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23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6月 #189

  •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6月 #189 1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6月 #189

第189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189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檔案下載
  • 編輯手記
  • 目錄

藝術所見,盡釋人生

 大自然的演變就是一種藝術形式。務農的父親為義大利藝術家吉賽佩.佩諾內(Guiseppe Penone)40年來的創作帶來啟發,兒時父子同樂的植物世界,讓樹木、葉子、根莖、棘刺與土石的形色姿態,形塑其創意世界。森林,是佩諾內展開藝術創作的本源。身為「貧窮藝術」(Arte Povera)代表的他,直視創作媒材本身的物質特性,不斷透過天然造物的實體性,感受大地的脈搏、洞悉物質本體的精神狀態,並尋求植物世界與人類內心的聯繫,企圖揭露當中的神祕共生關係。藝術家如何啟動自然與文化、生物時鐘和歷史之間的對話,便是6月專輯「迎綠而棲.萬物之生」所要呈現的景況。
 

 德勒茲與瓜達里在〈塊莖〉文中指出:「奇怪的是,樹主宰了西方的現實和所有思想,從植物學到生物學、解剖學,還有認識論、神學、本體論,乃至整個哲學。」1818年,德培爾特在他的《論文》中,教人如何觀察整體的樹,並總結道:「關於樹的研究,歸根結底,就是對人類的研究。」梵谷以及馬諦斯同樣為樹所著迷。「柏樹永遠占據著我的生命。」梵谷在1889年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中,如此訴說著自己的強迫症。
 

 維也納美景宮美術館與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合作,推出「克林姆:梵谷、羅丹、馬諦斯帶來的啟發」展覽,耙梳西歐前衛藝術家的作品如何影響了以克林姆為首的維也納藝術家。本次展覽的基礎建立在2015年美景宮與梵谷美術館共同執行的研究計畫,意圖確定克林姆生前曾經接觸過哪些藝術家的作品,此外,重要的展覽場館以及私人收藏也被詳細地檢視。這些資訊為展覽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讓我們看到國際現代藝術在維也納引起的風潮。
 

 盧梭〈紅鶴〉以4353萬5000美元成交、杜庫寧1947年早期代表作〈奧雷斯特斯〉以3088萬5000美元成交、巴斯奇亞史詩題材之作〈黑人歷史(尼羅河)〉以6711萬美元成交、馬格利特〈光之帝國〉以4227萬3000美元高價成交、露易絲.布爾喬亞〈蜘蛛〉以3280萬4500美元成交……,縱觀紐約藝術拍賣的驚人成交紀錄,紐約蘇富比「莫.奧斯丁珍藏」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這兩場拍賣斬獲4.268億美元的佳績,亞洲藏家積極參與,占成交總額逾三分之一,並競得克林姆、高更、梵谷、畢沙羅、莫內〈博爾迪蓋拉的棕櫚樹〉、馬奈、馬諦斯和孟克的作品,其中克林姆的〈阿特西河的島嶼〉經過7分鐘的激烈競投後,由日本私人藏家購下,為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最高價成交拍品。
 

 借鏡洛朗.格拉索(Laurent Grasso)的視角,當今時代宛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再演繹,隨著萬物不停息地歷經一場神秘的蛻變,此刻,便是重新探索世界的時候。活躍於巴黎的觀念藝術家格拉索時常以「科學」作為出發點,來探測「異質現象」與「現實」的交會之處,並對人類與周遭連結提出深切的反思與質疑。
 

