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收藏+設計2024年01月 #196
探索生命源起的靈性能量
近來盛行的「人類世」學說,主張工業革命以來,特別是自從20世紀後半葉,人類對地球造成的影響,已堪比先前數萬年的地質變化。舉辦生態主題藝術展覽,已成為一股世界潮流,然而生態展本身是否環保?會不會被當作「洗綠」的手段?也成為關注檢討的焦點。當國際博覽會因大量人員與藝術品運輸產生碳排放,布展材料難以再利用等被詬病之際,標榜生態的藝術展覽,如何呈現真正友善環境的展示?當代藝術又能為環境危機做些什麼?這便是1月專輯「我們的生態:生活在地球」思考的核心議題。
2003年開幕的森美術館,於今年迎來20週年。繼「我們的教室」後,森美術館將20週年紀念展獻給生態主題,舉辦「我們的生態:生活在地球」展,嘗試跳脫以人類中心的角度,從更宏大的角度來看待地球,重新認識地球上存在的多樣化生態系統。本展透過解讀全球16個國家的34位藝術家作品中的概念、隱喻、材料、製作流程等,從不同角度思考各種環境問題,並透過實踐盡量減少運輸、盡可能重複利用資源等方式,製作符合環境永續理念的展覽。展覽呈現當代藝術家和作品如何參與環境危機課題,使美術館成為激發思考和對話的場域。
運用光、水、顏色和動態等自然元素創作的冰島裔丹麥藝術家奧拉佛.艾里亞森(Olafur Eliasson),作品經常喚起人們對自然力量的情感,道出全球環境危機,積極以藝術的力量,為氣候變遷和再生能源等問題提供解決方案。致力將自然融入都會景觀的東京麻布台之丘於2023年11月下旬開幕,藝廊的開館紀念展即推出奧拉佛.艾里亞森的「瞬間串連的和諧循環」,由森美術館館長片岡真實、副館長德山拓一策劃,透過根據自然現象、幾何學、物理及運動模式、色彩學等研究為基礎的作品,訴諸不同的感官體驗,對世界以及人類與自然的關係進行新的詮釋。
英國國家肖像藝廊舉辦的「大衛.霍克尼:來自生活的繪畫」展覽,不僅將「繪畫」重現為霍克尼洞察周遭世界的獨特視角,更深入探討這段藝術實踐,是如何成為其靈感探索與自我表達的試驗基地。在過去60年裡,霍克尼不斷於多變的創作媒材與繪畫技術之間穿梭遊走。歷經眾多不同的風格轉變,他的創作時常流露對古典及現代繪畫大師的微妙致意,無論是安格爾(Ingres)的新古典主義線條、畢卡索的立體主義風格,或是馬諦斯與梵谷的線性繪畫,霍克尼總是透過借鏡多重相異的創作手法,來持續反思自身作品題材、風格與技巧表現。
藝術收藏家安妮塔.布蘭查(Anita Blanchard)認為:「收藏最終反應的是收藏家真實的旅程,在與藝術世界的連結中,他們擁有的作品講述了這些屬於生命的故事。」《ARTnews》自1990年起每年一度公布「前200大藏家榜」,榜單的持續更新,見證時代變遷下「藝術收藏」內涵與典範的擴充、蛻變,以及對其可能性的探索。《藝術收藏+設計》繼2023年輯錄《ARTnews》「前200大藏家榜」後,在接下來的2期,也為讀者整輯、追蹤榜單的新晉面孔,引導讀者深入認識世界頂尖藏家的收藏故事。
有鑑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野蠻攻擊,籌備基輔雙年展(Kyiv Biennial)計畫似乎讓人深感不確定,甚至不可能。但是從2023年10月開始,第5屆基輔雙年展在歐洲8個城市舉辦一系列開幕活動,包含:基輔、伊凡諾-弗蘭科夫斯克、烏日霍羅德、維也納、華沙和柏林。這個雙年展版本被構想為一種歐洲行動,分散在一些烏克蘭和歐盟城市中進行展覽和公共計畫,並與歐洲當代藝術領域前衛機構合作實現。 這些藝術家的集結與對話,也對應著中東現正面臨的以巴衝突以及停戰訴求。
藝術熱新聞 | |
008 | 高美館璀璨呈獻「江賢二2023個展」 |
美國當代攝影巨擘南.戈丁於文心藝所首度個展 | |
采泥藝術推出張嘉穎個展「忘憂森林」 | |
009 | 新研究指出林布蘭特於〈夜巡〉運用前所未見的繪畫技術 |
大英博物館與BP公眾有限公司簽署5000萬英鎊協議 | |
010 | 《法網遊龍》創作者迪克.沃夫向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捐 贈超過200件藝術品 |
品牌、科技、新思維 | |
