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家
  • 2018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家2018年08月 #519

  • 藝術家2018年08月 #519 1

藝術家2018年08月 #519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留言版》
  • 目錄

新離散時代

 

 今年下半年起是國際藝壇相當熱鬧而鼓動的時節,許多大型藝術展會相繼開展。8月專輯中介紹兩項甫於6月開幕的歐洲大展:第十屆柏林雙年展與第十二屆歐洲聲言展,由駐柏林作者楊詩涵和鄭安齊帶來第一手現場報導。不約而同地,兩項展覽皆指涉了「新離散」(new diaspora)的當代議題。本屆柏林雙年展策展團隊與大多數參展藝術家為泛非洲、拉丁美洲族裔,展會主題「我們不需要另一個英雄」,對歷史和既有敘事框架提出詰問與辨證;而無固定舉辦地點的歐洲聲言展,今年選擇的主辦城市為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帕勒摩,以該城市做為三大洲交會處的歷史和地緣背景,直指近年此起彼落的難民/移民議題,展題「行星花園」援引法國生物學家吉爾.克萊蒙的同名著作,延伸闡發「人類世」的多樣性、複雜性與相互依存共生的籲求。兩項展會,前者著手於正典之外的歷史,後者則對近代事件展開調研,試圖找出突破口,並藉由藝術留下見證,讓我們看到新離散時代當代藝術的新樣貌。

 

 本期國際藝壇單元為讀者介紹數檔以雕塑為主題的展覽。巴黎奧塞美術館「1850至1910年的法國彩色雕塑」特展,著墨這個為現代雕塑開啟先河的創作形式,其在發展之初受到正反兩極的評價。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與巴黎傑克梅第基金會合作,現正盛大展出傑克梅第個展,西班牙新開幕的桑坦德波汀藝術中心「胡安.米羅:雕塑1928-1982」則展出上百件米羅的雕塑作品和工作草圖,個別呈現二位大師的創作脈絡。象徵主義畫家奧迪隆.魯東的大展在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舉辦,本期有專文報導。在攝影藝術單元,介紹紐約現代美術館「存在:2018新攝影展」,和紐約國際攝影中心博物館「亨利.卡地亞—布列松:決定性的瞬間」,回溯攝影先聲卡地亞—布列松的經典作品與攝影理念,對照現今數位時代的當代攝影,呈現以人像做為主角的影像創作在不同時空下的面貌與思維。

 

 歐洲畫史上的重要鉅作,尼德蘭文藝復興大師老彼得.布魯格爾的〈死亡之勝利〉完成歷時一年的修復,目前正於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展出,名畫物語單元就該作主題中的歷史背景、象徵意義、圖象解析等方面,詳盡解說畫中繁複的細節與意涵,一窺16世紀歐洲的生死觀。

 

 本期雜誌新設專欄「手繪古建築」,由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教授李乾朗執筆,從親赴考察的中國古典建築中挑選十多座,以親手繪製的三度空間透視圖,呈現建築藝術的精華與巧思。台北市立美術館在九個月的休館整繕後,7月21日重新開館,展覽分樓層陸續開幕,而11月17日開展的第十一屆台北雙年展將做為壓軸。

 

 《藝術家》雜誌從7月開始發刊已邁向第四十四年,接下來也將持續力求精進,為讀者帶來最新的藝術訊息新知報導。

122 8月專輯
  2018柏林雙年展/第12屆歐洲聲言展
124 我們不需要另一個英雄─2018柏林雙年展展覽觀察 ⊙楊詩涵
130 2018柏林雙年展作品選介 ⊙鄭安齊、楊詩涵
136 柏林雙年展20年回顧 ⊙鄭安齊
142 地中海三叉路,共生之島上的第12屆歐洲聲言展─Manifesta 12 Palermo ⊙鄭安齊
   
