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家
  • 2025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家2025年7月 #602

  • 藝術家2025年7月 #602 1

藝術家2025年7月 #602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留言板
  • 目錄

《藝術家》半世紀的回顧與前瞻

 2025年6月,《藝術家》雜誌迎來創刊的五十歲生日!繼上期《藝術家》雜誌五十週年專輯的6月號雜誌出刊後,隨即登場的是由國立歷史博物館、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藝術家雜誌社共同辦理的「走出封閉與禁忌,迎向自由多元─《藝術家》雜誌50週年歷史回顧講座」,已於6月7日在史博館舉辦,當日現場氣氛熱鬧溫馨,議題與期許深切弘遠。這些連續於紙本媒體、實體座談兩場不同形式所呈現的豐富內容,來自共同邀集到的卅餘位陪伴雜誌社一路走來的專家學者、作者、藝術家、資深藝術工作者等藝壇前輩參與書寫、論述及分享,一起見證一本藝術刊物半個世紀以來深耕、奠基的藝文沃壤。

 

 誠如「藝術正論」專欄作者廖仁義的要言與提醒,7月專輯以回顧與前瞻的姿態,將這次講座四個主題場次共四位主持人、十六位主講人的發表記錄整理成文:第一場「《藝術家》雜誌創辦初期的歷史回顧」,第二場「《藝術家》雜誌與台灣美術史重建」,第三場「《藝術家》雜誌與台灣當代藝術」,第四場「《藝術家》雜誌邁向未來的腳步」。此外,專輯在最後嘗試就2015至2025年雜誌近十年的編輯與內容取徑扼要梳理,期能做為對於這段時期《藝術家》雜誌的一份註解,共同為邁入第六個十年進行回看與重整。

 

 台灣美術單元,〈郭雪湖其人其畫─憶「台展三少年」.記郭雪湖作品〉一文,是前輩畫家林玉山寫於1989年並交給《藝術家》雜誌的一篇手書文稿,林玉山親筆品賞多件郭雪湖的重要作品、書寫他眼裡的郭雪湖,也顯見兩位藝術家的情誼之深。原稿於雜誌社保存至今,本期特別刊登,以饗讀者。

 

 7月號雜誌的封面作品為丹麥藝術名家哈莫索(Vilhelm Hammershøi)於1904年之作,呈現其經典的寧靜室內場景和女子背影。其聲名曾經備受推崇之至,過世後一度被塵封遺忘,直到1980年代起才逐漸透過展覽與研究重返世人眼前並廣獲重視,每逢展出蔚為熱潮。本期封面藝術家單元詳實介紹哈莫索低調但雋永的創作與人生。

 

 隨著時節入暑,國際各大美術館相繼推出夏季大展,多個雙年展也陸續開幕;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東典藏庫房於5月31日宣布對公眾開放,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整修完畢的邁克爾.C.洛克菲勒廳於同一時間重新開放。台灣亦不遑多讓,國立故宮博物院第二展覽館整建完成,首檔展覽攜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推出「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大展於6月14日開幕,旋即受到廣泛矚目。

 

 6月的重頭戲還有國際藝術博覽會的殿堂瑞士巴塞爾藝術展,而在當今全球政經局勢變動的態勢與影響下,畫廊與藝術市場將如何因應,也值得持續關注。

72 7月專輯
  《藝術家》半世紀的回顧與前瞻──《藝術家》雜誌50週年歷史回顧講座
74 藝術書寫的起點與延續─《藝術家》雜誌創辦初期的歷史回顧 ⊙曾筱如
80 紙上築史─《藝術家》雜誌與台灣美術史重建 ⊙羅珮慈
86 與台灣當代藝術並肩同行─《藝術家》雜誌與台灣當代藝術 ⊙高慧倩
92 台灣美術史的多彩實踐與想像─《藝術家》雜誌邁向未來的腳步 ⊙姜承妤
98 做為時代的稜鏡─回望《藝術家》雜誌2015-2025 ⊙蔣嘉惠
   
