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波之孫陳立栢於3月25日代表家族,在臺南市美術館舉辦的「人間清流,藝留南美―陳澄波作品〈清流〉捐贈記者會」上,將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古物的陳澄波畫作〈清流〉捐贈給南美館,以實際行動展現對於文化傳承與永續發展的支持。
〈清流〉創作於杭州,題材「斷橋殘雪」為西湖十景,1929年在上海主辦的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首次亮相,同年入選第三屆台灣美術展覽會。陳澄波巧妙融匯西方學院表現與東方美感,書法筆調跌宕多姿,畫面構成層次豐富。1947年二二八事件,陳澄波代表民眾擔任和平使與軍方談判卻因此喪命。他在遺書中寫下「西湖斷橋殘雪之繪為家保存之」,乃文中唯一提及作品,希望能綿延傳家,足見〈清流〉對陳澄波而言意義非凡。2022年文化部經由審議,基於〈清流〉為20世紀前半期台灣繪畫先驅之典範,指定為重要古物。
陳立栢指出傳家珍品〈清流〉捐贈南美館的因緣,除了延續南美館於籌備期間舉辦「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大展」的前緣外,更重要的意義是感念標舉建構台灣美術史理念的南美館對前輩畫家的尊重與文化永續的著力。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臺南市美術館於3月25日舉辦「人間清流,藝留南美─陳澄波作品〈清流〉捐贈記者會」,由陳立栢捐贈陳澄波被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古物的畫作〈清流〉。
(圖版提供:臺南市美術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於2022年6月14日獲通報中國書格網站提供故宮藏品〈南薰殿帝后半身像冊〉高畫質數位圖檔免費下載,查證確屬故宮文物高階圖檔,進一步發現近十萬筆文物高階數位圖檔遭複製外流,並於中國淘寶等網站上販售的情況,8月12日政風室啟動行政調查;2023年1月3日調查報告核定,2月16日經專業人員考核委員會討論後決議,核予行政操作疏失的數位資訊室承辦人員申誡一次。
關於故宮文物圖檔外流事件,法務部調查局於3月14日由資安工作站、台北市調查處派員前往了解情況,並立案調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范雲則於3月22日率團考察故宮資訊安全防護機制,故宮院長蕭宗煌親自說明圖檔外流過程,為故宮的行政疏失向社會致歉,並且表示經數位發展部資通安全署通知後已通報,委請律師發函要求下架圖檔相關分享或商品頁面,而在維持故宮權益的同時也持續檢討應對措施,加強資安防範。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國立故宮博物院外觀一景
(圖版提供:國立故宮博物院)
行政院於1月27日至30日陸續公布內閣改組名單,其中,文化部長由史哲出任,時任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接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1月31日進行新舊內閣交接。
史哲於就任前夕1月29日在個人Facebook上表示,將延續前人的成果,積極推動文化部相關業務,持續推動所深信也努力實踐的「壯大台灣內容、建立文化自信」,即透過研究、紀錄、典藏、創作等各面向的協力與支持,發展屬於台灣的文化內容;接續欲擴大台灣內容的創作端、內容端,並結合新的科技技術、媒體傳播環境,接軌大眾端、主流端、媒體端,讓台灣內容進入生活大眾。
蕭宗煌則表示上任後的首要目標是帶領故宮回歸博物館專業,「讓研究人員在本位上做最大的發揮」,期許盡最大之力帶領故宮邁向國際級博物館專業之路;另外則是「讓台灣民眾重新回到故宮」。在4月28日就職百日的媒體茶敘上,蕭宗煌率領兩位副院長黃永泰、余佩瑾及各處室團隊,正面回應疫後北院參觀人數回流、未來國內外合作交流展,以及南北院硬體建設工程等外界的關心議題,以公開透明的態度說明故宮未來規畫期程。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第5任文化部長史哲(圖版提供:文化部)
