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2020年9月 #544
人類世中的當代藝術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在因新冠肺炎疫情暫時閉館近六個月後,在8月14日宣布於8月29日重新對民眾打開大門。從去年引發國際關注的氣候危機到今年疫病全球大流行,環境的鉅變一再顯示人類中心主義的盲點,步入數位與科技社會的人類,更應將思考納入所有生命形式、非人類觀點、科技與技術產物所交混生成的複雜處境與現實,而我們如何從這樣的維度重新思考當代藝術及其實踐?
9月號雜誌策畫雙專輯之一「人類世中的當代藝術」重探人類世概念與對其的批判思維,透過當代藝術探問地球生態體系中可能的共存模式。黃建宏以過去至今幾項重要當代策展計畫論述人類世與藝術的關係,並以台灣切身經驗與觀點進一步思辨。龔卓軍以德國ZKM「臨界區:在地的政治觀測站」為楔子,梳理原民性與人類世論述批判之間的關係與政治。邱誌勇從策展人角度談「虛幻生命:混種、轉殖與創生線上計畫」當中對當代生物科技藝術的美學實踐與文化想像。許楚君專訪今年獲歐洲執行委員會STARTS Prize科學、科技和藝術大獎榮譽提名的林沛瑩,討論作品「與病毒的合作備忘錄」系列以虛構情境提出對未來的詰問和想像。林盈君評介倫敦蛇形藝廊「回返地球」計畫,其透過各領域專業人士的跨域討論與創作實踐,回應當前生態及全球疫情下致使的人類狀態。
9月號雜誌之鴻梅新人獎專輯,由蕭瓊瑞為文回顧鴻梅新人獎創辦歷程,收錄第七屆鴻梅新人獎藝術評論組得獎者之書寫:王瑀談論吳聯吟創作中真實身體與虛構身體之間的主體性思考;胡鐘尹從「容器」概念來看待江宜瑾雕塑裝置的身體性,解讀身體內外的互動關係;梁廷毓以繪畫脈絡中的「欺眼」、「擬像」,檢視曾琡棻結合照相寫實主義手法的反平面性繪畫帶來的觀看思辨;許楚君探討創作者與觀賞者在李承哲繪畫的時空狀態中,並呈、交感的「視界觀」;黃郁捷解離黃彥勳作品承載的直覺反應,玩味藝術家、作品與觀者之間的生產狀態。
國際藝壇單元為讀者帶來兩位國際當代藝術家安森.基弗、卡塔琳娜.格羅斯近期個展,以及兩檔來自京都的特展:京都市京瓷美術館推出回顧創館初心的「第一步:館藏的起源」,及京都府立堂本印象美術館「健談的繪畫」,同樣以策展觀點回看自身館藏。巴黎古斯多蒂亞基金會「速寫與習作」展覽以義大利1450至1700年的素描作品闡述這個藝術家養成的基礎與創作的重要過程。
名家傑作單元介紹日本近現代繪畫之父橫山大觀,其筆下所繪以日本聖山富士山為主題的作品超過千件。生於明治時期的橫山大觀融會東西方繪畫技法,摸索日本畫新意,例如他與菱田春草新創「朦朧體」畫風,受到後人推崇。
7月底,梵谷研究所透過一張明信片中的場景發現梵谷生前創作最後一幅畫〈樹根〉的地點,在本期雜誌中有相關報導。
89 | 9月專輯─鴻梅新人獎 |
藝術創作的身體感知映現 | |
90 | 璞玉生根、鴻梅綻放─寫記鴻梅新人獎八年有成 ☉蕭瓊瑞 |
93 | 強化自我主體─談吳聯吟作品中的「虛構身體」 ☉王瑀 |
97 | 身體容器與感知的交換─江宜瑾藝術評論 ☉胡鐘尹 |
101 | 視觸與欺眼─淺論曾琡棻作品中的真偽思辨 ☉梁廷毓 |
105 | 主體的雛態─李承哲繪畫的暫存空間 ☉許楚君 |
109 | 向未知吹響存在的號角─黃彥勳的繪畫 ☉黃郁捷 |
116 | 9月專輯 |
人類世中的當代藝術 | |
118 | 人類世的化身在台灣 ☉黃建宏 |
126 | 我們要的是理解,不是宣傳─原民性與人類世論述的批判 ☉龔卓軍 |
134 | 當代生物科技藝術的美學實踐與文化想像 ─從「虛幻生命:混種、轉殖與創生線上計畫」談起 ☉邱誌勇 |
140 | 在一個想像的未來,致我們親密的夥伴 ─林沛瑩的生物藝術與疫病時代 ☉許楚君 |
144 | 藝術重生地球─倫敦蛇形藝廊「回返地球」藝術行動項目 ☉林盈君 |
51 | 藝術風景 |
保羅.塞律西埃的〈玫瑰飾帶〉 | |
