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凱吉:一位酷兒的禪機藝語
本書將介紹凱吉與編舞家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 1919-2009)之間耐人尋味的生存與創作態度,帶領讀者從社會、文化與宗教的角度,一步步解讀凱吉音樂與視覺藝術作品中的禪學思想與酷兒性,搭配人類學與心理學面向,看見跳脫制式社會思考框架,藉由跨域交織出璀璨成果的酷兒凱吉。
臺灣新竹人。早先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紐約曼哈頓音樂院學習,又至紐約市立大學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始得以建立以西方音樂為主的文化視野;而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接受視覺藝術之啟蒙後,開啟日後藝術跨領域的研究契機。對她而言,彈鋼琴較多時候是為獨善其身,尋求動能與身心情感的合一,然寫作是一種更廣闊的分享,亦嘗試從跨界的角度認識世界。
出版著作:《相互性的迴盪:表現主義繪畫、音樂與舞蹈》、《藝術跨界詮釋:德布西的象徵、印象與後印象》、《逆境激流:林惺嶽傳》,與《音樂、文化、跨界觀點:史特拉汶斯基啟示錄》等,《藝術跨界詮釋:德布西的象徵、印象與後印象》獲入圍文化部第三十六屆藝術生活類圖書金鼎獎。
現任臺中靜宜大學資傳系與通識中心專任教授、靜宜藝術中心主任。
內容簡介
美國前衛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 1912-1992)是戰後西方極具影響力的精神領袖,深受東方禪學影響的他,不僅以「反藝術」創作為音樂界帶來驚人的突破,更跨足其他藝術領域,催生出各種後現代的多元性狀態。除了為東西文化交流留下值得後人推崇的豐碩成果,面對現今情慾價值觀混亂時代,相對於文學與視覺藝術,作者也聚焦於情慾在音樂符號形塑時所產生的結構化能量更具有豐富的潛能。
本書將介紹凱吉與編舞家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 1919-2009)之間耐人尋味的生存與創作態度,帶領讀者從社會、文化與宗教的角度,一步步解讀凱吉音樂與視覺藝術作品中的禪學思想與酷兒性,搭配人類學與心理學面向,看見跳脫制式社會思考框架,藉由跨域交織出璀璨成果的酷兒凱吉。
本書將介紹凱吉與編舞家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 1919-2009)之間耐人尋味的生存與創作態度,帶領讀者從社會、文化與宗教的角度,一步步解讀凱吉音樂與視覺藝術作品中的禪學思想與酷兒性,搭配人類學與心理學面向,看見跳脫制式社會思考框架,藉由跨域交織出璀璨成果的酷兒凱吉。
作者介紹
彭宇薰
臺灣新竹人。早先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紐約曼哈頓音樂院學習,又至紐約市立大學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始得以建立以西方音樂為主的文化視野;而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接受視覺藝術之啟蒙後,開啟日後藝術跨領域的研究契機。對她而言,彈鋼琴較多時候是為獨善其身,尋求動能與身心情感的合一,然寫作是一種更廣闊的分享,亦嘗試從跨界的角度認識世界。
出版著作:《相互性的迴盪:表現主義繪畫、音樂與舞蹈》、《藝術跨界詮釋:德布西的象徵、印象與後印象》、《逆境激流:林惺嶽傳》,與《音樂、文化、跨界觀點:史特拉汶斯基啟示錄》等,《藝術跨界詮釋:德布西的象徵、印象與後印象》獲入圍文化部第三十六屆藝術生活類圖書金鼎獎。
現任臺中靜宜大學資傳系與通識中心專任教授、靜宜藝術中心主任。
臺灣新竹人。早先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紐約曼哈頓音樂院學習,又至紐約市立大學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始得以建立以西方音樂為主的文化視野;而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接受視覺藝術之啟蒙後,開啟日後藝術跨領域的研究契機。對她而言,彈鋼琴較多時候是為獨善其身,尋求動能與身心情感的合一,然寫作是一種更廣闊的分享,亦嘗試從跨界的角度認識世界。
出版著作:《相互性的迴盪:表現主義繪畫、音樂與舞蹈》、《藝術跨界詮釋:德布西的象徵、印象與後印象》、《逆境激流:林惺嶽傳》,與《音樂、文化、跨界觀點:史特拉汶斯基啟示錄》等,《藝術跨界詮釋:德布西的象徵、印象與後印象》獲入圍文化部第三十六屆藝術生活類圖書金鼎獎。
現任臺中靜宜大學資傳系與通識中心專任教授、靜宜藝術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