第11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於媒體茶敘致詞(圖版提供:國立故宮博物院)/span>
前輩畫家林玉山家屬林柏亭繼2006年捐贈〈黃牛〉予國立歷史博物館,2023年再次捐贈其父親畫作五十八件/組,充盈史博館現藏林玉山作品總計達八十七件/組。史博館於林玉山一百一十七歲冥誕前夕的3月30日辦理「守護.時光―林玉山畫作捐贈儀式暨受贈畫作修護成果發表」,一方面致謝藝術家家屬的慷慨無私,另一方面於現場特別規畫展示甫修復完成的林玉山〈黃牛〉,分享史博館為保存國家文化資產的努力成果。
「台展三少年」之一的林玉山善於膠彩、水墨創作,以動物畫見長,畫虎及鹿尤為出名。戰後任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生奉獻藝術教育並倡導美術活動。2003年將獲得行政院文化獎之獎金捐由史博館設置「林玉山先生美術研究獎金」以培育英才。
林柏亭表示,此次捐贈是源於整理父親遺物時的啟發,林玉山因參與史博館主辦的展覽及畫家聯誼而建立深厚淵源。時任史博館館長梁永斐宣布將積極爭取舉辦林玉山一百廿歲紀念展,邀請林柏亭擔任策展人,並透過館際合作擴大展品件數,讓每件作品的故事被民眾看到。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時任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右)致贈感謝狀予林柏亭
(圖版提供:文化部)
有鑑於白教堂藝廊(Whitechapel Gallery)在倫敦視覺藝術圈的影響力,駐英國台北代表處文化組與其合作,於該館2月9日至5月4日春季特展「動作、手勢、繪畫:1940年代至1970年代女性藝術家與全球抽象主義」,引介台灣藝術家李芳枝的作品與其他女性藝術家的創作共聚一堂。展覽超越將男性白人藝術家與抽象表現主義劃上等號的認知,帶領觀眾重新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世界各地從事自動性技法抽象創作卻長期被忽略的女性藝術家,後續巡迴至法國及德國。
李芳枝是台灣美術史上重要的現代藝術團體「五月畫會」唯一的女性創始人,她的繪畫以水彩和油彩為主,融合傳統水墨。李芳枝偏愛運用較厚的宣紙來描繪抽象的水彩畫,習慣先用書法線條再用透明水彩作畫,生動的線條、清晰的色彩形構出的靈活與穩定感耐人尋味。此次白教堂藝廊春季特展共展出兩件李芳枝的油彩創作:1969年的〈無題〉及1968年的〈秋天〉,是她的作品首次在英國亮相。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李芳枝 無題 1969 70×75cm
Courtesy of the collection of Theobald Brun, Switzerland. Photo credit: Francesca Granata
行政院2月23日院會通過疫後特別預算案,文化部獲同意編列「振興振心」方案,含擴大文化成年禮金及各項藝文振興,合計新台幣22.5億元,以「精準振興」支持藝文產業疫後復甦。
文化部參考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歐洲國家發放文化禮金予青年用以文化體驗及消費的相關案例經驗,經詳細規畫後,於2023年度預算正式編列新台幣2億元,預計發放給十八歲青年每人新台幣1200元文化禮金。文化部長史哲上任後考量自2019年疫情爆發以來讓三屆的十八歲青年錯失象徵成年的高中相關文化及社群體驗,擴大加發十九歲至廿一歲青年文化成年禮金。
除擴大文化成年禮金,文化部亦爭取新台幣15億元預算用於辦理產業振興,支持實體書店、微型文創、區域文化振興、內容產業升級、傳統戲曲與表演團隊偏鄉巡演、與教育部合作辦理「藝拍即合校園藝術課程及校外文化教學一日文化體驗」,以及辦理各項美術、視覺藝術創作藝文活動等,擴大藝術欣賞機會,鼓勵大眾重新走入文化生活。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文化部疫後「振興振心」方案
(圖版提供:文化部)
