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2020年12月 #547
以藝術開啟對話
黑權社會運動「#BlackLivesMatter」跨國性的示威與回響歷經數月,藝術界和藝文機構在紛紛發起響應行動和反思之餘,自身也成為受到檢視的對象。12月專輯,鄒婷論述柏林預計於年底開幕的洪堡論壇以及近日它所激起的爭議與論辯,端倪這座被德國文化部長定調為「國家名片」的大型博物館機構之宣稱與想像,提出值得繼續觀察和審視的面向,並舉例數檔德國討論後殖民、解殖、開啟多元對話的策展實踐。今年9月中旬開幕的第二屆車庫當代藝術三年展以「給所有人的美麗夜晚」為題,延續首屆對俄羅斯當代藝術的關注,作品聚焦本地歷史、政治、社群、環境等議題,許楚君評論本屆車庫當代藝術三年展的策展方法與展覽機制,並選介數件重點作品。近年來澳洲政府將原民事務回歸原民族群自決的趨勢尤為可見,陳宜艷以澳洲當前規模最大且最為重要的原住民族藝術節──墨爾本YIRRAMBOI藝術節的實踐為觀看對象,討論此澳洲原住民族自身發起的論述及其中所展現的原民韌性。鄒婷評介新柏林藝術協會的「迷失在美國」,展覽重新審視1930年代至今的「美國認同」與美國社會中的諸多歷史問題。
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於10月17日正式開幕,本刊專訪展覽研究團隊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顏娟英,與國立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蔡家丘,分享策展研究從初始的計畫到展覽實踐其間的過程與思考,以及當中「再發現」的意義。
本期國際藝壇單元為讀者介紹數檔精采展覽:2020年適逢樂聖貝多芬兩百五十歲誕辰,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與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檔案館合作推出「貝多芬的旋律」特展,以藝術向這位偉大的音樂家致意。巴黎羅浮宮「阿爾特多費爾─一位德國文藝復興大師」重新討論這位一度被貶為「二流」藝術家的文藝復興名家。龐畢度中心以回顧展形式觀看活躍於20世紀下半葉的法國畫家馬汀.巴瑞和他為繪畫帶來的革新概念。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非物質/再物質:計算機藝術簡史」一展呈現1960年代以來以電腦運算為創作途徑的作品,同時對人類本身與物質的關係展開思辨。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與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於同日(11月17日)宣布延期明年展會時間,分別預計在5月和7月舉行。關於疫情對藝術生態的衝擊,國際傳真單元羅列法國新任文化部長芭許珞公布明年預算與政策,其中亦編列紓困緊急基金應對方針。藝術市場單元分析美國的美術館為因應疫情所致的營運窘境,「出藏」館內作品的現象與討論。
| 92 | 12月專輯 |
| 以藝術實踐多元對話與解殖 | |
| 94 | 想像共合體?當文化機構成為「國家名片」 ─論柏林洪堡論壇即將開啟的新博物館之旅 ☉鄒婷 |
| 98 | 給所有人的美麗夜晚 ─莫斯科車庫當代藝術三年展 ☉許楚君 |
| 108 | 明天,在藝術節中搭建文化的語言 ─墨爾本YIRRAMBOI藝術節的原民韌性 ☉陳宜艷 |
| 114 | 以藝術導航的國家風景 ─新柏林藝術協會「迷失在美國」 ☉鄒婷 |
| 332 | 特別報導─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 2020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後記 ☉藝術家編輯部 | |
| 334 | 2020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現場報導 ☉藝術家編輯部 |
| 67 | 藝術風景 |
| 安迪.沃荷展─一個輝耀的另類選項 | |
| 68 | 藝術正論 |
| 公立美術館館長的專業視野 ☉廖仁義 | |
| 69 | 巴黎隨筆 |
| 空氣與造形藝術 ☉李明明 | |
| 70 | 美術之眼 |
| 像虎咆哮的畫家 ☉陳長華 | |
| 71 | 香港視線 |
