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17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17年03月 #114

  • 藝術收藏+設計2017年03月 #114 1

藝術收藏+設計2017年03月 #114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手記》
  • 目錄
收藏記憶.創造時代
 瑞士收藏家尚.保羅.巴比耶─穆勒(Jean Paul Barbier-Mueller)說:「一件藏品也是藏家個人的作品,它跨越了個人識見的界限,喚醒了人們的好奇與情感。收藏是一場藝術歷險之旅,既有道德的尺度,更有無私的承諾。」提琪.亞滕奇奧(Tiqui Atencio)也在近期出版的專書《可能、本來、應該擁有:一探藝術收藏家的世界》當中指出:「宏觀而論,藏家的一舉一動,絕對可以促進藝術史的多元發展。他們的每項收藏決定及其背後反映的審美和價值觀,無不為藝術史建構起一個框架,增進大眾對藝術家及其作品的了解,進而改變一整個世代或好幾代人們對藝術的看法。」

 當代的藝術收藏,處於恆常變動更新的狀態。如同一部文化史的書寫,收藏家的任務不只在於收藏歷史,更在於參與並創造歷史,他們珍藏著代表人類思維與文明發展的實體紀錄。盛世興收藏,當前藝術市場頻見的天價交易或許不足為奇,對於藏家自身而言,藉由藝術收藏所積累的並非止於聲望,藝術收藏也是一門「情感經營」的學問,它體現了藏家選擇藝術家與作品的過程,藏家如何與創作者達成精神方面的默契與共鳴?如何以心靈的感動建構起收藏的體系?進而成為傳承當代文化價值的藝術系統,而一代藏家們的選擇,實際上也收藏了一個時代──讓時代的文化背景、精神與情感,得以展現。這便是3月專輯「藝之原力.一世之藏」聚焦所在。

 巴黎彭布朗藝廊(Galerie Templon)主人丹尼爾.彭布朗(Daniel Templon)是首位將美國觀念藝術、極簡主義與普普藝術引進法國的畫商,他在過去50年間,舉辦了超過500場展覽、經手300多位國際知名的藝術家,支撐彭布朗藝廊的骨脈不是成功的聲名與金錢,而是它和當代藝術史建立起的深厚連結。攝影作品的收藏深植於舊金山的基因裡,這股日趨成熟的影像藝術收藏風潮,吸引了網路社群平台Instagram創辦人與眾多矽谷新貴的目光,他們的收藏,點出當地收藏品味多元而充滿活力的特色。從杜塞、聖羅蘭、紀梵希到卡爾.拉格斐,藝術成為激發時裝設計師們靈感不可或缺的存在,他們熱愛創作,也熱中於藝術收藏,由此實現了時尚、藝術與收藏交融的人生旅程。

 19世紀末,「日本主義」(Japonisme)如葛飾北齋代表作〈神奈川衝浪裡〉中的巨浪圖式,席捲了歐洲乃至整個世界,讓西方藝術家陷入異國風情的凝望,從本能的感官獵奇逐漸深化成反身自省,進而踏上文化尋根與創新之路,惠斯勒、竇加、馬奈、莫內、高更、梵谷等畫家,都開始效法浮世繪的形式、特徵、筆法與色調,或以此入畫點綴。「日本主義」推動了歐洲近代繪畫的變革,從根本上造成猶如板塊運動後的震盪變化。
 質樸而不取巧,既可形容段建偉的性格,也符合他藝術創作的特質。自1990年代初期以鄉土題材逐漸明確自己的創作方式,段建偉始終以磨練自己對於畫面的控制力與追求繪畫的純粹性為目標,他不強調作品的宏大敘事、技法創新或高深理念,不刻意趨近於潮流或大眾審美,不追求形式的創新,也不想以異變的畫風為突顯,而是以一種平實的畫風讓人從中獲得豐富感受。

