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家
  • 2017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家2017年05月 #504

  • 藝術家2017年05月 #504 1

藝術家2017年05月 #504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留言版》
  • 目錄
第十四屆文件展盛大開幕
 
 第十四屆文件展已在雅典開幕,本屆展覽「以雅典為鑒」由亞當.修姆紀克擔任總展人。預展於4月6日開幕,1941年的這天納粹入侵希臘,而今年的4月7日,也是希臘與歐盟簽署新一輪財政救助協議的日子。在此背景下,展覽刻意安排在卡塞爾與雅典並行,如何調度觀眾與藝術作品,以及作品與展地環境的對應,就成了這次文件展的觀展重點。在本期內容中,由作者鄭安齊與沈緯茹帶來現場報導,介紹雅典文件展的重點作品,詳細的展覽評論於下一期雜誌刊出。

 緊接著文件展登場的,是於5月13日開幕的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在本期特別報導中所製作的威尼斯雙年展預報,介紹總策展人克莉絲蒂.瑪賽的策展概念、主題館藝術家參展名單、綠園城堡和軍火庫兩地的國家館內容。今年在葛拉西宮現代美術館及海關大樓,以英國藝術家達敏.赫斯特為主角,同時推出個展「難以置信號的沉船寶藏」,此展覽以超過5000萬美元的預算製作,展出約一百九十件的雕塑作品。展覽為了忠實呈現「文物出土」的仿考古劇本,特地拍攝潛水人員入海發現寶藏的那一刻並大肆宣傳,就展出規模與耗費的成本而言,以華麗稱之也不為過。

 5月專輯以「企業的藝術力」為題,採訪包括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富邦藝術基金會、東和鋼鐵、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金車文教基金會的執行長與主事者,呈現過去一、二十年來各基金會在推動藝術相關事務上所著重的面向,以及它們的豐碩實績。我們看到企業不僅是藝術家的贊助者,同時也因其高度的彈性與自由度展現極大能量。在企業力量的推動下,台灣的視覺藝術環境將持續創造出更繽紛多元的面貌。

 4月26日適逢建築師貝聿銘百歲誕辰,美國建築師協會於4月27日頒給貝聿銘「廿五年獎」。特別報導「貝聿銘的建築世界」選刊貝聿銘受邀設計大羅浮宮計畫的起始與自述,並介紹他於2008年完成的最後一棟大規模博物館建築作品——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與讀者共同進入貝聿銘的建築世界。

 名家傑作介紹法郎索.莫黑列的藝術生涯,他的創作涵蓋幾何抽象的繪畫與使用霓虹燈管的裝置作品,在看似理性的數學計算中,展現出藝術的自由與感性。國際藝壇帶來多個精采展覽報導,包括倫敦舉辦的「米開朗基羅與塞巴斯蒂亞諾」展、大衛.霍克尼的回顧展、巴黎的「從莫內到康丁斯基的神祕風景」特展與「庭園」特展等;內容從古典藝術、現代藝術橫跨至當代繪畫。

 台南市美術館館長人選甫於4月14日公布,《藝術家》雜誌專訪首任館長林保堯,文中他分別對南美館的定位與上任後的主要方針分享看法。
 

 
 
