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2017年05月 #504
第十四屆文件展已在雅典開幕,本屆展覽「以雅典為鑒」由亞當.修姆紀克擔任總展人。預展於4月6日開幕,1941年的這天納粹入侵希臘,而今年的4月7日,也是希臘與歐盟簽署新一輪財政救助協議的日子。在此背景下,展覽刻意安排在卡塞爾與雅典並行,如何調度觀眾與藝術作品,以及作品與展地環境的對應,就成了這次文件展的觀展重點。在本期內容中,由作者鄭安齊與沈緯茹帶來現場報導,介紹雅典文件展的重點作品,詳細的展覽評論於下一期雜誌刊出。
緊接著文件展登場的,是於5月13日開幕的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在本期特別報導中所製作的威尼斯雙年展預報,介紹總策展人克莉絲蒂.瑪賽的策展概念、主題館藝術家參展名單、綠園城堡和軍火庫兩地的國家館內容。今年在葛拉西宮現代美術館及海關大樓,以英國藝術家達敏.赫斯特為主角,同時推出個展「難以置信號的沉船寶藏」,此展覽以超過5000萬美元的預算製作,展出約一百九十件的雕塑作品。展覽為了忠實呈現「文物出土」的仿考古劇本,特地拍攝潛水人員入海發現寶藏的那一刻並大肆宣傳,就展出規模與耗費的成本而言,以華麗稱之也不為過。
5月專輯以「企業的藝術力」為題,採訪包括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富邦藝術基金會、東和鋼鐵、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金車文教基金會的執行長與主事者,呈現過去一、二十年來各基金會在推動藝術相關事務上所著重的面向,以及它們的豐碩實績。我們看到企業不僅是藝術家的贊助者,同時也因其高度的彈性與自由度展現極大能量。在企業力量的推動下,台灣的視覺藝術環境將持續創造出更繽紛多元的面貌。
4月26日適逢建築師貝聿銘百歲誕辰,美國建築師協會於4月27日頒給貝聿銘「廿五年獎」。特別報導「貝聿銘的建築世界」選刊貝聿銘受邀設計大羅浮宮計畫的起始與自述,並介紹他於2008年完成的最後一棟大規模博物館建築作品——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與讀者共同進入貝聿銘的建築世界。
名家傑作介紹法郎索.莫黑列的藝術生涯,他的創作涵蓋幾何抽象的繪畫與使用霓虹燈管的裝置作品,在看似理性的數學計算中,展現出藝術的自由與感性。國際藝壇帶來多個精采展覽報導,包括倫敦舉辦的「米開朗基羅與塞巴斯蒂亞諾」展、大衛.霍克尼的回顧展、巴黎的「從莫內到康丁斯基的神祕風景」特展與「庭園」特展等;內容從古典藝術、現代藝術橫跨至當代繪畫。
台南市美術館館長人選甫於4月14日公布,《藝術家》雜誌專訪首任館長林保堯,文中他分別對南美館的定位與上任後的主要方針分享看法。
216 | 5月專輯 企業的藝術力 ⊙藝術家編輯部 |
218 | 與藝術家走在前面—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藝術能量 ⊙陳琬尹 |
224 | 延續無牆美術館精神—翁美慧看富邦藝術基金會的下一步 ⊙王蕙慈 |
230 | 讓藝術的春風親臨台灣—專訪東和鋼鐵執行長侯王淑昭 ⊙陳沛妤 |
236 | 展望下個時代的文化生產—李彥良談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觸媒角色 ⊙許祐綸 |
242 | 年輕創作者的培養皿—專訪金車文藝中心總監張瑋特 ⊙莊偉慈 |
136 | 特別報導—第十四屆文件展 以雅典為鑒—第十四屆文件展雅典開幕現場報導 ⊙鄭安齊 |
140 | 文件展雅典主要展覽場館介紹 ⊙鄭安齊 |