67 藝術風景
  布格羅的〈雨霑邱比特〉
   
68 巴黎隨筆
  在21世紀的今天,「藝術」究竟是什麼? ⊙李明明
   
69 美學漫遊
  神父的香氛 ⊙李仁芳
   
70 美術之眼
  故宮看鄭問的提問 ⊙陳長華
   
71 香港視線
  文樓雕塑在珠海聯合國際學院 ⊙卓有瑞
   
72 藝術焦點
  脈絡 ⊙李維菁
   
73 藝術新聞
  台北雙年展策展人談本屆策展主題
  北美館7月21日重新開館
74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鄭淑麗代表參展
  新任院長陳其南推動故宮台灣化
75 故宮書畫四展
76 史博館閉館整建更新計畫啟動
  廖修平獲頒台師大名譽藝術學博士
77 中華民國第18屆國際版畫雙年展
  仙人的樹林─鄔建安×汪天穩特展
78 法國歡慶2018「日本文化年」
79 潘濤阮獲APB基金會傑出藝術首獎
  ART SG藝博會2019年開辦
  首屆泰國雙年展11月開幕
   
80 藝術市場
  究竟大家在2018巴塞爾藝術展買了什麼? ⊙翁浩原
   
86 畫廊圈
  中小型畫廊的共生共榮─S7美術館開幕 ⊙高慧倩
   
88 台灣抽象藝術史
  多元媒材與多面向的抽象試探(一)─《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十九章 ⊙蕭瓊瑞
   
102 台灣美術
  台灣美術史空白之一:日本內地戰畫─台灣美術變貌(十九) ⊙潘(示番)
114 為了美術史人物的再生─設置台灣美術小說創作獎 ⊙謝里法
   
118 手繪古建築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中國古建築的設計創意 ⊙李乾朗
   
154 藝術現場
  色彩的音樂─山姆.吉列姆,1967-1973
   
156 封面藝術家
  以漫畫呈現藝術創作─「千年一問:鄭問故宮大展」策展製作側記 ⊙沈也真
   
161 圍場散步
  DAC,步履不停 ⊙胡永芬
   
164 大師開講
  曼尼─卡茲:藝術是真正的我的人生
─現代藝術旗手之廿九 ⊙皮耶.阿斯提爾、路易.戈爾丹 編譯/潘(示番)
   
170 藝評選讀
  探究藝術概念(二)─淺說現代藝術的緣起之十三 ⊙菲利浦.耶納畹 編譯/羅珮慈
   
174 評藝廣場
  飄蕩.青苔─蔡淳文生命行旅的關懷 ⊙蕭瓊瑞
   
178 交陪美學論
  斜坡民族的歷史影像再訪─撒古流的野生視野 ⊙龔卓軍
   
182 當代影像藝術關鍵詞
  影像召喚術─記憶的電影.失憶的歷史 ⊙孫松榮
   
186 藝術人物
  自然主義的美學心靈─黃光男藝術人生的美學向度 ⊙廖仁義
258 為米羅的藝術創作全然奉獻─專訪胡安.龐耶.米羅 ⊙寇第.迪里斯特第 編譯/高慧倩
   
194 聚焦當代
  事件的預言與幻見─周代焌的繪畫創作 ⊙莊偉慈
   
200 名畫物語
  古今中外恆久不變的生命課題─老彼得.布魯格爾的〈死亡之勝利〉 ⊙周芳蓮
   
206 國際藝壇
  召喚大自然元素─尼斯市立現代與當代美術館「宇宙的誕生,捕捉大地的自然元素」 ⊙鄭元智
212 以文學與音樂為內蘊的象徵主義先驅
─奧杜羅庫勒─穆勒美術館「文學與音樂─奧迪隆.魯東」 ⊙編譯/高慧倩
220 寶藏、神話、精神性與永恆─馬賽歐洲地中海文明博物館「黃金」特展 ⊙劉京璇
226 難以抹滅的大戰記憶─倫敦泰德英國美術館「餘波:伴隨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來的藝術」 ⊙方秀雲
232 探尋人性的真實層面─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年度特展「傑克梅第」 ⊙周東曉
242 以公共藝術的力量關懷社區─紐約洛可威海灘蒂爾登堡「草間彌生:自戀庭園」 ⊙周東曉
248 現代雕塑的先行者─巴黎奧塞美術館「1850至1910年的法國彩色雕塑」 ⊙唐忠珊
252 回歸藝術的純粹─桑坦德波汀藝術中心「胡安.米羅:雕塑1928-1982」 ⊙編譯/高慧倩
   