216 5月專輯
企業的藝術力 ⊙藝術家編輯部
218 與藝術家走在前面—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藝術能量 ⊙陳琬尹
224 延續無牆美術館精神—翁美慧看富邦藝術基金會的下一步 ⊙王蕙慈
230 讓藝術的春風親臨台灣—專訪東和鋼鐵執行長侯王淑昭 ⊙陳沛妤
236 展望下個時代的文化生產—李彥良談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觸媒角色 ⊙許祐綸
242 年輕創作者的培養皿—專訪金車文藝中心總監張瑋特 ⊙莊偉慈
136 特別報導—第十四屆文件展
以雅典為鑒—第十四屆文件展雅典開幕現場報導 ⊙鄭安齊
140 文件展雅典主要展覽場館介紹 ⊙鄭安齊
142 文件展雅典展場作品選介 ⊙鄭安齊、沈緯茹
190 特別報導—威尼斯雙年展預報
藝術萬歲—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策展論述 ⊙克莉絲蒂.瑪賽 編譯/吳礽喻
194 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館入選藝術家全覽 ⊙整理/劉蘭辰
196 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參展名單 ⊙編譯/蔣嘉惠、鄭安齊、高慧倩
206 在藝術界的奧林匹克探索文化認同—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亞洲國家館簡介 ⊙爾馬諾.呂維堤 編譯/吳礽喻
208 以「不息」對應「永生」—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 ⊙許玉鈴
209 做時間—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整理/莊偉慈
210 赫斯特的深海寶藏於威尼斯曝光 ⊙編譯/高慧倩
356 特別報導—貝聿銘的建築世界
貝聿銘百歲生日—羅浮宮首期案榮獲AIA廿五年獎 ⊙翻譯/高慧倩
358 建築是藝術,更是歷史 ⊙貝聿銘 翻譯/高慧倩
362 貝聿銘與羅浮宮 ⊙艾米利.比亞斯尼 編譯/高慧倩
364 貝聿銘—一位偉大的博物館建造者 ⊙傑羅姆.可瓦尼亞 編譯/周佩璇
370 尋覓難以達致的完美—貝聿銘所設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編撰/菲利普.喬迪迪奧 翻譯/高慧倩
374 貝聿銘建築裡與外的藝術品 ⊙編撰/吳礽喻
115 藝術風景
燈光、空間與感知的接收 ⊙藝術家編輯部
181 艾利森的〈啟蒙之心〉 ⊙藝術家編輯部
116 美學漫遊
舞蹈、情愫觸動與社群認同 ⊙李仁芳
117 美術之眼
孤獨的象—看常玉畫展 ⊙陳長華
118 香港視線
繁華絢爛的香港藝術3月天 ⊙卓有瑞
119 雲端遊藝
萌奶奶說:廣場舞 ⊙陸蓉之
120 藝術焦點
寶貝 ⊙李維菁
121 藝術新聞
121 林曼麗談國藝會新展望 ⊙蔣嘉惠
121 西方19世紀名畫匯聚於故宮 ⊙高慧倩
122 寶藏巖光節開幕 ⊙高慧倩
122 楊文霓個展於國美館開幕 ⊙陳宥儒
123 高雄獎的前瞻與回望 ⊙劉子嘉
123 香港龍門雅集開幕展 ⊙劉蘭辰
124 後感性:恐懼與意志 ⊙付滌非
124 范迪安策畫「為中國畫」作品展 ⊙高詩涵
125 洪易作品於雙橡園展出 ⊙藝術家編輯部
125 卡洛琳‧史尼曼獲終身成就金獅獎 ⊙蔣嘉惠
126 藝術拍賣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羅芙奧2017台北春季拍賣會 ⊙藝術家編輯部
127 羅芙奧2017春季拍賣會—薈萃: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 ⊙藝術家編輯部
128 藝術市場
亞洲藝術市場的位移—2017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觀察 ⊙莊偉慈
