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湛中國結
產品說明
放眼海峽兩岸,當今結藝第一人該數浸淫結藝天地大半輩子的陳夏生。
1971年,陳夏生編出人生第一個結,近半世紀以來持續不斷精進,其創新層面不僅在於技法,更在於表現方式與線材的探索。最近10年堪稱陳夏生創作巔峰期,不但創作能量爆發,先後完成百餘件作品,其技法之複雜艱深更遠遠超乎多數編結人的想像。
書中數量與質量都驚人的作品充分呈現線條穿繞之美,更展現了不可思議的邏輯思維,每一個結都像一道關於線條的方程式,或簡或繁,而每一條色線皆遵循奧秘的規則或交錯穿插或纏繞包圍,終而以「美」的形貌誕生並存世,陳夏生騁其智巧其手,以逾古稀之齡隨心駕馭長年錘鍊的技與藝,同樣令人驚嘆。遠古結繩以記事,今陳夏生編結成藝,獨力創造一個繽紛的「編結」世界,真可以譽為空前。
在這一本「呈現之書」裡,除了創作的極致表現,陳夏生也徹底整理技法的演進邏輯,將之系統歸納,親自示範編結拆解、攝影紀錄、撰文解說,一一獨自完成,未曾假手,大異過往相類書籍的立意與編輯方式,其唯一用意就在於半世紀結藝的「總整理」。
本書所羅列陳述者為陳夏生多年所思所結之道,因此這也是一本「線索之書」,有志者得以藉此進入陳夏生的天地,追索編成此一天地的脈絡,獲得啟發,乃至超越,將結藝帶往一個又一個高峰。
1963 國立中興大學農化系畢
1964-1974 先後任教於台中市立一中、士林國中;其間曾於省立農業試驗所工作
1978-1980 兼任實踐家專繩結課程
1980-2001 服務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
1986-87 兼任成功大學通識教育講座
1998-99 兼任東吳大學「故宮文物之美」專題講座
2001 自故宮博物院器物處珍玩科編纂職位退休 於故宮工作期間,除了做一般性珍玩科文物(珠寶飾物、漆器、如意、鼻煙壺、多寶閣、琺瑯器、文具等)的研究、維護與保管外,對中國歷代服飾、珠寶鑑賞、歷代如意、明清琺瑯工藝等做較深入的研究、舉辦展覽及出版書籍。
2007 兼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中國結編製課程
內容簡介
放眼海峽兩岸,當今結藝第一人該數浸淫結藝天地大半輩子的陳夏生。
1971年,陳夏生編出人生第一個結,近半世紀以來持續不斷精進,其創新層面不僅在於技法,更在於表現方式與線材的探索。最近10年堪稱陳夏生創作巔峰期,不但創作能量爆發,先後完成百餘件作品,其技法之複雜艱深更遠遠超乎多數編結人的想像。
書中數量與質量都驚人的作品充分呈現線條穿繞之美,更展現了不可思議的邏輯思維,每一個結都像一道關於線條的方程式,或簡或繁,而每一條色線皆遵循奧秘的規則或交錯穿插或纏繞包圍,終而以「美」的形貌誕生並存世,陳夏生騁其智巧其手,以逾古稀之齡隨心駕馭長年錘鍊的技與藝,同樣令人驚嘆。遠古結繩以記事,今陳夏生編結成藝,獨力創造一個繽紛的「編結」世界,真可以譽為空前。
在這一本「呈現之書」裡,除了創作的極致表現,陳夏生也徹底整理技法的演進邏輯,將之系統歸納,親自示範編結拆解、攝影紀錄、撰文解說,一一獨自完成,未曾假手,大異過往相類書籍的立意與編輯方式,其唯一用意就在於半世紀結藝的「總整理」。
本書所羅列陳述者為陳夏生多年所思所結之道,因此這也是一本「線索之書」,有志者得以藉此進入陳夏生的天地,追索編成此一天地的脈絡,獲得啟發,乃至超越,將結藝帶往一個又一個高峰。
作者介紹
陳夏生
1963 國立中興大學農化系畢
1964-1974 先後任教於台中市立一中、士林國中;其間曾於省立農業試驗所工作
1978-1980 兼任實踐家專繩結課程
1980-2001 服務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
1986-87 兼任成功大學通識教育講座
1998-99 兼任東吳大學「故宮文物之美」專題講座
2001 自故宮博物院器物處珍玩科編纂職位退休 於故宮工作期間,除了做一般性珍玩科文物(珠寶飾物、漆器、如意、鼻煙壺、多寶閣、琺瑯器、文具等)的研究、維護與保管外,對中國歷代服飾、珠寶鑑賞、歷代如意、明清琺瑯工藝等做較深入的研究、舉辦展覽及出版書籍。
2007 兼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中國結編製課程
1963 國立中興大學農化系畢
1964-1974 先後任教於台中市立一中、士林國中;其間曾於省立農業試驗所工作
1978-1980 兼任實踐家專繩結課程
1980-2001 服務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
1986-87 兼任成功大學通識教育講座
1998-99 兼任東吳大學「故宮文物之美」專題講座
2001 自故宮博物院器物處珍玩科編纂職位退休 於故宮工作期間,除了做一般性珍玩科文物(珠寶飾物、漆器、如意、鼻煙壺、多寶閣、琺瑯器、文具等)的研究、維護與保管外,對中國歷代服飾、珠寶鑑賞、歷代如意、明清琺瑯工藝等做較深入的研究、舉辦展覽及出版書籍。
2007 兼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中國結編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