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20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1月 #148

  • 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1月 #148 1

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1月 #148

第148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148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手記
  • 目錄

感性造藝的奧義所在

 杉本博司在著作《現象》中闡明:「我作為一名當代藝術家,並不是為了自我表現而創作。我心中的自我,步履蹣跚地來到這漫長的民族歷史盡頭,只為了窺視彼方迷失了的遠祖之地;我心中的自我,不過是盲人手中的盲杖,只能一點一點地敲打著那通向歷史的道路,依靠回聲的引導來從事我的創作。」收藏一如創作,匯聚、交流於創作與收藏兩極之間的抽象感受,是漣漪中幻生的波瀾,更是神思的深處,記述著一個時代的靈魂與思維。創作者與收藏家,以情感構築世界,精細摹寫著物與情的時代肖像,他們各自以私密的感官之見,梳理時代,繼而,將一切展望嵌入生命,這便是1月專輯「探藝.共時與交感」篇章間合奏的主題。

 

 烏克蘭藝術家阿蓮娜.奧拉繡克(Alëna Olasyuk)說:「我想為觀者創造出一種凝視遠方,觀望大海或山脈的情緒。」我們需要多少顏色,才能感受到它的顫動?一條細線,是否足以傳達情感,並喚起觀者潛意識之中的回憶?阿蓮娜作品中所運用的單色,代表了當代世界中所急需的一種簡潔,就像奧卡姆剃刀理論一樣,揭開了這個真相。在她那精細描繪間見縱橫開闔氣度的畫作中,凝煉著時代與心靈的縮影,是介於俄羅斯構成主義藝術和中國國畫藝術之間、扣連著時代心緒的絕色演繹。

 

 對巴瑪扎西而言,繪畫創作就像是自我生命與意識在現實場域之外的一種延伸,他在畫面裡將自然、物質、有形與無形之物轉化為色彩與線條,以自己的方式組構後呈現。駕馭媒材與遷就規範的挑戰,在巴瑪扎西的藝術歷程中更像是探索新事物的遊戲,西藏部落圖騰、宗教形象、巫術符號、依稀可辨識與不知名的生物體,在畫面中奇異地並置或疊和,像是一個跳脫肉眼所見,卻依然是萬物融合的世界。

 

 「埃及豔后(Cleopatra)的鼻子如果短了一些,世界的樣貌將會完全改變。」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的觀察,讓人想起伊莉莎白.佩頓(Elizabeth Peyton)那穿透心理層次的肖像畫作主題,對於個人生命演繹的歷史所展現的興趣,既有著史詩般的壯闊,同時又具親暱性。佩頓曾說:「一張關於一個人的圖像,在那個人的形象當中,你可以看到他所生活的那整個時代。」倫敦國家肖像藝廊的展覽,追尋她自2009年的大型美術館回顧展之後的創作發展,聚焦於其創作主題的時代性。

 

 何謂「城市的智慧」是個值得深論的議題。隨著現代都會區如洪流般漫溢,不論是台北、伊斯坦堡或是紐約,賦予城市智慧似乎成為全球各地城市規畫者用以改善都市問題的一帖急救良方。這股智慧城市風潮如今也颳向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人們莫不期望透過最新的資訊及通訊科技(ICT),來解決爆炸性成長所衍生的都市問題。《藝術收藏+設計》造訪長期關注相關議題的多哥建築師塞納梅.科菲.阿波德吉努(Sénamé Koffi Agbodjinou),了解WoeLab打造永續有機智慧城市的計畫與相關概念。

 

 一個人審美力的提升主要來自藝術品的薰陶。這種薰陶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美術館則是這種過程裡最美妙的催化劑。新的年度,《藝術收藏+設計》邀請曾任佳士得亞洲區總裁、現任哈佛大學中國藝術實驗室(CAMLab)顧問的魏蔚,開設「哈佛隨筆」專欄,在〈漫步新MoMA〉文中,她分享了紐約MoMA收藏莫內「睡蓮」系列畫作的來龍去脈,以及擴建後的全新策展方向。梵谷的〈星空〉之所以能夠成為MoMA的鎮館三寶之一,莫過於那星空下的柏樹猶如烈焰。梵谷在精神病院的陋室中,以前所未有的色彩表達驚人的激情,對生的渴望。大家喜歡梵谷的作品,該是因為他用靈魂作畫。誰都見過繁星的夜空,誰又見過繁星似花朵的夜空?