52 | 藝術正論 |
我們需要國家級的當代藝術中心 ☉廖仁義 | |
53 | 巴黎隨筆 |
世界文物與病毒 ☉李明明 | |
54 | 美術之眼 |
入城前後的文化沐浴 ☉陳長華 | |
55 | 香港視線 |
浸會大學2020畢業展 ☉卓有瑞 | |
56 | 藝蹤尋探 |
「浮世繪運動」熱潮 ☉吳曉芳 | |
57 | 藝術新聞 |
台北市立美術館「秘密南方」 | |
台博館推出高而潘建築特展 | |
58 | C-LAB「Re: Play 操/演現場」 |
台北當代館「無處不在的幽靈」 | |
59 |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 美/沒 館」 |
第卅二屆奇美藝術獎頒獎 | |
60 | 昊美術館「被打斷的飯局」 |
2020 Sovereign傑出亞洲藝術獎 | |
61 | 林明弘獲Architizer A+ Awards觀眾票選首獎 |
第卅四屆聖保羅雙年展延期舉辦 | |
62 | 藝術動態 |
發現梵谷生前最後一幅畫作〈樹根〉原場景 ☉編譯/曾筱如 | |
84 | 重疊的面孔─Mori Moko與紐西蘭當代藝術 ☉陳宜艷 |
64 | 展事匯 |
光、塵與呼吸─個體與世界之間的聯繫 ☉許玉鈴 | |
68 | 國際傳真 |
視藝術體驗為一種公共服務─談法國「藝術出借館」 ☉鄭元智 | |
70 | 以相生心 |
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 ─佛─究竟圓滿─覺性(下) ☉林谷芳 |
|
80 | 封面評介 |
貓影幢幢─藝術家眼中的貓 ☉蔣嘉惠、羅珮慈 | |
113 | 藝術現場 |
蘇黎世美術館「煙與鏡子.喧嘩的1920年代」 | |
150 | 柏林世界文化宮「微曲空間」 |
153 | 圍場散步 |
成為更進步的「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 ☉胡永芬 | |
156 | 台灣水墨變相史 |
狂野氣質:本土書畫家的浮現(一) ─《台灣水墨變相史》第二章 ☉蕭瓊瑞 |
|
174 | 藝術新潮 |
潮藝術動向(六)─潮藝術中的動漫美學(中) ☉陸蓉之、唐妮詩 | |
194 | 評藝廣場 |
雙「緻」並呈、虛實相生─李益成、蘇小夢創作雙個展 ☉蕭瓊瑞 | |
198 | 交陪美學論 |
動態聚合.破壞重生─2020Pulima藝術節的策展陪伴 ☉龔卓軍 | |
202 | 當代藝術現象 |
歷史、政治與技術的拓撲─聲音藝術在當代,2010-2020 ☉莊偉慈 | |
212 | 藝術與記憶政治 |
國家、權力與記憶政治─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下) ☉鄭安齊 | |
220 | 圖說希臘神話 |
赫拉─婦女的守護神 ☉朱惠慈 | |
228 | 名畫物語 |
歷史的暗影─費爾德曼〈百年〉+凱拉.渥克〈消逝〉 ☉許楚君 | |
232 | 國際藝壇 |
在歷史殘骸中傾訴黝暗 ─濱湖科黑爾弗蘭茲.馬爾克美術館「安森.基弗:傑作」 ☉戴映萱 |
|
238 | 繪畫無限的現地繪畫 ─柏林漢堡車站美術館「卡塔琳娜.格羅斯:不是我們」 ☉鄒婷 |
244 | 回視館藏「編號一」 ─京都市京瓷美術館「第一步:館藏的起源」 ☉趙宜恬 |
250 | 堂本式的繪畫留聲機 ─京都府立堂本印象美術館「健談的繪畫」特展 ☉謝佳華 |
258 | 從素描探看畫家的創作思路 ─巴黎古斯多蒂亞基金會「速寫與習作─義大利1450-1700的素描」 ☉唐忠珊 |
262 | 雕塑藝術 |
永不實現的烏托邦之境 ─泰德聖艾富思美術館南姆.戈勃個展 ☉方秀雲 |
|
268 | 展覽評介 |
第三盟誓─「對角的稜線」的差異與張力 ☉呂瑋倫 | |
270 | 藝術家評介 |
悠遊於形色樂章─陳銀輝90回顧展 ☉倪朝龍 | |