 巴塞爾藝術展亞洲總監黃雅君接受《藝術收藏+設計》專訪,分享對於近期藝術生態的觀察,她特別提到所謂的「亞洲效應」。由於近年亞洲藏家積極地參與國際藝博會,與世界各地的藝廊建立關係,因而調整了藝術界的關注焦點,也由於亞洲對於藝術接受度的無限可能,讓當前國際上的藝博會成為屬於亞洲藏家的時代,而亞洲藏家有趣的地方在於:令人永遠無法預測其收藏的興趣與胃口。

 
藝術熱新聞
008 覺翁書畫─傅狷夫家族捐贈文物特展 ◎整輯/黃其安
008 「觸動奇積─會動的積木特展」開展隨即創下開館紀錄 ◎整輯/黃其安
008 日升月鴻畫廊推出《世紀藏春 廖繼春全集》 ◎整輯/黃其安
010 克林姆風景畫〈花草庭院〉有望創4500萬美金拍賣價格 ◎整輯/黃其安
010 歐普拉以1.5億美金出售克林姆畫作 ◎整輯/黃其安
012 利希特〈冰山〉首度登上拍場 ◎整輯/黃其安
012 香港蘇富比:現代亞洲藝術春季拍賣預告 ◎整輯/黃其安
014 巴黎的景觀和休閒:竇加到慕夏 ◎整輯/黃其安
014 遠見者:古根漢基金會收藏展 ◎整輯/黃其安
014 從蘇巴朗到羅斯科:艾麗西亞.考普羅維茨收藏品展 ◎整輯/黃其安
016 海牙慶祝藝術運動100週年 ◎整輯/黃其安
016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公開37.5萬件藏品高清圖像資源 ◎整輯/黃其安
016 紐約現代美術館抗議川普移民禁令 ◎整輯/黃其安
   
藝術博覽
017 亞洲當代藝術展為香港藝術週揭開序幕 ◎亞洲當代藝術展
   
藝術龍門陣
018 追記文人書畫家萬青力(上) ◎熊宜敬
   
市場專欄
019 淡雲微雨養花天 ◎陸潔民
   
文物專欄
020 財神爺是印度人 ◎戴忠仁
   
藝術博覽
022 Art Central非凡的藝術探索和實驗之旅 ◎編輯部
   
藝術收藏
024 國際頂級收藏家的金石良言 ◎伍常
   
藝術市場
028 藝術市場與藝術授權 ◎胡懿勳
   
封面記事
032 一花一世界─環手觸抱樂土的呂淑珍 ◎李戊崑
036 呂淑珍 「一花一世界」陶塑展感言 ◎朱寶雍
 
   
藝術焦點
038 從想像異域到應物交感-19世紀末風靡北歐的「日本熱」 ◎吳家瑀
 
三月專輯
046 「Artful Mind藝之原力.一世之藏」專輯 ◎林志鴻
048 見證半世紀的當代藝術史-丹尼爾.彭布朗穩踞法國藝術產業核心 ◎吳礽喻
054 串連舊金山與矽谷企業家的收藏視野-「Pier 24」集結影像藝術收藏社群 ◎吳礽喻
060 時尚大師紀梵希的迪亞哥.傑克梅第家具作品珍藏 ◎林純雅
   
市場觀察
064 前瞻屬於亞洲藏家的時代-專訪巴塞爾藝術展亞洲總監黃雅君 ◎黃其安
   
藝饗美學.名人收藏
066 以藝術收藏時代的記憶-台灣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復生的美學觀點 ◎詹立群
   
藝術收藏
072 輕鬆看待你的信仰-葛瑞森.佩里的創作回顧 ◎吳礽喻
   
藝術家工作室
078 藝術來自生活,而非真空的泡泡-SUNSET選品店主人孫怡的生活美學 ◎孫曉彤
   
藝術人物誌
088 露易絲.布爾喬亞的密室私語 ◎楊衍畇
   
藝術大觀
094 有機生命與大地能量的體現-義大利「貧窮藝術」先鋒吉賽佩.佩諾內 ◎林純雅
   
當代藝術
100 機動雕塑藝術先鋒崔旴嵐 ◎楊爾寧
   
國際藝廊巡禮特別報導
104 在地經營與國際發展策略並進-丹麥哥本哈根 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藝廊 ◎黃其安
108 擘畫拉丁美洲未來的藝術藍圖-巴西聖保羅 路易莎.斯特林納藝廊 ◎黃其安
112 搭造當代阿拉伯藝術的平台-德國漢堡與黎巴嫩貝魯特 斯非爾─賽慕勒藝廊 ◎黃其安
116 集結非洲藝術創作能量的推手-非洲迦納共和國阿克拉 「1957藝廊」 ◎黃其安
   
