作品等重要議題。
克莉絲蒂娜.瑪奇娃 俄羅斯貝加爾湖 Kristina Makkeva, Lake Baikal, Russia
在這些童話故事般精緻奇幻的作品中,瑪奇娃總是強調著畫面中主角與背景之間質感與屬性之間的差異,以及此差異之中隱含的詭譎和諧,以此震顫觀者的視覺感知模式,達到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所說的「詭奇」(grotesque)氛圍:一種似曾相識,卻又充滿陌異性的雙重矛盾感。當對比性與相容性彼此交合,畫面中的主角與背景產生了創新的互動性。
在達夏.佛米納(Dasha Fomina)對瑪奇娃所進行的訪談中,瑪奇娃傾力介紹了她的故鄉莫斯科紅場(Red Square)之美。位於紅場的百貨商場(GUM)與聖瓦西里教堂(St. Basil’s Cathedral),以上千燈飾妝點得妖嬈百媚,使得原本兼具文藝復興、巴洛克風格、新古典主義與東正教風采的紅場如夢似幻,令人難以置信。對故鄉的迷戀正是瑪奇娃攝影生涯的起點,這些連結著數千年宗教戰爭、國家吞併、貿易交流與文化殖民而生的美學上的相衝相容,體現於她作品中的核心概念:一種將異質性(heterogeneous)「敢曝化」(camp)的奢華主義。


左.克莉絲蒂娜.瑪奇娃 莫斯科煙火 Kristina Makkeva, Fireworks, Moscow
右.克莉絲蒂娜.瑪奇娃 莫斯科大劇院 Kristina Makkeva, Boshoi Theatre, Moscow
瑪奇娃的作品產量豐富,較為著名的系列主題包括:肖像、莫斯科、大自然、貓咪、旅行癖、巴黎、簡單奇幻、薰衣草等。系列主題雖各有千秋,卻都富含著高度戲劇化的結構與色溫,即便是留白,也極具張力,使得每一個畫面都飽含故事性。瑪奇娃的攝影作品往往具備高度的陰性特質(femininity),此特質除了大量以女性為攝影主角外,其畫面中的主題行動往往聚焦主角日常微小實踐中的狂放力量,例如捧花自賞、抓著一大把氣球回眸、戀人們香吻、跳舞掂起腳、微笑、跳躍、行走等。而這些主角們的動作雖看似取自日常生活的切片,卻又具備高度的後設做態,使得畫面有如時尚雜誌、伸展台般充滿表演性。這一類型的表演性,實則與當代社群網路已瀰漫全球的媒體景觀有所呼應。Twitter、Facebook、Instagram、blog等媒介,每日生產出數以千萬計的影像畫面。無數素人日日在這些平台公開自己的日常私照,以形構出某種合乎渴望的形象認同。瑪奇娃的作品則是將這種濾鏡拍照風格推到極致,達到幾乎「敢曝化」的地步。肖像主題系列作品中的女性,雖則臉部表情看似隨性恣意,所呈現出來的姿態與神韻皆完美無瑕、恰到好處,如潤玉般的皮膚肌理與女神般的面部神情,以及舉手投足間仿若毫無重量的飄浮感,使得攝影主角們皆近似非人,而近乎想像中的仙子或完人。
克莉絲蒂娜.瑪奇娃 土耳其卡帕多奇亞 Kristina Makkeva, Cappadocia, Turkey
堆砌與聚集,可視為瑪奇娃作品的核心創作手法。在她的「旅行癖」系列作品中,她以高度密集的物件,層層疊疊地聚合成一股令人炫目且難以招架的當代景觀。於是遊歷世界各國的感官經驗,體現在書架上的萬冊書籍、溪中奔游的無數金魚、漫天櫻花飛舞、精心擺放的楓葉、無限延展的松樹森林、如王家衛電影縱深的日本古都廟宇。瑪奇娃的旅行攝影照片如斯體現其旅行經驗中的物件堆積、文化衝擊與異國想像,更以此呈現出某種當代全球化景觀中的異質感。聖彼得堡清真寺馬耶利卡門(Maiolica, Saint Petersburg)瑰麗絕倫的裝飾圖案與女子身上輕柔的湛藍花朵相映成輝,綿延卻又斷裂;巴黎鐵塔之金屬硬度與粉紅氣球之空氣輕軟對比成趣;上千年歷史的素樸村莊與身著芍藥色彩絲緞的跳舞女子交融卻又對立;一片無垠的靛紫色薰衣草田裹著渺小的柔軟女性身軀;漫天上升的熱氣球與土耳其少數民族衣飾上細膩無比的流蘇珠玉。瑪奇娃的作品揭示了當代社會對於異質感的高度迷戀與鄉愁。
左.克莉絲蒂娜.瑪奇娃 莫斯科地鐵共青團站 Kristina Makkeva, Komsomolskaya underground station, Moscow
右.克莉絲蒂娜.瑪奇娃 莫斯科大劇院 Kristina Makkeva, Bolshoi Theatre, Mosc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