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利雕塑「正名」之一
達利與四十四件原模雕塑的起源
大家都知道薩爾瓦多.達利開始創作雕塑是在1940年代,但因為他經常保持全方位的創作,所以到了1970年代才開始真正塑造雕塑。雕塑雖然算是他生涯最後的創作,但並不代表它沒有完美的美學或意義存在,更何況它在藝術史上還被公認為這位超現實主義大師後期最具代表的完美之作,有神幻雕塑的世界之名。達利所創造出來的「象徵物」(雕塑或稱物品)暗藏著世俗慾望的情感,是他藉以表達內心的想法與慾望之作。他說,這種神話式的「象徵物」或許在不 久的將來會成為熱門「物品」,而這些所謂可能成為未來熱門物品會馬上被美術館收藏──不管它們的大小、尺寸,有用或沒有用,都會被收藏,因為是達利做的!是被認為珍貴的,一定會興建特別的建築物來典藏它們。對於這些物品,達利說:「……至少是有『系統式』作用,藉由靈魂來挑起潛意識的『連續』動作,有些純粹性且不合理的!故非常『奇特』。」然達利雕塑(象徵物)的創作不是用一般人的創作方式做的(他是一位自戀者、狂妄者、自是者,外加自知者,常自己推銷自己),所以他的雕塑是非常奇特的。

薩爾瓦多.達利 唐吉軻德的靈魂 1975 銅 高57cm ©2049 Obra Contemporânea S.A. ©Fundació Gala - Salvador Dalí 2019
這麼奇特的雕塑是怎麼來的呢?話說他在1973年,有一個大「想法」:做雕塑,也就是我現在要介紹的這一系列「原版雕塑模型」,總共有四十四件。他將這個點子告訴了他的好朋友、也是相信他可以做到的人:伊西德羅.克洛特(Isidro Clot)。克洛特是一位商人兼藝廊老闆,與達利有很好的交情,在他的鼓勵之下,達利親手捏造了四十四件蠟塑的小雕塑(雕塑品的原模型)。我們可以在這系列作品看到達利大致成熟、有些卻帶點生澀的手法,但大體上還算不錯的雕塑創作。不久之後,克洛特買下這套原模,後人稱為「克洛特典藏品」。
克洛特為了推廣達利這一系列神美的小雕塑,將它們的所有版權製作、衍生商品,以及複製銀、銅、黃金等權利交由他的女婿安德烈.可伯(Andrés Campos)經營。安德烈.可伯成立「迪哈莎」(Diejasa)公司來管理「克洛特典藏品」的所有權,陸續於1984年與日本岩田屋簽下珠寶合約,1986年與免稅店品牌「艾迪亞沙」(Aldeasa)簽訂在機場販賣雕塑與珠寶的權利;1993年12月安德烈.可伯將公司賣給「達里沙特」(Dalesart),包括鑲銀、黃金、銀、銅等雕塑不超過8公分高的權利;現已全部收回費格拉斯(Figueres)卡拉─薩爾瓦多.達利基金會(Fundació Gala – Salvador Dalí)。

薩爾瓦多.達利 臉部印花(又名〈幸運護身符〉) 1973 / 1976 銅 高13.5cm ©2049 Obra Contemporânea S.A. ©Fundació Gala - Salvador Dalí 2019
雖然達利做了四十四件蠟塑(之後可以翻製為真正的雕塑品)給最親密的好朋友克洛特,但當時的他並沒有介入後續的經營。我們特別需要說明一下:達利在當時製作雕塑的技術是利用傳統的蠟塑,而不是一般銅雕的鑄熔方式,這項技術不直接用高熱熔塑,而是以塑造蠟像的製作方式來塑形;也就是說,達利用雙手親自捏造,如此即可做出他想要的造形。可是很多人都會問,達利為什麼用傳統蠟塑法,而不直接用銅鑄法呢?因為他當時已年邁且中風過,所以不可能雕製作品,故想到這種傳統方法來創作──他甚至為了在製作過程能更易於塑造作品,利用最熱的正午時間創作,這樣他就可以在蠟容易融化、方便捏造的情況下,製作出想要的造形。所以要說達利真正的雕塑原模,正是這四十四件蠟模,1973至1976年才再翻製成原尺寸的銅鑄原模。(全文閱讀532期藝術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