142 | 文件展雅典展場作品選介 ⊙鄭安齊、沈緯茹 |
190 | 特別報導—威尼斯雙年展預報 藝術萬歲—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策展論述 ⊙克莉絲蒂.瑪賽 編譯/吳礽喻 |
194 | 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館入選藝術家全覽 ⊙整理/劉蘭辰 |
196 | 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參展名單 ⊙編譯/蔣嘉惠、鄭安齊、高慧倩 |
206 | 在藝術界的奧林匹克探索文化認同—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亞洲國家館簡介 ⊙爾馬諾.呂維堤 編譯/吳礽喻 |
208 | 以「不息」對應「永生」—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 ⊙許玉鈴 |
209 | 做時間—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整理/莊偉慈 |
210 | 赫斯特的深海寶藏於威尼斯曝光 ⊙編譯/高慧倩 |
356 | 特別報導—貝聿銘的建築世界 貝聿銘百歲生日—羅浮宮首期案榮獲AIA廿五年獎 ⊙翻譯/高慧倩 |
358 | 建築是藝術,更是歷史 ⊙貝聿銘 翻譯/高慧倩 |
362 | 貝聿銘與羅浮宮 ⊙艾米利.比亞斯尼 編譯/高慧倩 |
364 | 貝聿銘—一位偉大的博物館建造者 ⊙傑羅姆.可瓦尼亞 編譯/周佩璇 |
370 | 尋覓難以達致的完美—貝聿銘所設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編撰/菲利普.喬迪迪奧 翻譯/高慧倩 |
374 | 貝聿銘建築裡與外的藝術品 ⊙編撰/吳礽喻 |
115 | 藝術風景 燈光、空間與感知的接收 ⊙藝術家編輯部 |
181 | 艾利森的〈啟蒙之心〉 ⊙藝術家編輯部 |
116 | 美學漫遊 舞蹈、情愫觸動與社群認同 ⊙李仁芳 |
117 | 美術之眼 孤獨的象—看常玉畫展 ⊙陳長華 |
118 | 香港視線 繁華絢爛的香港藝術3月天 ⊙卓有瑞 |
119 | 雲端遊藝 萌奶奶說:廣場舞 ⊙陸蓉之 |
120 | 藝術焦點 寶貝 ⊙李維菁 |
121 | 藝術新聞 |
121 | 林曼麗談國藝會新展望 ⊙蔣嘉惠 |
121 | 西方19世紀名畫匯聚於故宮 ⊙高慧倩 |
122 | 寶藏巖光節開幕 ⊙高慧倩 |
122 | 楊文霓個展於國美館開幕 ⊙陳宥儒 |
123 | 高雄獎的前瞻與回望 ⊙劉子嘉 |
123 | 香港龍門雅集開幕展 ⊙劉蘭辰 |
124 | 後感性:恐懼與意志 ⊙付滌非 |
124 | 范迪安策畫「為中國畫」作品展 ⊙高詩涵 |
125 | 洪易作品於雙橡園展出 ⊙藝術家編輯部 |
125 | 卡洛琳‧史尼曼獲終身成就金獅獎 ⊙蔣嘉惠 |
126 | 藝術拍賣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羅芙奧2017台北春季拍賣會 ⊙藝術家編輯部 |
127 | 羅芙奧2017春季拍賣會—薈萃: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 ⊙藝術家編輯部 |
128 | 藝術市場 亞洲藝術市場的位移—2017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觀察 ⊙莊偉慈 |
134 | 藝術人物 立足台南,放眼亞洲—專訪台南市美術館首任館長林保堯 ⊙本刊採訪 |
