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All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05│時間學

  • 首頁
  • 專題文章
  • 藝術收藏+設計專輯
  • 05│時間學

專題文章

  • 藝術家專輯
    • 12|藝術、生態與生態藝術
    • 11|2019秋季雙年展
    • 10|被再現的女性形象
    • 09|她者的藝術力
    • 08|藝術家的田野技藝
    • 07|聲音×影像藝術感知解讀
    • 06|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
    • 2019年藝術家專輯
      • 05|災難與藝術
      • 04|科技.藝術.人文
      • 03|當代策展的形變與可能
      • 02|大學美術館在台灣軌跡
      • 01|2018視覺藝術年度回顧
    • 2018年藝術家專輯
      • 12|藝術家製書的創作實踐
      • 11|2018秋季雙年展專輯
      • 10|漫畫靈光走進博物館
      • 09|從收藏到私人美術館
      • 08|2018柏林雙年展/第12屆歐洲聲言展
      • 07|商業畫的藝術價值
      • 06|影像的敘事與擴延
      • 05|素描藝術在當代
      • 04|新媒體藝術的政治性
      • 03|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反思
      • 02|犬之物語
      • 01|2017視覺藝術年度回顧
    • 2017年藝術家專輯
      • 12|熱帶的藝術視野
      • 11|他者現身:藝術做為實踐表意的工具
      • 10|再探現場藝術
      • 09|檔案、聲音與文化場景
      • 08|藝術與人文地理的交會
      • 07|第14屆卡塞爾文件展
      • 06|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
      • 05|企業的藝術力
  • 藝術收藏+設計專輯
    • 12│啟藝.文明史詩
    • 11│藝由心生
    • 10│光影機杼
    • 09│生命的布局
    • 08│潮藝萬象
    • 07│女藝.靈動之境
    • 06│情感博物館
    • 05│時間學
    • 04│山海經
    • 03│心之遊繫
    • 02│敘世之執念
    • 01|官覺劇場
    • 2018年藝術收藏+設計專輯
      • 12|藝之食托邦
      • 11|創變之維
      • 10|時代的拓片:穿越時光的典藏之美
      • 09|童萌會
      • 08|美之翕影
      • 07|超級結構
      • 06|疊蘊時華.典藏新詮
      • 05|歧界衍境
      • 04|奇感錦觀
      • 03|維也納現代主義
      • 02|跨時之思
      • 01|夢行者
    • 2017年藝術收藏+設計專輯
      • 12|演化移形
      • 11|森羅心景
      • 10|官覺之遇
      • 09|謬斯之約
      • 08|尚美之藝
      • 07|穿針引線
      • 06|天開創想
      • 05|曉世界.繪奇觀
      • 04|空間之塑
  • 作者專欄
    • 藝術家專欄
      •  特別報導
      •  2019 Art Taipei特別報導
      •  美學漫遊
      •  藝術視界
      •  美術之眼
      •  香港視線
      •  國際傳真
      •  評藝廣場
      •  聚焦當代
      •  國際藝壇
      •  當代影像藝術關鍵詞
      •  創意陶藝
      •  誌上話陶
      •  封面藝術家
      •  展覽評介
      •  藝術人物
      •  地景藝術
      •  新書出版
      •  策展論述
      •  文化行政
      •  數位藝術
      •  圍場散步
    • 藝術收藏+設計專欄
      •  封面紀事
      •  藝饗美學 ‧ 名人收藏
      •  特別報導
      •  設計名家
      •  設計焦點
      •  設計博覽
      •  文化與創意
      •  藝術人物誌
      •  藝術博覽
      •  藝術焦點
      •  藝術視界
      •  世界大藏家
      •  藝術收藏
      •  收藏焦點
      •  當代藝術
      •  藝術話題
      •  時尚美學
      •  影像美學
      •  珠寶美學
      •  創意萬象
      •  市場焦點
      •  文化時潮
      •  藝術大觀
      •  名家收藏
      •  藝術與企業
      •  藝術跨界
      •  建築焦點
      •  建築觀點
      •  藝術家工作室
      •  文物專欄
      •  市場觀察
      •  藝術市場
      •  市場專欄
      •  建築設計
      •  藝術龍門陣
      •  茶葉與茶器收藏分析
      •  文化行旅
      •  山海經.風土考
      •  博物館巡禮
05月專輯:時間學
  • 04月專輯|06月專輯
建築師與藝術家所共創的未來——白教堂藝廊「這就是未來嗎?」展覽回顧
位於東倫敦的白教堂藝廊「這就是未來嗎?」春季展覽邀請了十組藝術家和建築師合作,請他們回應人類面臨大數據、生物工程的發展和氣候變遷等當代議題的看法。
現實的時間線索──杰拉德.拜恩「在存在與消失的那一刻」展
  「影像是被限定在它被製作的過去的那特定一刻之中——過去的「現時」,同時,也被限定在它被呈現的現時之中。」──杰拉德.拜恩(Gerard Byrne)
記憶、生死、存滅、反覆、時間──釜山市立美術館「重複與差異:關於時間」展
釜山市立美術館自3至6月間,引用法國後現代主義哲學家吉爾.德勒茲的概念,並以「重複與差異:關於時間」為題,邀請在藝術界頗具盛名的宮島達男等7位裝置、影像藝術家參展,探討過去、現在、未來、生與死、生命與消滅等有關時間的主題。
日常的史詩、灰塵和宇宙──淺談凱蒂.帕特森「只在月光下存在的地方」一展
凱蒂.帕特森不僅一次在公開演說中談論到自己是「大自然的虔誠信徒」,她於2019年春天在泰納當代美術館的展覽「凱蒂.帕特森與泰納:只在月光下存在的地方」,於藝術與科學的疆界中遊走、展開實驗。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