276 | 百年清奇話從頭─關於台灣漆藝世家 ☉張賽青 |
278 | 名家傑作 |
朦朧山水人物間─日本近現代繪畫之父橫山大觀 ☉羅珮慈 | |
312 | 攝影藝術 |
影像的視覺思維 ─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寫真黃金一代─日本攝影大師五人展」 ☉邱筱臻 |
|
320 | 美術館行政 |
打破社會隔閡的夢想工廠 ─專訪「森林之風」露天當代藝術中心館長巴斯卡.尤內 ☉鄭元智 |
|
328 | 文化行政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韌性藝術」串聯行動 ☉吳礽喻 | |
330 | 藝術占星 |
水火不容與水火既濟:梵谷 ☉彭宇薰 | |
334 | 藝術視界 |
法國的「復活島」─布列塔尼的「聖徒之谷」雕像群 ☉廖瓊芳 | |
338 | 水墨藝術 |
收藏家徐伯璞珍藏張大千等名家字畫 ☉郭存孝 | |
344 | 西域佛畫 |
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圖 ☉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
|
352 | 當代新陶 |
松本英夫×羅賓.維米爾什 ☉邵婷如 | |
356 | 新書出版 |
文霽筆下的彩荷靈境 ☉王艾葳 | |
360 | 工藝美術 |
是時候,重新認識地方─《臺灣工藝》第七十八期出刊 ☉朱珮儀 | |
361 | 藝展目錄 |
362 | 藝展報導 |
370 | 藝術快遞 |
372 | 展覽月報 |
378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382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388 | 藝術線上 |
人類世中的當代藝術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在因新冠肺炎疫情暫時閉館近六個月後,在8月14日宣布於8月29日重新對民眾打開大門。從去年引發國際關注的氣候危機到今年疫病全球大流行,環境的鉅變一再顯示人類中心主義的盲點,步入數位與科技社會的人類,更應將思考納入所有生命形式、非人類觀點、科技與技術產物所交混生成的複雜處境與現實,而我們如何從這樣的維度重新思考當代藝術及其實踐?
9月號雜誌策畫雙專輯之一「人類世中的當代藝術」重探人類世概念與對其的批判思維,透過當代藝術探問地球生態體系中可能的共存模式。黃建宏以過去至今幾項重要當代策展計畫論述人類世與藝術的關係,並以台灣切身經驗與觀點進一步思辨。龔卓軍以德國ZKM「臨界區:在地的政治觀測站」為楔子,梳理原民性與人類世論述批判之間的關係與政治。邱誌勇從策展人角度談「虛幻生命:混種、轉殖與創生線上計畫」當中對當代生物科技藝術的美學實踐與文化想像。許楚君專訪今年獲歐洲執行委員會STARTS Prize科學、科技和藝術大獎榮譽提名的林沛瑩,討論作品「與病毒的合作備忘錄」系列以虛構情境提出對未來的詰問和想像。林盈君評介倫敦蛇形藝廊「回返地球」計畫,其透過各領域專業人士的跨域討論與創作實踐,回應當前生態及全球疫情下致使的人類狀態。
9月號雜誌之鴻梅新人獎專輯,由蕭瓊瑞為文回顧鴻梅新人獎創辦歷程,收錄第七屆鴻梅新人獎藝術評論組得獎者之書寫:王瑀談論吳聯吟創作中真實身體與虛構身體之間的主體性思考;胡鐘尹從「容器」概念來看待江宜瑾雕塑裝置的身體性,解讀身體內外的互動關係;梁廷毓以繪畫脈絡中的「欺眼」、「擬像」,檢視曾琡棻結合照相寫實主義手法的反平面性繪畫帶來的觀看思辨;許楚君探討創作者與觀賞者在李承哲繪畫的時空狀態中,並呈、交感的「視界觀」;黃郁捷解離黃彥勳作品承載的直覺反應,玩味藝術家、作品與觀者之間的生產狀態。