011 | 鄉愁──淡水(三)La Nostalgie III ◎陳郁秀 |
文物專欄 | |
016 | 算出袁世凱氣數,卻無法逃出自己劫數的民國神算立法委員 ◎戴忠仁 |
藝術龍門陣 | |
018 | 藝術投資一定要懂藝術 ◎熊宜敬 |
藝術拍賣特別報導 | |
020 | 元代王蒙〈滌硯圖〉以2億8750萬人民幣成交──中國嘉德2023秋拍以20億3100萬人民幣圓滿收官 ◎編輯部 |
022 | 張大千〈秋山夕照〉以1億9936萬9000港幣成交──香港蘇富比「梅雲堂藏張大千畫─不負古人告後人」專場拍賣總成交額達2億9546萬7000港幣 ◎編輯部 |
024 | 常玉〈花毯上的側臥裸女〉逾1.87億港幣成交──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總額逾30億港幣 ◎編輯部 |
藝術焦點 | |
026 | 繪畫作為一種觀看視角 ──大衛.霍克尼持續更迭的藝術試驗地 ◎韋怡忻 |
基輔雙年展特別報導 | |
032 | 逆反戰爭邏輯,基輔雙年展於歐洲各地登場 ◎邱馨慧 |
038 | 歐洲互聯的行動倡議,藝術家的集結與對話──第5屆基輔雙年展以策展聯盟創建概念框架 ◎吳礽喻 |
200 大藏家 | |
046 | 2023全球200大藏家榜新晉勢力(上) ◎陳玟妤 |
1月專輯 ◎林志鴻 | |
048 | Our Ecology: Toward a Planetary Living我們的生態:生活在地球 |
050 | 當代藝術能為環境危機做些什麼? ──森美術館20週年紀念展「我們的生態:生活在地球」 ◎邱馨慧 |
058 | 奧拉佛.艾里亞森「瞬間串連的和諧循環」 ──東京麻布台之丘藝廊開幕展 ◎邱馨慧 |
時尚美學 | |
064 | 從時尚博物館到美學智趣的倉庫 ──普拉達逆反奇觀的文化圖景 ◎洪昱溱 |
珠寶美學 | |
068 | 至雅,美中尋 ──美學之眸:千燈室珠寶珍藏展 ◎林純雅 |
藝術視界 | |
074 | 以藝術為視野的多元交會 ──2023「臺灣銀行藝術祭-繪畫季&攝影季&書法季」結果揭曉 ◎陳玟妤 |
藝術博覽 | |
076 | ONE ART Taipei 2024 藝術台北 X Voices 雙展場 ──藝術博覽會與國際雙年展的匯聚之地 ◎編輯部 |
藝術視界 | |
080 | 為藝術作傳──永續的黑潮與不滅的星光 ──112年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暨「臺灣傑出藝術家影音紀錄片」新書.影音聯合發表會 ◎陳玟妤 |
藝術史巡禮 | |
084 | 山川迢遞,博物致知──靠「幻想」也能逛博物館? ──「壯遊」之下的哲學思想與博物館的發展(個人旅行與博物館之三) ◎趙斯亮 |
面向大眾的服務設計專欄 | |
094 | 雙語政策的設計 ◎鄭衍偉 |
綠與野專欄 | |
098 | 童年的一切永遠茁長著 ──「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 ◎古碧玲 |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運用 | |
102 | 顧景舟雙圈壺前世今生 ──拍出4500萬是撿漏?師承邵友蘭壺價可撿漏? ◎池宗憲 |
建築觀點 | |
104 | 法蘭馨.侯班 建築是人、場所、功能與詩意的交融 ◎黃健敏 |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 |
106 | 回應戰禍創痛的丹麥難民博物館 |
107 | 蒂沃利埃斯特別墅花園的戴安娜洞穴保存修復計畫 |
108 | MVRDV主理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金字塔」改造計畫 |
109 | 以光牆書階打造光之容器 |
創意萬象 ◎林志鴻 | |
110 | 玄之又玄,奇幻之森 |
112 | 挑戰光影虛實之間的多重變幻/頌揚黃鑽傳奇 |
113 | 「十年磨一件」之永續時尚/菲利浦.考爾伯特 龍蝦星球之旅 |
藝想創見 | |
114 | 日常的街拍,影像的步道 ──艾略特.歐維特的人間劇場 ◎林志鴻 |