144 特別報導─卡拉瓦喬2025
  光影中的神聖與真實
─羅馬巴貝里尼宮國立古代美術館「卡拉瓦喬2025」大展 ⊙陳北辰
   
35 藝術風景
  野口勇在荷蘭國家博物館花園
   
36 藝術正論
  「我們一起走向六十週年!」─《藝術家》繼續邁步前進 ⊙廖仁義
   
37 美術之眼
  獻給愛妻的畫集 ⊙陳長華
   
38 藝術野台戲
  文化淺碟、藝術網紅 ⊙阿田教授
   
39 藝蹤尋探
  極致的「哇」驚奇藝蹤 ⊙吳曉芳
   
40 藝術新聞
  故宮第二展覽館推出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名作展
  C-LAB年度大展「Sounds of Babel─如果我們的語言是⋯⋯」
41 台北市立美術館「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
  台北當代藝術館「安全室」+「環世界日誌」
42 台灣美術研究在第五屆台灣研究世界大會
  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
43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江戶浮世之美」
  廖修平、翁倩玉獲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名譽博士
44 上海久事美術館「喬治.蘭多:我想描繪生命」
  首屆烏蘭巴托雙年展台灣館「島嶼記憶體─邊陲記憶」
45 陳界仁、張恩滿參展2026雪梨雙年展
  大都會美術館邁克爾.C.洛克菲勒廳重新開放
46 2026年威尼斯雙年展公布策展主題「小調」
  2025赫爾辛基雙年展「庇護所:隱藏與超越,成就與歸屬」
   
47 藝術市場
  2025 ART FORMOSA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 ⊙本刊訊
48 2025里斯本藝術博覽會現場觀察 ⊙唐逸芊
50 台灣美術
   
  郭雪湖其人其畫─憶「台展三少年」.記郭雪湖作品 ⊙林玉山
   
58 封面藝術家
  寂靜的詩人畫家哈莫索 ⊙朱惠慈
   
104 藝術現場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卡索──與亞洲對話
   
107 圍場散步
  我看《藝術家》雜誌對當代藝術的關注 ⊙胡永芬
   
110 評藝廣場
  生活.美學.工藝─南台灣工藝大展 ⊙蕭瓊瑞
   
116 圖解台灣近現代建築
  台北聖家堂與林柏年 ⊙李乾朗
   
120 圖說台灣設計史
  立石鐵臣《民俗臺灣》與《台灣畫冊》的主體意識 ⊙林磐聳
   
128 影像邊緣
  提煉物質性隱喻─羅智信「番茄種子通過身體發芽」的新神祕主義 ⊙王柏偉
   
132 三人呈唬
  景框與場景:《時空膠囊─VR攝影計畫》 ⊙趙鐸
   
136 生態女性主義與藝術
  以現代性的瓦礫堆起庇護所─專訪藝術集體「變異派學校」 ⊙吳虹霏
   
140 畫廊圈
  從巷弄展開的國際藝文坐標
─王薇薇談Bluerider ART台北新空間與海外據點 ⊙曾筱如
   
156 國際藝壇
  浪漫主義大文豪的多重宇宙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令人驚歎的事物:維克多.雨果的繪畫」 ⊙黃杰敏
164 一場勒澤與新寫實主義之間充滿活力的對話
─巴黎盧森堡美術館「Tous Léger!」 ⊙廖瓊芳
170 邂逅中的創傷與抵抗
─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邂逅:傑克梅第×胡瑪.芭芭」 ⊙林盈君
176 神話歷史中,開放的個人記憶
─倫敦蛇形藝廊「阿爾皮塔.辛格:憶起」 ⊙詹育杰
182 進入狂喜,在樂音中超脫世界
─巴黎拉法葉遠見姿態當代藝術基金會「馬克.雷奇─如上如下」 ⊙詹育杰
190 六角彩子的夢幻世界─日本美學「物哀」
─馬德里泰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六角彩子─那些感覺身處天堂的時刻」 ⊙周芳蓮
196 金縷衣的世界
─巴黎布利碼頭─席哈克博物館「金線─從北非到遠東的服裝藝術」 ⊙唐忠珊
   