| disCONNECT HK ☉卓有瑞 | |
| 72 | 藝蹤尋探 |
| 東西憧憬的夢幻交結 ☉吳曉芳 | |
| 73 | 藝術新聞 |
| 第廿一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 | |
| 第七屆公共藝術獎得主公布 | |
| 74 | 台北當代藝術館「液態之愛」 |
| 75 | 第十五屆台北數位藝術節 |
| C-LAB科媒平台推出實驗展演計畫 | |
| 76 |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明年新展期 |
| 以樹為名藝術散策計畫 | |
| 77 | 梁永斐接任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 |
| 國家漫畫博物館選定台中新址 | |
| 78 | 高美館外觀改造評選成果發布 |
| 「物語:關根伸夫藝術展」 | |
| 79 | 杜忠誥於西班牙推出書法展 |
| 新南威爾斯美術館推動擴建計畫 | |
| 80 | 藝點觀察 |
| 建立屬於台灣當代藝術的關鍵字資料庫 ☉莊偉慈 | |
| 82 | 國際傳真 |
| 一個負責的文化預算 ☉鄭元智 | |
| 86 | 藝術市場 |
| 疫情之下美國美術館的「出藏」行動 ─從蘇富比拍賣出售布魯克林美術館舊藏莫內作品談起 ☉陳傳揚 |
|
| 122 | 台灣美術 |
| 回溯過去.追尋未來 ─顏娟英與蔡家丘談「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覽 ☉羅珮慈 |
|
| 134 | 藝術現場 |
| 斯德哥爾摩現代美術館「傑克梅第─面對面」 | |
| 137 | 圍場散步 |
| 分離課重稅,有理說不清 ☉胡永芬 | |
| 140 | 以相生心 |
| 羅漢─清淨─還滅自修 ─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系列4) ☉林谷芳 |
|
| 154 | 台灣水墨變相史 |
| 流寓書畫家與板橋林家「三先生」─《台灣水墨變相史》第五章 ☉蕭瓊瑞 | |
| 172 | 藝術新潮 |
| 潮藝術動向(九)─潮藝術的街頭壁畫與海報招貼(中) ☉陸蓉之、唐妮詩 | |
| 186 | 臨界區藝術 |
| 地球關鍵區的聲音─萬物開議的美學形式與精神 ☉龔卓軍 | |
| 190 | 評藝廣場 |
| 熱血繪青史─楊炳輝的鄭荷大戰史畫 ☉蕭瓊瑞 | |
| 194 | 影像邊緣 |
| 陳武康〈台灣渥克:素人〉中的體制化問題 ☉王柏偉 | |
| 198 | 圖說希臘神話 |
| 荷米斯─信使之神 ☉朱惠慈 | |
| 206 | 名畫物語 |
| 往復讀寫的無名頌歌 ─蓋布瑞.梅茲〈寫信的男子〉+〈讀信的女子〉 ☉許楚君 |
|
| 210 | 展事匯 |
| 藝術的連接轉換─物質、思想與情感的聯繫 ☉許玉鈴 | |
| 214 | 國際藝壇 |
| 從作品回視生命碩果 ─巴黎羅浮宮「阿爾特多費爾─一位德國文藝復興大師」 ☉唐忠珊 |
|
| 222 | 當音樂轉化成視覺的感動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貝多芬的旋律」 ☉黃杰敏 |
| 230 | 衍生既恆久又深刻的宇宙性議題 ─倫敦國家藝廊「罪」 ☉方秀雲 |
| 238 | 造夢的網絡.依然前衛─京都市京瓷美術館「京都美術250年的夢想」 ☉趙宜恬 |
| 250 | 演算時代的物質感知 ─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非物質/再物質:計算機藝術簡史」 ☉邱筱臻 |
| 262 | 庫房開門─阿凡橋美術館的卅五歲生日獻禮 ☉唐忠珊 |
| 266 | 繪畫是一場遵守規則與顛覆規則的遊戲 ─巴黎龐畢度中心馬汀.巴瑞回顧展 ☉鄭元智 |
| 272 | 藝術與記憶政治 |
| 當紀念回到日常─去中心化的紀念(下) ☉鄭安齊 | |
| 84 | 展覽評介 |
| 2020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 ☉林佳蓉 | |
| 280 | 黃光男閱讀水墨繪畫特展─國立屏東大學藝文中心揭幕首展 ☉潘(示番) |
| 282 | 藝術動態 |
| 華麗變身:從馬房到美術館 ─洪根深美術館開館暨「墨問」學術論壇 ☉蕭瓊瑞 |
|
| 285 | 藝術家評介 |
| 華開蓮現 ─以〈心經.潮騷〉試論洪根深的生命源流與創作實踐的顯影 ☉張世綸 |
