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17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17年04月 #115

  • 藝術收藏+設計2017年04月 #115 1

藝術收藏+設計2017年04月 #115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手記》
  • 目錄
融匯心象的藝境奇觀

 心之所繫,蘊於時間之中的空間,成了無盡心思的縝密線索,它攜帶著斑駁的影跡,向人們裸露種種細節,烙下物質與文明存續歷程中的印記,誘發藝術家對這些抽引自生活點滴的微毫事物進行好奇觀察,而這便是4月專輯「空間之塑」意欲探索之處。

 藝術家以情感展現了空間的形象,塑造出多元的空間性格,而時間匿藏其中,掌控著空間的視覺量感,情感每一次的波動與停頓,都將時間凝煉於空間當中。當心理對於空間的認知不斷擴張延伸,或許存在著一種可能性,讓形態、色彩、觸知、氣息、聲響與重量之間,產生意義上的跨域交流,構成獨立於物貌形體之外,獨屬於情感的時刻。在創意能量的相互穿越激盪下,藝術家的創造在相遇交感後,於時空間隙化為共振的震顫。

 常玉在民初畫壇地位崇高,不論是同儕之張大千、潘玉良,抑或後來者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均公推為旅法華人之首,吳冠中在散文《說常玉》中回憶巴黎舊事,曾經感嘆:「我覺得常玉自己就是盆景,巴黎花圃裡的東方盆景。」儘管常玉一直被譽為「東方馬諦斯」,無論在色彩運用與構圖概念上,都受到西方野獸派之影響,然而其於主題立意、素材選取以至精神面貌,均處處可見中國文化的影響。

 1953年,在趙無極的藝術生涯中,是頗為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中,趙無極開始脫離克利細線構成的影響,回到東方書法線條或文字符號的構成。眾所周知,趙無極從油畫轉入水墨創作,是1974年以後的事,但趙無極也從事水彩畫創作,則是罕為人知的事。最近重新出土、標示年代為1953年的一件水彩畫,正是透露了這個轉變時期趙無極的探索:放棄了細線的、符號化的物象構成,取代的是一種扭動、充滿活力的中國毛筆式的曲線行走。

 綜覽陳慧坤的一生,彷彿回顧台灣現代史。在如此動盪變化的時代中,他傾注心力而致的目標,是求達到藝術的真善美。陳慧坤的創作融合中、西、日、台諸多元素,秉持熱情鑽研東洋膠彩、中國水墨、西洋各畫派精神與技巧,他將故鄉土地的靈魂畫了出來,同時也將自我清澄剔透的情感智慧投注其中,盡顯對於土地的禮讚與感恩。

 以香代筆、以火代墨於紙上進行創作,讓王天德的藝術作品成功標誌其個人特色,後續他將灼燒的作品結合古碑拓片與明清書畫的手法,亦實踐他欲達成的跨時空藝術交流。相對於創新,王天德現階段更關注於傳統的接續,他嘗試以「灼燙」熔斷水墨創作的侷限,以另一種手段的介入,為傳統水墨開啟接續其進展的可能性。

 東京六本木的國立新美術館舉辦歷來最大規模的草間彌生回顧展,以「我們永遠的靈魂」為題,展出她70年創作生涯的繪畫、雕刻、表演、裝置、詩及小說等代表性作品,草間彌生表示:「奮鬥是無限的,我想創作更多獨創的作品,思索此事的無眠之夜,創作的想法是對未知神祕的憧憬,我作為一名前衛藝術家,將奮鬥到宇宙的盡頭,直到倒下。」