156 | 台灣抽象藝術史 師輩藝術家:杭州藝專的跨海影響(二)—《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四章 ⊙蕭瓊瑞 |
166 | 台灣美術 武功與文治:治亂交乘的地方風格—台灣美術變貌(四) ⊙潘襎 |
174 | 國際藝壇 慢食—海牙毛里茲宮荷蘭黃金年代的靜物畫特展 ⊙朱龍興 |
282 | 為美學投下震撼彈的相遇—倫敦國立美術館「米開朗基羅與塞巴斯蒂亞諾」展 ⊙方秀雲 |
290 | 卡拉瓦喬風格的蛻變—巴黎羅浮宮「瓦倫汀.德.布洛涅」特展 ⊙唐忠珊 |
294 | 在星空之外—巴黎奧塞美術館「從莫內到康丁斯基的神祕風景」特展 ⊙唐忠珊 |
300 | 從文藝復興到前衛藝術—馬德里泰森美術館「匈牙利布達佩斯收藏」大展 ⊙周芳蓮 |
312 | 大衛.霍克尼的六個十年—倫敦泰德英國美術館回顧展 ⊙戴映萱 |
320 | 重新關注1980年代美國繪畫創作—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快轉:1980年代的繪畫」特展 ⊙周東曉 |
328 | 前啟示錄:美國製造—2017紐約惠特尼雙年展 ⊙謝佩君 |
334 | 反文化宣言,後68學潮的一種法國精神—巴黎紅宅基金會「法國精神,1969到1989年間的反文化活動」特展 ⊙鄭元智 |
340 | 植物學、博物、藝術到世界的縮影—巴黎大皇宮「庭園」特展 ⊙劉京璇 |
346 | 聆聽的時候,每一刻都是當下—柏林2017三月音樂節「時間議題」 ⊙沈緯茹 |
348 | 火奴魯魯雙年展周邊藝事 ⊙劉俐 |
178 | 藝術現場 圖像與文字的歧異 |
182 | 交陪美學論 漁米召魂與起源神話—香港交陪記 ⊙龔卓軍 |
186 | 影像邊緣 近未來的藝術力生產接軌何處?—交陪語境下的「Stage」系列 ⊙王柏偉 |
244 | 藝術現場 2017車庫三年展 ⊙藝術家編輯部 |
248 | 藝評選讀 反思極簡主義藝術—當代藝評大衛.拜齊勒評選論述 ⊙編譯/蔣嘉惠 |
254 | 大師開講 馬涅利:藝術不是為了今天而存在—現代藝術旗手之十四 ⊙皮耶.阿爾提斯、路易.戈爾丹 編譯/潘襎 |
260 | 大師的講堂 時空肌理、藝術解析—劉煜教授開講 ⊙黃光男 |
266 | 封面藝術家 開放的虛空—論李光裕雕塑的形式語言、藝術觀念與當代價值 ⊙楊心一 |
272 | 評藝廣場 物性與心性的對語—高燦興的鐵焊柔情 ⊙蕭瓊瑞 |
276 | 聚焦當代 藝術是非做不可的事—林義隆的銅版畫創作 ⊙莊偉慈 |
380 | 名家傑作 霓虹燈管藝術—一生455次個展的藝術家法郎索.莫黑列 ⊙陳英德、張彌彌 |
410 | 藝術家評介 本位/淬鍊/超越—李錫奇的藝術歷程 ⊙蕭瓊瑞 |
412 | 書卷江山:劉墉的畫 ⊙舒建華 |
416 | 完美淬煉—黃銘哲的繪畫世界 ⊙林翰君 |
418 | 吳敏興的繪畫 ⊙陳佳音 |
420 | 藝術動態 金鋼犀牛登陸2017威尼斯雙年展 ⊙藝術家編輯部 |
422 | 多元觀念的世代面向—第十五屆桃源創作獎觀察 ⊙王俊傑 |
424 | 國際性、多元性獲藏家熱烈支持—2017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林蔚文 |
426 | 傳承與創新的國防大學美術館 ⊙潘襎 |
428 | 展覽評介 創作與愛的微光—2017寶藏巖光節 ⊙蔡明君 |
430 | 當代美學中的數位女性主義—林珮淳的「夏娃克隆創造計畫」系列 ⊙陳明惠 |
434 | 亞洲文物之美 高句麗古代墳塚壁畫—朝鮮的地底美術開端 ⊙潘襎 |
440 | 西域佛畫 佛像、佛頭、象頭神像與椅子腳 ⊙羅德瑞克.韋陀 編譯/林保堯 |
444 | 創意陶藝 一方雋永的富饒風景—陶藝家楊文霓 ⊙莊秀玲 |
448 | 誌上話陶 現代陶藝運動擘畫者—前輩陶藝家曾明男 ⊙黎翠玉 |