 在「藝術收藏的多元型態」特別報導中,4位愛好藝術的收藏者與《藝術收藏+設計》分享了藝術相伴的生活經歷與深刻思考。藝術品之於蔣惠亭,是思考的跳板,她認為從不同的藝術家們身上,可以點滴積累自身的學習歷程;對於曾獲7座金馬獎,以及坎城影展、柏林影展獎項的李屏賓來說,拍電影是工作,收藏則是生活,收藏的過程在無形中提升了他對細節之美的感官敏銳度;「清翫雅集二代」張榮怡持續關注著藝術潮流的發展,卻更明白能夠打動自己的收藏,終究要與自身的生命有所呼應;問起恆成紙業與藝術的火花,負責人鄭宗杰笑說:「起因可能是夕陽產業的掙扎。」面對傳統產業的現狀,恆成紙業希望能藉由與藝術家合作的計畫或藝術收藏,創造不同創作者間的溝通與對話,藉此活絡與紙相關的文化產業。

藝術熱新聞
008 南美館「低鳴的山水:再進入繪畫」
  中正紀念堂「飛吧!米爾伍梅特——許雅晴個展」
  景薰樓2023春拍 亞洲華人現當代藝術與中國書畫
009 牛津大學撤除賽克勒家族冠名
  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自2025年起休館5年擴建翻新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將主動調查館藏出處
010 前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加入佳士得
  兩幅罕見林布蘭特肖像畫將於7月上拍佳士得
  巴藝術家舉辦拍賣募得近600萬美元,保存妮娜.西蒙童年之家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1 希望L'ESPOIR  ◎陳郁秀
   
藝術龍門陣
014 教學筆記之「基礎錘鍊」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6 台北故宮沒買到的日本國寶流散拍賣市場  ◎戴忠仁
   
紐約藝術拍賣 特別報導
018 盧梭〈紅鶴〉以4353萬5000美元成交,刷新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
──佳士得紐約「二十世紀藝術晚間拍賣」斬獲3億2877萬9600美元 
◎編輯部
020 巴斯奇亞史詩題材之作〈黑人歷史(尼羅河)〉領銜
──佳士得紐約「二十一世紀藝術晚拍」創造9880萬2500美元佳績 ◎編輯部
022 馬格利特〈光之帝國〉以4227萬3000美元高價成交
──紐約蘇富比「莫.奧斯丁珍藏」成交總額達1億2370萬美元 
◎編輯部
024 克林姆風景畫〈阿特西河的島嶼〉以5318萬8500美元成交
──紐約蘇富比「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成交總額達3億310萬4250美元 ◎編輯部
026 露易絲.布爾喬亞〈蜘蛛〉以3280萬4500美元成交
──紐約蘇富比「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成交總額達2億400萬美元 ◎編輯部
028 班克斯、畢卡索、李奇登斯坦作品領銜,晚間拍賣總成交額7000萬美元
──富藝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紐約拍賣以逾1.08億美元收槌 ◎編輯部
   
藝術焦點
030 重現世紀末的維也納風華
──「克林姆與西歐現代藝術的交流 ◎林芝禾
   
藝術大觀
038 橫貫過去、此刻與未來的浮動視野
──洛朗.格拉索以科技重構現實幻象 ◎韋怡忻
   
藝術視界
044 群中化身
──辛蒂.雪曼的濾鏡織毯 
◎賴志婷
050 絢幻之筆.禪之美學
──山姆.弗朗西斯的虛空意境 ◎周亞澄
   
6月專輯 ◎林志鴻
054 GROW 迎綠而棲.萬物之生
056 敬畏宇宙,有機生命與大地能量的體現
──吉賽佩.佩諾內探向生命源起的進程 ◎林純雅
062 綠的思路,在流動的凝視中重構美的想像
──藝術中的樹 ◎洪昱溱
   
TOP 200 | 2022年200大藏家
068 2022全球200大藏家榜(六)
──典範移轉之趨的美學視野 見證時代之變的收藏觀點 ◎陳玟妤
   
藝術博覽
073 ART SOLO 2023 繽紛謝幕 多元創意與競爭共存 
◎編輯部
   
對話藝術家系列:寫意.敘情 特別報導
074 袁慧莉 身體感知之間變顯情中筆墨萬法 ◎陳玟妤
076 葉仁焜 色彩與記憶的慢板 ◎陳玟妤
078 歐靜雲 詩意空間中人性的棲居 ◎陳玟妤
   