 每一片土地都承載著獨特的記憶,站在建築師的角度,如何理解「地文」?如何理解自然、建築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將建築與文化環境、歷史條件相互融合,更為高效地發揮土地的價值,延續建築的承載力量?來自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RCR建築事務所榮獲第39屆普里茲克建築獎殊榮,他們跳脫多數星級建築師與天爭勝、漫天造景的思維,他們深信,一旦我們輕觸大地,大地也會以同樣溫柔的姿態,為我們敞開最為明亮而滿蓄能量的生命迴廊,令人置身建築之中,也仿佛腳下身處廣袤自然,這樣的建築如同由土地裡生長出來一般自然。
藝術熱新聞
008 Bluerider ART展出美國文青藝術家凌.波兒個展 ◎整輯/黃其安
008 「微光闇影」:光明與幽影、可見與不可見光的時空相對望 ◎整輯/黃其安
008 「設計上海2017」—亞洲領先國際設計展開幕,首日訪問量創歷史新高 ◎整輯/黃其安
010 「有無之際:李光裕特別計劃」大型個展將於聖馬利諾國家館展出 ◎整輯/黃其安
010 渾厚、瀟灑—羅芳現代水墨畫展◎整輯/黃其安
010 瀛洲排演—肖旭個展 ◎整輯/黃其安
010 聚雲集團成立心動藝術空間 ◎整輯/黃其安
012 蘇富「比印象派、現代藝術及超現實主義藝術」晚拍結果 ◎整輯/黃其安
012 新象2017春季書畫專拍 ◎整輯/黃其安
012 羅芙奧2017春季拍賣「薈萃: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 ◎整輯/黃其安
   
藝術龍門陣
016 追記文人書畫家萬青力(下) ◎熊宜敬
   
市場專欄
018 清水芙蓉去雕飾(上) ◎陸潔民
   
文物專欄
020 要開門囉!◎戴忠仁
   
藝術市場
022 藝術授權與IP授權 ◎胡懿勳
   
藝術焦點
026 印象.左岸─奧塞美術館30週年大展◎編輯部
032 草間彌生─永遠的靈魂◎邱馨慧
   
封面記事
038 寫生─陳慧坤 ◎施如芳
   
藝術焦點
044 百變無極─趙無極的私房水彩畫 ◎蕭瓊瑞
   
藝術人物誌
048 漂泊與歸宿─常玉藝術生命的三個地點與歷史 ◎廖仁義
   
藝饗美學.名人收藏
052 探創作靈魂之美.賞時代奇珍之趣─衣淑凡的美學視點及與常玉的結緣 ◎詹立群
   
藝術收藏
058 姚謙─不只是一個人的收藏 ◎孫曉彤
   
四月專輯
064 SLIPPAGES空間之塑專輯 ◎林志鴻
066 家中家中家中家中家─徐道獲打造帷幕裡的情境劇場 ◎林純雅
070 明亮又晦暗的深淵─班.瓊森的照像寫實建築畫 ◎吳家瑀
076 字根與語徑─亨里克.奧利維拉的「畫」語體系 ◎陳亭聿
080 川久保玲─開拓時尚與人體建築之間的全新語彙 ◎楊衍畇
   
藝術家工作室
074 意動於紙墨間跳躍的火焰─《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王天德 ◎許玉鈴
   
藝術大觀
094 趣藝盎然的日本畫名家─以色列.高德曼典藏河鍋曉齋名作展 ◎吳曉芳
   
藝術博覽
100 巴塞爾藝術展第5屆香港展會圓滿落幕 ◎編輯部
102 領航當代藝術的前衛創作能量─2017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編輯部
   
藝術視界
104 稟天地之氣而生─謝棟樑「大道無形」創作自述 ◎謝棟樑
106 創建或書寫一個城市,以神的視角─林書楷筆下的平行地理世界 ◎賴佩君
108 刻劃台南當代藝術發展30載軌跡─2017台南新藝獎暨「台南當代藝術30年」聯展 ◎編輯部
   
法蘭克.史帖拉特別報導
110 側寫「極限主義之父」法蘭克.史帖拉─當代名家的創作生涯與藝術市場 ◎吳礽喻
116 美國抽象畫巨匠法蘭克.史帖拉的創作自述 ◎吳礽喻
   
