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感與時間觀的賦形
《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劉玉潔
交替,是劉玉潔近兩年藝術創作所提出的重點,它既著力於作品形式的相互作用,也體現於藝術思想轉化為實體的賦形與變異。空間感與時間觀的探究,則是她「交替」的所指。她將自然力反映的線性時間與人們置身於特定空間的感受力濃縮凝結於一個小的實體(作品)中,藉此投射出一個變容的宇宙,並且透過巧妙的安排將時代與美學的線索融合於其中。
劉玉潔2006年畢業於四川美院油畫系,2009年取得四川美院油畫系碩士學位。
相較於劉玉潔早些年的繪畫作品,她近期畫面細節的精簡與維度的延展是明顯可見的變化,準確度的掌握在此成為關鍵,這種準確度不是純理性的刻度測量,而是更著重於感官的體驗與敏銳性。她對於作品的簡化,有點類似大地藝術家克里斯托的打包法,之所以能夠「包得越嚴,展露得越多」,就是因為將細瑣的東西包覆後,讓本質的部分更能突顯。 藝術創造是基於人的能力,包括思考能力、感受能力與製造的能力。對於學習油畫專業的劉玉潔而言,繪畫自然是她執行創作更具優勢的能力;繪畫的手感與溫度也讓她在創作過程中得以融入個人情感與特色,以感性平衡創作前期的理性結構分析。
劉玉潔北京工作室一隅
自2006年畢業於四川美院油畫系後,劉玉潔即持續進行油畫創作,且陸續參加多場展覽。她在這個階段的創作,更傾向於個人內在的探索,畫面多如夢境般奇異而浪漫。或許是因為她對於東方傳統繪畫的喜愛,讓她的作品又逐漸轉向意象的實驗,西方的幾何與抽象藝術在此時亦有相對影響。她藉由線條與光源變化所突顯空間關係,以及畫面的截斷與作品的切割、重組,使其後續的作品呈現出如異時空的劇場景觀。她為2016年香港巴塞爾insight單元所提出的藝術項目「軌跡—時間的架構」,則是她更進一步地將其欲探究的空間感與時間觀實現於作品的關鍵。
劉玉潔 山 布面油畫 142x380cm 2015
化繁為簡的關鍵
問:你是2006年自川美油畫系畢業,2009年取得油畫系碩士學位,研究生時期的作品畫面還是偏向夢境或者帶點異想成分,敘事性也較強。
劉:早期作品主要是敘事性較強,那時關注點沒有特別明確,是對於畫面的情緒比較敏感。我在本科的畢業創作後,就開始參加許多展覽,研究生時期就在學校美術館做過一次個展,當時作品相對比較成熟了。
問:你那個時期的畫面裡還有很多細節,跟現在的風格很不一樣。不過先前的作品命名也是針對某一個主題,幾件作品延展成一個系列。
劉:對。一般都是這樣,一個系列一個主題。有時命題也會相對注意,讓它有一個大的主題呈現。
問:是先完成畫面再命名,或者先有了主題才開始動筆?你作品中,有一個主題是「遲暮」,畫面多數是夢境一般的場景。
劉:那些作品是畫好後,才決定了名稱。我覺得有一個統一的主題,比較能呈現當時那批作品的表達。 這一系列作品還是以夢境為主,相對來說是比較憂傷和夢幻,這種憂傷和夢幻的畫面有種書寫性,因為它畫得特別薄,整體氣質還挺像中國畫的。
左圖 劉玉潔 花之形 布面油畫 150x100cm 2018; 中圖 劉玉潔 袋田瀑布圖 布面油畫 175x80cm 2018; 右圖 劉玉潔 那智瀑布圖 布面油畫 188x80cm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