文化部於6月12日宣布時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因屆齡於7月1日歸建,所遺職缺由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教授兼美術學院院長陳貺怡借調接任。6月30日兩位館長於國美館舉辦卸任與新任館長交接典禮,在由文化部長史哲擔任監交人的見證下,陳貺怡宣誓就任第十一任國美館館長。
新任館長陳貺怡致詞時表示,就任館長的三個目標為「專業、創新、多元」,盼國美館成為匯聚熱情、創意與夢想之地。首要期待以個人的專業與熱情服務國美館、服務台灣的藝術家、服務全國民眾,並率領全體館員共同朝向更專業、更卓越的美術館發展。其次在全球美術館數量不斷擴充、參觀人數不斷倍增、藝術史與策展的概念及方法不斷更新的情況之下,力求掌握時代趨勢與藝術新知來突破固有框架,以創新的思維經營與拓展美術館的業務,以與全世界同等級的美術館並駕齊驅,並且彼此對話交流。最後則是致力於以多元的典藏內容、研究取徑和展覽型態展現台灣文化的充沛活力、多樣性與豐富性,努力做到文化平權。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第11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陳貺怡於交接典禮致詞
(圖版提供:文化部)
第廿三屆雪梨雙年展延伸的巡迴展「卡西基亞雷」以「一條雙向流動的河流:第廿三屆雪梨雙年展精選作品:河流」為名,2月4日至3月18日在阿德雷德當代實驗美術館(Adelaide Contemporary Experimental, ACE Gallery)、凱恩斯美術館(Cairns Art Gallery)、昆士蘭現代藝術館(Instituteof Modern Art),以及莫納許大學藝術博物館(Monash University Museum of Art)等地展出。其中,排灣族藝術家阿儒瓦苡.篙瑪竿(武玉玲)參展第廿三屆雪梨雙年展的作品〈觸摸:記得我們的關係感〉獲邀於阿德雷德當代實驗美術館呈現。該館藝術總監派翠絲.夏奇(Patrice Sharkey)表示,選擇阿儒瓦苡.篙瑪竿作品在柯爾納原住民族土地(Kaurna Yarta)上呈現,是因為其透過第一民族婦女的合作與療癒實踐,分享關於第一民族流離失所的訊息。
阿儒瓦苡.篙瑪竿為首位參展雪梨雙年展的台灣原住民族藝術家,寫下雪梨雙年展自1973年創立以來的紀錄。〈觸摸:記得我們的關係感〉源自被莫拉克風災摧毀的原鄉大社部落,集結部落婦女及耆老共同拓印、縫製來記錄遺址,反思人們與河流的關係,貼切呼應第廿三屆雪梨雙年展主題「河流」探討的水資源環境議題,也呼應近年頻繁飽受水患之苦的澳洲。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阿儒瓦苡.篙瑪竿參展第23屆雪梨雙年展作品〈觸摸:記得我們的關係感〉
(攝影:連欽禮;圖版提供:文化部)
文化部於1月9日「企業挺文化.文化亮台灣」記者會宣布,經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台灣證券交易所協調,促成「企業促進文化發展」明確納入我國永續發展實踐範疇,具體行動從2023年起在第十屆公司治理評鑑的永續發展面向中,新增一項「公司是否投入資源支持國內文化發展,並將支持方式與成果揭露於公司網站、年報或永續報告書」的指標。時任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保守預估2023年來自企業界支持投入文化產業的金額可達新台幣30億元,2024年則至少可達新台幣80億元。
同時修正《上市上櫃公司永續發展守則》,將「企業宜經由捐贈、贊助、投資、採購、策略合作、企業志願技術服務或其他支持模式,持續將資源挹注文化藝術活動或文化創意產業,以促進文化發展」明確納入「維護社會公益」範疇,提供企業贊助藝文事業明確規範指引與鼓勵,有助於帶動更多企業落實文化永續。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企業挺文化.文化亮台灣」記者會與會賓客合影
(圖版提供:文化部)
國立歷史博物館自2018年閉館啟動館舍整修計畫,為持續為社會大眾提供服務,所有館員於同年12月17日暫時進駐徐州路臨時辦公室――由國立台灣大學借用已故建築師王大閎規畫、設計之舊法學院圖書館。隨著工程進展,史博館行政辦公室於2023年1月16日起陸續遷入由文化部撥用的南海路20號9樓與10樓辦公空間新址。