設計焦點
120 感動無形-材質的魔術師吉岡德仁 ◎邱馨慧
   
時尚美學
126 當代台灣的時尚樣貌-法國加萊蕾絲暨時尚博物館「時尚台灣」聯展 ◎洪昱溱
   
跨界設計
130 馬力歐.波塔的水晶建築 ◎洪昱溱
132 菲利浦.史塔克的氣味設計 ◎洪昱溱
   
藝術與文化
134 「藝術活動的目的―超越性vs.功能性」藝術新論十二講:第三講(下) ◎巴東
   
藝術視界
134 天上西藏-西藏唐卡藝術精品匯展 ◎邱星星
   
茶器與茶葉
150 日治時期的台茶本尊和分身 ◎池宗憲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54 老撾瑯勃拉邦的雅致居停之所 ◎Jade Hong
155 縱覽200億年的沙漠景觀 ◎Jade Hong
156 私藏峇里島綠疇景致 ◎Jade Hong
157 醉臥南非草原星空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58 瑪麗皇后的甜點雕塑藝宴 ◎林志鴻
159 以珠寶想像童話愛情異想世界 ◎林志鴻
159 春日彩蝶舞影翩翩 ◎林志鴻
160 不鏽鋼體「逗點人」雕塑 ◎林志鴻
160 調融時空的〈晝夜之漸〉 ◎林志鴻
160 摩登動態力學雕塑 ◎林志鴻
161 羅丹美術館外的花園漫遊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62 尋美唯創意,眼見即思旅 ◎林志鴻


 


《編輯手記》
收藏記憶.創造時代
 瑞士收藏家尚.保羅.巴比耶─穆勒(Jean Paul Barbier-Mueller)說:「一件藏品也是藏家個人的作品,它跨越了個人識見的界限,喚醒了人們的好奇與情感。收藏是一場藝術歷險之旅,既有道德的尺度,更有無私的承諾。」提琪.亞滕奇奧(Tiqui Atencio)也在近期出版的專書《可能、本來、應該擁有:一探藝術收藏家的世界》當中指出:「宏觀而論,藏家的一舉一動,絕對可以促進藝術史的多元發展。他們的每項收藏決定及其背後反映的審美和價值觀,無不為藝術史建構起一個框架,增進大眾對藝術家及其作品的了解,進而改變一整個世代或好幾代人們對藝術的看法。」

 當代的藝術收藏,處於恆常變動更新的狀態。如同一部文化史的書寫,收藏家的任務不只在於收藏歷史,更在於參與並創造歷史,他們珍藏著代表人類思維與文明發展的實體紀錄。盛世興收藏,當前藝術市場頻見的天價交易或許不足為奇,對於藏家自身而言,藉由藝術收藏所積累的並非止於聲望,藝術收藏也是一門「情感經營」的學問,它體現了藏家選擇藝術家與作品的過程,藏家如何與創作者達成精神方面的默契與共鳴?如何以心靈的感動建構起收藏的體系?進而成為傳承當代文化價值的藝術系統,而一代藏家們的選擇,實際上也收藏了一個時代──讓時代的文化背景、精神與情感,得以展現。這便是3月專輯「藝之原力.一世之藏」聚焦所在。

