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18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1月 #124

  •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1月 #124 1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1月 #124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手記
  • 目錄

觀於天地.閱夢無界

 

 藝術家一如電影《盜夢空間》裡的築夢師,致力於為所思、所想、所夢賦形,創作是他們傳達思想最輕鬆的模式,也是一種將世貌具體以現的精神投射。他們以靈感信物啟動觀想運轉的冥想路徑,藉此搭造思維運作的體系、邏輯延展的軌道、信念展演的場域。他們牽繫起連動與引力的曲線,踩踏著正辯與反辯的步履,甚至部署著火力強大而無可預知的彈道,讓「思」與「夢」成為生命的常態,而這正是1月專輯「夢行者」觀測美學創作本源之所在。

 當創作者化身為現實世界中的造夢者,他們構思著引力與月夢夜行的種種可能,當所有動人的未解之謎聚沙成塔,他們將夢想凝化為觸手可及的實體,締造複位的象徵時空。當那將逝的記憶嵌套著無數創想,不期而至,對於世界之變,他們試圖在身體與情感上移情默化,在情理上究本溯源。當所有無視重力法則、浮空不拘的夢想化為現實,湧生而出的便是幸福的覺知。

 王冬齡的藝術歷程以傳統為基石,引當代美學與思維為援,並融合自身理念加以創新及實踐。從傳統篆書、草書至個人獨創的「亂書」,王冬齡近半世紀的書法創作歷程,融貫中西古今之藝術理念並大膽創新實踐。他認為書法藝術在當代的承續,必得依靠其藝術本質與功能,故而將書法視為一種獨立的藝術門類,一種以身體及生命對應的創作活動,它可以跳脫漢字侷限,發展其獨特藝術形式,也可結合紙墨之外的媒材為表現,而書法線條墨色之中的人文之道與當代精神,自然也可尋得適切的融合點。

 2017年11月在紐約佳士得以4億5030萬美元成交的達文西〈救世主〉,不僅為「億元俱樂部」締造新紀錄,更一舉成為藝術拍賣史上最高價的藝術品。回顧拍賣歷史可見,億元拍品的出現不過是近三、五年間的事,但在這短短的幾年間,卻已有兩位亞洲藏家在億元戰場豎起了勝旗,分別是2016年於紐約佳士得以1億7041美元標得莫迪利亞尼〈側臥的裸女〉的中國藏家劉益謙,以及2017年5月於紐約蘇富比以1億1500萬美元標得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無題〉的日本新生代藏家前澤友作。近年來,亞洲藝術市場如雨後春筍地迅速崛起,繼劉亦謙之後的前澤友作便是在財力及藝術相關的知識與選擇上,足以與西方藏家相較的後起新秀。隨之形成的「前澤友作現象」不僅令人好奇,這是否為新一代藏家收藏模式的預兆?亦或只是特例?亞洲藏家未來的收藏走勢又將受到什麼影響?《藝術收藏+設計》為讀者整理出幾個要點觀察。

    紐約MoMA展出「會思考的機器:1959至1989年電腦時代的藝術與設計」,揭露了從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十年起、超級計算機問世之際,電腦如何成為人文主義再次轉向的端口,繼而改變新世紀人類的思想體系。遠古藝術創作的「靈光」往往來自於對自然、神話的崇拜,它或許在部落或鄉野現蹤、在山間或水文中顯影。中世紀的宇宙中心則為宗教,而還未從神性當中自我甦醒的人類,便宛如上帝的「賽伯格」,展露的「靈光」皆榮耀予上帝。20世紀中葉,人類打造了新的主神,即是超級計算機──電腦,比人腦運算還高速的圖靈測試、IBM的編寫程式系統,是人類大腦的瘋狂「延展」,擁有比人腦運算更加高速精確的能力。然而,是否真如史賓格勒的預言所述,當我們交付部分思考的功能予科技後,過度的科技反制,終將使「靈光」消影?抑或是,電腦開啟了另一處思想體系,而屬於舊世界的靈光,在現代的天啟中「轉生」?