450 | 版畫藝術 真正的土是很美的—記我的畫鄉考察開端與綿竹木版年畫宗師李方福(上) ⊙倪又安 |
454 | 藝術人物誌 筆耕墨田以臻清涼之境—孫伯翔 ⊙錢陳翔 |
460 | 新書出版 蓪草水彩畫的文化視野—《蓪草與畫布—19世紀外貿畫與中國畫派》出版 ⊙張錯 |
468 | 藝展目錄 |
469 | 藝展報導 |
482 | 藝術快遞 |
484 | 展覽月報 |
490 | 行情表 |
494 | 叢書目錄 |
499 | 藝術線上 |
《編輯留言版》
第十四屆文件展盛大開幕
第十四屆文件展已在雅典開幕,本屆展覽「以雅典為鑒」由亞當.修姆紀克擔任總展人。預展於4月6日開幕,1941年的這天納粹入侵希臘,而今年的4月7日,也是希臘與歐盟簽署新一輪財政救助協議的日子。在此背景下,展覽刻意安排在卡塞爾與雅典並行,如何調度觀眾與藝術作品,以及作品與展地環境的對應,就成了這次文件展的觀展重點。在本期內容中,由作者鄭安齊與沈緯茹帶來現場報導,介紹雅典文件展的重點作品,詳細的展覽評論於下一期雜誌刊出。
緊接著文件展登場的,是於5月13日開幕的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在本期特別報導中所製作的威尼斯雙年展預報,介紹總策展人克莉絲蒂.瑪賽的策展概念、主題館藝術家參展名單、綠園城堡和軍火庫兩地的國家館內容。今年在葛拉西宮現代美術館及海關大樓,以英國藝術家達敏.赫斯特為主角,同時推出個展「難以置信號的沉船寶藏」,此展覽以超過5000萬美元的預算製作,展出約一百九十件的雕塑作品。展覽為了忠實呈現「文物出土」的仿考古劇本,特地拍攝潛水人員入海發現寶藏的那一刻並大肆宣傳,就展出規模與耗費的成本而言,以華麗稱之也不為過。
5月專輯以「企業的藝術力」為題,採訪包括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富邦藝術基金會、東和鋼鐵、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金車文教基金會的執行長與主事者,呈現過去一、二十年來各基金會在推動藝術相關事務上所著重的面向,以及它們的豐碩實績。我們看到企業不僅是藝術家的贊助者,同時也因其高度的彈性與自由度展現極大能量。在企業力量的推動下,台灣的視覺藝術環境將持續創造出更繽紛多元的面貌。
4月26日適逢建築師貝聿銘百歲誕辰,美國建築師協會於4月27日頒給貝聿銘「廿五年獎」。特別報導「貝聿銘的建築世界」選刊貝聿銘受邀設計大羅浮宮計畫的起始與自述,並介紹他於2008年完成的最後一棟大規模博物館建築作品——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與讀者共同進入貝聿銘的建築世界。
名家傑作介紹法郎索.莫黑列的藝術生涯,他的創作涵蓋幾何抽象的繪畫與使用霓虹燈管的裝置作品,在看似理性的數學計算中,展現出藝術的自由與感性。國際藝壇帶來多個精采展覽報導,包括倫敦舉辦的「米開朗基羅與塞巴斯蒂亞諾」展、大衛.霍克尼的回顧展、巴黎的「從莫內到康丁斯基的神祕風景」特展與「庭園」特展等;內容從古典藝術、現代藝術橫跨至當代繪畫。
台南市美術館館長人選甫於4月14日公布,《藝術家》雜誌專訪首任館長林保堯,文中他分別對南美館的定位與上任後的主要方針分享看法。
第十四屆文件展已在雅典開幕,本屆展覽「以雅典為鑒」由亞當.修姆紀克擔任總展人。預展於4月6日開幕,1941年的這天納粹入侵希臘,而今年的4月7日,也是希臘與歐盟簽署新一輪財政救助協議的日子。在此背景下,展覽刻意安排在卡塞爾與雅典並行,如何調度觀眾與藝術作品,以及作品與展地環境的對應,就成了這次文件展的觀展重點。在本期內容中,由作者鄭安齊與沈緯茹帶來現場報導,介紹雅典文件展的重點作品,詳細的展覽評論於下一期雜誌刊出。