時任史博館館長梁永斐於1月7日與全體館員一同告別徐州路臨時辦公室,2月4日在南海路周邊各機關首長及在地鄰居的見證下,與文化部長史哲共同主持南海辦公室揭牌儀式,席間提出「三好」、「五核心價值」及「五大工作目標」,即以「好心情、好工作、好團隊」的精神,秉持「連結、參與、創新、共融、永續」的核心價值,達成「硬軟並重,積極推進」、「盤點整合,擴深藝史」、「公共參與,策略聯盟」、「多元跨域,無牆博館」、「全民資產,藝術經濟」的五大開館目標,正式向外界宣告史博館將啟動最大的能量來完成整建開館的準備工作。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文化部長史哲(右)與時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梁永斐為國立歷史博物館南海辦公室揭牌
(圖版提供:國立歷史博物館)
文化部自2月公布擴大成年禮金政策後,於3月27日宣布專屬於十八歲至廿一歲青年的1200點文化成年禮金自6月6日開放領取,出生日期在2001年9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的青年,包含本國國民、領有居留證的外籍配偶、新住民等,只要下載專屬APP後註冊填寫基本資料,即可馬上領取成年禮金1200點文化幣,並可立即使用於藝文消費。
文化部長史哲在啟用當日表示,參考歐洲各國補助與鼓勵青年文化體驗及消費的措施,文化成年禮金除了是對文化產業提供振興的力量,更代表國家的高度及象徵,用文化體驗做為成年的開啟,展現台灣的文化自信,具有認同自身文化的宣示意義。
有鑑於文化成年禮金啟用至7月22日領取人數超過66.8萬人、抵用達32.2萬人、抵用金額超過新台幣2.86億元,行政院長陳建仁在當日的行政院預算審查後,宣布2024年起文化成年禮金「擴大使用年齡為十六歲至廿二歲」,適用人數將從一百萬人增加至一百五十萬人,希望藉此形塑青年的藝術文化素養。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文化成年禮金全攻略簡報首頁
(圖版提供:文化部)
陳澄波之孫陳立栢於3月25日代表家族,在臺南市美術館舉辦的「人間清流,藝留南美―陳澄波作品〈清流〉捐贈記者會」上,將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古物的陳澄波畫作〈清流〉捐贈給南美館,以實際行動展現對於文化傳承與永續發展的支持。
〈清流〉創作於杭州,題材「斷橋殘雪」為西湖十景,1929年在上海主辦的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首次亮相,同年入選第三屆台灣美術展覽會。陳澄波巧妙融匯西方學院表現與東方美感,書法筆調跌宕多姿,畫面構成層次豐富。1947年二二八事件,陳澄波代表民眾擔任和平使與軍方談判卻因此喪命。他在遺書中寫下「西湖斷橋殘雪之繪為家保存之」,乃文中唯一提及作品,希望能綿延傳家,足見〈清流〉對陳澄波而言意義非凡。2022年文化部經由審議,基於〈清流〉為20世紀前半期台灣繪畫先驅之典範,指定為重要古物。
陳立栢指出傳家珍品〈清流〉捐贈南美館的因緣,除了延續南美館於籌備期間舉辦「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大展」的前緣外,更重要的意義是感念標舉建構台灣美術史理念的南美館對前輩畫家的尊重與文化永續的著力。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臺南市美術館於3月25日舉辦「人間清流,藝留南美─陳澄波作品〈清流〉捐贈記者會」,由陳立栢捐贈陳澄波被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古物的畫作〈清流〉。
(圖版提供:臺南市美術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於2022年6月14日獲通報中國書格網站提供故宮藏品〈南薰殿帝后半身像冊〉高畫質數位圖檔免費下載,查證確屬故宮文物高階圖檔,進一步發現近十萬筆文物高階數位圖檔遭複製外流,並於中國淘寶等網站上販售的情況,8月12日政風室啟動行政調查;2023年1月3日調查報告核定,2月16日經專業人員考核委員會討論後決議,核予行政操作疏失的數位資訊室承辦人員申誡一次。