藝術熱新聞

010 狗札記──黃柏仁個展/力場與變奏──水墨的跨文化性/趙趙「自畫像」個展/國寶畫家王攀元辭世

012 羅丹於魯克林美術館:青銅之軀/梵谷:流轉的日本之夢/印象派在倫敦,流亡的法國藝術家

拍賣情報

013 中誠2017秋季拍賣「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雙雄競逐 布局成功 ◎編輯部

014 日本SBI藝術拍賣將於東京舉槌 ◎編輯部

藝術龍門陣

015 溥心畬:兩封家書 半生情愁(下)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6 拍賣有價,誠信無價 ◎戴忠仁

市場專欄

019 真誠燃燒如梵谷(上) ◎陸潔民

藝術市場

020 藝術行銷取向的探討 ◎胡懿勳

市場焦點

024 前澤友作現象──亞洲藏家的領航時代 ◎黃其安

028 煉金術師般的藝術家──高更的創作生涯與其市場概況 ◎黃其安編譯

封面紀事

032 戴敬晃  台灣人文肖像之美 ◎李靜雅

時代風格的交映與對話  特別報導
036 奧托.內貝爾的詩畫人生 ◎游騰緯
038 大自然中的現代主義──「歐姬芙、普雷斯頓、柯辛頓.史密斯:現代主義的構成」展  ◎謝汝萱
042 停格權力結構的迴送帶 ◎陳庭榕

藝饗美學.名人收藏

052 隨性即藏.純粹之愛──時裝設計師溫慶珠的家學與藝術收藏 ◎詹立群

藝術收藏

058 賴興華 藝術是療癒,也是企業文化 ◎孫曉彤

藝術視界

064 向劉國松致敬──INK ASIA 2017水墨藝術博覽會展 ◎汪鈴

066 人間的零件──藝術家謝里法的「收藏」人生 ◎謝里法

藝術家工作室

072 以當代精神對應書法道──《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王冬齡 ◎許玉鈴

藝術焦點

082 以身體書寫歷史──表演與藝術結盟的創見與前瞻 ◎楊爾寧

088    夢行者Dream Maker專輯扉頁

090 連綴街頭風光掠影的夢之圖錄──蕾拉.蒙夏麗的創意奇想 ◎林純雅

096 隨之起舞的雙腿踏向何處?「與藝術家同作──參與作爲藝術性原則」特展 ◎陳庭榕

102 幸福的多種可能型態──奧拉佛.艾里亞森的「綠光計畫」 ◎陳庭榕

106 貼近大地心音的綠色調──安娜.赫林格的在地化泥塑竹建築 ◎劉明惠


藝術人物誌

112 觸探感知的射線與心景──埃德.阿特金斯與「舊食物」個展 ◎致穎

會思考的機器 特別報導

118 資訊變革.藝術創新──紐約MoMA「會思考的機器」館藏特展 ◎周東曉

122 電腦紀元後的靈光轉生術 ◎賴志婷

設計焦點

126 聚焦亞洲設計思維最前線──設計互聯攜手V&A共造創意媒合平台 ◎洪昱溱

當代建築
 

132 韓國都市天際線進化史 ◎楊爾寧
 

設計人物誌

136 日常設計與社會的美學聚合──伊納卡.漢斯探尋理想生活的樣態 ◎陳庭榕


時尚美學

140 極簡時尚的先行者吉爾.珊德 ◎洪昱溱


珠寶美學

142 寶石善心.打磨希望火光──珠寶交易的市場與道德之思 ◎林純雅


藝術行旅

146 繪於水泥上的詩句 ◎陳瑋璞


建築觀點

150 屬於世界的日本建築師 磯崎新 ◎黃健敏


茶器與茶葉

152 洋桶壺創契機──顧景舟後的宜興天下 ◎池宗憲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54 威尼斯的美學追溯源

155 沐熱乘涼:芬蘭與香港的文化對話

156 澳洲摩寧頓半島的創意旅宿

157 中義美學交流的靈感引信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58 巨型月球裝置創作

159 伊卡魯斯的藝想之旅

160 珠寶設計的東情西韻/超現實影像的摩登轉化/當代旅人的藝術「飾」界

161 蛻化自蘇巴朗筆下的高級訂製之作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62 戴安.阿布斯──創作一如情感交換的契約

