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望藝博盛景的全新格局與藍圖
首季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盛大開幕
眾所矚目的第一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獲全球最大財富管理機構瑞銀集團大力支持,將在1月18至20日於南港展覽館舉行。在總監任天晉(Magnus Renfrew)遠見卓識的領導下,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邀集眾多全球頂尖的畫廊來台共襄盛舉,致力為台灣的藝術發展奠下厚實的基礎。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台北當代)是台灣全新的國際級藝術博覽會,對於品質、規格都有相當嚴格的要求,從超過160家的申請畫廊中,精挑細選90家呈現,不僅是為了維持藝博會的水準,也是為了符合當地市場的規模。此次特別規畫「新觀點共享平台」及四個展區:畫廊精粹、新生畫廊計畫、個人展藝,以及藝術沙龍區,每個展區各有特色及主打的客群,目標是讓高水準的藝術品透過最適當的呈現方式,能夠更快地找到最適宜的歸處。主辦單位如此用心,正是期盼台北當代可以站穩腳步、踏實前進,在第一次登場時便打下穩固的基礎,為未來繪製出充滿希望的藍圖。
林明弘全新創作進駐瑞銀典藏廳
瑞銀典藏廳於台北當代展覽期間,將邀請多位藝術家、畫廊創辦人、藝評家等藝文界人士舉辦多場藝術講堂,共同探討台灣的藝術環境與發展方向。是次特別委託台灣藝術家林明弘根據台北當代場域的空間特性,融合台灣特有的織品圖案,打造全新的限地藝術裝置,重組整個空間的構造與安排,帶出煥然一新的氣氛。
林明弘將運用四面3.5公尺高的牆,將這些牆面組合成特殊的形狀,在典藏廳裡製造出不一樣的隔間,因此作品和空間是融為一體、不能分割的。這和他一直專注於空間與觀眾、觀眾與作品之間的關係有深刻的關聯。另外,相較於以往直接在牆面上創作的風格,考慮到空間及牆面的結構,這是林明弘第一次創作出可拆卸、可移動的立體作品,因此作品的「框架」也會被突顯出來。而關於建築和隔間之間的比例如何拿捏、如何在隔間中呈現藝術品,以及林明弘的創作將為典藏廳帶來什麼樣嶄新的氛圍,就請觀眾親自到現場一睹為快了。(全文閱讀136期藝術收藏+設計)
台灣參展畫廊展出作品
采泥藝術
驫─霍剛個展
抽象藝術在台灣形成的風潮,始於1950 年代末期全面倡導「現代性繪畫」,強調一種「形象的解放」,其中「東方畫會」即是台灣現代藝術發展的先驅團體之一,其成員包括霍剛、蕭勤、夏陽、李元佳、歐陽文苑、吳昊、蕭明賢、陳道明等人,除了開創了台灣畫壇藝術新風貌,標誌了抽象畫風的形式與發展,亦樹立戰後現代繪畫運動中的重要里程碑。
長期以來,采泥藝術一直致力於台灣抽象藝術的推廣,2019年初,將以「驫」為主題,展出東方畫會三位傑出藝術家霍剛、歐陽文苑與蕭明賢的經典抽象作品,端視這三位藝術家如何以「響馬」之姿,衝破保守畫壇的傳統桎梏,開現代、前衛美術之先河。
2019年1月,采泥藝術將於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推出霍剛的個展。本次展覽以編年史的方式梳理霍剛超過60年的創作歷程與轉變,體現霍剛作品如何透過點、線與色塊的構圖組合,進行對繪畫性本質的探討,並藉由哲學性、文化性或內在情感面向的切入,建構自屬霍剛獨樹一格的抽象宇宙,兼容並蓄而孕育無窮。
另外,采泥藝術也將於畫廊同步展出「歐陽文苑與蕭明賢雙個展」,展期自1月8日至2月24日。歐陽文苑的水墨創作,表現其如何以墨染型塑淡雅的韻致,搭配漢代石刻的結構研究,轉換成蒼勁樸實的畫風。蕭明賢的抽象線條與筆觸豪邁靈動,理性與感性並融,往往於畫面中呈現像五線譜的音樂線條,在其上有類似書法筆觸的放逸揮灑,也具音樂性節奏表現,展現奔放宣洩、自由揮灑的創作風格。
霍剛 風雲 油彩畫布 162×130cm 2013/右.霍剛 開展之37 油彩畫布 160×160cm 2010新畫廊
王天德經典「後山」系列