|
| 288 | 殘片修辭學─劉時棟繪畫中的影像團塊 ☉莊偉慈 |
| 292 | 繼續華麗飛行─何華仁的木刻版畫 ☉劉克襄 |
| 296 |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
| 林布蘭特〈無知財主的比喻〉的物質貪戀 ☉潘(示番) | |
| 300 | 約翰.喬治.布朗〈最佳朋友〉的忠誠 ☉潘(示番) |
| 304 | 名家傑作 |
| 藏在內心深處的柔軟─近代日本畫代表畫家小野竹喬 ☉羅珮慈 | |
| 322 | 發現美術館 |
| 城中城裡畫中畫─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的多重宇宙 ☉趙宜恬 | |
| 337 | 藝術占星 |
| 我執著,我尊貴,我存在:芙烈達.卡蘿 ☉彭宇薰 | |
| 340 | 藝術視界 |
| 德勒斯登國立繪畫館收藏歷史脈絡與其繪畫典藏代表 ☉王琤雯 | |
| 346 | 創作自述 |
| 抄襲與創新─藝術界及拍賣行的熱話題 ☉陳錦芳 | |
| 350 | 塞尚傳記 |
|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 |
| 354 | 西域佛畫 |
| 保羅.伯希和中亞調查和敦煌繪畫的蒐集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 |
| 360 | 部落傳說 |
| 巫師篇─神祕巫師.巫師神祕 ─二、祖靈的圈選─布農族mua成巫之路 ☉傅姀姮 |
|
| 368 | 創意陶藝 |
| 靈光閃耀的幽微視野─陶藝家洪湛筑的微光自然 ☉莊秀玲 | |
| 372 | 當代新陶 |
| 大石早矢香+傑森.沃克 ☉邵婷如 | |
| 410 | 工藝美術 |
| 為臺灣記憶,為未來藏寶─《臺灣工藝》第七十九期出刊 ☉朱珮儀 | |
| 376 | 藝展目錄 |
| 377 | 藝展報導 |
| 386 | 藝術快遞 |
| 388 | 展覽月報 |
| 394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 398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 404 | 藝術線上 |
以藝術開啟對話
黑權社會運動「#BlackLivesMatter」跨國性的示威與回響歷經數月,藝術界和藝文機構在紛紛發起響應行動和反思之餘,自身也成為受到檢視的對象。12月專輯,鄒婷論述柏林預計於年底開幕的洪堡論壇以及近日它所激起的爭議與論辯,端倪這座被德國文化部長定調為「國家名片」的大型博物館機構之宣稱與想像,提出值得繼續觀察和審視的面向,並舉例數檔德國討論後殖民、解殖、開啟多元對話的策展實踐。今年9月中旬開幕的第二屆車庫當代藝術三年展以「給所有人的美麗夜晚」為題,延續首屆對俄羅斯當代藝術的關注,作品聚焦本地歷史、政治、社群、環境等議題,許楚君評論本屆車庫當代藝術三年展的策展方法與展覽機制,並選介數件重點作品。近年來澳洲政府將原民事務回歸原民族群自決的趨勢尤為可見,陳宜艷以澳洲當前規模最大且最為重要的原住民族藝術節──墨爾本YIRRAMBOI藝術節的實踐為觀看對象,討論此澳洲原住民族自身發起的論述及其中所展現的原民韌性。鄒婷評介新柏林藝術協會的「迷失在美國」,展覽重新審視1930年代至今的「美國認同」與美國社會中的諸多歷史問題。
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於10月17日正式開幕,本刊專訪展覽研究團隊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顏娟英,與國立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蔡家丘,分享策展研究從初始的計畫到展覽實踐其間的過程與思考,以及當中「再發現」的意義。