國際藝壇單元為讀者帶來兩位國際當代藝術家安森.基弗、卡塔琳娜.格羅斯近期個展,以及兩檔來自京都的特展:京都市京瓷美術館推出回顧創館初心的「第一步:館藏的起源」,及京都府立堂本印象美術館「健談的繪畫」,同樣以策展觀點回看自身館藏。巴黎古斯多蒂亞基金會「速寫與習作」展覽以義大利1450至1700年的素描作品闡述這個藝術家養成的基礎與創作的重要過程。
名家傑作單元介紹日本近現代繪畫之父橫山大觀,其筆下所繪以日本聖山富士山為主題的作品超過千件。生於明治時期的橫山大觀融會東西方繪畫技法,摸索日本畫新意,例如他與菱田春草新創「朦朧體」畫風,受到後人推崇。
7月底,梵谷研究所透過一張明信片中的場景發現梵谷生前創作最後一幅畫〈樹根〉的地點,在本期雜誌中有相關報導。
89 | 9月專輯─鴻梅新人獎 |
藝術創作的身體感知映現 | |
90 | 璞玉生根、鴻梅綻放─寫記鴻梅新人獎八年有成 ☉蕭瓊瑞 |
93 | 強化自我主體─談吳聯吟作品中的「虛構身體」 ☉王瑀 |
97 | 身體容器與感知的交換─江宜瑾藝術評論 ☉胡鐘尹 |
101 | 視觸與欺眼─淺論曾琡棻作品中的真偽思辨 ☉梁廷毓 |
105 | 主體的雛態─李承哲繪畫的暫存空間 ☉許楚君 |
109 | 向未知吹響存在的號角─黃彥勳的繪畫 ☉黃郁捷 |
116 | 9月專輯 |
人類世中的當代藝術 | |
118 | 人類世的化身在台灣 ☉黃建宏 |
126 | 我們要的是理解,不是宣傳─原民性與人類世論述的批判 ☉龔卓軍 |
134 | 當代生物科技藝術的美學實踐與文化想像 ─從「虛幻生命:混種、轉殖與創生線上計畫」談起 ☉邱誌勇 |
140 | 在一個想像的未來,致我們親密的夥伴 ─林沛瑩的生物藝術與疫病時代 ☉許楚君 |
144 | 藝術重生地球─倫敦蛇形藝廊「回返地球」藝術行動項目 ☉林盈君 |
51 | 藝術風景 |
保羅.塞律西埃的〈玫瑰飾帶〉 | |
52 | 藝術正論 |
我們需要國家級的當代藝術中心 ☉廖仁義 | |
53 | 巴黎隨筆 |
世界文物與病毒 ☉李明明 | |
54 | 美術之眼 |
入城前後的文化沐浴 ☉陳長華 | |
55 | 香港視線 |
浸會大學2020畢業展 ☉卓有瑞 | |
56 | 藝蹤尋探 |
「浮世繪運動」熱潮 ☉吳曉芳 | |
57 | 藝術新聞 |
台北市立美術館「秘密南方」 | |
台博館推出高而潘建築特展 | |
58 | C-LAB「Re: Play 操/演現場」 |
台北當代館「無處不在的幽靈」 | |
59 |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 美/沒 館」 |
第卅二屆奇美藝術獎頒獎 | |
60 | 昊美術館「被打斷的飯局」 |
2020 Sovereign傑出亞洲藝術獎 | |
61 | 林明弘獲Architizer A+ Awards觀眾票選首獎 |
第卅四屆聖保羅雙年展延期舉辦 | |
62 | 藝術動態 |
發現梵谷生前最後一幅畫作〈樹根〉原場景 ☉編譯/曾筱如 | |
84 | 重疊的面孔─Mori Moko與紐西蘭當代藝術 ☉陳宜艷 |
64 | 展事匯 |
光、塵與呼吸─個體與世界之間的聯繫 ☉許玉鈴 | |
68 | 國際傳真 |
視藝術體驗為一種公共服務─談法國「藝術出借館」 ☉鄭元智 | |
70 | 以相生心 |
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 ─佛─究竟圓滿─覺性(下) ☉林谷芳 |
|
80 | 封面評介 |
貓影幢幢─藝術家眼中的貓 ☉蔣嘉惠、羅珮慈 | |
113 | 藝術現場 |
蘇黎世美術館「煙與鏡子.喧嘩的1920年代」 | |
150 | 柏林世界文化宮「微曲空間」 |
153 | 圍場散步 |
成為更進步的「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 ☉胡永芬 | |
156 | 台灣水墨變相史 |