接續過往的西方當代藝術精粹,新畫廊將在2019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以中國新水墨藝術家王天德的獨特創作視角,引領觀眾進入亞洲當代藝術版圖;另外,在藝術沙龍單元,則帶來日本藝術家早川克己(Katsumi Hayakawa)的城市風景紙雕作品,創造東西方藝術之對話。
王天德脫胎於傳統水墨,其山水風景以嫻熟的燒灼技巧與水墨氣韻為基礎,輔以碑文拓片或古文書帖,拼接出當代的破碎與時間餘韻的蒼涼。宣紙上的墨跡與線香灼畫出的山脊線、林木,和皮紙上玉米鬚、草桿等剩餘物的痕跡,經過錯疊後產生豐富而複雜之視點。他對水墨技巧與媒材的突破不在於破壞或替代;除卻水墨之外的物質,在他的作品中是一種對水墨美學的隱喻,為的是突顯水墨畫的本質。
本次將呈現王天德「後山」系列近期創作,延續自故宮個展之創作革新,將雪景帶入山水景致中。自北京故宮展覽以來,王天德欲加深對水火相融的探索,作品中的灰燼與故宮大火似有某種相應;藝術家對故宮降雪的期盼,進而激發以水氣作為水墨畫中,天與地之間過渡物質的靈感。他的作品已不單純是山水,而是一幅幅經歷史與時空書寫的文本。
新畫廊規劃以開放性的展示空間呈現王天德的作品與創作脈絡,帶給觀眾開闊且一氣呵成的完整視覺體驗,並爬梳藝術家如何在創作過程中,不斷挑戰傳統技法和多元媒介的使用,引領亞洲地區觀眾及藏家,探索當代藝術家如何轉化傳統文化底蘊和歷史的本質,創造出獨特的當代藝術作品。
王天德 後山圖—陳邦彥行詩書 30.3×5 cm/右.王天德 後山圖—郭尚先行書書論 宣紙、墨、火焰、郭尚先書法 196.5×132.5cm 2017
安卓藝術
傅饒、黨若洪雙個展
安卓藝術推出兩位長期浸淫於繪畫的藝術家傅饒與黨若洪的雙個展。這兩位出生於中國和台灣的藝術家,具有深厚的東方背景與西方的藝術養成,他們的繪畫都出自個人內在的投射,進而轉化出一種獨特的視覺想像,其畫面也都在充滿張力與動能的筆觸中,渲染出風格獨具的場景空間或人物表現,隱隱地呼應當代社會的快速變化與人心變動。
長年定居德國的傅饒,自幼學習書法與水墨,他著迷於色彩的幽微層次與德國浪漫主義的畫面氛圍,經常在畫中藉由瀝青或油畫顏料的潑灑和點染,構築富饒墨韻的繪畫效果,作品在混雜敘事性的場景中,營造出夾雜曖昧、詭譎的氛圍,引領觀者進入一場內心的奇幻之旅。
相對於傅饒,黨若洪更像是一位城市的漫遊者,他的繪畫經常以一種疏離的姿態對話外界,畫面蘊藏豐沛的視覺張力與暗示,也透過動人的富麗色彩,以及率性流暢的筆觸,回歸一種視覺語言的純粹性表現,在日常的圖像中提點出當代生活裡許多奇特而難以歸位的處境,形成一種極個人化的繪畫趣味和內涵。
傅饒 射擊女郎 油彩畫布 165×230cm 2018/右.黨若洪 滾輪waiter 油彩、纖維板 184×122cm 2018
尊彩藝術中心
許家維個展—黑與白計劃
許家維2018年新作「黑與白」的創作計畫包括兩件作品:五頻道錄像裝置〈黑與白─熊貓〉與四頻道錄像裝置〈黑與白─馬來貘〉,從特殊的黑白動物的角度穿梭歷史與政治。
熊貓只生活在中國四川一帶山區,換而言之,目前全世界動物園裡的熊貓都來自中國,特別是在20世紀,熊貓成為重要的外交工具。中國的「熊貓外交」已有上千年歷史。早在西元685年,武則天就曾送給日本天皇兩隻「白熊」和70張「白熊」毛皮,此處的「白熊」就是大熊貓。20世紀開始,熊貓分別在二戰、冷戰時期及今日,扮演著重要的外交角色,也連結美國、歐洲、俄羅斯、日本、台灣與中國之間千絲萬縷的錯綜關係。
大熊貓以外的另一種黑白動物:馬來貘,在牠被動物學界認識之際,也緊密交織英國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殖民,甚至是一個國家的建設與發展。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東南亞開發的同時,歐洲也快速發展動植物學與博物館的資料搜集與建構。英國東印度公司派任麻六甲的第一任司令威廉.法夸爾(William Farquhar)曾雇用中國畫師,針對馬來西亞的物種做大規模的繪製與整理,因而記錄了一種黑白生物:馬來貘。