本期國際藝壇單元為讀者介紹數檔精采展覽:2020年適逢樂聖貝多芬兩百五十歲誕辰,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與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檔案館合作推出「貝多芬的旋律」特展,以藝術向這位偉大的音樂家致意。巴黎羅浮宮「阿爾特多費爾─一位德國文藝復興大師」重新討論這位一度被貶為「二流」藝術家的文藝復興名家。龐畢度中心以回顧展形式觀看活躍於20世紀下半葉的法國畫家馬汀.巴瑞和他為繪畫帶來的革新概念。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非物質/再物質:計算機藝術簡史」一展呈現1960年代以來以電腦運算為創作途徑的作品,同時對人類本身與物質的關係展開思辨。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與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於同日(11月17日)宣布延期明年展會時間,分別預計在5月和7月舉行。關於疫情對藝術生態的衝擊,國際傳真單元羅列法國新任文化部長芭許珞公布明年預算與政策,其中亦編列紓困緊急基金應對方針。藝術市場單元分析美國的美術館為因應疫情所致的營運窘境,「出藏」館內作品的現象與討論。
| 92 | 12月專輯 |
| 以藝術實踐多元對話與解殖 | |
| 94 | 想像共合體?當文化機構成為「國家名片」 ─論柏林洪堡論壇即將開啟的新博物館之旅 ☉鄒婷 |
| 98 | 給所有人的美麗夜晚 ─莫斯科車庫當代藝術三年展 ☉許楚君 |
| 108 | 明天,在藝術節中搭建文化的語言 ─墨爾本YIRRAMBOI藝術節的原民韌性 ☉陳宜艷 |
| 114 | 以藝術導航的國家風景 ─新柏林藝術協會「迷失在美國」 ☉鄒婷 |
| 332 | 特別報導─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 2020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後記 ☉藝術家編輯部 | |
| 334 | 2020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現場報導 ☉藝術家編輯部 |
| 67 | 藝術風景 |
| 安迪.沃荷展─一個輝耀的另類選項 | |
| 68 | 藝術正論 |
| 公立美術館館長的專業視野 ☉廖仁義 | |
| 69 | 巴黎隨筆 |
| 空氣與造形藝術 ☉李明明 | |
| 70 | 美術之眼 |
| 像虎咆哮的畫家 ☉陳長華 | |
| 71 | 香港視線 |
| disCONNECT HK ☉卓有瑞 | |
| 72 | 藝蹤尋探 |
| 東西憧憬的夢幻交結 ☉吳曉芳 | |
| 73 | 藝術新聞 |
| 第廿一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 | |
| 第七屆公共藝術獎得主公布 | |
| 74 | 台北當代藝術館「液態之愛」 |
| 75 | 第十五屆台北數位藝術節 |
| C-LAB科媒平台推出實驗展演計畫 | |
| 76 |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明年新展期 |
| 以樹為名藝術散策計畫 | |
| 77 | 梁永斐接任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 |
| 國家漫畫博物館選定台中新址 | |
| 78 | 高美館外觀改造評選成果發布 |
| 「物語:關根伸夫藝術展」 | |
| 79 | 杜忠誥於西班牙推出書法展 |
| 新南威爾斯美術館推動擴建計畫 | |
| 80 | 藝點觀察 |
| 建立屬於台灣當代藝術的關鍵字資料庫 ☉莊偉慈 | |
| 82 | 國際傳真 |
| 一個負責的文化預算 ☉鄭元智 | |
| 86 | 藝術市場 |
| 疫情之下美國美術館的「出藏」行動 ─從蘇富比拍賣出售布魯克林美術館舊藏莫內作品談起 ☉陳傳揚 |
|
| 122 | 台灣美術 |
| 回溯過去.追尋未來 ─顏娟英與蔡家丘談「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覽 ☉羅珮慈 |
|
| 134 | 藝術現場 |
| 斯德哥爾摩現代美術館「傑克梅第─面對面」 | |
| 137 | 圍場散步 |
| 分離課重稅,有理說不清 ☉胡永芬 | |
| 140 | 以相生心 |
| 羅漢─清淨─還滅自修 ─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系列4) ☉林谷芳 |
|
| 154 | 台灣水墨變相史 |
| 流寓書畫家與板橋林家「三先生」─《台灣水墨變相史》第五章 ☉蕭瓊瑞 | |
| 172 | 藝術新潮 |
| 潮藝術動向(九)─潮藝術的街頭壁畫與海報招貼(中) ☉陸蓉之、唐妮詩 | |
