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肇衢
何肇衢
1931-2023
油畫 30,000 號 福華沙龍
油畫 30,000 號 拓樸藝術
油畫 30,000 號 長流畫廊
油畫 30,000 號 福華沙龍
油畫 30,000 號 拓樸藝術
油畫 30,000 號 長流畫廊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1931-2023
油畫 30,000 號 福華沙龍
油畫 30,000 號 拓樸藝術
油畫 30,000 號 長流畫廊
油畫 30,000 號 福華沙龍
油畫 30,000 號 拓樸藝術
油畫 30,000 號 長流畫廊
產品說明
何肇衢(1931-)出生於新竹鹿寮坑,為臺灣戰後第一代傑出畫家。他幼時接受日式教育,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直到臺灣光復後才重新學習中文。因父親為民間畫師,從小耳濡目染,加上讀中學時又屢受美術老師的青睞,讓他對美術產生濃厚興趣。雖然家貧如洗,但命運之神安排他進入公費的臺北師範學院藝術科就讀,畢業後任國小美術老師。自此,他以「教學」與「創作」並行。
何肇衢北師求學時,繪畫上即表現出色;1950年就有水彩畫入選省展,1957年起更積極參加各項官辦美展,油畫〈芳蘭山〉、〈後窗〉、〈室內〉連續三年榮獲臺陽展及省展獎項;如此殊榮,獲得前輩畫家李梅樹的推薦,以三十一歲的青年畫家身分,成為臺陽美術協會的會員。同時,也因何肇衢繪畫成就上備受肯定,多幅作品獲官方購藏。
一輩子以收藏名家畫冊為癖好的何肇衢,不但年輕時曾郵寄一箱箱鳳梨罐頭,向日本出版社請求惠贈過期的出版品,那些交換得來的日本美術雜誌,便成了他認識世界繪畫潮流的重要訊息來源。1960年代始,他陸續前往日本、東南亞及歐美各國參觀美術館及寫生,並從莫內、塞尚、梵谷等美術巨匠的畫跡中尋找靈感,衍化成他自學、精進的素材。
何肇衢的畫風從具象寫生開始,又受立體派和抽象繪畫影響,形成了分割畫面,強調線條和塊面的組合。但他仍堅持不憑空作畫,而是根據實景進行變化,將景象推向更深遠的意境。1980年代,他單槍匹馬從歐洲壯遊返國後,更喜以臺灣各地的風景為主題作畫,對淡水、石碇等地風光更是情有獨鍾;還跨界寫了兩本介紹國外美術館的書,將看美術館的經驗分享同好。
何肇衢因生長在環境貧困、資源缺乏的年代,未曾正式拜師學畫,也沒有機會出國深造,僅能借助印刷品圖像,間接吸取美術養分;也許正是如此充滿變革的境遇,讓他在創作上有著與上一代畫家不同的風采與特質。創作量豐富的他,筆下的臺灣景色充滿了多樣色彩變化,以及同一景的多面捕捉。而何肇衢漫長、勤奮的創作人生中時有貴人相助,也不乏書籍的鼓舞慰藉,至今年逾八十的畫家仍每日寫生畫畫。臺灣戰後第一代畫家用穩定的腳步,持續創造他們感性的抒情,何肇衢可以說是一位鮮明的典型。
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