 



編輯手記

觀於天地.閱夢無界

 

 藝術家一如電影《盜夢空間》裡的築夢師,致力於為所思、所想、所夢賦形,創作是他們傳達思想最輕鬆的模式,也是一種將世貌具體以現的精神投射。他們以靈感信物啟動觀想運轉的冥想路徑,藉此搭造思維運作的體系、邏輯延展的軌道、信念展演的場域。他們牽繫起連動與引力的曲線,踩踏著正辯與反辯的步履,甚至部署著火力強大而無可預知的彈道,讓「思」與「夢」成為生命的常態,而這正是1月專輯「夢行者」觀測美學創作本源之所在。

 當創作者化身為現實世界中的造夢者,他們構思著引力與月夢夜行的種種可能,當所有動人的未解之謎聚沙成塔,他們將夢想凝化為觸手可及的實體,締造複位的象徵時空。當那將逝的記憶嵌套著無數創想,不期而至,對於世界之變,他們試圖在身體與情感上移情默化,在情理上究本溯源。當所有無視重力法則、浮空不拘的夢想化為現實,湧生而出的便是幸福的覺知。

 王冬齡的藝術歷程以傳統為基石,引當代美學與思維為援,並融合自身理念加以創新及實踐。從傳統篆書、草書至個人獨創的「亂書」,王冬齡近半世紀的書法創作歷程,融貫中西古今之藝術理念並大膽創新實踐。他認為書法藝術在當代的承續,必得依靠其藝術本質與功能,故而將書法視為一種獨立的藝術門類,一種以身體及生命對應的創作活動,它可以跳脫漢字侷限,發展其獨特藝術形式,也可結合紙墨之外的媒材為表現,而書法線條墨色之中的人文之道與當代精神,自然也可尋得適切的融合點。

 2017年11月在紐約佳士得以4億5030萬美元成交的達文西〈救世主〉,不僅為「億元俱樂部」締造新紀錄,更一舉成為藝術拍賣史上最高價的藝術品。回顧拍賣歷史可見,億元拍品的出現不過是近三、五年間的事,但在這短短的幾年間,卻已有兩位亞洲藏家在億元戰場豎起了勝旗,分別是2016年於紐約佳士得以1億7041美元標得莫迪利亞尼〈側臥的裸女〉的中國藏家劉益謙,以及2017年5月於紐約蘇富比以1億1500萬美元標得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無題〉的日本新生代藏家前澤友作。近年來,亞洲藝術市場如雨後春筍地迅速崛起,繼劉亦謙之後的前澤友作便是在財力及藝術相關的知識與選擇上,足以與西方藏家相較的後起新秀。隨之形成的「前澤友作現象」不僅令人好奇,這是否為新一代藏家收藏模式的預兆?亦或只是特例?亞洲藏家未來的收藏走勢又將受到什麼影響?《藝術收藏+設計》為讀者整理出幾個要點觀察。

    紐約MoMA展出「會思考的機器:1959至1989年電腦時代的藝術與設計」,揭露了從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十年起、超級計算機問世之際,電腦如何成為人文主義再次轉向的端口,繼而改變新世紀人類的思想體系。遠古藝術創作的「靈光」往往來自於對自然、神話的崇拜,它或許在部落或鄉野現蹤、在山間或水文中顯影。中世紀的宇宙中心則為宗教,而還未從神性當中自我甦醒的人類,便宛如上帝的「賽伯格」,展露的「靈光」皆榮耀予上帝。20世紀中葉,人類打造了新的主神,即是超級計算機──電腦,比人腦運算還高速的圖靈測試、IBM的編寫程式系統,是人類大腦的瘋狂「延展」,擁有比人腦運算更加高速精確的能力。然而,是否真如史賓格勒的預言所述,當我們交付部分思考的功能予科技後,過度的科技反制,終將使「靈光」消影?抑或是,電腦開啟了另一處思想體系,而屬於舊世界的靈光,在現代的天啟中「轉生」?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10 狗札記──黃柏仁個展/力場與變奏──水墨的跨文化性/趙趙「自畫像」個展/國寶畫家王攀元辭世