〈黑與白─馬來貘〉希望從百科全書式的敘事方式處理人與非人,以及人與自然之間,一種平等非主從的關係,並探討現代人觀看影像的方式變化。這整個有關黑與白動物的主題,最後將會由多組液晶電視及攝影與繪畫等不同媒材,組合成裝置作品,在此次展覽中呈現。
許家維 黑與白─熊貓 五頻道錄像裝置
亞洲藝術中心
亞洲藝術中心將於首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呈現抽象藝術大師朱為白1970至2017年共11件抽象作品。其創作的多元表現方式,將帶領我們從多角度一窺他詮釋東方美學的獨特視野,探究其創作脈絡中東方文化思想橫亙半世紀的現代化進程。朱為白慣用單色調,其用意與「留白」可謂異曲同工,作品構圖佈局中的「虛」則暗示道家哲學中「無為」的理想境界。朱為白從傳統既定的形式中汲取精華,發揚水墨的「精神」本質,跳脫傳統的框架,選擇了一條專屬於他個人極為異數的藝術語彙,以「一念破萬象」的氣度與遠見,指出水墨與現代化東方美學融合後的嶄新發展路徑。
朱為白 遊戲 油彩、塑膠片、玻璃版 50×47.8cm 1971
双方藝廊
双方藝廊是一所側重藝術推廣、策展實踐、出版研究,以及收藏服務為經營核心觀念的藝術空間,將於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出四位藝術家的聯展。薩璨如與徐永旭善於使用石材與陶瓷,徐瑞憲與陳萬仁使用動力及影像,四位藝術家的作品中皆具備一種密集勞動的特質,堆疊刻劃出具有豐富個人生命的創作。此次双方藝廊希望呈現創作過程中,作品經歷藝術家赤裸的雙手或使用介質去塑形、刻繪、打磨,賦予其中的靈魂能量與時間堆疊,為作品帶出的豐富詩意與情感,這些在強調快速消費的年代顯得更為稀有,希望經由不同的媒材勾勒出對於當今雕塑定義的再思考。
亞紀畫廊
亞紀畫廊將在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帶來聯展「Re/Born」,由傳奇藝術家與年輕藝術家進行極富實驗性的對話,以慶祝一個嶄新的藝術博覽會誕生。台灣攝影家鄧南光珍貴銀鹽攝影原作將與其迷你印樣同時展現,表現出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及超現實主義的詮釋;來自美國的Eric Zetterquist帶來亞洲陶瓷的抽象照片,古物在他的攝影中以極簡、現代又充滿靈魂的藝術形式重生;長期旅居拉丁美洲的台灣藝術家林亦軒則在繪畫中發展出鮮明的層次,以向藝術的重生更進一步。此外,在特別展區「藝術沙龍」,另一位年輕藝術家吳美琪所拍攝水果和人造物的攝影作品,則透過現代幻想顛覆了對於靜物畫的想像。
誠品畫廊
誠品畫廊將於首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帶來鄭君殿個展「陌生的花園」,展出鄭君殿自2016至2018年近25件色線畫、具象畫和素描新作。鄭君殿大量思考光、構圖、空間的表現,用純淨的筆觸、線條和色彩,在畫布上醞釀肖像、靜物與風景等經典題材,這是他對繪畫功力精益求精的自我挑戰,同時在求新求變求快的當代藝術市場中,為繪畫意義所做的反骨堅持。路旁的野生植物、枯萎的切花、院子裡的石頭,對於忙碌的都市人而言,這些生活中尋常可見因而視而不見的景物,都是鄭君殿用以追尋與探索藝術的藉口,也是他以「溫柔的野獸」之姿,對這急功近利的時代做出「詩意的攻擊」。
谷公館畫廊
谷公館畫廊將在首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出來自不同世代的九位藝術家,其中有四位台灣年輕藝術家,代表了台灣當代年輕的內在力量;另外五位藝術家則是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以繪畫的力量表達他們獨特的關懷。為了讓觀眾看到每位藝術家在媒介中的獨特實驗,設計出兩個相互存在又各自獨立的區塊,當從一個區塊走到另一個區塊時,人們可以感受到這些藝術家創造的共鳴,是基於一種存在於觀察、內省及表現之間的共鳴。其中一區塊以韋嘉、劉安民、蔣勳、陳可和宋琨從寫實到抽象的最新繪畫創作為主;另一區塊則呈現羅智信、汪紹綱、郭俞平和簡翊洪最新的作品。
大未來林舍畫廊