202 藝術動態
  科技與心靈對話的詩意美術館─新竹縣美術館新館設計競圖 ⊙潘
   
204 文化行政
  國族.階級.藝術─超越兩百年的德國藝術協會制度 ⊙劉蘭辰
   
210 當代藝術
  「陳美玲」,一個複數的名字 ⊙李溦溦
216 凝視日常
─卡洛琳.沃克「母職」個展中的女性勞動與身分重塑 ⊙林盈君
   
222 藝術家評介
  侯薇薇水墨畫作的心象與圖象 ⊙王建玉
228 台灣藝術要重燃創意與前衛的火焰
─溫柔的生命勇士、守護藝術使命:賴哲祥 ⊙黃燕如
   
230 展覽評介
  蕭與總爺國際藝術村─藝術家駐村與交流成果展 ⊙崔泰號、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32 畫說日本名家
  南薰造──寫生實景情意的洋畫家 ⊙羅珮慈
   
248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艾克斯伯格〈從瓦勒遠眺塞特斯達爾〉的故鄉情懷 ⊙潘
252 達爾〈斯托爾海姆的景色〉的故國山川眷戀 ⊙潘
   
256 名作解讀
  馬薩丘的〈三位一體〉以及維洛奇奧與達文西的〈基督受洗〉 ⊙施淑惠
   
260 名家傑作
  清初傑出文人畫家──吳歷 ⊙陳傳席
   
290 藝術視界
  巴黎周遭的休閒莊園─17世紀至18世紀上流社會的生活藝術 ⊙唐忠珊
   
294 佛教藝術
  是故應頂禮─賞析宗教的傳承與藝術之美 ⊙高玉珍
   
298 印度美術
  西印度石窟寺院
─佛教石窟寺院的出現與展開(下) ⊙平岡三保子 編譯/林保堯
   
310 宗教藝術
  象雄苯教「朵瑪」禳解圖象美學流變 ⊙丘星星
   
316 創意陶藝
  容器的哲思與新譯─陶藝家徐子涵的多軌策略 ⊙莊秀玲
   
324 藝術線上
   
327 藝展目錄
   
328 藝展報導
   
332 藝術快遞
   
334 展覽月報
   
338 藝術市場行情表
   
342 藝術家圖書目錄


編輯留言板

《藝術家》半世紀的回顧與前瞻

 2025年6月,《藝術家》雜誌迎來創刊的五十歲生日!繼上期《藝術家》雜誌五十週年專輯的6月號雜誌出刊後,隨即登場的是由國立歷史博物館、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藝術家雜誌社共同辦理的「走出封閉與禁忌,迎向自由多元─《藝術家》雜誌50週年歷史回顧講座」,已於6月7日在史博館舉辦,當日現場氣氛熱鬧溫馨,議題與期許深切弘遠。這些連續於紙本媒體、實體座談兩場不同形式所呈現的豐富內容,來自共同邀集到的卅餘位陪伴雜誌社一路走來的專家學者、作者、藝術家、資深藝術工作者等藝壇前輩參與書寫、論述及分享,一起見證一本藝術刊物半個世紀以來深耕、奠基的藝文沃壤。

 

 誠如「藝術正論」專欄作者廖仁義的要言與提醒,7月專輯以回顧與前瞻的姿態,將這次講座四個主題場次共四位主持人、十六位主講人的發表記錄整理成文:第一場「《藝術家》雜誌創辦初期的歷史回顧」,第二場「《藝術家》雜誌與台灣美術史重建」,第三場「《藝術家》雜誌與台灣當代藝術」,第四場「《藝術家》雜誌邁向未來的腳步」。此外,專輯在最後嘗試就2015至2025年雜誌近十年的編輯與內容取徑扼要梳理,期能做為對於這段時期《藝術家》雜誌的一份註解,共同為邁入第六個十年進行回看與重整。

 

 台灣美術單元,〈郭雪湖其人其畫─憶「台展三少年」.記郭雪湖作品〉一文,是前輩畫家林玉山寫於1989年並交給《藝術家》雜誌的一篇手書文稿,林玉山親筆品賞多件郭雪湖的重要作品、書寫他眼裡的郭雪湖,也顯見兩位藝術家的情誼之深。原稿於雜誌社保存至今,本期特別刊登,以饗讀者。

 

