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20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5月 #152

  • 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5月 #152 1

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5月 #152

第152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152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手記
  • 目錄

浮生視界的寄寓與織構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進來之處。」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頌詩〉的歌詞,或許是對世界疫情的正向詮釋。4月15日是藝術家達文西的生日,紐約MoMA在這一天於社交網路上分享了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馬格利特的作品〈愛人〉,發文加上「#MuseumFromHome」,回應由國際藝術協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訂定的「世界藝術日」(World Art Day)。面對疫情,各國相繼提出文化藝術援助政策,而各大博物館、美術館與藝博會,也以線上型態的虛擬博物館、網路展廊,作為因應疫情的彈性展出方案。5月專輯「距象化藝術.美的雲途」藉由藝術產業雲端作業的多元計畫,解析受制於疫情影響的應變之道,而眼見藝術品的「美的臨在」感受,是否在「藝術上線」的機制下得以成立,依舊是值得觀察的現象。

 

 虛擬的網路世界已成為眾人資訊交流的舞台、觀點的自由市場,但當下,我們最終仍要回歸需要解決的共同問題——生存。身處歷史的轉捩點,或許如一些觀察家所言,疫情將引發新的文藝復興,但無疑地,它已經改變我們的思維,讓我們懂得不該如此匆忙追趕一切,或許,新冠病毒將會永久地改變了世界的秩序。疫情當下,你我的日常逐漸重啟,生活的步調知所緩急輕重,以自然為師,以網路世界為鏡,期待與真實的美好相遇。

 

 回望2019年的社會、經濟、科學、文化、信仰、政治議題動蕩,橫跨全球的藝術拍賣市場如何維持穩定表現?《藝術收藏+設計》為讀者整理2019年國際藝術拍賣市場三大版塊成交結果,細看在當代藝術、戰後藝術、現代藝術與印象派三個領域中,多位藝術大師的精彩表現。

 

 哈佛大學始建於1636年,作為哈佛大學發源地的哈佛園(Harvard Yard)是鼎盛文風的輻輳核心。步入哈佛園的25扇校門,被世人視為通向智慧的大門。漫步在哈佛大學的校園裡,常常給人一種徜徉在國家美術館的感覺,一路從古典美到當代酷,從木頭、石頭、磚頭到鋼筋、水泥、玻璃,從清教徒式的新喬治亞到後現代主義,各種文化、各色流派在此並存。哈佛大學這座跨越300多年「建築博物館」的「海納百川」,當真難得。

 

 建築一如藝術與文學,賦予創作者以美感養成的豐富元素。從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湯瑪士.哈代到馬奎斯的魔幻寫實文學……,第42屆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格拉夫頓建築事務所的伊馮.法雷爾(Yvonne Farrell)與謝莉.麥克納馬拉(Shelley McNamara),她們的建築理念立基於土地與文字構築而成的想像天地,以人文關懷為核心,強化建築自身的力量與美感。

 

 電腦系統出現的「亂碼」,因其不可閱讀的特性而與其他文字區隔;然而,古文、藏文、梵文,在多數現代人眼中,也與「亂碼」相去不遠,需要透過轉譯才能解讀。次仁朗杰的藝術創作,既深入西藏傳統文化持續探究,將唐卡、壁畫與古器物的形式及精神轉化融入,也與所處時代有所對應,他運用「亂碼」於內容的隱匿及可轉換性,讓經文內容經歷一次科技系統的轉化,再透過傳統手刻版工藝呈現。

 

 「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考工記》開篇序言,智者發明物,心靈手巧者保存手藝,世人稱為工藝。然而,在時值春秋戰國時《考工記》所記載的百工之中,製作衣服這項工藝卻未被收錄,由於男耕女織,織物是再尋常不過的生活之事,因此,縫製衣物轉變為具社會性及裝飾性功能,在錦繡長程之中,於不同國界和時代中開展多元豐滿的「衣譜」。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主編法國《百科全書》的狄德羅(Denis Diderot),不單在書籍中搜羅了當時最具意義的知識,更採集當時服裝工匠的生產製程,錦上之「花」,不全然指向植物之花,而是如花樣繁複的裝飾工藝。