262 藝術動態
  2018桃園市美術家邀請展 ⊙桃園市立美術館
   
264 藝術家評介
  從形到型─孫少英的水彩畫 ⊙陳長華
   
266 展覽評介
  此岸彼岸─李君毅的畫裡乾坤 ⊙潘安儀
270 現代書畫一奇峰─羅青「回到未來」的方法 ⊙蕭瓊瑞
276 斷裂與葛藤─再思日本「二紀會」首次海外聯展對台灣的意義 ⊙白適銘
   
278 版畫藝術
  於無聲處聽驚雷─臺灣當代女性版印藝術的邊緣敘述 ⊙安懷冰
   
282 名家傑作
  法國野獸派藝術家喬治.盧奧─虔誠深邃的粗獷 ⊙亞歷山大.利柏曼 編譯/羅珮慈
   
302 攝影藝術
  模樣即存在─紐約現代美術館「存在:2018新攝影展」 ⊙謝佩君
308 詩意的美麗意外─紐約國際攝影中心博物館「亨利.卡地亞─布列松:決定性的瞬間」 ⊙賴懷宇
   
314 亞洲文物之美
  中國佛教東渡:鑑真和尚的天平美術脈絡 ⊙潘(示番)
   
320 宗教藝術
  聖母像在波蘭的歷史與現狀(六) ⊙安杰伊.華依達 編譯/朱燕翔
   
326 西域佛畫
  佛傳圖幡殘缺的考證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332 創意陶藝
  微光絮語─遇見陶藝家王元德的薄瓷魅影 ⊙莊秀玲
   
336 當代新陶
  長江重和×艾娃.希爾 ⊙邵婷如
   
340 誌上話陶
  劉鎮洲簡靜厚潤的陶藝之美 ⊙黎翠玉
   
342 藝展目錄
343 藝展報導
354 藝術快遞
356 展覽月報
362 藝術市場行情表
366 藝術家圖書目錄
372 藝術線上


《編輯留言版》

新離散時代

 

 今年下半年起是國際藝壇相當熱鬧而鼓動的時節,許多大型藝術展會相繼開展。8月專輯中介紹兩項甫於6月開幕的歐洲大展:第十屆柏林雙年展與第十二屆歐洲聲言展,由駐柏林作者楊詩涵和鄭安齊帶來第一手現場報導。不約而同地,兩項展覽皆指涉了「新離散」(new diaspora)的當代議題。本屆柏林雙年展策展團隊與大多數參展藝術家為泛非洲、拉丁美洲族裔,展會主題「我們不需要另一個英雄」,對歷史和既有敘事框架提出詰問與辨證;而無固定舉辦地點的歐洲聲言展,今年選擇的主辦城市為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帕勒摩,以該城市做為三大洲交會處的歷史和地緣背景,直指近年此起彼落的難民/移民議題,展題「行星花園」援引法國生物學家吉爾.克萊蒙的同名著作,延伸闡發「人類世」的多樣性、複雜性與相互依存共生的籲求。兩項展會,前者著手於正典之外的歷史,後者則對近代事件展開調研,試圖找出突破口,並藉由藝術留下見證,讓我們看到新離散時代當代藝術的新樣貌。

 

 本期國際藝壇單元為讀者介紹數檔以雕塑為主題的展覽。巴黎奧塞美術館「1850至1910年的法國彩色雕塑」特展,著墨這個為現代雕塑開啟先河的創作形式,其在發展之初受到正反兩極的評價。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與巴黎傑克梅第基金會合作,現正盛大展出傑克梅第個展,西班牙新開幕的桑坦德波汀藝術中心「胡安.米羅:雕塑1928-1982」則展出上百件米羅的雕塑作品和工作草圖,個別呈現二位大師的創作脈絡。象徵主義畫家奧迪隆.魯東的大展在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舉辦,本期有專文報導。在攝影藝術單元,介紹紐約現代美術館「存在:2018新攝影展」,和紐約國際攝影中心博物館「亨利.卡地亞—布列松:決定性的瞬間」,回溯攝影先聲卡地亞—布列松的經典作品與攝影理念,對照現今數位時代的當代攝影,呈現以人像做為主角的影像創作在不同時空下的面貌與思維。

