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藝術三百年
學院藝術是西方藝術世界無堅不摧的神話,本書為我們勾勒了學院內外集體或個人的豐富藝術表現,宏觀的研究視野,填補了現有學者在此一領域分散式研究的狀況。
作者使用了經緯刻劃的主題研究方式,分析了學院藝術在「體制」、「題材」、「原理」、「地位」等各方面的複雜意義,開創了一條新的研究路徑。各個章節分別呈現了美術學院的興革、題材階級的劃分、藝術程序原理的實踐、觀念的衝突與調和等中心概念,當中不乏生動的畫藝過程及傳記內容,除了還原各時代的歷史語境,亦具體呈現了學院藝術的真實內涵。
作者選取了最具說明性的油畫、素描、雕塑、照片、文件,有助於學院藝術的基本面貌躍然紙上,並透過對主流學者的觀點進行分析說明,為學院藝術的始末進一步清晰解讀。本書具備的開創性學術價值,為近年難得一見的藝術鉅著,值得一讀再讀。
本名陳君陶,1967年生,台灣台南人,輔仁大學法國語文學系學士,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碩士。
曾任《大趨勢》、《藝術觀點》雜誌主編,著有《台灣當代藝術1980-2000》(與張晴文等合著,2002),《20世紀台灣美術──鄉土運動與美術》(與謝東山合著,國立台灣美術館建置「二十世紀台灣美術(繪畫與雕塑篇)」網頁,2002)。
內容簡介
學院藝術是西方藝術世界無堅不摧的神話,本書為我們勾勒了學院內外集體或個人的豐富藝術表現,宏觀的研究視野,填補了現有學者在此一領域分散式研究的狀況。
作者使用了經緯刻劃的主題研究方式,分析了學院藝術在「體制」、「題材」、「原理」、「地位」等各方面的複雜意義,開創了一條新的研究路徑。各個章節分別呈現了美術學院的興革、題材階級的劃分、藝術程序原理的實踐、觀念的衝突與調和等中心概念,當中不乏生動的畫藝過程及傳記內容,除了還原各時代的歷史語境,亦具體呈現了學院藝術的真實內涵。
作者選取了最具說明性的油畫、素描、雕塑、照片、文件,有助於學院藝術的基本面貌躍然紙上,並透過對主流學者的觀點進行分析說明,為學院藝術的始末進一步清晰解讀。本書具備的開創性學術價值,為近年難得一見的藝術鉅著,值得一讀再讀。
作者介紹
楊墀
本名陳君陶,1967年生,台灣台南人,輔仁大學法國語文學系學士,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碩士。
曾任《大趨勢》、《藝術觀點》雜誌主編,著有《台灣當代藝術1980-2000》(與張晴文等合著,2002),《20世紀台灣美術──鄉土運動與美術》(與謝東山合著,國立台灣美術館建置「二十世紀台灣美術(繪畫與雕塑篇)」網頁,2002)。
本名陳君陶,1967年生,台灣台南人,輔仁大學法國語文學系學士,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碩士。
曾任《大趨勢》、《藝術觀點》雜誌主編,著有《台灣當代藝術1980-2000》(與張晴文等合著,2002),《20世紀台灣美術──鄉土運動與美術》(與謝東山合著,國立台灣美術館建置「二十世紀台灣美術(繪畫與雕塑篇)」網頁,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