探索生命源起的靈性能量
近來盛行的「人類世」學說,主張工業革命以來,特別是自從20世紀後半葉,人類對地球造成的影響,已堪比先前數萬年的地質變化。舉辦生態主題藝術展覽,已成為一股世界潮流,然而生態展本身是否環保?會不會被當作「洗綠」的手段?也成為關注檢討的焦點。當國際博覽會因大量人員與藝術品運輸產生碳排放,布展材料難以再利用等被詬病之際,標榜生態的藝術展覽,如何呈現真正友善環境的展示?當代藝術又能為環境危機做些什麼?這便是1月專輯「我們的生態:生活在地球」思考的核心議題。
2003年開幕的森美術館,於今年迎來20週年。繼「我們的教室」後,森美術館將20週年紀念展獻給生態主題,舉辦「我們的生態:生活在地球」展,嘗試跳脫以人類中心的角度,從更宏大的角度來看待地球,重新認識地球上存在的多樣化生態系統。本展透過解讀全球16個國家的34位藝術家作品中的概念、隱喻、材料、製作流程等,從不同角度思考各種環境問題,並透過實踐盡量減少運輸、盡可能重複利用資源等方式,製作符合環境永續理念的展覽。展覽呈現當代藝術家和作品如何參與環境危機課題,使美術館成為激發思考和對話的場域。
運用光、水、顏色和動態等自然元素創作的冰島裔丹麥藝術家奧拉佛.艾里亞森(Olafur Eliasson),作品經常喚起人們對自然力量的情感,道出全球環境危機,積極以藝術的力量,為氣候變遷和再生能源等問題提供解決方案。致力將自然融入都會景觀的東京麻布台之丘於2023年11月下旬開幕,藝廊的開館紀念展即推出奧拉佛.艾里亞森的「瞬間串連的和諧循環」,由森美術館館長片岡真實、副館長德山拓一策劃,透過根據自然現象、幾何學、物理及運動模式、色彩學等研究為基礎的作品,訴諸不同的感官體驗,對世界以及人類與自然的關係進行新的詮釋。
英國國家肖像藝廊舉辦的「大衛.霍克尼:來自生活的繪畫」展覽,不僅將「繪畫」重現為霍克尼洞察周遭世界的獨特視角,更深入探討這段藝術實踐,是如何成為其靈感探索與自我表達的試驗基地。在過去60年裡,霍克尼不斷於多變的創作媒材與繪畫技術之間穿梭遊走。歷經眾多不同的風格轉變,他的創作時常流露對古典及現代繪畫大師的微妙致意,無論是安格爾(Ingres)的新古典主義線條、畢卡索的立體主義風格,或是馬諦斯與梵谷的線性繪畫,霍克尼總是透過借鏡多重相異的創作手法,來持續反思自身作品題材、風格與技巧表現。
藝術收藏家安妮塔.布蘭查(Anita Blanchard)認為:「收藏最終反應的是收藏家真實的旅程,在與藝術世界的連結中,他們擁有的作品講述了這些屬於生命的故事。」《ARTnews》自1990年起每年一度公布「前200大藏家榜」,榜單的持續更新,見證時代變遷下「藝術收藏」內涵與典範的擴充、蛻變,以及對其可能性的探索。《藝術收藏+設計》繼2023年輯錄《ARTnews》「前200大藏家榜」後,在接下來的2期,也為讀者整輯、追蹤榜單的新晉面孔,引導讀者深入認識世界頂尖藏家的收藏故事。
有鑑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野蠻攻擊,籌備基輔雙年展(Kyiv Biennial)計畫似乎讓人深感不確定,甚至不可能。但是從2023年10月開始,第5屆基輔雙年展在歐洲8個城市舉辦一系列開幕活動,包含:基輔、伊凡諾-弗蘭科夫斯克、烏日霍羅德、維也納、華沙和柏林。這個雙年展版本被構想為一種歐洲行動,分散在一些烏克蘭和歐盟城市中進行展覽和公共計畫,並與歐洲當代藝術領域前衛機構合作實現。 這些藝術家的集結與對話,也對應著中東現正面臨的以巴衝突以及停戰訴求。
藝術熱新聞 | |
008 | 高美館璀璨呈獻「江賢二2023個展」 |
美國當代攝影巨擘南.戈丁於文心藝所首度個展 | |
采泥藝術推出張嘉穎個展「忘憂森林」 | |
009 | 新研究指出林布蘭特於〈夜巡〉運用前所未見的繪畫技術 |
大英博物館與BP公眾有限公司簽署5000萬英鎊協議 | |
010 | 《法網遊龍》創作者迪克.沃夫向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捐 贈超過200件藝術品 |
品牌、科技、新思維 | |
011 | 鄉愁──淡水(三)La Nostalgie III ◎陳郁秀 |
文物專欄 | |