藝術熱新聞
008 江戶風華─五大浮世繪師展/景薰樓25週年秋拍再創佳績/羅芙奧2019秋季拍賣會圓滿收槌
010 2020年台北國際家具展/易雅居 Promemoria vs.「建築攝影+」展登場/
故宮南院奇幻嘉年華:21世紀博物館特展
012 泰納獎首度四位入圍者同時得獎/蘇富比領導亞洲拍賣市場/佳士得「蒂伯爾珍藏中國藝術品」
   
藝術龍門陣
013 遼寧省博.璀璨文明(下) ⊙熊宜敬
   
翫藏雜記
014 魏清德在日治時期的收藏見聞 ⊙黃議震
   
文物專欄
016 故宮最值錢的抹布 ⊙戴忠仁
   
哈佛隨筆
018 漫步新MoMA ⊙魏蔚
   
封面紀事
022 點的激昂.線的磅礡─烏克蘭藝術家阿蓮娜.奧拉繡克 ⊙編輯部
   
藝術焦點
026 女性於藝術創作中的多元身分─倫敦國家肖像藝廊「拉斐爾前派女性人物」展 ⊙黃其安
   
藝術大觀
030 歐普藝術教母布莉姬特.藜蕾 ⊙李二
   
當代藝術
036 肖像是一盞照亮時代的燭光─伊莉莎白.佩頓的當代肖像 ⊙吳礽喻
   
一月專輯
040 Revisiting Artscapes 探藝.共時與交感
042 藝術與生活合一的摩登觀點─夏洛特.貝里安的創意世界 ⊙林純雅
048 情感與史述─霍華德.葛林柏格的攝影收藏 ⊙吳家瑀
054 對紙上繪畫的熱情——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嬌蘭伉儷收藏展 ⊙吳礽喻
   
藝饗美學.名人收藏
060 收藏,家與心之所在─李嘉嗣的當代藝術收藏 ⊙詹立群
   
藝術家工作室
066 藝術即是面對生命的信念─《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巴瑪扎西 ⊙許玉鈴
   
藝術博覽
076 打造藝術產業一條龍─2020 One Art Taipei藝術台北 ⊙陳瑜
   
台北當代特別報導
078 深化在地與國際鏈結─2020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編輯部
080 亞洲藝術中心/非畫廊/采泥藝術
081 亞紀畫廊/誠品畫廊/尊彩藝術中心
082 大未來林舍畫廊/安卓藝術
083 谷公館/日動畫廊當代藝術館/八大畫廊
084 就在藝術空間/尚凱利藝廊/索卡藝術
085 耿畫廊/TKG+/別古藏藝術空間
086 白石畫廊/182artspace/真善美畫廊
087 伊日藝術計劃/双方藝廊/路由藝術
   
藝術視界
088 從藝術家之成就看見台灣美術的發展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暨「臺灣資深藝術家影音紀錄片」新書.影音聯合發表會 ⊙編輯部
106 打造一座非洲智慧城市─專訪多哥WoeLab實驗基地 ⊙致穎
   
當代批判的深度想像特別報導
094 沉靜的政治技術─阿比查邦「狂中之靜」的流變 ⊙黃建宏
098 災難式生態─「災難的靈視」外一章 ⊙黃建宏
102 價值的悖論 一項偽考古提案─克里斯杜洛斯.帕納依度之「第二幕:島嶼」 ⊙李二
   
時尚美學
110 正反之間的臨界想像─「反身時尚」的現代性 ⊙賴志婷
   
珠寶美學
116 影舞於時光淬煉之巔 ⊙林純雅
   
安縵居遊.獻神的奇地特別報導
120 綠蔭掩映  神思謐境 ⊙洪昱溱
124 水天一色  隱世丘瀾 ⊙洪昱溱
   
設計微言
126 物件就像一把鑰匙,領人進入生活 ⊙徐景亭
   
山海經.風土考
128 對於蕨,我有更多的問號 ⊙淦克萍
   
茶葉與茶器收藏分析
132 玩物養志─藏茶風雅的昇華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36 里卡多.波菲 打造社會住宅的烏托邦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38 媲美博物館展廊的巧克力殿堂 ⊙Jade Hong
139 與自然共振的「森脈」之見 ⊙Jade Hong
140 方圓諧美的有機建築 ⊙Jade Hong
141 日內瓦湖畔的名流驛居之所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42 植田正治逝世20年紀念回顧展 ⊙林志鴻
143 優人神鼓《時間之外》/2019「台灣光環境獎」 ⊙林志鴻
144 和風伴讀 蔦屋書店南港分館/星級甜點主廚時尚跨界之作 ⊙林志鴻
145 祥慶寓意 迎春創意珠寶/Z世代斑斕彩衣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46 彼得.林德柏格─於街頭見詩意與靈光 ⊙林志鴻