關於故宮文物圖檔外流事件,法務部調查局於3月14日由資安工作站、台北市調查處派員前往了解情況,並立案調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范雲則於3月22日率團考察故宮資訊安全防護機制,故宮院長蕭宗煌親自說明圖檔外流過程,為故宮的行政疏失向社會致歉,並且表示經數位發展部資通安全署通知後已通報,委請律師發函要求下架圖檔相關分享或商品頁面,而在維持故宮權益的同時也持續檢討應對措施,加強資安防範。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國立故宮博物院外觀一景
(圖版提供:國立故宮博物院)
行政院於1月27日至30日陸續公布內閣改組名單,其中,文化部長由史哲出任,時任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接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1月31日進行新舊內閣交接。
史哲於就任前夕1月29日在個人Facebook上表示,將延續前人的成果,積極推動文化部相關業務,持續推動所深信也努力實踐的「壯大台灣內容、建立文化自信」,即透過研究、紀錄、典藏、創作等各面向的協力與支持,發展屬於台灣的文化內容;接續欲擴大台灣內容的創作端、內容端,並結合新的科技技術、媒體傳播環境,接軌大眾端、主流端、媒體端,讓台灣內容進入生活大眾。
蕭宗煌則表示上任後的首要目標是帶領故宮回歸博物館專業,「讓研究人員在本位上做最大的發揮」,期許盡最大之力帶領故宮邁向國際級博物館專業之路;另外則是「讓台灣民眾重新回到故宮」。在4月28日就職百日的媒體茶敘上,蕭宗煌率領兩位副院長黃永泰、余佩瑾及各處室團隊,正面回應疫後北院參觀人數回流、未來國內外合作交流展,以及南北院硬體建設工程等外界的關心議題,以公開透明的態度說明故宮未來規畫期程。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第5任文化部長史哲(圖版提供:文化部)
第11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於媒體茶敘致詞(圖版提供:國立故宮博物院)/span>
前輩畫家林玉山家屬林柏亭繼2006年捐贈〈黃牛〉予國立歷史博物館,2023年再次捐贈其父親畫作五十八件/組,充盈史博館現藏林玉山作品總計達八十七件/組。史博館於林玉山一百一十七歲冥誕前夕的3月30日辦理「守護.時光―林玉山畫作捐贈儀式暨受贈畫作修護成果發表」,一方面致謝藝術家家屬的慷慨無私,另一方面於現場特別規畫展示甫修復完成的林玉山〈黃牛〉,分享史博館為保存國家文化資產的努力成果。
「台展三少年」之一的林玉山善於膠彩、水墨創作,以動物畫見長,畫虎及鹿尤為出名。戰後任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生奉獻藝術教育並倡導美術活動。2003年將獲得行政院文化獎之獎金捐由史博館設置「林玉山先生美術研究獎金」以培育英才。
林柏亭表示,此次捐贈是源於整理父親遺物時的啟發,林玉山因參與史博館主辦的展覽及畫家聯誼而建立深厚淵源。時任史博館館長梁永斐宣布將積極爭取舉辦林玉山一百廿歲紀念展,邀請林柏亭擔任策展人,並透過館際合作擴大展品件數,讓每件作品的故事被民眾看到。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時任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右)致贈感謝狀予林柏亭
(圖版提供:文化部)
有鑑於白教堂藝廊(Whitechapel Gallery)在倫敦視覺藝術圈的影響力,駐英國台北代表處文化組與其合作,於該館2月9日至5月4日春季特展「動作、手勢、繪畫:1940年代至1970年代女性藝術家與全球抽象主義」,引介台灣藝術家李芳枝的作品與其他女性藝術家的創作共聚一堂。展覽超越將男性白人藝術家與抽象表現主義劃上等號的認知,帶領觀眾重新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世界各地從事自動性技法抽象創作卻長期被忽略的女性藝術家,後續巡迴至法國及德國。