 巴黎彭布朗藝廊(Galerie Templon)主人丹尼爾.彭布朗(Daniel Templon)是首位將美國觀念藝術、極簡主義與普普藝術引進法國的畫商,他在過去50年間,舉辦了超過500場展覽、經手300多位國際知名的藝術家,支撐彭布朗藝廊的骨脈不是成功的聲名與金錢,而是它和當代藝術史建立起的深厚連結。攝影作品的收藏深植於舊金山的基因裡,這股日趨成熟的影像藝術收藏風潮,吸引了網路社群平台Instagram創辦人與眾多矽谷新貴的目光,他們的收藏,點出當地收藏品味多元而充滿活力的特色。從杜塞、聖羅蘭、紀梵希到卡爾.拉格斐,藝術成為激發時裝設計師們靈感不可或缺的存在,他們熱愛創作,也熱中於藝術收藏,由此實現了時尚、藝術與收藏交融的人生旅程。

 19世紀末,「日本主義」(Japonisme)如葛飾北齋代表作〈神奈川衝浪裡〉中的巨浪圖式,席捲了歐洲乃至整個世界,讓西方藝術家陷入異國風情的凝望,從本能的感官獵奇逐漸深化成反身自省,進而踏上文化尋根與創新之路,惠斯勒、竇加、馬奈、莫內、高更、梵谷等畫家,都開始效法浮世繪的形式、特徵、筆法與色調,或以此入畫點綴。「日本主義」推動了歐洲近代繪畫的變革,從根本上造成猶如板塊運動後的震盪變化。
 質樸而不取巧,既可形容段建偉的性格,也符合他藝術創作的特質。自1990年代初期以鄉土題材逐漸明確自己的創作方式,段建偉始終以磨練自己對於畫面的控制力與追求繪畫的純粹性為目標,他不強調作品的宏大敘事、技法創新或高深理念,不刻意趨近於潮流或大眾審美,不追求形式的創新,也不想以異變的畫風為突顯,而是以一種平實的畫風讓人從中獲得豐富感受。

 巴塞爾藝術展亞洲總監黃雅君接受《藝術收藏+設計》專訪,分享對於近期藝術生態的觀察,她特別提到所謂的「亞洲效應」。由於近年亞洲藏家積極地參與國際藝博會,與世界各地的藝廊建立關係,因而調整了藝術界的關注焦點,也由於亞洲對於藝術接受度的無限可能,讓當前國際上的藝博會成為屬於亞洲藏家的時代,而亞洲藏家有趣的地方在於:令人永遠無法預測其收藏的興趣與胃口。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8 覺翁書畫─傅狷夫家族捐贈文物特展 ◎整輯/黃其安
008 「觸動奇積─會動的積木特展」開展隨即創下開館紀錄 ◎整輯/黃其安
008 日升月鴻畫廊推出《世紀藏春 廖繼春全集》 ◎整輯/黃其安
010 克林姆風景畫〈花草庭院〉有望創4500萬美金拍賣價格 ◎整輯/黃其安
010 歐普拉以1.5億美金出售克林姆畫作 ◎整輯/黃其安
012 利希特〈冰山〉首度登上拍場 ◎整輯/黃其安
012 香港蘇富比:現代亞洲藝術春季拍賣預告 ◎整輯/黃其安
014 巴黎的景觀和休閒:竇加到慕夏 ◎整輯/黃其安
014 遠見者:古根漢基金會收藏展 ◎整輯/黃其安
014 從蘇巴朗到羅斯科:艾麗西亞.考普羅維茨收藏品展 ◎整輯/黃其安
016 海牙慶祝藝術運動100週年 ◎整輯/黃其安
016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公開37.5萬件藏品高清圖像資源 ◎整輯/黃其安
016 紐約現代美術館抗議川普移民禁令 ◎整輯/黃其安
   