緊接著文件展登場的,是於5月13日開幕的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在本期特別報導中所製作的威尼斯雙年展預報,介紹總策展人克莉絲蒂.瑪賽的策展概念、主題館藝術家參展名單、綠園城堡和軍火庫兩地的國家館內容。今年在葛拉西宮現代美術館及海關大樓,以英國藝術家達敏.赫斯特為主角,同時推出個展「難以置信號的沉船寶藏」,此展覽以超過5000萬美元的預算製作,展出約一百九十件的雕塑作品。展覽為了忠實呈現「文物出土」的仿考古劇本,特地拍攝潛水人員入海發現寶藏的那一刻並大肆宣傳,就展出規模與耗費的成本而言,以華麗稱之也不為過。
5月專輯以「企業的藝術力」為題,採訪包括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富邦藝術基金會、東和鋼鐵、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金車文教基金會的執行長與主事者,呈現過去一、二十年來各基金會在推動藝術相關事務上所著重的面向,以及它們的豐碩實績。我們看到企業不僅是藝術家的贊助者,同時也因其高度的彈性與自由度展現極大能量。在企業力量的推動下,台灣的視覺藝術環境將持續創造出更繽紛多元的面貌。
4月26日適逢建築師貝聿銘百歲誕辰,美國建築師協會於4月27日頒給貝聿銘「廿五年獎」。特別報導「貝聿銘的建築世界」選刊貝聿銘受邀設計大羅浮宮計畫的起始與自述,並介紹他於2008年完成的最後一棟大規模博物館建築作品——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與讀者共同進入貝聿銘的建築世界。
名家傑作介紹法郎索.莫黑列的藝術生涯,他的創作涵蓋幾何抽象的繪畫與使用霓虹燈管的裝置作品,在看似理性的數學計算中,展現出藝術的自由與感性。國際藝壇帶來多個精采展覽報導,包括倫敦舉辦的「米開朗基羅與塞巴斯蒂亞諾」展、大衛.霍克尼的回顧展、巴黎的「從莫內到康丁斯基的神祕風景」特展與「庭園」特展等;內容從古典藝術、現代藝術橫跨至當代繪畫。
台南市美術館館長人選甫於4月14日公布,《藝術家》雜誌專訪首任館長林保堯,文中他分別對南美館的定位與上任後的主要方針分享看法。
目錄
216 | 5月專輯 企業的藝術力 ⊙藝術家編輯部 |
218 | 與藝術家走在前面—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藝術能量 ⊙陳琬尹 |
224 | 延續無牆美術館精神—翁美慧看富邦藝術基金會的下一步 ⊙王蕙慈 |
230 | 讓藝術的春風親臨台灣—專訪東和鋼鐵執行長侯王淑昭 ⊙陳沛妤 |
236 | 展望下個時代的文化生產—李彥良談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觸媒角色 ⊙許祐綸 |
242 | 年輕創作者的培養皿—專訪金車文藝中心總監張瑋特 ⊙莊偉慈 |
136 | 特別報導—第十四屆文件展 以雅典為鑒—第十四屆文件展雅典開幕現場報導 ⊙鄭安齊 |
140 | 文件展雅典主要展覽場館介紹 ⊙鄭安齊 |
142 | 文件展雅典展場作品選介 ⊙鄭安齊、沈緯茹 |
190 | 特別報導—威尼斯雙年展預報 藝術萬歲—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策展論述 ⊙克莉絲蒂.瑪賽 編譯/吳礽喻 |
194 | 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館入選藝術家全覽 ⊙整理/劉蘭辰 |
196 | 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參展名單 ⊙編譯/蔣嘉惠、鄭安齊、高慧倩 |
