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空間挪移

  • 首頁
  • 藝文消息
  • 海外

空間挪移

倫敦海沃德藝廊/2018年9月26日~2019年1月6日

撰文/林盈君(Savi Lin).圖版提供/Hayward Gallery, London、林盈君(藝術家2018年12月523期)
 
  


李察.威爾森 20:50 1987(Photo: Mark Blower)(c)the artist, courtesy Hayward Gallery 2018.

 
 倫敦海沃德藝廊在今年初結束為期二年的整修工作,而這個慶祝館方五十週年的大展,主題著重在光影、空間與人的互動,正巧與新空間產生對話。本展由該館資深策展人克里夫.勞森(Cliff Lauson)策畫,邀集廿位國際藝術家,作品分散在二層樓面和戶外。海沃德藝廊所處的南岸藝術中心是典型的粗獷主義(Brutalism)建築,和細緻精巧的展品,產生有趣的對比。

 這個展覽的主軸,很大部分與1970年代美國極簡主義和「光與空間運動」(Light and Space Movement)有緊密的關係。藝術家們專注在利用可反射的材質,如玻璃、樹脂和壓克力等,探討光影、空間與人的互動和對應關係。其中,拉里.貝爾(Larry Bell)一直被視為代表人物。他早在1960年代便開始利用玻璃等反射材質來建構光線與空間、時間的對話。在這次展覽中,他重現1969年時第一次使用玻璃創作出可供觀眾遊走的大型裝置作品。他將這些玻璃塗上透明和灰階二種薄膜,利用光線在不同顏色的物理穿透力,打造出漸層的複影,因此遊走其中,像是走在一座頑皮的迷宮裡,看得到又像看不到,很容易失去方向感和距離感,所有事物在其中裡變得難以捉摸。貝爾談到他對玻璃材質的著迷:「因為它可以同時做到反射、吸收和傳輸光線。」透過光線,有形的空間開啟了無窮的可能性,不再受到侷限。


阿莉霞.克瓦德作品〈WeltenLinie〉於展場一景(Photo: Mark Blower)(c)the artist, courtesy Hayward Gallery 2018
(全文閱讀523期藝術家雜誌)
回上層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