狂野氣質:本土書畫家的浮現(一) ─《台灣水墨變相史》第二章 ☉蕭瓊瑞 |
|
174 | 藝術新潮 |
潮藝術動向(六)─潮藝術中的動漫美學(中) ☉陸蓉之、唐妮詩 | |
194 | 評藝廣場 |
雙「緻」並呈、虛實相生─李益成、蘇小夢創作雙個展 ☉蕭瓊瑞 | |
198 | 交陪美學論 |
動態聚合.破壞重生─2020Pulima藝術節的策展陪伴 ☉龔卓軍 | |
202 | 當代藝術現象 |
歷史、政治與技術的拓撲─聲音藝術在當代,2010-2020 ☉莊偉慈 | |
212 | 藝術與記憶政治 |
國家、權力與記憶政治─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下) ☉鄭安齊 | |
220 | 圖說希臘神話 |
赫拉─婦女的守護神 ☉朱惠慈 | |
228 | 名畫物語 |
歷史的暗影─費爾德曼〈百年〉+凱拉.渥克〈消逝〉 ☉許楚君 | |
232 | 國際藝壇 |
在歷史殘骸中傾訴黝暗 ─濱湖科黑爾弗蘭茲.馬爾克美術館「安森.基弗:傑作」 ☉戴映萱 |
|
238 | 繪畫無限的現地繪畫 ─柏林漢堡車站美術館「卡塔琳娜.格羅斯:不是我們」 ☉鄒婷 |
244 | 回視館藏「編號一」 ─京都市京瓷美術館「第一步:館藏的起源」 ☉趙宜恬 |
250 | 堂本式的繪畫留聲機 ─京都府立堂本印象美術館「健談的繪畫」特展 ☉謝佳華 |
258 | 從素描探看畫家的創作思路 ─巴黎古斯多蒂亞基金會「速寫與習作─義大利1450-1700的素描」 ☉唐忠珊 |
262 | 雕塑藝術 |
永不實現的烏托邦之境 ─泰德聖艾富思美術館南姆.戈勃個展 ☉方秀雲 |
|
268 | 展覽評介 |
第三盟誓─「對角的稜線」的差異與張力 ☉呂瑋倫 | |
270 | 藝術家評介 |
悠遊於形色樂章─陳銀輝90回顧展 ☉倪朝龍 | |
276 | 百年清奇話從頭─關於台灣漆藝世家 ☉張賽青 |
278 | 名家傑作 |
朦朧山水人物間─日本近現代繪畫之父橫山大觀 ☉羅珮慈 | |
312 | 攝影藝術 |
影像的視覺思維 ─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寫真黃金一代─日本攝影大師五人展」 ☉邱筱臻 |
|
320 | 美術館行政 |
打破社會隔閡的夢想工廠 ─專訪「森林之風」露天當代藝術中心館長巴斯卡.尤內 ☉鄭元智 |
|
328 | 文化行政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韌性藝術」串聯行動 ☉吳礽喻 | |
330 | 藝術占星 |
水火不容與水火既濟:梵谷 ☉彭宇薰 | |
334 | 藝術視界 |
法國的「復活島」─布列塔尼的「聖徒之谷」雕像群 ☉廖瓊芳 | |
338 | 水墨藝術 |
收藏家徐伯璞珍藏張大千等名家字畫 ☉郭存孝 | |
344 | 西域佛畫 |
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圖 ☉法國國立科學研究院、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
|
352 | 當代新陶 |
松本英夫×羅賓.維米爾什 ☉邵婷如 | |
356 | 新書出版 |
文霽筆下的彩荷靈境 ☉王艾葳 | |
360 | 工藝美術 |
是時候,重新認識地方─《臺灣工藝》第七十八期出刊 ☉朱珮儀 | |
361 | 藝展目錄 |
362 | 藝展報導 |
370 | 藝術快遞 |
372 | 展覽月報 |
378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382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388 | 藝術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