206 | 在藝術界的奧林匹克探索文化認同—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亞洲國家館簡介 ⊙爾馬諾.呂維堤 編譯/吳礽喻 |
208 | 以「不息」對應「永生」—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 ⊙許玉鈴 |
209 | 做時間—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整理/莊偉慈 |
210 | 赫斯特的深海寶藏於威尼斯曝光 ⊙編譯/高慧倩 |
356 | 特別報導—貝聿銘的建築世界 貝聿銘百歲生日—羅浮宮首期案榮獲AIA廿五年獎 ⊙翻譯/高慧倩 |
358 | 建築是藝術,更是歷史 ⊙貝聿銘 翻譯/高慧倩 |
362 | 貝聿銘與羅浮宮 ⊙艾米利.比亞斯尼 編譯/高慧倩 |
364 | 貝聿銘—一位偉大的博物館建造者 ⊙傑羅姆.可瓦尼亞 編譯/周佩璇 |
370 | 尋覓難以達致的完美—貝聿銘所設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編撰/菲利普.喬迪迪奧 翻譯/高慧倩 |
374 | 貝聿銘建築裡與外的藝術品 ⊙編撰/吳礽喻 |
115 | 藝術風景 燈光、空間與感知的接收 ⊙藝術家編輯部 |
181 | 艾利森的〈啟蒙之心〉 ⊙藝術家編輯部 |
116 | 美學漫遊 舞蹈、情愫觸動與社群認同 ⊙李仁芳 |
117 | 美術之眼 孤獨的象—看常玉畫展 ⊙陳長華 |
118 | 香港視線 繁華絢爛的香港藝術3月天 ⊙卓有瑞 |
119 | 雲端遊藝 萌奶奶說:廣場舞 ⊙陸蓉之 |
120 | 藝術焦點 寶貝 ⊙李維菁 |
121 | 藝術新聞 |
121 | 林曼麗談國藝會新展望 ⊙蔣嘉惠 |
121 | 西方19世紀名畫匯聚於故宮 ⊙高慧倩 |
122 | 寶藏巖光節開幕 ⊙高慧倩 |
122 | 楊文霓個展於國美館開幕 ⊙陳宥儒 |
123 | 高雄獎的前瞻與回望 ⊙劉子嘉 |
123 | 香港龍門雅集開幕展 ⊙劉蘭辰 |
124 | 後感性:恐懼與意志 ⊙付滌非 |
124 | 范迪安策畫「為中國畫」作品展 ⊙高詩涵 |
125 | 洪易作品於雙橡園展出 ⊙藝術家編輯部 |
125 | 卡洛琳‧史尼曼獲終身成就金獅獎 ⊙蔣嘉惠 |
126 | 藝術拍賣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羅芙奧2017台北春季拍賣會 ⊙藝術家編輯部 |
127 | 羅芙奧2017春季拍賣會—薈萃: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 ⊙藝術家編輯部 |
128 | 藝術市場 亞洲藝術市場的位移—2017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觀察 ⊙莊偉慈 |
134 | 藝術人物 立足台南,放眼亞洲—專訪台南市美術館首任館長林保堯 ⊙本刊採訪 |
156 | 台灣抽象藝術史 師輩藝術家:杭州藝專的跨海影響(二)—《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四章 ⊙蕭瓊瑞 |
166 | 台灣美術 武功與文治:治亂交乘的地方風格—台灣美術變貌(四) ⊙潘襎 |
174 | 國際藝壇 慢食—海牙毛里茲宮荷蘭黃金年代的靜物畫特展 ⊙朱龍興 |
282 | 為美學投下震撼彈的相遇—倫敦國立美術館「米開朗基羅與塞巴斯蒂亞諾」展 ⊙方秀雲 |
290 | 卡拉瓦喬風格的蛻變—巴黎羅浮宮「瓦倫汀.德.布洛涅」特展 ⊙唐忠珊 |
294 | 在星空之外—巴黎奧塞美術館「從莫內到康丁斯基的神祕風景」特展 ⊙唐忠珊 |