藝術熱新聞
007 2020台北雙年展公布首波參展名單
  「2020 C-LAB年度策展計畫」結果公布
  挑戰禁忌與審查制度的「表現の不自由展」
  「故宮創客魔幻列車」獲美國博物館與網路年會大獎
008 當家容不下你:藝術與移民展
  行為藝術家烏雷回顧展計畫
  寶馬藝術之旅入圍藝術家名單
009 巴塞爾藝術展母公司裁員與鐘錶展出走潮
  池田亮司〈光譜〉照亮漆黑夜空
  富藝斯線上藝術拍賣會成績亮眼
   
藝術龍門陣
010 「合作畫」漫談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2 台灣史上第一套郵票被當成火車票 ⊙戴忠仁
   
翫藏雜記
014 豐子愷離台後記 ⊙黃議震
   
哈佛隨筆
016 哈佛校園─建築的博物館 ⊙魏蔚
   
市場觀察
026 2019年藝術市場頂尖作品概覽 ⊙陳瑜
   
五月專輯
034 #ArtForTheMoment: Art in the Time of Coronavirus 距象化藝術.美的雲途
036 轉換平凡物件的居家創作─歐文.沃姆「一分鐘台北」的展演情境 ⊙余思穎
038 新冠真實─創造距離的契機 ⊙黃建宏
042 跨現代性的病毒指南 ⊙致穎
044 無用之用─記瘟疫時代的美術館 ⊙賴志婷
048 社交距離時代的當代藝術 ⊙施雅恬
052 危機即轉機─談新冠肺炎對全球藝文產業之影響 ⊙陳瑜
056 生活在美的彼方─時尚上雲端 ⊙林純雅
   
創作與收藏特別報導
060 孟耿如─開一扇通往畫室的任意門 ⊙詹立群
064 蔡瑞珊─打造以「文化」為名的攝影棚 ⊙詹立群
068 莊濟寰─視覺符碼美學的譯者 ⊙詹立群
   
巴洛克審美特別報導
072 王冕的壯遊─英國巴洛克裡的浮華藝境 ⊙賴志婷
078 宴飲與齋戒─近代歐洲的飲食藝術 ⊙李二
   
藝術家工作室
082 以作品傳達生命之感悟─《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次仁朗杰 ⊙許玉玲
   
新書出版
092 「臺展復刻.經典再現」展覽圖錄隆重問世 ⊙陳瑜
   
藝術人物誌
094 寫意肉身中的陰性力量─帕洛碼.瓦爾加.薇茲的想像生命體 ⊙鄭芳婷
   
時尚美學特別報導
098 錦上添花─高級訂製服的當代考工記 ⊙賴志婷
104 芭蕾伶娜─現代時尚的謬斯 ⊙邱馨慧
110 盈眼甦綠─衣裝植物學 ⊙林純雅
   
珠寶美學
114 曠世無匹─奇花之聚 ⊙林純雅
   
建築焦點
118 自由空間.日常建築學─第42屆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格拉夫頓建築事務所 ⊙洪昱溱
   
藝術跨界
124 歐仁.傅萊的舞台燈光投射創意 ⊙吳礽喻
   
設計微言
126 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徐景亭
   
山海經.風土考
128 食物的心「裡」學 ⊙淦克萍
   
茶葉與茶器收藏分析
132 打開時空膠囊─台茶vs「洋桶壺」的百年邂逅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36 羅伊.古朗斯的建築里程 ⊙黃建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38 卡車司機的虛擬家屋 ⊙Jade Hong
139 上海思南書局詩歌店 ⊙Jade Hong
140 大唐氣象的當代新詮 ⊙Jade Hong
141 引自然景貌入題的風雅驛所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42 樋口裕子的奇想世界 ⊙林志鴻
143 形塑經典的珠寶盛展 ⊙林志鴻
  皇后貴族的御用珠寶訂製大師 ⊙林志鴻
144 「日料法魂」的創意靈感 ⊙林志鴻
  米其林三星主廚的新式加州餐飲實驗 ⊙林志鴻
145 機能性高級訂製服新詮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46 馬克.蒂格朗尚─流動的市景 ⊙林志鴻