012 羅丹於魯克林美術館:青銅之軀/梵谷:流轉的日本之夢/印象派在倫敦,流亡的法國藝術家

拍賣情報

013 中誠2017秋季拍賣「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雙雄競逐 布局成功 ◎編輯部

014 日本SBI藝術拍賣將於東京舉槌 ◎編輯部

藝術龍門陣

015 溥心畬:兩封家書 半生情愁(下)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6 拍賣有價,誠信無價 ◎戴忠仁

市場專欄

019 真誠燃燒如梵谷(上) ◎陸潔民

藝術市場

020 藝術行銷取向的探討 ◎胡懿勳

市場焦點

024 前澤友作現象──亞洲藏家的領航時代 ◎黃其安

028 煉金術師般的藝術家──高更的創作生涯與其市場概況 ◎黃其安編譯

封面紀事

032 戴敬晃  台灣人文肖像之美 ◎李靜雅

時代風格的交映與對話  特別報導
036 奧托.內貝爾的詩畫人生 ◎游騰緯
038 大自然中的現代主義──「歐姬芙、普雷斯頓、柯辛頓.史密斯:現代主義的構成」展  ◎謝汝萱
042 停格權力結構的迴送帶 ◎陳庭榕

藝饗美學.名人收藏

052 隨性即藏.純粹之愛──時裝設計師溫慶珠的家學與藝術收藏 ◎詹立群

藝術收藏

058 賴興華 藝術是療癒,也是企業文化 ◎孫曉彤

藝術視界

064 向劉國松致敬──INK ASIA 2017水墨藝術博覽會展 ◎汪鈴

066 人間的零件──藝術家謝里法的「收藏」人生 ◎謝里法

藝術家工作室

072 以當代精神對應書法道──《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王冬齡 ◎許玉鈴

藝術焦點

082 以身體書寫歷史──表演與藝術結盟的創見與前瞻 ◎楊爾寧

088    夢行者Dream Maker專輯扉頁

090 連綴街頭風光掠影的夢之圖錄──蕾拉.蒙夏麗的創意奇想 ◎林純雅

096 隨之起舞的雙腿踏向何處?「與藝術家同作──參與作爲藝術性原則」特展 ◎陳庭榕

102 幸福的多種可能型態──奧拉佛.艾里亞森的「綠光計畫」 ◎陳庭榕

106 貼近大地心音的綠色調──安娜.赫林格的在地化泥塑竹建築 ◎劉明惠


藝術人物誌

112 觸探感知的射線與心景──埃德.阿特金斯與「舊食物」個展 ◎致穎

會思考的機器 特別報導

118 資訊變革.藝術創新──紐約MoMA「會思考的機器」館藏特展 ◎周東曉

122 電腦紀元後的靈光轉生術 ◎賴志婷

設計焦點

126 聚焦亞洲設計思維最前線──設計互聯攜手V&A共造創意媒合平台 ◎洪昱溱

當代建築
 

132 韓國都市天際線進化史 ◎楊爾寧
 

設計人物誌

136 日常設計與社會的美學聚合──伊納卡.漢斯探尋理想生活的樣態 ◎陳庭榕


時尚美學

140 極簡時尚的先行者吉爾.珊德 ◎洪昱溱


珠寶美學

142 寶石善心.打磨希望火光──珠寶交易的市場與道德之思 ◎林純雅


藝術行旅

146 繪於水泥上的詩句 ◎陳瑋璞


建築觀點

150 屬於世界的日本建築師 磯崎新 ◎黃健敏


茶器與茶葉

152 洋桶壺創契機──顧景舟後的宜興天下 ◎池宗憲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54 威尼斯的美學追溯源

155 沐熱乘涼:芬蘭與香港的文化對話

156 澳洲摩寧頓半島的創意旅宿

157 中義美學交流的靈感引信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58 巨型月球裝置創作

159 伊卡魯斯的藝想之旅

160 珠寶設計的東情西韻/超現實影像的摩登轉化/當代旅人的藝術「飾」界

161 蛻化自蘇巴朗筆下的高級訂製之作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62 戴安.阿布斯──創作一如情感交換的契約

 

回上層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