李芳枝是台灣美術史上重要的現代藝術團體「五月畫會」唯一的女性創始人,她的繪畫以水彩和油彩為主,融合傳統水墨。李芳枝偏愛運用較厚的宣紙來描繪抽象的水彩畫,習慣先用書法線條再用透明水彩作畫,生動的線條、清晰的色彩形構出的靈活與穩定感耐人尋味。此次白教堂藝廊春季特展共展出兩件李芳枝的油彩創作:1969年的〈無題〉及1968年的〈秋天〉,是她的作品首次在英國亮相。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李芳枝 無題 1969 70×75cm
Courtesy of the collection of Theobald Brun, Switzerland. Photo credit: Francesca Granata
行政院2月23日院會通過疫後特別預算案,文化部獲同意編列「振興振心」方案,含擴大文化成年禮金及各項藝文振興,合計新台幣22.5億元,以「精準振興」支持藝文產業疫後復甦。
文化部參考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歐洲國家發放文化禮金予青年用以文化體驗及消費的相關案例經驗,經詳細規畫後,於2023年度預算正式編列新台幣2億元,預計發放給十八歲青年每人新台幣1200元文化禮金。文化部長史哲上任後考量自2019年疫情爆發以來讓三屆的十八歲青年錯失象徵成年的高中相關文化及社群體驗,擴大加發十九歲至廿一歲青年文化成年禮金。
除擴大文化成年禮金,文化部亦爭取新台幣15億元預算用於辦理產業振興,支持實體書店、微型文創、區域文化振興、內容產業升級、傳統戲曲與表演團隊偏鄉巡演、與教育部合作辦理「藝拍即合校園藝術課程及校外文化教學一日文化體驗」,以及辦理各項美術、視覺藝術創作藝文活動等,擴大藝術欣賞機會,鼓勵大眾重新走入文化生活。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文化部疫後「振興振心」方案
(圖版提供:文化部)
文化部於6月12日宣布時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因屆齡於7月1日歸建,所遺職缺由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教授兼美術學院院長陳貺怡借調接任。6月30日兩位館長於國美館舉辦卸任與新任館長交接典禮,在由文化部長史哲擔任監交人的見證下,陳貺怡宣誓就任第十一任國美館館長。
新任館長陳貺怡致詞時表示,就任館長的三個目標為「專業、創新、多元」,盼國美館成為匯聚熱情、創意與夢想之地。首要期待以個人的專業與熱情服務國美館、服務台灣的藝術家、服務全國民眾,並率領全體館員共同朝向更專業、更卓越的美術館發展。其次在全球美術館數量不斷擴充、參觀人數不斷倍增、藝術史與策展的概念及方法不斷更新的情況之下,力求掌握時代趨勢與藝術新知來突破固有框架,以創新的思維經營與拓展美術館的業務,以與全世界同等級的美術館並駕齊驅,並且彼此對話交流。最後則是致力於以多元的典藏內容、研究取徑和展覽型態展現台灣文化的充沛活力、多樣性與豐富性,努力做到文化平權。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第11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陳貺怡於交接典禮致詞
(圖版提供:文化部)
第廿三屆雪梨雙年展延伸的巡迴展「卡西基亞雷」以「一條雙向流動的河流:第廿三屆雪梨雙年展精選作品:河流」為名,2月4日至3月18日在阿德雷德當代實驗美術館(Adelaide Contemporary Experimental, ACE Gallery)、凱恩斯美術館(Cairns Art Gallery)、昆士蘭現代藝術館(Instituteof Modern Art),以及莫納許大學藝術博物館(Monash University Museum of Art)等地展出。其中,排灣族藝術家阿儒瓦苡.篙瑪竿(武玉玲)參展第廿三屆雪梨雙年展的作品〈觸摸:記得我們的關係感〉獲邀於阿德雷德當代實驗美術館呈現。該館藝術總監派翠絲.夏奇(Patrice Sharkey)表示,選擇阿儒瓦苡.篙瑪竿作品在柯爾納原住民族土地(Kaurna Yarta)上呈現,是因為其透過第一民族婦女的合作與療癒實踐,分享關於第一民族流離失所的訊息。
