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200件銅鏡
產品說明
內容簡介
自漢代以來,地不愛寶,青銅禮樂器時有出土,其威嚴的紋飾,雄偉的氣度,深得帝王之心,被視為國之祥瑞。於是官民貢獻於上,皇室搜求於下,逐漸成為皇家的重要典藏。
墓葬中經過科學發掘出土的青銅器,舊貌自然,可藉墓葬和其他隨葬品佐證參考,並用現代科技方法進行鑒定。而大量存於民間,流通於國內外文物市場的所謂傳世品,大多是非正規的發掘物,加之宋朝以來三代青銅器的仿製摹古之風盛行,贗品充斥,用現代科技方法,成本較高,年代測試資料誤差較大。本書針對「鑒定青銅器文物」的真假識別,以及「中國仿製青銅器的產生、發展和鑒定」有專業的論述。
《你應該知道的200件青銅器》由北京故宮博物院編輯、青銅器研究專家丁孟主編。內容從「商」、「西周」、「春秋」到「戰國」一一闡述介紹,全書編排設計,既精緻又高雅悅目,200件青銅器以精美畫質呈現,是一本提供研究中國青銅器「毫無爭議的標準器、去偽存真的試金石」的重要專書,更是愛好收藏及審美人士不可缺少的參考書籍。
早期青銅器曾作為王權的象徵物存在於世,其莊重典雅的形制,獰厲威嚴的紋飾,深得帝王之心,因而歷代王室都十分重視青銅器的收集和整理。清代皇家收藏的青銅器,在乾隆年間即已達數千件之多,除一部分在1949年遷至台灣,一部分流失外,其餘均保留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現藏歷代銅器達15000餘件,其中先秦青銅器約萬件左右。
時代序列完整和器類齊全是北京故宮博物院銅器收藏的另一特色,藏品多數為傳世品,借助近代考古學對發掘品研究的經驗,先秦青銅器已可分出商代前期、後期,西周早、中、晚期,春秋前期、後期,戰國前期、後期,秦以後銅器可分出秦、漢、魏晉南北朝、唐宋、明清。其中先秦青銅器又包括禮器、樂器、兵器、工具、車馬器、雜器六大類,涉及器物達80餘種之多。並且,有銘文的有近1600件,數量列各博物館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