134 藝術人物
立足台南,放眼亞洲—專訪台南市美術館首任館長林保堯 ⊙本刊採訪
156 台灣抽象藝術史
師輩藝術家:杭州藝專的跨海影響(二)—《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四章 ⊙蕭瓊瑞
166 台灣美術
武功與文治:治亂交乘的地方風格—台灣美術變貌(四) ⊙潘襎
174 國際藝壇
慢食—海牙毛里茲宮荷蘭黃金年代的靜物畫特展 ⊙朱龍興
282 為美學投下震撼彈的相遇—倫敦國立美術館「米開朗基羅與塞巴斯蒂亞諾」展 ⊙方秀雲
290 卡拉瓦喬風格的蛻變—巴黎羅浮宮「瓦倫汀.德.布洛涅」特展 ⊙唐忠珊
294 在星空之外—巴黎奧塞美術館「從莫內到康丁斯基的神祕風景」特展 ⊙唐忠珊
300 從文藝復興到前衛藝術—馬德里泰森美術館「匈牙利布達佩斯收藏」大展 ⊙周芳蓮
312 大衛.霍克尼的六個十年—倫敦泰德英國美術館回顧展 ⊙戴映萱
320 重新關注1980年代美國繪畫創作—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快轉:1980年代的繪畫」特展 ⊙周東曉
328 前啟示錄:美國製造—2017紐約惠特尼雙年展 ⊙謝佩君
334 反文化宣言,後68學潮的一種法國精神—巴黎紅宅基金會「法國精神,1969到1989年間的反文化活動」特展 ⊙鄭元智
340 植物學、博物、藝術到世界的縮影—巴黎大皇宮「庭園」特展 ⊙劉京璇
346 聆聽的時候,每一刻都是當下—柏林2017三月音樂節「時間議題」 ⊙沈緯茹
348 火奴魯魯雙年展周邊藝事 ⊙劉俐
178 藝術現場
圖像與文字的歧異
182 交陪美學論
漁米召魂與起源神話—香港交陪記 ⊙龔卓軍
186 影像邊緣
近未來的藝術力生產接軌何處?—交陪語境下的「Stage」系列 ⊙王柏偉
244 藝術現場
2017車庫三年展 ⊙藝術家編輯部
248 藝評選讀
反思極簡主義藝術—當代藝評大衛.拜齊勒評選論述 ⊙編譯/蔣嘉惠
254 大師開講
馬涅利:藝術不是為了今天而存在—現代藝術旗手之十四 ⊙皮耶.阿爾提斯、路易.戈爾丹 編譯/潘襎
260 大師的講堂
時空肌理、藝術解析—劉煜教授開講 ⊙黃光男
266 封面藝術家
開放的虛空—論李光裕雕塑的形式語言、藝術觀念與當代價值       ⊙楊心一
272 評藝廣場
物性與心性的對語—高燦興的鐵焊柔情 ⊙蕭瓊瑞
276 聚焦當代
藝術是非做不可的事—林義隆的銅版畫創作 ⊙莊偉慈
380 名家傑作
霓虹燈管藝術—一生455次個展的藝術家法郎索.莫黑列 ⊙陳英德、張彌彌
410 藝術家評介
本位/淬鍊/超越—李錫奇的藝術歷程 ⊙蕭瓊瑞
412 書卷江山:劉墉的畫 ⊙舒建華
416 完美淬煉—黃銘哲的繪畫世界 ⊙林翰君
418 吳敏興的繪畫 ⊙陳佳音
420 藝術動態
金鋼犀牛登陸2017威尼斯雙年展 ⊙藝術家編輯部
422 多元觀念的世代面向—第十五屆桃源創作獎觀察 ⊙王俊傑
424 國際性、多元性獲藏家熱烈支持—2017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林蔚文
426 傳承與創新的國防大學美術館 ⊙潘襎
428 展覽評介
創作與愛的微光—2017寶藏巖光節 ⊙蔡明君
430 當代美學中的數位女性主義—林珮淳的「夏娃克隆創造計畫」系列 ⊙陳明惠
434 亞洲文物之美
高句麗古代墳塚壁畫—朝鮮的地底美術開端 ⊙潘襎
440 西域佛畫
佛像、佛頭、象頭神像與椅子腳 ⊙羅德瑞克.韋陀 編譯/林保堯
444 創意陶藝
一方雋永的富饒風景—陶藝家楊文霓 ⊙莊秀玲
448 誌上話陶
現代陶藝運動擘畫者—前輩陶藝家曾明男 ⊙黎翠玉
450 版畫藝術
真正的土是很美的—記我的畫鄉考察開端與綿竹木版年畫宗師李方福(上) ⊙倪又安
454 藝術人物誌
筆耕墨田以臻清涼之境—孫伯翔 ⊙錢陳翔
460 新書出版
蓪草水彩畫的文化視野—《蓪草與畫布—19世紀外貿畫與中國畫派》出版 ⊙張錯
468 藝展目錄
469 藝展報導
482 藝術快遞
484 展覽月報
490 行情表
494 叢書目錄
499 藝術線上