 7月號雜誌的封面作品為丹麥藝術名家哈莫索(Vilhelm Hammershøi)於1904年之作,呈現其經典的寧靜室內場景和女子背影。其聲名曾經備受推崇之至,過世後一度被塵封遺忘,直到1980年代起才逐漸透過展覽與研究重返世人眼前並廣獲重視,每逢展出蔚為熱潮。本期封面藝術家單元詳實介紹哈莫索低調但雋永的創作與人生。

 

 隨著時節入暑,國際各大美術館相繼推出夏季大展,多個雙年展也陸續開幕;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東典藏庫房於5月31日宣布對公眾開放,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整修完畢的邁克爾.C.洛克菲勒廳於同一時間重新開放。台灣亦不遑多讓,國立故宮博物院第二展覽館整建完成,首檔展覽攜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推出「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大展於6月14日開幕,旋即受到廣泛矚目。

 

 6月的重頭戲還有國際藝術博覽會的殿堂瑞士巴塞爾藝術展,而在當今全球政經局勢變動的態勢與影響下,畫廊與藝術市場將如何因應,也值得持續關注。

目錄
72 7月專輯
  《藝術家》半世紀的回顧與前瞻──《藝術家》雜誌50週年歷史回顧講座
74 藝術書寫的起點與延續─《藝術家》雜誌創辦初期的歷史回顧 ⊙曾筱如
80 紙上築史─《藝術家》雜誌與台灣美術史重建 ⊙羅珮慈
86 與台灣當代藝術並肩同行─《藝術家》雜誌與台灣當代藝術 ⊙高慧倩
92 台灣美術史的多彩實踐與想像─《藝術家》雜誌邁向未來的腳步 ⊙姜承妤
98 做為時代的稜鏡─回望《藝術家》雜誌2015-2025 ⊙蔣嘉惠
   
144 特別報導─卡拉瓦喬2025
  光影中的神聖與真實
─羅馬巴貝里尼宮國立古代美術館「卡拉瓦喬2025」大展 ⊙陳北辰
   
35 藝術風景
  野口勇在荷蘭國家博物館花園
   
36 藝術正論
  「我們一起走向六十週年!」─《藝術家》繼續邁步前進 ⊙廖仁義
   
37 美術之眼
  獻給愛妻的畫集 ⊙陳長華
   
38 藝術野台戲
  文化淺碟、藝術網紅 ⊙阿田教授
   
39 藝蹤尋探
  極致的「哇」驚奇藝蹤 ⊙吳曉芳
   
40 藝術新聞
  故宮第二展覽館推出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名作展
  C-LAB年度大展「Sounds of Babel─如果我們的語言是⋯⋯」
41 台北市立美術館「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
  台北當代藝術館「安全室」+「環世界日誌」
42 台灣美術研究在第五屆台灣研究世界大會
  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
43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江戶浮世之美」
  廖修平、翁倩玉獲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名譽博士
44 上海久事美術館「喬治.蘭多:我想描繪生命」
  首屆烏蘭巴托雙年展台灣館「島嶼記憶體─邊陲記憶」
45 陳界仁、張恩滿參展2026雪梨雙年展
  大都會美術館邁克爾.C.洛克菲勒廳重新開放
46 2026年威尼斯雙年展公布策展主題「小調」
  2025赫爾辛基雙年展「庇護所:隱藏與超越,成就與歸屬」
   
47 藝術市場
  2025 ART FORMOSA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 ⊙本刊訊
48 2025里斯本藝術博覽會現場觀察 ⊙唐逸芊
50 台灣美術
   