藝術博覽
122 開拓藝術的未知疆域─「南極雙年展」首航 ◎吳礽喻
124 創意感官與愛的連結─柏林CTM音樂藝術節 ◎陳瑋璞
   
文化時潮
126 古物漂流的全球化現象─非洲貝寧灣的現代考古學 ◎致穎
   
影像美學
130 當藝術重新遇上流行─大邱美術館「奇幻製造者:流行與藝術」企劃展 ◎楊爾寧
   
珠寶美學
134 綠松石─神格化的珍美靈物 ◎林純雅
   
跨界設計
136 力與美的共生結構─札哈.哈蒂的珠寶設計 ◎洪昱溱
   
建築焦點
140 告別漫天造景的年代─2017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西班牙RCR建築事務所 ◎洪昱溱
   
設計焦點
144 妙想日常的詩意之眼─法國設計兄弟檔布魯列克的「城市白日夢」提案 ◎洪昱溱
   
建築觀點
148 世紀建築大師貝聿銘 ◎黃健敏
   
茶器與茶葉
150 藏茶品茗絕代雙驕─藏德化杯.細品武夷 ◎池宗憲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54 探索荷蘭殖民時期建築風情 ◎Jade Hong
155 文化溯源的石穴旅居 ◎Jade Hong
156 盡攬北歐極光夏的壯麗奇景 ◎Jade Hong
157 媲美古根漢美術館的微醺之城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58 以「色彩之王」群青藍誌念芬蘭建國百年 ◎林志鴻
158 向約翰.克卜勒致敬之書寫藝術 ◎林志鴻
159 禮讚自然盛典的常春藤珠寶 ◎林志鴻
159 轉動世界的姿態 ◎林志鴻
159 繁花吐蕊的靈動光影美態 ◎林志鴻
160 針織女王的創意魔法 ◎林志鴻
160 「中國第一隱形人」演繹超現實幻境 ◎林志鴻
161 彷若通往未來世界的奇幻伸展台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62 厄文.潘恩─構築經典光影緯度 ◎林志鴻

 


《編輯手記》
融匯心象的藝境奇觀

 心之所繫,蘊於時間之中的空間,成了無盡心思的縝密線索,它攜帶著斑駁的影跡,向人們裸露種種細節,烙下物質與文明存續歷程中的印記,誘發藝術家對這些抽引自生活點滴的微毫事物進行好奇觀察,而這便是4月專輯「空間之塑」意欲探索之處。

 藝術家以情感展現了空間的形象,塑造出多元的空間性格,而時間匿藏其中,掌控著空間的視覺量感,情感每一次的波動與停頓,都將時間凝煉於空間當中。當心理對於空間的認知不斷擴張延伸,或許存在著一種可能性,讓形態、色彩、觸知、氣息、聲響與重量之間,產生意義上的跨域交流,構成獨立於物貌形體之外,獨屬於情感的時刻。在創意能量的相互穿越激盪下,藝術家的創造在相遇交感後,於時空間隙化為共振的震顫。

 常玉在民初畫壇地位崇高,不論是同儕之張大千、潘玉良,抑或後來者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均公推為旅法華人之首,吳冠中在散文《說常玉》中回憶巴黎舊事,曾經感嘆:「我覺得常玉自己就是盆景,巴黎花圃裡的東方盆景。」儘管常玉一直被譽為「東方馬諦斯」,無論在色彩運用與構圖概念上,都受到西方野獸派之影響,然而其於主題立意、素材選取以至精神面貌,均處處可見中國文化的影響。

 1953年,在趙無極的藝術生涯中,是頗為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中,趙無極開始脫離克利細線構成的影響,回到東方書法線條或文字符號的構成。眾所周知,趙無極從油畫轉入水墨創作,是1974年以後的事,但趙無極也從事水彩畫創作,則是罕為人知的事。最近重新出土、標示年代為1953年的一件水彩畫,正是透露了這個轉變時期趙無極的探索:放棄了細線的、符號化的物象構成,取代的是一種扭動、充滿活力的中國毛筆式的曲線行走。