編輯手記

感性造藝的奧義所在

 杉本博司在著作《現象》中闡明:「我作為一名當代藝術家,並不是為了自我表現而創作。我心中的自我,步履蹣跚地來到這漫長的民族歷史盡頭,只為了窺視彼方迷失了的遠祖之地;我心中的自我,不過是盲人手中的盲杖,只能一點一點地敲打著那通向歷史的道路,依靠回聲的引導來從事我的創作。」收藏一如創作,匯聚、交流於創作與收藏兩極之間的抽象感受,是漣漪中幻生的波瀾,更是神思的深處,記述著一個時代的靈魂與思維。創作者與收藏家,以情感構築世界,精細摹寫著物與情的時代肖像,他們各自以私密的感官之見,梳理時代,繼而,將一切展望嵌入生命,這便是1月專輯「探藝.共時與交感」篇章間合奏的主題。

 

 烏克蘭藝術家阿蓮娜.奧拉繡克(Alëna Olasyuk)說:「我想為觀者創造出一種凝視遠方,觀望大海或山脈的情緒。」我們需要多少顏色,才能感受到它的顫動?一條細線,是否足以傳達情感,並喚起觀者潛意識之中的回憶?阿蓮娜作品中所運用的單色,代表了當代世界中所急需的一種簡潔,就像奧卡姆剃刀理論一樣,揭開了這個真相。在她那精細描繪間見縱橫開闔氣度的畫作中,凝煉著時代與心靈的縮影,是介於俄羅斯構成主義藝術和中國國畫藝術之間、扣連著時代心緒的絕色演繹。

 

 對巴瑪扎西而言,繪畫創作就像是自我生命與意識在現實場域之外的一種延伸,他在畫面裡將自然、物質、有形與無形之物轉化為色彩與線條,以自己的方式組構後呈現。駕馭媒材與遷就規範的挑戰,在巴瑪扎西的藝術歷程中更像是探索新事物的遊戲,西藏部落圖騰、宗教形象、巫術符號、依稀可辨識與不知名的生物體,在畫面中奇異地並置或疊和,像是一個跳脫肉眼所見,卻依然是萬物融合的世界。

 

 「埃及豔后(Cleopatra)的鼻子如果短了一些,世界的樣貌將會完全改變。」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的觀察,讓人想起伊莉莎白.佩頓(Elizabeth Peyton)那穿透心理層次的肖像畫作主題,對於個人生命演繹的歷史所展現的興趣,既有著史詩般的壯闊,同時又具親暱性。佩頓曾說:「一張關於一個人的圖像,在那個人的形象當中,你可以看到他所生活的那整個時代。」倫敦國家肖像藝廊的展覽,追尋她自2009年的大型美術館回顧展之後的創作發展,聚焦於其創作主題的時代性。

 

 何謂「城市的智慧」是個值得深論的議題。隨著現代都會區如洪流般漫溢,不論是台北、伊斯坦堡或是紐約,賦予城市智慧似乎成為全球各地城市規畫者用以改善都市問題的一帖急救良方。這股智慧城市風潮如今也颳向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人們莫不期望透過最新的資訊及通訊科技(ICT),來解決爆炸性成長所衍生的都市問題。《藝術收藏+設計》造訪長期關注相關議題的多哥建築師塞納梅.科菲.阿波德吉努(Sénamé Koffi Agbodjinou),了解WoeLab打造永續有機智慧城市的計畫與相關概念。

 

 一個人審美力的提升主要來自藝術品的薰陶。這種薰陶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美術館則是這種過程裡最美妙的催化劑。新的年度,《藝術收藏+設計》邀請曾任佳士得亞洲區總裁、現任哈佛大學中國藝術實驗室(CAMLab)顧問的魏蔚,開設「哈佛隨筆」專欄,在〈漫步新MoMA〉文中,她分享了紐約MoMA收藏莫內「睡蓮」系列畫作的來龍去脈,以及擴建後的全新策展方向。梵谷的〈星空〉之所以能夠成為MoMA的鎮館三寶之一,莫過於那星空下的柏樹猶如烈焰。梵谷在精神病院的陋室中,以前所未有的色彩表達驚人的激情,對生的渴望。大家喜歡梵谷的作品,該是因為他用靈魂作畫。誰都見過繁星的夜空,誰又見過繁星似花朵的夜空?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8 江戶風華─五大浮世繪師展/景薰樓25週年秋拍再創佳績/羅芙奧2019秋季拍賣會圓滿收槌
010 2020年台北國際家具展/易雅居 Promemoria vs.「建築攝影+」展登場/
故宮南院奇幻嘉年華:21世紀博物館特展
012 泰納獎首度四位入圍者同時得獎/蘇富比領導亞洲拍賣市場/佳士得「蒂伯爾珍藏中國藝術品」
   