編輯手記

浮生視界的寄寓與織構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進來之處。」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頌詩〉的歌詞,或許是對世界疫情的正向詮釋。4月15日是藝術家達文西的生日,紐約MoMA在這一天於社交網路上分享了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馬格利特的作品〈愛人〉,發文加上「#MuseumFromHome」,回應由國際藝術協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訂定的「世界藝術日」(World Art Day)。面對疫情,各國相繼提出文化藝術援助政策,而各大博物館、美術館與藝博會,也以線上型態的虛擬博物館、網路展廊,作為因應疫情的彈性展出方案。5月專輯「距象化藝術.美的雲途」藉由藝術產業雲端作業的多元計畫,解析受制於疫情影響的應變之道,而眼見藝術品的「美的臨在」感受,是否在「藝術上線」的機制下得以成立,依舊是值得觀察的現象。

 

 虛擬的網路世界已成為眾人資訊交流的舞台、觀點的自由市場,但當下,我們最終仍要回歸需要解決的共同問題——生存。身處歷史的轉捩點,或許如一些觀察家所言,疫情將引發新的文藝復興,但無疑地,它已經改變我們的思維,讓我們懂得不該如此匆忙追趕一切,或許,新冠病毒將會永久地改變了世界的秩序。疫情當下,你我的日常逐漸重啟,生活的步調知所緩急輕重,以自然為師,以網路世界為鏡,期待與真實的美好相遇。

 

 回望2019年的社會、經濟、科學、文化、信仰、政治議題動蕩,橫跨全球的藝術拍賣市場如何維持穩定表現?《藝術收藏+設計》為讀者整理2019年國際藝術拍賣市場三大版塊成交結果,細看在當代藝術、戰後藝術、現代藝術與印象派三個領域中,多位藝術大師的精彩表現。

 

 哈佛大學始建於1636年,作為哈佛大學發源地的哈佛園(Harvard Yard)是鼎盛文風的輻輳核心。步入哈佛園的25扇校門,被世人視為通向智慧的大門。漫步在哈佛大學的校園裡,常常給人一種徜徉在國家美術館的感覺,一路從古典美到當代酷,從木頭、石頭、磚頭到鋼筋、水泥、玻璃,從清教徒式的新喬治亞到後現代主義,各種文化、各色流派在此並存。哈佛大學這座跨越300多年「建築博物館」的「海納百川」,當真難得。

 

 建築一如藝術與文學,賦予創作者以美感養成的豐富元素。從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湯瑪士.哈代到馬奎斯的魔幻寫實文學……,第42屆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格拉夫頓建築事務所的伊馮.法雷爾(Yvonne Farrell)與謝莉.麥克納馬拉(Shelley McNamara),她們的建築理念立基於土地與文字構築而成的想像天地,以人文關懷為核心,強化建築自身的力量與美感。

 

 電腦系統出現的「亂碼」,因其不可閱讀的特性而與其他文字區隔;然而,古文、藏文、梵文,在多數現代人眼中,也與「亂碼」相去不遠,需要透過轉譯才能解讀。次仁朗杰的藝術創作,既深入西藏傳統文化持續探究,將唐卡、壁畫與古器物的形式及精神轉化融入,也與所處時代有所對應,他運用「亂碼」於內容的隱匿及可轉換性,讓經文內容經歷一次科技系統的轉化,再透過傳統手刻版工藝呈現。

 

 「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考工記》開篇序言,智者發明物,心靈手巧者保存手藝,世人稱為工藝。然而,在時值春秋戰國時《考工記》所記載的百工之中,製作衣服這項工藝卻未被收錄,由於男耕女織,織物是再尋常不過的生活之事,因此,縫製衣物轉變為具社會性及裝飾性功能,在錦繡長程之中,於不同國界和時代中開展多元豐滿的「衣譜」。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主編法國《百科全書》的狄德羅(Denis Diderot),不單在書籍中搜羅了當時最具意義的知識,更採集當時服裝工匠的生產製程,錦上之「花」,不全然指向植物之花,而是如花樣繁複的裝飾工藝。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7 2020台北雙年展公布首波參展名單
  「2020 C-LAB年度策展計畫」結果公布
  挑戰禁忌與審查制度的「表現の不自由展」
  「故宮創客魔幻列車」獲美國博物館與網路年會大獎
008 當家容不下你:藝術與移民展
  行為藝術家烏雷回顧展計畫
  寶馬藝術之旅入圍藝術家名單
009 巴塞爾藝術展母公司裁員與鐘錶展出走潮
  池田亮司〈光譜〉照亮漆黑夜空
  富藝斯線上藝術拍賣會成績亮眼
   