藝術博覽
017 亞洲當代藝術展為香港藝術週揭開序幕 ◎亞洲當代藝術展
   
藝術龍門陣
018 追記文人書畫家萬青力(上) ◎熊宜敬
   
市場專欄
019 淡雲微雨養花天 ◎陸潔民
   
文物專欄
020 財神爺是印度人 ◎戴忠仁
   
藝術博覽
022 Art Central非凡的藝術探索和實驗之旅 ◎編輯部
   
藝術收藏
024 國際頂級收藏家的金石良言 ◎伍常
   
藝術市場
028 藝術市場與藝術授權 ◎胡懿勳
   
封面記事
032 一花一世界─環手觸抱樂土的呂淑珍 ◎李戊崑
036 呂淑珍 「一花一世界」陶塑展感言 ◎朱寶雍
 
   
藝術焦點
038 從想像異域到應物交感-19世紀末風靡北歐的「日本熱」 ◎吳家瑀
 
三月專輯
046 「Artful Mind藝之原力.一世之藏」專輯 ◎林志鴻
048 見證半世紀的當代藝術史-丹尼爾.彭布朗穩踞法國藝術產業核心 ◎吳礽喻
054 串連舊金山與矽谷企業家的收藏視野-「Pier 24」集結影像藝術收藏社群 ◎吳礽喻
060 時尚大師紀梵希的迪亞哥.傑克梅第家具作品珍藏 ◎林純雅
   
市場觀察
064 前瞻屬於亞洲藏家的時代-專訪巴塞爾藝術展亞洲總監黃雅君 ◎黃其安
   
藝饗美學.名人收藏
066 以藝術收藏時代的記憶-台灣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復生的美學觀點 ◎詹立群
   
藝術收藏
072 輕鬆看待你的信仰-葛瑞森.佩里的創作回顧 ◎吳礽喻
   
藝術家工作室
078 藝術來自生活,而非真空的泡泡-SUNSET選品店主人孫怡的生活美學 ◎孫曉彤
   
藝術人物誌
088 露易絲.布爾喬亞的密室私語 ◎楊衍畇
   
藝術大觀
094 有機生命與大地能量的體現-義大利「貧窮藝術」先鋒吉賽佩.佩諾內 ◎林純雅
   
當代藝術
100 機動雕塑藝術先鋒崔旴嵐 ◎楊爾寧
   
國際藝廊巡禮特別報導
104 在地經營與國際發展策略並進-丹麥哥本哈根 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藝廊 ◎黃其安
108 擘畫拉丁美洲未來的藝術藍圖-巴西聖保羅 路易莎.斯特林納藝廊 ◎黃其安
112 搭造當代阿拉伯藝術的平台-德國漢堡與黎巴嫩貝魯特 斯非爾─賽慕勒藝廊 ◎黃其安
116 集結非洲藝術創作能量的推手-非洲迦納共和國阿克拉 「1957藝廊」 ◎黃其安
   
設計焦點
120 感動無形-材質的魔術師吉岡德仁 ◎邱馨慧
   
時尚美學
126 當代台灣的時尚樣貌-法國加萊蕾絲暨時尚博物館「時尚台灣」聯展 ◎洪昱溱
   
跨界設計
130 馬力歐.波塔的水晶建築 ◎洪昱溱
132 菲利浦.史塔克的氣味設計 ◎洪昱溱
   
藝術與文化
134 「藝術活動的目的―超越性vs.功能性」藝術新論十二講:第三講(下) ◎巴東
   
藝術視界
134 天上西藏-西藏唐卡藝術精品匯展 ◎邱星星
   
茶器與茶葉
150 日治時期的台茶本尊和分身 ◎池宗憲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54 老撾瑯勃拉邦的雅致居停之所 ◎Jade Hong
155 縱覽200億年的沙漠景觀 ◎Jade Hong
156 私藏峇里島綠疇景致 ◎Jade Hong
157 醉臥南非草原星空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58 瑪麗皇后的甜點雕塑藝宴 ◎林志鴻
159 以珠寶想像童話愛情異想世界 ◎林志鴻
159 春日彩蝶舞影翩翩 ◎林志鴻
160 不鏽鋼體「逗點人」雕塑 ◎林志鴻
160 調融時空的〈晝夜之漸〉 ◎林志鴻
160 摩登動態力學雕塑 ◎林志鴻
161 羅丹美術館外的花園漫遊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62 尋美唯創意,眼見即思旅 ◎林志鴻


 
回上層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