  郭雪湖其人其畫─憶「台展三少年」.記郭雪湖作品 ⊙林玉山
   
58 封面藝術家
  寂靜的詩人畫家哈莫索 ⊙朱惠慈
   
104 藝術現場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卡索──與亞洲對話
   
107 圍場散步
  我看《藝術家》雜誌對當代藝術的關注 ⊙胡永芬
   
110 評藝廣場
  生活.美學.工藝─南台灣工藝大展 ⊙蕭瓊瑞
   
116 圖解台灣近現代建築
  台北聖家堂與林柏年 ⊙李乾朗
   
120 圖說台灣設計史
  立石鐵臣《民俗臺灣》與《台灣畫冊》的主體意識 ⊙林磐聳
   
128 影像邊緣
  提煉物質性隱喻─羅智信「番茄種子通過身體發芽」的新神祕主義 ⊙王柏偉
   
132 三人呈唬
  景框與場景:《時空膠囊─VR攝影計畫》 ⊙趙鐸
   
136 生態女性主義與藝術
  以現代性的瓦礫堆起庇護所─專訪藝術集體「變異派學校」 ⊙吳虹霏
   
140 畫廊圈
  從巷弄展開的國際藝文坐標
─王薇薇談Bluerider ART台北新空間與海外據點 ⊙曾筱如
   
156 國際藝壇
  浪漫主義大文豪的多重宇宙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令人驚歎的事物:維克多.雨果的繪畫」 ⊙黃杰敏
164 一場勒澤與新寫實主義之間充滿活力的對話
─巴黎盧森堡美術館「Tous Léger!」 ⊙廖瓊芳
170 邂逅中的創傷與抵抗
─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邂逅:傑克梅第×胡瑪.芭芭」 ⊙林盈君
176 神話歷史中,開放的個人記憶
─倫敦蛇形藝廊「阿爾皮塔.辛格:憶起」 ⊙詹育杰
182 進入狂喜,在樂音中超脫世界
─巴黎拉法葉遠見姿態當代藝術基金會「馬克.雷奇─如上如下」 ⊙詹育杰
190 六角彩子的夢幻世界─日本美學「物哀」
─馬德里泰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六角彩子─那些感覺身處天堂的時刻」 ⊙周芳蓮
196 金縷衣的世界
─巴黎布利碼頭─席哈克博物館「金線─從北非到遠東的服裝藝術」 ⊙唐忠珊
   
202 藝術動態
  科技與心靈對話的詩意美術館─新竹縣美術館新館設計競圖 ⊙潘
   
204 文化行政
  國族.階級.藝術─超越兩百年的德國藝術協會制度 ⊙劉蘭辰
   
210 當代藝術
  「陳美玲」,一個複數的名字 ⊙李溦溦
216 凝視日常
─卡洛琳.沃克「母職」個展中的女性勞動與身分重塑 ⊙林盈君
   
222 藝術家評介
  侯薇薇水墨畫作的心象與圖象 ⊙王建玉
228 台灣藝術要重燃創意與前衛的火焰
─溫柔的生命勇士、守護藝術使命:賴哲祥 ⊙黃燕如
   
230 展覽評介
  蕭與總爺國際藝術村─藝術家駐村與交流成果展 ⊙崔泰號、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32 畫說日本名家
  南薰造──寫生實景情意的洋畫家 ⊙羅珮慈
   
248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艾克斯伯格〈從瓦勒遠眺塞特斯達爾〉的故鄉情懷 ⊙潘
252 達爾〈斯托爾海姆的景色〉的故國山川眷戀 ⊙潘
   
256 名作解讀
  馬薩丘的〈三位一體〉以及維洛奇奧與達文西的〈基督受洗〉 ⊙施淑惠
   
260 名家傑作
  清初傑出文人畫家──吳歷 ⊙陳傳席
   
290 藝術視界
  巴黎周遭的休閒莊園─17世紀至18世紀上流社會的生活藝術 ⊙唐忠珊
   
294 佛教藝術
  是故應頂禮─賞析宗教的傳承與藝術之美 ⊙高玉珍
   
298 印度美術
  西印度石窟寺院
─佛教石窟寺院的出現與展開(下) ⊙平岡三保子 編譯/林保堯
   
310 宗教藝術
  象雄苯教「朵瑪」禳解圖象美學流變 ⊙丘星星
   
316 創意陶藝
  容器的哲思與新譯─陶藝家徐子涵的多軌策略 ⊙莊秀玲
   
324 藝術線上
   
327 藝展目錄
   
328 藝展報導
   
332 藝術快遞
   
334 展覽月報
   
338 藝術市場行情表
   
342 藝術家圖書目錄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家2025年6月 #601
  • 藝術家2025年5月 #600
  • 藝術家2025年4月 #599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