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谷流水 : 膠彩畫的基礎
作者以平易近人的言詞和自身經驗,講述適合初學者較快學會膠彩畫的方法,為膠彩畫業餘愛好者或半帶娛樂性想學習膠彩畫,及今後有志於膠彩畫創作者,所寫的一份具有指導性質的簡單解說。冀盼以此,使人在畫道的學習上,不必繞遠路,直接就能夠進入美術的殿堂。
1927年「臺展」開辦以來,激勵許多年輕畫家參展。1930年開始,蔡雲巖的繪畫作品多次入選臺展,美術才華備受肯定;同時也因為入選臺展,蔡雲巖與其他畫家有了積極互動,並參與當時最活躍的東洋畫團體「栴檀社」。
成就蔡雲巖一生畫藝的主要原因,是他遇到人生中最重要的繪畫導師——木下靜涯。蔡雲巖是木下在臺灣的重要私塾弟子,他不但吸收木下靜涯所傳承的日本圓山四條派的諸家之長,充分掌握花鳥的各種姿態形貌,同時也致力於研究、描繪臺灣特有的鳥禽、植物、器物、建築裝飾等技法。其作品反映了季節變換、時代氛圍與個人經驗,將臺灣的特有風景及人物,融入豐富而緊密的構圖之中,創作出獨特的繪畫風格。
綜觀蔡雲巖一生的繪畫經歷,其繪畫所經歷的轉折時機,正是日治時期膠彩畫發展的重要轉捩點:臺展初期風景畫盛行,蔡雲巖致力於風景畫研究;臺展中期花鳥畫達到高峰,他則轉向花鳥畫的表現;到了府展時期,開始自主性地開發新題材、新方法,表達物體真實的質感。從蔡雲巖的創作歷程,我們看到一位畫家,乘著時代潮流,致力於藝術創作而有的特殊成就。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作者蔡雲巖1934年至1941年間於《台灣遞信協會雜誌》(後更名為《台灣遞信》)所發表的十七篇文章,包括1934年〈關於美術鑑賞〉、1939年〈近代東洋畫的探討〉,以及1940年3月至1941年7月連載的膠彩畫專欄「誰都能畫的膠彩畫之畫法(一)-(十五)」。
作者以平易近人的言詞和自身經驗,講述適合初學者較快學會膠彩畫的方法,為膠彩畫業餘愛好者或半帶娛樂性想學習膠彩畫,及今後有志於膠彩畫創作者,所寫的一份具有指導性質的簡單解說。冀盼以此,使人在畫道的學習上,不必繞遠路,直接就能夠進入美術的殿堂。
作者以平易近人的言詞和自身經驗,講述適合初學者較快學會膠彩畫的方法,為膠彩畫業餘愛好者或半帶娛樂性想學習膠彩畫,及今後有志於膠彩畫創作者,所寫的一份具有指導性質的簡單解說。冀盼以此,使人在畫道的學習上,不必繞遠路,直接就能夠進入美術的殿堂。
作者介紹
蔡雲巖,1908年出生文風鼎盛的臺北士林區,在此受現代教育薰陶,啟迪他最初的美術情懷。
1927年「臺展」開辦以來,激勵許多年輕畫家參展。1930年開始,蔡雲巖的繪畫作品多次入選臺展,美術才華備受肯定;同時也因為入選臺展,蔡雲巖與其他畫家有了積極互動,並參與當時最活躍的東洋畫團體「栴檀社」。
成就蔡雲巖一生畫藝的主要原因,是他遇到人生中最重要的繪畫導師——木下靜涯。蔡雲巖是木下在臺灣的重要私塾弟子,他不但吸收木下靜涯所傳承的日本圓山四條派的諸家之長,充分掌握花鳥的各種姿態形貌,同時也致力於研究、描繪臺灣特有的鳥禽、植物、器物、建築裝飾等技法。其作品反映了季節變換、時代氛圍與個人經驗,將臺灣的特有風景及人物,融入豐富而緊密的構圖之中,創作出獨特的繪畫風格。
綜觀蔡雲巖一生的繪畫經歷,其繪畫所經歷的轉折時機,正是日治時期膠彩畫發展的重要轉捩點:臺展初期風景畫盛行,蔡雲巖致力於風景畫研究;臺展中期花鳥畫達到高峰,他則轉向花鳥畫的表現;到了府展時期,開始自主性地開發新題材、新方法,表達物體真實的質感。從蔡雲巖的創作歷程,我們看到一位畫家,乘著時代潮流,致力於藝術創作而有的特殊成就。
1927年「臺展」開辦以來,激勵許多年輕畫家參展。1930年開始,蔡雲巖的繪畫作品多次入選臺展,美術才華備受肯定;同時也因為入選臺展,蔡雲巖與其他畫家有了積極互動,並參與當時最活躍的東洋畫團體「栴檀社」。
成就蔡雲巖一生畫藝的主要原因,是他遇到人生中最重要的繪畫導師——木下靜涯。蔡雲巖是木下在臺灣的重要私塾弟子,他不但吸收木下靜涯所傳承的日本圓山四條派的諸家之長,充分掌握花鳥的各種姿態形貌,同時也致力於研究、描繪臺灣特有的鳥禽、植物、器物、建築裝飾等技法。其作品反映了季節變換、時代氛圍與個人經驗,將臺灣的特有風景及人物,融入豐富而緊密的構圖之中,創作出獨特的繪畫風格。
綜觀蔡雲巖一生的繪畫經歷,其繪畫所經歷的轉折時機,正是日治時期膠彩畫發展的重要轉捩點:臺展初期風景畫盛行,蔡雲巖致力於風景畫研究;臺展中期花鳥畫達到高峰,他則轉向花鳥畫的表現;到了府展時期,開始自主性地開發新題材、新方法,表達物體真實的質感。從蔡雲巖的創作歷程,我們看到一位畫家,乘著時代潮流,致力於藝術創作而有的特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