藝術收藏的多元型態 特別報導
080 庖廚之樂與藝術雅集
──無倦於美的洗禮,蔣惠亭獨藏純粹 ◎詹立群
085 與藝共生的光影之旅
──李屏賓以收藏領受美的共感 ◎詹立群
090 傳承收藏的熱情
──天命的歸屬,張榮怡讓藝術化為祝福 ◎詹立群
095 感應時代脈動,翻轉文化載體的運用
──鄭宗杰藉藝術合作與收藏拓展全新視角 ◎詹立群
   
珠寶美學
100 致珠寶藝境的傳奇女子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特展 ◎林純雅
   
設計博覽
108 工藝的煉金術,創意的戀物學
──第61屆米蘭家具展,重拾生活的儀式感 ◎洪昱溱
   
綠與野專欄
114 思想型的藝術家
──高重黎的生活如何決定意識 ◎古碧玲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運用
118 南懷瑾 茶禪一味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20 加拿大原住民建築師 道格拉斯.卡迪納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2 余德耀美術館新館落戶上海蟠龍天地
123 「X美術館」新館帶來「遊谷」般的觀展體驗
124 回藝術中心:潮汕村落裡的心靈涅槃
125 LEED和WELL鉑金級雙認證的創新研發中心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6 丹尼爾.阿爾軒之〈光與時〉雪中日晷 ╱江詩丹頓攜手羅浮宮之共創專案
127 喬爾.梅斯勒台灣首展「夢境」 ╱「藏.家」藝術饗宴
128 「旅行的藝術」跨文化饗宴 ╱行旅於日常的詩意影像 ╱加州夢的悠然氣息
129 將聚變的能量化為創意的演現
   
藝想創見
130 恣慢格放於情與影的過渡
──莎拉.范.麗格的影中戲
◎林志鴻


編輯手記

藝術所見,盡釋人生

 大自然的演變就是一種藝術形式。務農的父親為義大利藝術家吉賽佩.佩諾內(Guiseppe Penone)40年來的創作帶來啟發,兒時父子同樂的植物世界,讓樹木、葉子、根莖、棘刺與土石的形色姿態,形塑其創意世界。森林,是佩諾內展開藝術創作的本源。身為「貧窮藝術」(Arte Povera)代表的他,直視創作媒材本身的物質特性,不斷透過天然造物的實體性,感受大地的脈搏、洞悉物質本體的精神狀態,並尋求植物世界與人類內心的聯繫,企圖揭露當中的神祕共生關係。藝術家如何啟動自然與文化、生物時鐘和歷史之間的對話,便是6月專輯「迎綠而棲.萬物之生」所要呈現的景況。
 

 德勒茲與瓜達里在〈塊莖〉文中指出:「奇怪的是,樹主宰了西方的現實和所有思想,從植物學到生物學、解剖學,還有認識論、神學、本體論,乃至整個哲學。」1818年,德培爾特在他的《論文》中,教人如何觀察整體的樹,並總結道:「關於樹的研究,歸根結底,就是對人類的研究。」梵谷以及馬諦斯同樣為樹所著迷。「柏樹永遠占據著我的生命。」梵谷在1889年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中,如此訴說著自己的強迫症。
 

 維也納美景宮美術館與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合作,推出「克林姆:梵谷、羅丹、馬諦斯帶來的啟發」展覽,耙梳西歐前衛藝術家的作品如何影響了以克林姆為首的維也納藝術家。本次展覽的基礎建立在2015年美景宮與梵谷美術館共同執行的研究計畫,意圖確定克林姆生前曾經接觸過哪些藝術家的作品,此外,重要的展覽場館以及私人收藏也被詳細地檢視。這些資訊為展覽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讓我們看到國際現代藝術在維也納引起的風潮。
 