 綜覽陳慧坤的一生,彷彿回顧台灣現代史。在如此動盪變化的時代中,他傾注心力而致的目標,是求達到藝術的真善美。陳慧坤的創作融合中、西、日、台諸多元素,秉持熱情鑽研東洋膠彩、中國水墨、西洋各畫派精神與技巧,他將故鄉土地的靈魂畫了出來,同時也將自我清澄剔透的情感智慧投注其中,盡顯對於土地的禮讚與感恩。

 以香代筆、以火代墨於紙上進行創作,讓王天德的藝術作品成功標誌其個人特色,後續他將灼燒的作品結合古碑拓片與明清書畫的手法,亦實踐他欲達成的跨時空藝術交流。相對於創新,王天德現階段更關注於傳統的接續,他嘗試以「灼燙」熔斷水墨創作的侷限,以另一種手段的介入,為傳統水墨開啟接續其進展的可能性。

 東京六本木的國立新美術館舉辦歷來最大規模的草間彌生回顧展,以「我們永遠的靈魂」為題,展出她70年創作生涯的繪畫、雕刻、表演、裝置、詩及小說等代表性作品,草間彌生表示:「奮鬥是無限的,我想創作更多獨創的作品,思索此事的無眠之夜,創作的想法是對未知神祕的憧憬,我作為一名前衛藝術家,將奮鬥到宇宙的盡頭,直到倒下。」

 每一片土地都承載著獨特的記憶,站在建築師的角度,如何理解「地文」?如何理解自然、建築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將建築與文化環境、歷史條件相互融合,更為高效地發揮土地的價值,延續建築的承載力量?來自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RCR建築事務所榮獲第39屆普里茲克建築獎殊榮,他們跳脫多數星級建築師與天爭勝、漫天造景的思維,他們深信,一旦我們輕觸大地,大地也會以同樣溫柔的姿態,為我們敞開最為明亮而滿蓄能量的生命迴廊,令人置身建築之中,也仿佛腳下身處廣袤自然,這樣的建築如同由土地裡生長出來一般自然。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8 Bluerider ART展出美國文青藝術家凌.波兒個展 ◎整輯/黃其安
008 「微光闇影」:光明與幽影、可見與不可見光的時空相對望 ◎整輯/黃其安
008 「設計上海2017」—亞洲領先國際設計展開幕,首日訪問量創歷史新高 ◎整輯/黃其安
010 「有無之際:李光裕特別計劃」大型個展將於聖馬利諾國家館展出 ◎整輯/黃其安
010 渾厚、瀟灑—羅芳現代水墨畫展◎整輯/黃其安
010 瀛洲排演—肖旭個展 ◎整輯/黃其安
010 聚雲集團成立心動藝術空間 ◎整輯/黃其安
012 蘇富「比印象派、現代藝術及超現實主義藝術」晚拍結果 ◎整輯/黃其安
012 新象2017春季書畫專拍 ◎整輯/黃其安
012 羅芙奧2017春季拍賣「薈萃: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 ◎整輯/黃其安
   