 

 歐洲畫史上的重要鉅作,尼德蘭文藝復興大師老彼得.布魯格爾的〈死亡之勝利〉完成歷時一年的修復,目前正於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展出,名畫物語單元就該作主題中的歷史背景、象徵意義、圖象解析等方面,詳盡解說畫中繁複的細節與意涵,一窺16世紀歐洲的生死觀。

 

 本期雜誌新設專欄「手繪古建築」,由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教授李乾朗執筆,從親赴考察的中國古典建築中挑選十多座,以親手繪製的三度空間透視圖,呈現建築藝術的精華與巧思。台北市立美術館在九個月的休館整繕後,7月21日重新開館,展覽分樓層陸續開幕,而11月17日開展的第十一屆台北雙年展將做為壓軸。

 

 《藝術家》雜誌從7月開始發刊已邁向第四十四年,接下來也將持續力求精進,為讀者帶來最新的藝術訊息新知報導。

目錄
122 8月專輯
  2018柏林雙年展/第12屆歐洲聲言展
124 我們不需要另一個英雄─2018柏林雙年展展覽觀察 ⊙楊詩涵
130 2018柏林雙年展作品選介 ⊙鄭安齊、楊詩涵
136 柏林雙年展20年回顧 ⊙鄭安齊
142 地中海三叉路,共生之島上的第12屆歐洲聲言展─Manifesta 12 Palermo ⊙鄭安齊
   
67 藝術風景
  布格羅的〈雨霑邱比特〉
   
68 巴黎隨筆
  在21世紀的今天,「藝術」究竟是什麼? ⊙李明明
   
69 美學漫遊
  神父的香氛 ⊙李仁芳
   
70 美術之眼
  故宮看鄭問的提問 ⊙陳長華
   
71 香港視線
  文樓雕塑在珠海聯合國際學院 ⊙卓有瑞
   
72 藝術焦點
  脈絡 ⊙李維菁
   
73 藝術新聞
  台北雙年展策展人談本屆策展主題
  北美館7月21日重新開館
74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鄭淑麗代表參展
  新任院長陳其南推動故宮台灣化
75 故宮書畫四展
76 史博館閉館整建更新計畫啟動
  廖修平獲頒台師大名譽藝術學博士
77 中華民國第18屆國際版畫雙年展
  仙人的樹林─鄔建安×汪天穩特展
78 法國歡慶2018「日本文化年」
79 潘濤阮獲APB基金會傑出藝術首獎
  ART SG藝博會2019年開辦
  首屆泰國雙年展11月開幕
   
80 藝術市場
  究竟大家在2018巴塞爾藝術展買了什麼? ⊙翁浩原
   
86 畫廊圈
  中小型畫廊的共生共榮─S7美術館開幕 ⊙高慧倩
   
88 台灣抽象藝術史
  多元媒材與多面向的抽象試探(一)─《台灣抽象藝術史》第十九章 ⊙蕭瓊瑞
   
102 台灣美術
  台灣美術史空白之一:日本內地戰畫─台灣美術變貌(十九) ⊙潘(示番)
114 為了美術史人物的再生─設置台灣美術小說創作獎 ⊙謝里法
   
118 手繪古建築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中國古建築的設計創意 ⊙李乾朗
   
154 藝術現場
  色彩的音樂─山姆.吉列姆,1967-1973
   
156 封面藝術家
  以漫畫呈現藝術創作─「千年一問:鄭問故宮大展」策展製作側記 ⊙沈也真
   
161 圍場散步
  DAC,步履不停 ⊙胡永芬
   
164 大師開講
  曼尼─卡茲:藝術是真正的我的人生
─現代藝術旗手之廿九 ⊙皮耶.阿斯提爾、路易.戈爾丹 編譯/潘(示番)
   