 盧梭〈紅鶴〉以4353萬5000美元成交、杜庫寧1947年早期代表作〈奧雷斯特斯〉以3088萬5000美元成交、巴斯奇亞史詩題材之作〈黑人歷史(尼羅河)〉以6711萬美元成交、馬格利特〈光之帝國〉以4227萬3000美元高價成交、露易絲.布爾喬亞〈蜘蛛〉以3280萬4500美元成交……,縱觀紐約藝術拍賣的驚人成交紀錄,紐約蘇富比「莫.奧斯丁珍藏」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這兩場拍賣斬獲4.268億美元的佳績,亞洲藏家積極參與,占成交總額逾三分之一,並競得克林姆、高更、梵谷、畢沙羅、莫內〈博爾迪蓋拉的棕櫚樹〉、馬奈、馬諦斯和孟克的作品,其中克林姆的〈阿特西河的島嶼〉經過7分鐘的激烈競投後,由日本私人藏家購下,為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最高價成交拍品。
 

 借鏡洛朗.格拉索(Laurent Grasso)的視角,當今時代宛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再演繹,隨著萬物不停息地歷經一場神秘的蛻變,此刻,便是重新探索世界的時候。活躍於巴黎的觀念藝術家格拉索時常以「科學」作為出發點,來探測「異質現象」與「現實」的交會之處,並對人類與周遭連結提出深切的反思與質疑。
 

 在「藝術收藏的多元型態」特別報導中,4位愛好藝術的收藏者與《藝術收藏+設計》分享了藝術相伴的生活經歷與深刻思考。藝術品之於蔣惠亭,是思考的跳板,她認為從不同的藝術家們身上,可以點滴積累自身的學習歷程;對於曾獲7座金馬獎,以及坎城影展、柏林影展獎項的李屏賓來說,拍電影是工作,收藏則是生活,收藏的過程在無形中提升了他對細節之美的感官敏銳度;「清翫雅集二代」張榮怡持續關注著藝術潮流的發展,卻更明白能夠打動自己的收藏,終究要與自身的生命有所呼應;問起恆成紙業與藝術的火花,負責人鄭宗杰笑說:「起因可能是夕陽產業的掙扎。」面對傳統產業的現狀,恆成紙業希望能藉由與藝術家合作的計畫或藝術收藏,創造不同創作者間的溝通與對話,藉此活絡與紙相關的文化產業。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8 南美館「低鳴的山水:再進入繪畫」
  中正紀念堂「飛吧!米爾伍梅特——許雅晴個展」
  景薰樓2023春拍 亞洲華人現當代藝術與中國書畫
009 牛津大學撤除賽克勒家族冠名
  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自2025年起休館5年擴建翻新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將主動調查館藏出處
010 前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加入佳士得
  兩幅罕見林布蘭特肖像畫將於7月上拍佳士得
  巴藝術家舉辦拍賣募得近600萬美元,保存妮娜.西蒙童年之家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1 希望L'ESPOIR  ◎陳郁秀
   
藝術龍門陣
014 教學筆記之「基礎錘鍊」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6 台北故宮沒買到的日本國寶流散拍賣市場  ◎戴忠仁
   
紐約藝術拍賣 特別報導
018 盧梭〈紅鶴〉以4353萬5000美元成交,刷新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
──佳士得紐約「二十世紀藝術晚間拍賣」斬獲3億2877萬9600美元 
◎編輯部
020 巴斯奇亞史詩題材之作〈黑人歷史(尼羅河)〉領銜
──佳士得紐約「二十一世紀藝術晚拍」創造9880萬2500美元佳績 ◎編輯部
022 馬格利特〈光之帝國〉以4227萬3000美元高價成交
──紐約蘇富比「莫.奧斯丁珍藏」成交總額達1億2370萬美元 
◎編輯部
024 克林姆風景畫〈阿特西河的島嶼〉以5318萬8500美元成交
──紐約蘇富比「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成交總額達3億310萬4250美元 ◎編輯部
026 露易絲.布爾喬亞〈蜘蛛〉以3280萬4500美元成交
──紐約蘇富比「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成交總額達2億400萬美元 ◎編輯部
028 班克斯、畢卡索、李奇登斯坦作品領銜,晚間拍賣總成交額7000萬美元
──富藝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紐約拍賣以逾1.08億美元收槌 ◎編輯部
   