016 | 算出袁世凱氣數,卻無法逃出自己劫數的民國神算立法委員 ◎戴忠仁 |
藝術龍門陣 | |
018 | 藝術投資一定要懂藝術 ◎熊宜敬 |
藝術拍賣特別報導 | |
020 | 元代王蒙〈滌硯圖〉以2億8750萬人民幣成交──中國嘉德2023秋拍以20億3100萬人民幣圓滿收官 ◎編輯部 |
022 | 張大千〈秋山夕照〉以1億9936萬9000港幣成交──香港蘇富比「梅雲堂藏張大千畫─不負古人告後人」專場拍賣總成交額達2億9546萬7000港幣 ◎編輯部 |
024 | 常玉〈花毯上的側臥裸女〉逾1.87億港幣成交──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總額逾30億港幣 ◎編輯部 |
藝術焦點 | |
026 | 繪畫作為一種觀看視角 ──大衛.霍克尼持續更迭的藝術試驗地 ◎韋怡忻 |
基輔雙年展特別報導 | |
032 | 逆反戰爭邏輯,基輔雙年展於歐洲各地登場 ◎邱馨慧 |
038 | 歐洲互聯的行動倡議,藝術家的集結與對話──第5屆基輔雙年展以策展聯盟創建概念框架 ◎吳礽喻 |
200 大藏家 | |
046 | 2023全球200大藏家榜新晉勢力(上) ◎陳玟妤 |
1月專輯 ◎林志鴻 | |
048 | Our Ecology: Toward a Planetary Living我們的生態:生活在地球 |
050 | 當代藝術能為環境危機做些什麼? ──森美術館20週年紀念展「我們的生態:生活在地球」 ◎邱馨慧 |
058 | 奧拉佛.艾里亞森「瞬間串連的和諧循環」 ──東京麻布台之丘藝廊開幕展 ◎邱馨慧 |
時尚美學 | |
064 | 從時尚博物館到美學智趣的倉庫 ──普拉達逆反奇觀的文化圖景 ◎洪昱溱 |
珠寶美學 | |
068 | 至雅,美中尋 ──美學之眸:千燈室珠寶珍藏展 ◎林純雅 |
藝術視界 | |
074 | 以藝術為視野的多元交會 ──2023「臺灣銀行藝術祭-繪畫季&攝影季&書法季」結果揭曉 ◎陳玟妤 |
藝術博覽 | |
076 | ONE ART Taipei 2024 藝術台北 X Voices 雙展場 ──藝術博覽會與國際雙年展的匯聚之地 ◎編輯部 |
藝術視界 | |
080 | 為藝術作傳──永續的黑潮與不滅的星光 ──112年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暨「臺灣傑出藝術家影音紀錄片」新書.影音聯合發表會 ◎陳玟妤 |
藝術史巡禮 | |
084 | 山川迢遞,博物致知──靠「幻想」也能逛博物館? ──「壯遊」之下的哲學思想與博物館的發展(個人旅行與博物館之三) ◎趙斯亮 |
面向大眾的服務設計專欄 | |
094 | 雙語政策的設計 ◎鄭衍偉 |
綠與野專欄 | |
098 | 童年的一切永遠茁長著 ──「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 ◎古碧玲 |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運用 | |
102 | 顧景舟雙圈壺前世今生 ──拍出4500萬是撿漏?師承邵友蘭壺價可撿漏? ◎池宗憲 |
建築觀點 | |
104 | 法蘭馨.侯班 建築是人、場所、功能與詩意的交融 ◎黃健敏 |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 |
106 | 回應戰禍創痛的丹麥難民博物館 |
107 | 蒂沃利埃斯特別墅花園的戴安娜洞穴保存修復計畫 |
108 | MVRDV主理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金字塔」改造計畫 |
109 | 以光牆書階打造光之容器 |
創意萬象 ◎林志鴻 | |
110 | 玄之又玄,奇幻之森 |
112 | 挑戰光影虛實之間的多重變幻/頌揚黃鑽傳奇 |
113 | 「十年磨一件」之永續時尚/菲利浦.考爾伯特 龍蝦星球之旅 |
藝想創見 | |
114 | 日常的街拍,影像的步道 ──艾略特.歐維特的人間劇場 ◎林志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