《編輯留言版》
第十四屆文件展盛大開幕
 
 第十四屆文件展已在雅典開幕,本屆展覽「以雅典為鑒」由亞當.修姆紀克擔任總展人。預展於4月6日開幕,1941年的這天納粹入侵希臘,而今年的4月7日,也是希臘與歐盟簽署新一輪財政救助協議的日子。在此背景下,展覽刻意安排在卡塞爾與雅典並行,如何調度觀眾與藝術作品,以及作品與展地環境的對應,就成了這次文件展的觀展重點。在本期內容中,由作者鄭安齊與沈緯茹帶來現場報導,介紹雅典文件展的重點作品,詳細的展覽評論於下一期雜誌刊出。

 緊接著文件展登場的,是於5月13日開幕的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在本期特別報導中所製作的威尼斯雙年展預報,介紹總策展人克莉絲蒂.瑪賽的策展概念、主題館藝術家參展名單、綠園城堡和軍火庫兩地的國家館內容。今年在葛拉西宮現代美術館及海關大樓,以英國藝術家達敏.赫斯特為主角,同時推出個展「難以置信號的沉船寶藏」,此展覽以超過5000萬美元的預算製作,展出約一百九十件的雕塑作品。展覽為了忠實呈現「文物出土」的仿考古劇本,特地拍攝潛水人員入海發現寶藏的那一刻並大肆宣傳,就展出規模與耗費的成本而言,以華麗稱之也不為過。

 5月專輯以「企業的藝術力」為題,採訪包括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富邦藝術基金會、東和鋼鐵、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金車文教基金會的執行長與主事者,呈現過去一、二十年來各基金會在推動藝術相關事務上所著重的面向,以及它們的豐碩實績。我們看到企業不僅是藝術家的贊助者,同時也因其高度的彈性與自由度展現極大能量。在企業力量的推動下,台灣的視覺藝術環境將持續創造出更繽紛多元的面貌。

 4月26日適逢建築師貝聿銘百歲誕辰,美國建築師協會於4月27日頒給貝聿銘「廿五年獎」。特別報導「貝聿銘的建築世界」選刊貝聿銘受邀設計大羅浮宮計畫的起始與自述,並介紹他於2008年完成的最後一棟大規模博物館建築作品——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與讀者共同進入貝聿銘的建築世界。

 名家傑作介紹法郎索.莫黑列的藝術生涯,他的創作涵蓋幾何抽象的繪畫與使用霓虹燈管的裝置作品,在看似理性的數學計算中,展現出藝術的自由與感性。國際藝壇帶來多個精采展覽報導,包括倫敦舉辦的「米開朗基羅與塞巴斯蒂亞諾」展、大衛.霍克尼的回顧展、巴黎的「從莫內到康丁斯基的神祕風景」特展與「庭園」特展等;內容從古典藝術、現代藝術橫跨至當代繪畫。