藝術龍門陣
013 遼寧省博.璀璨文明(下) ⊙熊宜敬
   
翫藏雜記
014 魏清德在日治時期的收藏見聞 ⊙黃議震
   
文物專欄
016 故宮最值錢的抹布 ⊙戴忠仁
   
哈佛隨筆
018 漫步新MoMA ⊙魏蔚
   
封面紀事
022 點的激昂.線的磅礡─烏克蘭藝術家阿蓮娜.奧拉繡克 ⊙編輯部
   
藝術焦點
026 女性於藝術創作中的多元身分─倫敦國家肖像藝廊「拉斐爾前派女性人物」展 ⊙黃其安
   
藝術大觀
030 歐普藝術教母布莉姬特.藜蕾 ⊙李二
   
當代藝術
036 肖像是一盞照亮時代的燭光─伊莉莎白.佩頓的當代肖像 ⊙吳礽喻
   
一月專輯
040 Revisiting Artscapes 探藝.共時與交感
042 藝術與生活合一的摩登觀點─夏洛特.貝里安的創意世界 ⊙林純雅
048 情感與史述─霍華德.葛林柏格的攝影收藏 ⊙吳家瑀
054 對紙上繪畫的熱情——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嬌蘭伉儷收藏展 ⊙吳礽喻
   
藝饗美學.名人收藏
060 收藏,家與心之所在─李嘉嗣的當代藝術收藏 ⊙詹立群
   
藝術家工作室
066 藝術即是面對生命的信念─《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巴瑪扎西 ⊙許玉鈴
   
藝術博覽
076 打造藝術產業一條龍─2020 One Art Taipei藝術台北 ⊙陳瑜
   
台北當代特別報導
078 深化在地與國際鏈結─2020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編輯部
080 亞洲藝術中心/非畫廊/采泥藝術
081 亞紀畫廊/誠品畫廊/尊彩藝術中心
082 大未來林舍畫廊/安卓藝術
083 谷公館/日動畫廊當代藝術館/八大畫廊
084 就在藝術空間/尚凱利藝廊/索卡藝術
085 耿畫廊/TKG+/別古藏藝術空間
086 白石畫廊/182artspace/真善美畫廊
087 伊日藝術計劃/双方藝廊/路由藝術
   
藝術視界
088 從藝術家之成就看見台灣美術的發展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暨「臺灣資深藝術家影音紀錄片」新書.影音聯合發表會 ⊙編輯部
106 打造一座非洲智慧城市─專訪多哥WoeLab實驗基地 ⊙致穎
   
當代批判的深度想像特別報導
094 沉靜的政治技術─阿比查邦「狂中之靜」的流變 ⊙黃建宏
098 災難式生態─「災難的靈視」外一章 ⊙黃建宏
102 價值的悖論 一項偽考古提案─克里斯杜洛斯.帕納依度之「第二幕:島嶼」 ⊙李二
   
時尚美學
110 正反之間的臨界想像─「反身時尚」的現代性 ⊙賴志婷
   
珠寶美學
116 影舞於時光淬煉之巔 ⊙林純雅
   
安縵居遊.獻神的奇地特別報導
120 綠蔭掩映  神思謐境 ⊙洪昱溱
124 水天一色  隱世丘瀾 ⊙洪昱溱
   
設計微言
126 物件就像一把鑰匙,領人進入生活 ⊙徐景亭
   
山海經.風土考
128 對於蕨,我有更多的問號 ⊙淦克萍
   
茶葉與茶器收藏分析
132 玩物養志─藏茶風雅的昇華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36 里卡多.波菲 打造社會住宅的烏托邦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38 媲美博物館展廊的巧克力殿堂 ⊙Jade Hong
139 與自然共振的「森脈」之見 ⊙Jade Hong
140 方圓諧美的有機建築 ⊙Jade Hong
141 日內瓦湖畔的名流驛居之所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42 植田正治逝世20年紀念回顧展 ⊙林志鴻
143 優人神鼓《時間之外》/2019「台灣光環境獎」 ⊙林志鴻
144 和風伴讀 蔦屋書店南港分館/星級甜點主廚時尚跨界之作 ⊙林志鴻
145 祥慶寓意 迎春創意珠寶/Z世代斑斕彩衣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46 彼得.林德柏格─於街頭見詩意與靈光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12月 #147
  • 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11月 #146
  • 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10月 #145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