大未來林舍畫廊將於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帶來藝術家陳界仁、劉煒雙個展。1960年生於台灣桃園的陳界仁,屢受海外邀約,於世界各地皆享有知名度,其作品獲多所國際藝術機構收藏。曾個展於盧森堡現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洛杉磯REDCAT藝術中心、馬德里蘇菲雅皇后國家藝術中心、紐約亞洲協會美術館、巴黎網球場國家畫廊等機構。劉煒於1965年生於北京,在中國被譽為「最有才情」的當代藝術家之一,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93年參加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1994年參加了聖保羅雙年展、澳大利亞「Mao走向波普」展;1995年參加第46屆威尼斯雙年展及德國「中國新藝術展」。
日動畫廊
日動畫廊於首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推出三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德國巴西藝術家賈奈娜.查普的作品常以抽象的多元形象,描繪生命的成長、更迭與轉變,呈現大自然飽滿的生命力與可能性;台灣藝術家劉致宏善於捕捉日常片段,萃取出生活中動人的元素,以敏銳而感性的藝術語言,編織成一系列生活影像詩;日本藝術家坂本和也的創作援引日本泛靈信仰,畫面中糾結纏繞的綠色植物,體現生命與存在的各種可能,讓人聯想到歐洲現代大師的繪畫。誠摯邀請觀者親身體驗三位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如何透過生命經驗的向下挖掘與自然元素的詩意採集,呈現他們豐富的藝術世界。
就在藝術空間
就在藝術空間將參展首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出五位優秀台灣當代藝術家,所呈現出的五種對於空間的想像。王璽安的繪畫試圖解構繪畫空間意義的問題,與風景景致相關的題材,是生活處境裡的觀察體現;謝牧歧的繪畫創作透過影像編輯重組及繪畫再現的方式,呈現出一個指向過去,但屬於當下的風景;陳建榮不受限於建築成規,只順服於個人的想像力,近來的創作試圖描繪自己理想中的建築空間;周育正強調視覺造型背後的工作程序,關注於如何在現成事物中產生出另類的操作模式;陳松志擅長製作複合媒材空間裝置,作品專注於建築空間、材質及社區歷史,交織出物質在空間與時間中的歷程遺痕。
耿畫廊
2019年首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耿畫廊集結了王攀元、蘇笑柏、楊茂林、林鉅、姚瑞中、蘇孟鴻、紀嘉華等藝術家展出。七位藝術家在媒材的轉換上不約而同延續傳統水墨的精神,重新詮釋當代水墨的新語彙,並各自演繹其東方哲學於筆墨之間。同時,這七位藝術家揭示了因為跨越東西文化,而對當代東方精神更深邃的反思,同時淬煉出超越特定文化語境的藝術成就。耿畫廊專注從歷史風華中探掘美學經典,扎根於華人現代藝術,並肩負著華人現當代藝術的推動與延續,希冀能夠在此具有高度國際交流空間的展會中,重新詮釋20世紀東亞藝術史與當下論述持續變動的關係。
姚瑞中 千巖萬壑—小洞天 印度手工紙、黑色油性針筆、純金金箔 156×540cm 2018
TKG+
TKG+將於首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出四位藝術家橫跨多樣媒材的創作:活躍於泰國當代藝術界及政治團體的彌載映,以其色彩鮮明的抽象繪畫裝置聞名;Sawangwongse Yawnghwe出生於緬甸撣邦,他的作品與家族歷史及緬甸政治高度相關;饒加恩的作品根植在地性,圍繞身份認同、邊緣性、美學與政治體制等議題創作;周育正橫跨裝置、出版、表演與繪畫的作品,為觀眾提供多層次的演繹。四位創作者們透過繪畫轉譯解構社會符號,用當代語境下,砌出一座座以文化符碼所形構的隱喻建築;讓歷史和記憶所及之處,成為一種可供辯證的片段,使觀者對所處的時空產生更為深入的凝視。