300 | 從文藝復興到前衛藝術—馬德里泰森美術館「匈牙利布達佩斯收藏」大展 ⊙周芳蓮 |
312 | 大衛.霍克尼的六個十年—倫敦泰德英國美術館回顧展 ⊙戴映萱 |
320 | 重新關注1980年代美國繪畫創作—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快轉:1980年代的繪畫」特展 ⊙周東曉 |
328 | 前啟示錄:美國製造—2017紐約惠特尼雙年展 ⊙謝佩君 |
334 | 反文化宣言,後68學潮的一種法國精神—巴黎紅宅基金會「法國精神,1969到1989年間的反文化活動」特展 ⊙鄭元智 |
340 | 植物學、博物、藝術到世界的縮影—巴黎大皇宮「庭園」特展 ⊙劉京璇 |
346 | 聆聽的時候,每一刻都是當下—柏林2017三月音樂節「時間議題」 ⊙沈緯茹 |
348 | 火奴魯魯雙年展周邊藝事 ⊙劉俐 |
178 | 藝術現場 圖像與文字的歧異 |
182 | 交陪美學論 漁米召魂與起源神話—香港交陪記 ⊙龔卓軍 |
186 | 影像邊緣 近未來的藝術力生產接軌何處?—交陪語境下的「Stage」系列 ⊙王柏偉 |
244 | 藝術現場 2017車庫三年展 ⊙藝術家編輯部 |
248 | 藝評選讀 反思極簡主義藝術—當代藝評大衛.拜齊勒評選論述 ⊙編譯/蔣嘉惠 |
254 | 大師開講 馬涅利:藝術不是為了今天而存在—現代藝術旗手之十四 ⊙皮耶.阿爾提斯、路易.戈爾丹 編譯/潘襎 |
260 | 大師的講堂 時空肌理、藝術解析—劉煜教授開講 ⊙黃光男 |
266 | 封面藝術家 開放的虛空—論李光裕雕塑的形式語言、藝術觀念與當代價值 ⊙楊心一 |
272 | 評藝廣場 物性與心性的對語—高燦興的鐵焊柔情 ⊙蕭瓊瑞 |
276 | 聚焦當代 藝術是非做不可的事—林義隆的銅版畫創作 ⊙莊偉慈 |
380 | 名家傑作 霓虹燈管藝術—一生455次個展的藝術家法郎索.莫黑列 ⊙陳英德、張彌彌 |
410 | 藝術家評介 本位/淬鍊/超越—李錫奇的藝術歷程 ⊙蕭瓊瑞 |
412 | 書卷江山:劉墉的畫 ⊙舒建華 |
416 | 完美淬煉—黃銘哲的繪畫世界 ⊙林翰君 |
418 | 吳敏興的繪畫 ⊙陳佳音 |
420 | 藝術動態 金鋼犀牛登陸2017威尼斯雙年展 ⊙藝術家編輯部 |
422 | 多元觀念的世代面向—第十五屆桃源創作獎觀察 ⊙王俊傑 |
424 | 國際性、多元性獲藏家熱烈支持—2017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林蔚文 |
426 | 傳承與創新的國防大學美術館 ⊙潘襎 |
428 | 展覽評介 創作與愛的微光—2017寶藏巖光節 ⊙蔡明君 |
430 | 當代美學中的數位女性主義—林珮淳的「夏娃克隆創造計畫」系列 ⊙陳明惠 |
434 | 亞洲文物之美 高句麗古代墳塚壁畫—朝鮮的地底美術開端 ⊙潘襎 |
440 | 西域佛畫 佛像、佛頭、象頭神像與椅子腳 ⊙羅德瑞克.韋陀 編譯/林保堯 |
444 | 創意陶藝 一方雋永的富饒風景—陶藝家楊文霓 ⊙莊秀玲 |
448 | 誌上話陶 現代陶藝運動擘畫者—前輩陶藝家曾明男 ⊙黎翠玉 |
450 | 版畫藝術 真正的土是很美的—記我的畫鄉考察開端與綿竹木版年畫宗師李方福(上) ⊙倪又安 |
454 | 藝術人物誌 筆耕墨田以臻清涼之境—孫伯翔 ⊙錢陳翔 |
460 | 新書出版 蓪草水彩畫的文化視野—《蓪草與畫布—19世紀外貿畫與中國畫派》出版 ⊙張錯 |
468 | 藝展目錄 |
469 | 藝展報導 |
482 | 藝術快遞 |
484 | 展覽月報 |
490 | 行情表 |
494 | 叢書目錄 |
499 | 藝術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