 台南市美術館館長人選甫於4月14日公布,《藝術家》雜誌專訪首任館長林保堯,文中他分別對南美館的定位與上任後的主要方針分享看法。
 

 
目錄
 
216 5月專輯
企業的藝術力 ⊙藝術家編輯部
218 與藝術家走在前面—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藝術能量 ⊙陳琬尹
224 延續無牆美術館精神—翁美慧看富邦藝術基金會的下一步 ⊙王蕙慈
230 讓藝術的春風親臨台灣—專訪東和鋼鐵執行長侯王淑昭 ⊙陳沛妤
236 展望下個時代的文化生產—李彥良談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觸媒角色 ⊙許祐綸
242 年輕創作者的培養皿—專訪金車文藝中心總監張瑋特 ⊙莊偉慈
136 特別報導—第十四屆文件展
以雅典為鑒—第十四屆文件展雅典開幕現場報導 ⊙鄭安齊
140 文件展雅典主要展覽場館介紹 ⊙鄭安齊
142 文件展雅典展場作品選介 ⊙鄭安齊、沈緯茹
190 特別報導—威尼斯雙年展預報
藝術萬歲—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策展論述 ⊙克莉絲蒂.瑪賽 編譯/吳礽喻
194 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館入選藝術家全覽 ⊙整理/劉蘭辰
196 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參展名單 ⊙編譯/蔣嘉惠、鄭安齊、高慧倩
206 在藝術界的奧林匹克探索文化認同—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亞洲國家館簡介 ⊙爾馬諾.呂維堤 編譯/吳礽喻
208 以「不息」對應「永生」—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 ⊙許玉鈴
209 做時間—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整理/莊偉慈
210 赫斯特的深海寶藏於威尼斯曝光 ⊙編譯/高慧倩
356 特別報導—貝聿銘的建築世界
貝聿銘百歲生日—羅浮宮首期案榮獲AIA廿五年獎 ⊙翻譯/高慧倩
358 建築是藝術,更是歷史 ⊙貝聿銘 翻譯/高慧倩
362 貝聿銘與羅浮宮 ⊙艾米利.比亞斯尼 編譯/高慧倩
364 貝聿銘—一位偉大的博物館建造者 ⊙傑羅姆.可瓦尼亞 編譯/周佩璇
370 尋覓難以達致的完美—貝聿銘所設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編撰/菲利普.喬迪迪奧 翻譯/高慧倩
374 貝聿銘建築裡與外的藝術品 ⊙編撰/吳礽喻
115 藝術風景
燈光、空間與感知的接收 ⊙藝術家編輯部
181 艾利森的〈啟蒙之心〉 ⊙藝術家編輯部
116 美學漫遊
舞蹈、情愫觸動與社群認同 ⊙李仁芳
117 美術之眼
孤獨的象—看常玉畫展 ⊙陳長華
118 香港視線
繁華絢爛的香港藝術3月天 ⊙卓有瑞
119 雲端遊藝
萌奶奶說:廣場舞 ⊙陸蓉之
120 藝術焦點
寶貝 ⊙李維菁
121 藝術新聞
121 林曼麗談國藝會新展望 ⊙蔣嘉惠
121 西方19世紀名畫匯聚於故宮 ⊙高慧倩
122 寶藏巖光節開幕 ⊙高慧倩
122 楊文霓個展於國美館開幕 ⊙陳宥儒
123 高雄獎的前瞻與回望 ⊙劉子嘉
123 香港龍門雅集開幕展 ⊙劉蘭辰
124 後感性:恐懼與意志 ⊙付滌非
124 范迪安策畫「為中國畫」作品展 ⊙高詩涵
125 洪易作品於雙橡園展出 ⊙藝術家編輯部
125 卡洛琳‧史尼曼獲終身成就金獅獎 ⊙蔣嘉惠
126 藝術拍賣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羅芙奧2017台北春季拍賣會 ⊙藝術家編輯部
127 羅芙奧2017春季拍賣會—薈萃: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 ⊙藝術家編輯部
128 藝術市場
亞洲藝術市場的位移—2017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觀察 ⊙莊偉慈