白石畫廊
白石畫廊將於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帶來五位國外藝術家的聯展:上前智祐透過短小筆觸的累加及堆疊所創作出的點彩畫,使他的作品有著特殊的厚重感與密度;桑山忠明的作品屬極簡主義,將重點放在塗料與素材的物質特性,孕育出雖為人工物質,卻超越人工性的繪畫;被譽為串起抽象藝術與普普藝術的磯行久,創作生涯橫跨建築、生態規劃,近年來更化身為環境藝術家;阿巴托.比亞希的創作致力於拉近與觀者之間的關係,並在其中揭露一種不斷變換的動態過程;克里斯.蘇科以其抽象畫作及多面向創作而聞名,其作品涉及攝影、絹印、雕塑及裝置藝術等領域。
別古藏藝術空間
別古藏藝術空間致力於當代藝術的推廣,將當代藝術的多元風貌呈現給台灣的觀眾與藏家;別古藏前身為百藝畫廊,開幕以來舉行的各次展覽均深獲肯定,並獲推薦為代表台灣之新興藝文創意空間。放眼未來,別古藏將持續深耕當代藝術領域,培植得以立足國際的華人當代藝術家,秉持畫廊之專業與職責,更將為收藏家提供完善的收藏規劃與諮詢,致力於台灣整體藝術環境的提升。近年來,水墨藝術已成為東西方文化探索及美學交流的重要橋樑,此次藝博會呈現的藝術家皆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並在當代水墨領域獨創一格,包含井上有一、趙無極、李華及劉丹。
非畫廊
非畫廊於台北當代首度推出旅法中國藝術家楊詰蒼的個展,有系統地介紹楊詰蒼享譽國際的「千層墨」、「十一日談」及「還是花」等系列作品。楊詰蒼不僅是一位畫家和書法家,更是一位思考型的觀念藝術家,作品的型式跨越了不同材質的侷限。「千層墨」是以毛筆在同一張宣紙上反覆塗墨,填了上百次的墨以後,宣紙表面產生了立體的肌理,此時的墨已不再漆黑,反而產生了反光,創造出超越形體或線條的意境;「十一日談」緣自於薄伽丘《十日談》的故事背景,楊詰蒼援引中國工筆山水畫的經典,以寓言的手法將一個看似感官天堂的幻象,描繪出一個超越藩籬的烏托邦世界。
加力畫廊
2019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加力畫廊推出台灣藝術家徐瑞憲的作品。目前旅居紐約的徐瑞憲擅長使用機械媒材,以動力藝術裝置,發展出一系列獨特的創作語彙。以機械為元素,探討生命的內涵與本質,使他的作品總是透露出對人、對環境、對記憶的溫暖與觀照。本次加力推出的作品〈孕生〉是突出於牆面的透明半球體,裡面裝的是金屬、馬達、滑輪所構成的複雜組織,按下按鈕之後,其中的裝置便會大幅轉動,呈現另一種樣貌。作品「孕生」在外形上暗示了母體的飽滿,未知的生命茁長其中,機械的裝置似是人體錯綜複雜的血管筋骨,真實地構成生命體的存在。
八大畫廊
朱德群 和諧 油彩畫布 162×130cm 1991
朱德群是八大畫廊推廣的最早且最久的抽象藝術家,此次展覽將帶來朱德群的精彩作品。朱德群是將中國書法、國畫藝術與西方抽象藝術完美融合的一代藝術大師,觀賞其作品能夠絕妙地感受到用西方抽象的繪畫方法描畫的透明空氣、清涼水氣、遊移的風、急速的湍流,以及初降的瑞雪,這些自然氣象的氛圍衍生出獨特的中國宇宙觀。作品樂音般的韻律及東方的美學意趣通過線條與色彩,或輕盈、或厚重、或雄渾的風格噴發而出。他的作品以一種既誇張又抒情手法,表現出強烈又雋永的印象,同時兼具夢幻意味與戲劇性效果,是華人中西方藝術融合的最高代表。
索卡藝術
在首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索卡藝術將以個展的方式呈現藝術家毛旭輝的作品。來自中國的毛旭輝熱愛故土,刻意遠離政治經濟中心,卻仍保持開創性的思維與持續不輟的創作活動。展覽將重新以中國美術史最為重要的'85新潮運動為歷史軸向的開端談起,細數毛旭輝身為中國藝術先鋒的時代背景與其重要性。作為一個在中國藝術史中辨識度極高的藝術家,毛旭輝的目光始終聚焦於他最熱愛、熟悉的事物,例如延續30多年的抒情調圭山寫生系列,正如藝術家所述:「雲南高原這種地域性質,強烈、明快、封閉、保守、夢想等,他們是我的根部。這種根對我來說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