阿儒瓦苡.篙瑪竿為首位參展雪梨雙年展的台灣原住民族藝術家,寫下雪梨雙年展自1973年創立以來的紀錄。〈觸摸:記得我們的關係感〉源自被莫拉克風災摧毀的原鄉大社部落,集結部落婦女及耆老共同拓印、縫製來記錄遺址,反思人們與河流的關係,貼切呼應第廿三屆雪梨雙年展主題「河流」探討的水資源環境議題,也呼應近年頻繁飽受水患之苦的澳洲。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阿儒瓦苡.篙瑪竿參展第23屆雪梨雙年展作品〈觸摸:記得我們的關係感〉
(攝影:連欽禮;圖版提供:文化部)
文化部於1月9日「企業挺文化.文化亮台灣」記者會宣布,經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台灣證券交易所協調,促成「企業促進文化發展」明確納入我國永續發展實踐範疇,具體行動從2023年起在第十屆公司治理評鑑的永續發展面向中,新增一項「公司是否投入資源支持國內文化發展,並將支持方式與成果揭露於公司網站、年報或永續報告書」的指標。時任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保守預估2023年來自企業界支持投入文化產業的金額可達新台幣30億元,2024年則至少可達新台幣80億元。
同時修正《上市上櫃公司永續發展守則》,將「企業宜經由捐贈、贊助、投資、採購、策略合作、企業志願技術服務或其他支持模式,持續將資源挹注文化藝術活動或文化創意產業,以促進文化發展」明確納入「維護社會公益」範疇,提供企業贊助藝文事業明確規範指引與鼓勵,有助於帶動更多企業落實文化永續。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企業挺文化.文化亮台灣」記者會與會賓客合影
(圖版提供:文化部)
國立歷史博物館自2018年閉館啟動館舍整修計畫,為持續為社會大眾提供服務,所有館員於同年12月17日暫時進駐徐州路臨時辦公室――由國立台灣大學借用已故建築師王大閎規畫、設計之舊法學院圖書館。隨著工程進展,史博館行政辦公室於2023年1月16日起陸續遷入由文化部撥用的南海路20號9樓與10樓辦公空間新址。
時任史博館館長梁永斐於1月7日與全體館員一同告別徐州路臨時辦公室,2月4日在南海路周邊各機關首長及在地鄰居的見證下,與文化部長史哲共同主持南海辦公室揭牌儀式,席間提出「三好」、「五核心價值」及「五大工作目標」,即以「好心情、好工作、好團隊」的精神,秉持「連結、參與、創新、共融、永續」的核心價值,達成「硬軟並重,積極推進」、「盤點整合,擴深藝史」、「公共參與,策略聯盟」、「多元跨域,無牆博館」、「全民資產,藝術經濟」的五大開館目標,正式向外界宣告史博館將啟動最大的能量來完成整建開館的準備工作。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文化部長史哲(右)與時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梁永斐為國立歷史博物館南海辦公室揭牌
(圖版提供:國立歷史博物館)
文化部自2月公布擴大成年禮金政策後,於3月27日宣布專屬於十八歲至廿一歲青年的1200點文化成年禮金自6月6日開放領取,出生日期在2001年9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的青年,包含本國國民、領有居留證的外籍配偶、新住民等,只要下載專屬APP後註冊填寫基本資料,即可馬上領取成年禮金1200點文化幣,並可立即使用於藝文消費。
文化部長史哲在啟用當日表示,參考歐洲各國補助與鼓勵青年文化體驗及消費的措施,文化成年禮金除了是對文化產業提供振興的力量,更代表國家的高度及象徵,用文化體驗做為成年的開啟,展現台灣的文化自信,具有認同自身文化的宣示意義。
有鑑於文化成年禮金啟用至7月22日領取人數超過66.8萬人、抵用達32.2萬人、抵用金額超過新台幣2.86億元,行政院長陳建仁在當日的行政院預算審查後,宣布2024年起文化成年禮金「擴大使用年齡為十六歲至廿二歲」,適用人數將從一百萬人增加至一百五十萬人,希望藉此形塑青年的藝術文化素養。
(2023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4年1月號584期藝術家雜誌)文化成年禮金全攻略簡報首頁
(圖版提供: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