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200件古代陶俑
產品說明
內容簡介
「俑」最初稱「芻靈」。孔子曾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
最遲在春秋戰國之交,中國已經出現了俑。如今,「秦始皇兵馬俑」的挖掘出土更是震驚了全世界,大大改寫了世人對「陶俑」的認知。
古人認為人在死後靈魂仍然存在,靈魂就如同活著的人是一樣的,也需要衣食住行,俑就是滿足人死後能在冥世繼續如生前一樣生活的一種象徵性東西。俑是用於陪葬的人體的形象,本書刊載的200件「古代陶俑」,正是北京故宮藏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各時期精品。
古代陶俑的價值,除了可以具體勾勒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發展,以及歷代審美標準的變遷之外;對於研究中國歷代的服裝行制、軍陣排布、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交流等,都也富有實際的價值與意義。
《你應該知道的200件古代陶俑》由北京故宮博物院編輯、陶俑研究專家馮賀軍主編。內容從「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宋元明」一一闡述介紹,全書編排設計,既精緻又高雅悅目,200件陶俑以精美畫質呈現,是一本提供研究中國古代陶俑的重要專書,更是愛好雕塑及審美人士不可缺少的重要參考書籍。
俑是用木、土、金屬等材料製成的,專門用於陪葬的人體形象。人之初來,完全遵循自然之道而生死,這一點與自然界中的動物並沒有太多區別。後來,人類在長期勞作生產過程中,智慧逐漸擺脫了混沌狀態,開始瞭解客觀世界與自身。他們認為人死後靈魂仍然存在,靈魂同人類一樣,需要衣食住行,俑就是滿足人死後「靈魂」「要求」的一種象徵性東西。至遲在春秋戰國之交,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等地已經出現了俑。
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中國古代陶俑發展史上的一次質變。1974年因當地農民打井而被發現。這些兵馬俑完全按照秦國軍隊真實形象塑造,作品準確生動,是中國古代雕塑的重要作品,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漢代陶俑集中發現於西安、徐州、洛陽、四川等地。西安是西漢都城所在地,也是皇帝和貴族陵墓聚集之地。這裡出土的陶俑數量多,形體大。徐州陶俑造型上曲裾深衣,呈喇叭狀。以絳、朱、橙、紫、黑等色描繪衣飾,墨描眉、眼、鬚髮。這一地區多為步兵俑,而少騎馬俑,兵俑中多帶風帽的跽坐俑,手中的長劍也為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