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德美術館第一階段「轉變收藏」計畫呈現王郁媜新作
撰文/林盈君〔Savi Lin〕(藝術家2024年10月593期)
英國文化研究學者史圖爾特.霍爾(StuartHall)在1999年提出「誰的遺產?」這個問題,重新審視遺產詮釋、國家歷史和個人認同之間的聯繫。他的論點強調,遺產的定義和解讀往往受到權力結構和政治利益的影響,特別是在像英國這樣有殖民歷史的國家,這個議題顯得尤為敏感和重要。
「轉變收藏:重新構想藝術、國家和遺產」(Transforming Collections: Reimagining Art, Nation and Heritage)計畫是做為為期五年的「走向國家收藏」(Towards a National Collection)項目之一,由英國研究與創新局(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的藝術與人文研究委員會資助,致力於揭露和重新思考英國國家文化收藏中的偏見及障礙。「轉變收藏」是一個為期三年的子項目,由倫敦藝術大學當代藝術教授、去殖民藝術學院(Decolonising Arts Institute)所長駱佩珊(Susan Pui San Lok)主持,於2021年啟動,預計持續至2025年。這項研究聚集跨學科團隊,並與泰德美術館及十五個國內外收藏和檔案合作夥伴合作,探索國家收藏中的隱形偏見,提供新的研究機會,鼓勵公眾從多元視角理解和探索這些藏品。
台灣/英國藝術家王郁媜
圖版提供:王郁媜
該計畫的第一階段成果於10月1日至5日在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與泰德英國美術館(Tate Britain)舉辦一系列展覽和活動。此次展覽邀請四位藝術家:埃文.伊費科亞(Evan Ifekoya)、克里斯蒂娜.皮克(Christina Peake)、艾瑞卡.譚(Erika Tan)和王郁媜,透過檔案審視、數位分析和訪談等方式,重新剖析英國博物館的收藏、身分和歷史詮釋之間的關係。此次展覽意圖挑戰和解構歷史敘事中的結構性偏見,特別是那些以白人視角為主導的歷史紀錄。這些藝術家試圖以不同方式揭示被壓抑的歷史,並重新評估被邊緣化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展覽中也將探討博物館做為權力體系一部分的功能,特別是在如何構建國家身分和文化認同上。
王郁媜的作品〈我們如何處於當下〉延續她對工業歷史與英國身分之間密不可分的關注,特別是透過19世紀英國工業城市的博物館來探討帝國主義的遺產。她的作品揭示藝術和工業如何在博物館的收藏和展示中交織,並對這些空間如何體現帝國主義的種族優越觀念提出質疑。王郁媜在創作過程中,與博物館策展人和數據科學家攜手合作,透過文本分析和資料標籤技術創建一個博物館收藏品的圖象資料庫。這些資料庫展示如何利用技術手段來解構和質疑博物館中的敘事框架。她的作品包括一個在泰德現代美術館的戲劇性裝置,結合懸吊結構、畫布背景和多層投影,讓觀眾能夠沉浸在美術館空間中的視覺隱喻和權力動態之中。
王郁媜 我們如何處於當下 2024 作品示意圖
圖版提供:王郁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