134 藝術人物
立足台南,放眼亞洲—專訪台南市美術館首任館長林保堯 ⊙本刊採訪
156 台灣抽象藝術史
師輩藝術家:杭州藝專的跨海影響(二)—《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四章 ⊙蕭瓊瑞
166 台灣美術
武功與文治:治亂交乘的地方風格—台灣美術變貌(四) ⊙潘襎
174 國際藝壇
慢食—海牙毛里茲宮荷蘭黃金年代的靜物畫特展 ⊙朱龍興
282 為美學投下震撼彈的相遇—倫敦國立美術館「米開朗基羅與塞巴斯蒂亞諾」展 ⊙方秀雲
290 卡拉瓦喬風格的蛻變—巴黎羅浮宮「瓦倫汀.德.布洛涅」特展 ⊙唐忠珊
294 在星空之外—巴黎奧塞美術館「從莫內到康丁斯基的神祕風景」特展 ⊙唐忠珊
300 從文藝復興到前衛藝術—馬德里泰森美術館「匈牙利布達佩斯收藏」大展 ⊙周芳蓮
312 大衛.霍克尼的六個十年—倫敦泰德英國美術館回顧展 ⊙戴映萱
320 重新關注1980年代美國繪畫創作—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快轉:1980年代的繪畫」特展 ⊙周東曉
328 前啟示錄:美國製造—2017紐約惠特尼雙年展 ⊙謝佩君
334 反文化宣言,後68學潮的一種法國精神—巴黎紅宅基金會「法國精神,1969到1989年間的反文化活動」特展 ⊙鄭元智
340 植物學、博物、藝術到世界的縮影—巴黎大皇宮「庭園」特展 ⊙劉京璇
346 聆聽的時候,每一刻都是當下—柏林2017三月音樂節「時間議題」 ⊙沈緯茹
348 火奴魯魯雙年展周邊藝事 ⊙劉俐
178 藝術現場
圖像與文字的歧異
182 交陪美學論
漁米召魂與起源神話—香港交陪記 ⊙龔卓軍
186 影像邊緣
近未來的藝術力生產接軌何處?—交陪語境下的「Stage」系列 ⊙王柏偉
244 藝術現場
2017車庫三年展 ⊙藝術家編輯部
248 藝評選讀
反思極簡主義藝術—當代藝評大衛.拜齊勒評選論述 ⊙編譯/蔣嘉惠
254 大師開講
馬涅利:藝術不是為了今天而存在—現代藝術旗手之十四 ⊙皮耶.阿爾提斯、路易.戈爾丹 編譯/潘襎
260 大師的講堂
時空肌理、藝術解析—劉煜教授開講 ⊙黃光男
266 封面藝術家
開放的虛空—論李光裕雕塑的形式語言、藝術觀念與當代價值       ⊙楊心一
272 評藝廣場
物性與心性的對語—高燦興的鐵焊柔情 ⊙蕭瓊瑞
276 聚焦當代
藝術是非做不可的事—林義隆的銅版畫創作 ⊙莊偉慈
380 名家傑作
霓虹燈管藝術—一生455次個展的藝術家法郎索.莫黑列 ⊙陳英德、張彌彌
410 藝術家評介
本位/淬鍊/超越—李錫奇的藝術歷程 ⊙蕭瓊瑞
412 書卷江山:劉墉的畫 ⊙舒建華
416 完美淬煉—黃銘哲的繪畫世界 ⊙林翰君
418 吳敏興的繪畫 ⊙陳佳音
420 藝術動態
金鋼犀牛登陸2017威尼斯雙年展 ⊙藝術家編輯部
422 多元觀念的世代面向—第十五屆桃源創作獎觀察 ⊙王俊傑
424 國際性、多元性獲藏家熱烈支持—2017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林蔚文
426 傳承與創新的國防大學美術館 ⊙潘襎
428 展覽評介
創作與愛的微光—2017寶藏巖光節 ⊙蔡明君
430 當代美學中的數位女性主義—林珮淳的「夏娃克隆創造計畫」系列 ⊙陳明惠
434 亞洲文物之美
高句麗古代墳塚壁畫—朝鮮的地底美術開端 ⊙潘襎
440 西域佛畫
佛像、佛頭、象頭神像與椅子腳 ⊙羅德瑞克.韋陀 編譯/林保堯
444 創意陶藝
一方雋永的富饒風景—陶藝家楊文霓 ⊙莊秀玲
448 誌上話陶
現代陶藝運動擘畫者—前輩陶藝家曾明男 ⊙黎翠玉
450 版畫藝術
真正的土是很美的—記我的畫鄉考察開端與綿竹木版年畫宗師李方福(上) ⊙倪又安
454 藝術人物誌
筆耕墨田以臻清涼之境—孫伯翔 ⊙錢陳翔
460 新書出版
蓪草水彩畫的文化視野—《蓪草與畫布—19世紀外貿畫與中國畫派》出版 ⊙張錯
468 藝展目錄
469 藝展報導
482 藝術快遞
484 展覽月報
490 行情表
494 叢書目錄
499 藝術線上
回上層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