藝術焦點
030 重現世紀末的維也納風華
──「克林姆與西歐現代藝術的交流 ◎林芝禾
   
藝術大觀
038 橫貫過去、此刻與未來的浮動視野
──洛朗.格拉索以科技重構現實幻象 ◎韋怡忻
   
藝術視界
044 群中化身
──辛蒂.雪曼的濾鏡織毯 
◎賴志婷
050 絢幻之筆.禪之美學
──山姆.弗朗西斯的虛空意境 ◎周亞澄
   
6月專輯 ◎林志鴻
054 GROW 迎綠而棲.萬物之生
056 敬畏宇宙,有機生命與大地能量的體現
──吉賽佩.佩諾內探向生命源起的進程 ◎林純雅
062 綠的思路,在流動的凝視中重構美的想像
──藝術中的樹 ◎洪昱溱
   
TOP 200 | 2022年200大藏家
068 2022全球200大藏家榜(六)
──典範移轉之趨的美學視野 見證時代之變的收藏觀點 ◎陳玟妤
   
藝術博覽
073 ART SOLO 2023 繽紛謝幕 多元創意與競爭共存 
◎編輯部
   
對話藝術家系列:寫意.敘情 特別報導
074 袁慧莉 身體感知之間變顯情中筆墨萬法 ◎陳玟妤
076 葉仁焜 色彩與記憶的慢板 ◎陳玟妤
078 歐靜雲 詩意空間中人性的棲居 ◎陳玟妤
   
藝術收藏的多元型態 特別報導
080 庖廚之樂與藝術雅集
──無倦於美的洗禮,蔣惠亭獨藏純粹 ◎詹立群
085 與藝共生的光影之旅
──李屏賓以收藏領受美的共感 ◎詹立群
090 傳承收藏的熱情
──天命的歸屬,張榮怡讓藝術化為祝福 ◎詹立群
095 感應時代脈動,翻轉文化載體的運用
──鄭宗杰藉藝術合作與收藏拓展全新視角 ◎詹立群
   
珠寶美學
100 致珠寶藝境的傳奇女子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特展 ◎林純雅
   
設計博覽
108 工藝的煉金術,創意的戀物學
──第61屆米蘭家具展,重拾生活的儀式感 ◎洪昱溱
   
綠與野專欄
114 思想型的藝術家
──高重黎的生活如何決定意識 ◎古碧玲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運用
118 南懷瑾 茶禪一味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20 加拿大原住民建築師 道格拉斯.卡迪納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2 余德耀美術館新館落戶上海蟠龍天地
123 「X美術館」新館帶來「遊谷」般的觀展體驗
124 回藝術中心:潮汕村落裡的心靈涅槃
125 LEED和WELL鉑金級雙認證的創新研發中心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6 丹尼爾.阿爾軒之〈光與時〉雪中日晷 ╱江詩丹頓攜手羅浮宮之共創專案
127 喬爾.梅斯勒台灣首展「夢境」 ╱「藏.家」藝術饗宴
128 「旅行的藝術」跨文化饗宴 ╱行旅於日常的詩意影像 ╱加州夢的悠然氣息
129 將聚變的能量化為創意的演現
   
藝想創見
130 恣慢格放於情與影的過渡
──莎拉.范.麗格的影中戲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11月 #182
  •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10月 #181
  •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9月 #180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