藝術龍門陣
010 「合作畫」漫談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2 台灣史上第一套郵票被當成火車票 ⊙戴忠仁
   
翫藏雜記
014 豐子愷離台後記 ⊙黃議震
   
哈佛隨筆
016 哈佛校園─建築的博物館 ⊙魏蔚
   
市場觀察
026 2019年藝術市場頂尖作品概覽 ⊙陳瑜
   
五月專輯
034 #ArtForTheMoment: Art in the Time of Coronavirus 距象化藝術.美的雲途
036 轉換平凡物件的居家創作─歐文.沃姆「一分鐘台北」的展演情境 ⊙余思穎
038 新冠真實─創造距離的契機 ⊙黃建宏
042 跨現代性的病毒指南 ⊙致穎
044 無用之用─記瘟疫時代的美術館 ⊙賴志婷
048 社交距離時代的當代藝術 ⊙施雅恬
052 危機即轉機─談新冠肺炎對全球藝文產業之影響 ⊙陳瑜
056 生活在美的彼方─時尚上雲端 ⊙林純雅
   
創作與收藏特別報導
060 孟耿如─開一扇通往畫室的任意門 ⊙詹立群
064 蔡瑞珊─打造以「文化」為名的攝影棚 ⊙詹立群
068 莊濟寰─視覺符碼美學的譯者 ⊙詹立群
   
巴洛克審美特別報導
072 王冕的壯遊─英國巴洛克裡的浮華藝境 ⊙賴志婷
078 宴飲與齋戒─近代歐洲的飲食藝術 ⊙李二
   
藝術家工作室
082 以作品傳達生命之感悟─《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次仁朗杰 ⊙許玉玲
   
新書出版
092 「臺展復刻.經典再現」展覽圖錄隆重問世 ⊙陳瑜
   
藝術人物誌
094 寫意肉身中的陰性力量─帕洛碼.瓦爾加.薇茲的想像生命體 ⊙鄭芳婷
   
時尚美學特別報導
098 錦上添花─高級訂製服的當代考工記 ⊙賴志婷
104 芭蕾伶娜─現代時尚的謬斯 ⊙邱馨慧
110 盈眼甦綠─衣裝植物學 ⊙林純雅
   
珠寶美學
114 曠世無匹─奇花之聚 ⊙林純雅
   
建築焦點
118 自由空間.日常建築學─第42屆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格拉夫頓建築事務所 ⊙洪昱溱
   
藝術跨界
124 歐仁.傅萊的舞台燈光投射創意 ⊙吳礽喻
   
設計微言
126 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徐景亭
   
山海經.風土考
128 食物的心「裡」學 ⊙淦克萍
   
茶葉與茶器收藏分析
132 打開時空膠囊─台茶vs「洋桶壺」的百年邂逅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36 羅伊.古朗斯的建築里程 ⊙黃建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38 卡車司機的虛擬家屋 ⊙Jade Hong
139 上海思南書局詩歌店 ⊙Jade Hong
140 大唐氣象的當代新詮 ⊙Jade Hong
141 引自然景貌入題的風雅驛所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42 樋口裕子的奇想世界 ⊙林志鴻
143 形塑經典的珠寶盛展 ⊙林志鴻
  皇后貴族的御用珠寶訂製大師 ⊙林志鴻
144 「日料法魂」的創意靈感 ⊙林志鴻
  米其林三星主廚的新式加州餐飲實驗 ⊙林志鴻
145 機能性高級訂製服新詮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46 馬克.蒂格朗尚─流動的市景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4月 #151
  • 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3月 #150
  • 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2月 #149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