藝術龍門陣
016 追記文人書畫家萬青力(下) ◎熊宜敬
   
市場專欄
018 清水芙蓉去雕飾(上) ◎陸潔民
   
文物專欄
020 要開門囉!◎戴忠仁
   
藝術市場
022 藝術授權與IP授權 ◎胡懿勳
   
藝術焦點
026 印象.左岸─奧塞美術館30週年大展◎編輯部
032 草間彌生─永遠的靈魂◎邱馨慧
   
封面記事
038 寫生─陳慧坤 ◎施如芳
   
藝術焦點
044 百變無極─趙無極的私房水彩畫 ◎蕭瓊瑞
   
藝術人物誌
048 漂泊與歸宿─常玉藝術生命的三個地點與歷史 ◎廖仁義
   
藝饗美學.名人收藏
052 探創作靈魂之美.賞時代奇珍之趣─衣淑凡的美學視點及與常玉的結緣 ◎詹立群
   
藝術收藏
058 姚謙─不只是一個人的收藏 ◎孫曉彤
   
四月專輯
064 SLIPPAGES空間之塑專輯 ◎林志鴻
066 家中家中家中家中家─徐道獲打造帷幕裡的情境劇場 ◎林純雅
070 明亮又晦暗的深淵─班.瓊森的照像寫實建築畫 ◎吳家瑀
076 字根與語徑─亨里克.奧利維拉的「畫」語體系 ◎陳亭聿
080 川久保玲─開拓時尚與人體建築之間的全新語彙 ◎楊衍畇
   
藝術家工作室
074 意動於紙墨間跳躍的火焰─《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王天德 ◎許玉鈴
   
藝術大觀
094 趣藝盎然的日本畫名家─以色列.高德曼典藏河鍋曉齋名作展 ◎吳曉芳
   
藝術博覽
100 巴塞爾藝術展第5屆香港展會圓滿落幕 ◎編輯部
102 領航當代藝術的前衛創作能量─2017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編輯部
   
藝術視界
104 稟天地之氣而生─謝棟樑「大道無形」創作自述 ◎謝棟樑
106 創建或書寫一個城市,以神的視角─林書楷筆下的平行地理世界 ◎賴佩君
108 刻劃台南當代藝術發展30載軌跡─2017台南新藝獎暨「台南當代藝術30年」聯展 ◎編輯部
   
法蘭克.史帖拉特別報導
110 側寫「極限主義之父」法蘭克.史帖拉─當代名家的創作生涯與藝術市場 ◎吳礽喻
116 美國抽象畫巨匠法蘭克.史帖拉的創作自述 ◎吳礽喻
   
藝術博覽
122 開拓藝術的未知疆域─「南極雙年展」首航 ◎吳礽喻
124 創意感官與愛的連結─柏林CTM音樂藝術節 ◎陳瑋璞
   
文化時潮
126 古物漂流的全球化現象─非洲貝寧灣的現代考古學 ◎致穎
   
影像美學
130 當藝術重新遇上流行─大邱美術館「奇幻製造者:流行與藝術」企劃展 ◎楊爾寧
   
珠寶美學
134 綠松石─神格化的珍美靈物 ◎林純雅
   
跨界設計
136 力與美的共生結構─札哈.哈蒂的珠寶設計 ◎洪昱溱
   
建築焦點
140 告別漫天造景的年代─2017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西班牙RCR建築事務所 ◎洪昱溱
   
設計焦點
144 妙想日常的詩意之眼─法國設計兄弟檔布魯列克的「城市白日夢」提案 ◎洪昱溱
   
建築觀點
148 世紀建築大師貝聿銘 ◎黃健敏
   
茶器與茶葉
150 藏茶品茗絕代雙驕─藏德化杯.細品武夷 ◎池宗憲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54 探索荷蘭殖民時期建築風情 ◎Jade Hong
155 文化溯源的石穴旅居 ◎Jade Hong
156 盡攬北歐極光夏的壯麗奇景 ◎Jade Hong
157 媲美古根漢美術館的微醺之城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58 以「色彩之王」群青藍誌念芬蘭建國百年 ◎林志鴻
158 向約翰.克卜勒致敬之書寫藝術 ◎林志鴻
159 禮讚自然盛典的常春藤珠寶 ◎林志鴻
159 轉動世界的姿態 ◎林志鴻
159 繁花吐蕊的靈動光影美態 ◎林志鴻
160 針織女王的創意魔法 ◎林志鴻
160 「中國第一隱形人」演繹超現實幻境 ◎林志鴻
161 彷若通往未來世界的奇幻伸展台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62 厄文.潘恩─構築經典光影緯度 ◎林志鴻

 
回上層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