| 186 | 臨界區藝術 |
| 地球關鍵區的聲音─萬物開議的美學形式與精神 ☉龔卓軍 | |
| 190 | 評藝廣場 |
| 熱血繪青史─楊炳輝的鄭荷大戰史畫 ☉蕭瓊瑞 | |
| 194 | 影像邊緣 |
| 陳武康〈台灣渥克:素人〉中的體制化問題 ☉王柏偉 | |
| 198 | 圖說希臘神話 |
| 荷米斯─信使之神 ☉朱惠慈 | |
| 206 | 名畫物語 |
| 往復讀寫的無名頌歌 ─蓋布瑞.梅茲〈寫信的男子〉+〈讀信的女子〉 ☉許楚君 |
|
| 210 | 展事匯 |
| 藝術的連接轉換─物質、思想與情感的聯繫 ☉許玉鈴 | |
| 214 | 國際藝壇 |
| 從作品回視生命碩果 ─巴黎羅浮宮「阿爾特多費爾─一位德國文藝復興大師」 ☉唐忠珊 |
|
| 222 | 當音樂轉化成視覺的感動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貝多芬的旋律」 ☉黃杰敏 |
| 230 | 衍生既恆久又深刻的宇宙性議題 ─倫敦國家藝廊「罪」 ☉方秀雲 |
| 238 | 造夢的網絡.依然前衛─京都市京瓷美術館「京都美術250年的夢想」 ☉趙宜恬 |
| 250 | 演算時代的物質感知 ─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非物質/再物質:計算機藝術簡史」 ☉邱筱臻 |
| 262 | 庫房開門─阿凡橋美術館的卅五歲生日獻禮 ☉唐忠珊 |
| 266 | 繪畫是一場遵守規則與顛覆規則的遊戲 ─巴黎龐畢度中心馬汀.巴瑞回顧展 ☉鄭元智 |
| 272 | 藝術與記憶政治 |
| 當紀念回到日常─去中心化的紀念(下) ☉鄭安齊 | |
| 84 | 展覽評介 |
| 2020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 ☉林佳蓉 | |
| 280 | 黃光男閱讀水墨繪畫特展─國立屏東大學藝文中心揭幕首展 ☉潘(示番) |
| 282 | 藝術動態 |
| 華麗變身:從馬房到美術館 ─洪根深美術館開館暨「墨問」學術論壇 ☉蕭瓊瑞 |
|
| 285 | 藝術家評介 |
| 華開蓮現 ─以〈心經.潮騷〉試論洪根深的生命源流與創作實踐的顯影 ☉張世綸 |
|
| 288 | 殘片修辭學─劉時棟繪畫中的影像團塊 ☉莊偉慈 |
| 292 | 繼續華麗飛行─何華仁的木刻版畫 ☉劉克襄 |
| 296 |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
| 林布蘭特〈無知財主的比喻〉的物質貪戀 ☉潘(示番) | |
| 300 | 約翰.喬治.布朗〈最佳朋友〉的忠誠 ☉潘(示番) |
| 304 | 名家傑作 |
| 藏在內心深處的柔軟─近代日本畫代表畫家小野竹喬 ☉羅珮慈 | |
| 322 | 發現美術館 |
| 城中城裡畫中畫─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的多重宇宙 ☉趙宜恬 | |
| 337 | 藝術占星 |
| 我執著,我尊貴,我存在:芙烈達.卡蘿 ☉彭宇薰 | |
| 340 | 藝術視界 |
| 德勒斯登國立繪畫館收藏歷史脈絡與其繪畫典藏代表 ☉王琤雯 | |
| 346 | 創作自述 |
| 抄襲與創新─藝術界及拍賣行的熱話題 ☉陳錦芳 | |
| 350 | 塞尚傳記 |
| 塞尚傳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 |
| 354 | 西域佛畫 |
| 保羅.伯希和中亞調查和敦煌繪畫的蒐集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 |
| 360 | 部落傳說 |
| 巫師篇─神祕巫師.巫師神祕 ─二、祖靈的圈選─布農族mua成巫之路 ☉傅姀姮 |
|
| 368 | 創意陶藝 |
| 靈光閃耀的幽微視野─陶藝家洪湛筑的微光自然 ☉莊秀玲 | |
| 372 | 當代新陶 |
| 大石早矢香+傑森.沃克 ☉邵婷如 | |
| 410 | 工藝美術 |
| 為臺灣記憶,為未來藏寶─《臺灣工藝》第七十九期出刊 ☉朱珮儀 | |
| 376 | 藝展目錄 |
| 377 | 藝展報導 |
| 386 | 藝術快遞 |
| 388 | 展覽月報 |
| 394 | 藝術市場行情表 |
| 398 | 藝術家圖書目錄 |
| 404 | 藝術線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