170 藝評選讀
  探究藝術概念(二)─淺說現代藝術的緣起之十三 ⊙菲利浦.耶納畹 編譯/羅珮慈
   
174 評藝廣場
  飄蕩.青苔─蔡淳文生命行旅的關懷 ⊙蕭瓊瑞
   
178 交陪美學論
  斜坡民族的歷史影像再訪─撒古流的野生視野 ⊙龔卓軍
   
182 當代影像藝術關鍵詞
  影像召喚術─記憶的電影.失憶的歷史 ⊙孫松榮
   
186 藝術人物
  自然主義的美學心靈─黃光男藝術人生的美學向度 ⊙廖仁義
258 為米羅的藝術創作全然奉獻─專訪胡安.龐耶.米羅 ⊙寇第.迪里斯特第 編譯/高慧倩
   
194 聚焦當代
  事件的預言與幻見─周代焌的繪畫創作 ⊙莊偉慈
   
200 名畫物語
  古今中外恆久不變的生命課題─老彼得.布魯格爾的〈死亡之勝利〉 ⊙周芳蓮
   
206 國際藝壇
  召喚大自然元素─尼斯市立現代與當代美術館「宇宙的誕生,捕捉大地的自然元素」 ⊙鄭元智
212 以文學與音樂為內蘊的象徵主義先驅
─奧杜羅庫勒─穆勒美術館「文學與音樂─奧迪隆.魯東」 ⊙編譯/高慧倩
220 寶藏、神話、精神性與永恆─馬賽歐洲地中海文明博物館「黃金」特展 ⊙劉京璇
226 難以抹滅的大戰記憶─倫敦泰德英國美術館「餘波:伴隨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來的藝術」 ⊙方秀雲
232 探尋人性的真實層面─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年度特展「傑克梅第」 ⊙周東曉
242 以公共藝術的力量關懷社區─紐約洛可威海灘蒂爾登堡「草間彌生:自戀庭園」 ⊙周東曉
248 現代雕塑的先行者─巴黎奧塞美術館「1850至1910年的法國彩色雕塑」 ⊙唐忠珊
252 回歸藝術的純粹─桑坦德波汀藝術中心「胡安.米羅:雕塑1928-1982」 ⊙編譯/高慧倩
   
262 藝術動態
  2018桃園市美術家邀請展 ⊙桃園市立美術館
   
264 藝術家評介
  從形到型─孫少英的水彩畫 ⊙陳長華
   
266 展覽評介
  此岸彼岸─李君毅的畫裡乾坤 ⊙潘安儀
270 現代書畫一奇峰─羅青「回到未來」的方法 ⊙蕭瓊瑞
276 斷裂與葛藤─再思日本「二紀會」首次海外聯展對台灣的意義 ⊙白適銘
   
278 版畫藝術
  於無聲處聽驚雷─臺灣當代女性版印藝術的邊緣敘述 ⊙安懷冰
   
282 名家傑作
  法國野獸派藝術家喬治.盧奧─虔誠深邃的粗獷 ⊙亞歷山大.利柏曼 編譯/羅珮慈
   
302 攝影藝術
  模樣即存在─紐約現代美術館「存在:2018新攝影展」 ⊙謝佩君
308 詩意的美麗意外─紐約國際攝影中心博物館「亨利.卡地亞─布列松:決定性的瞬間」 ⊙賴懷宇
   
314 亞洲文物之美
  中國佛教東渡:鑑真和尚的天平美術脈絡 ⊙潘(示番)
   
320 宗教藝術
  聖母像在波蘭的歷史與現狀(六) ⊙安杰伊.華依達 編譯/朱燕翔
   
326 西域佛畫
  佛傳圖幡殘缺的考證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332 創意陶藝
  微光絮語─遇見陶藝家王元德的薄瓷魅影 ⊙莊秀玲
   
336 當代新陶
  長江重和×艾娃.希爾 ⊙邵婷如
   
340 誌上話陶
  劉鎮洲簡靜厚潤的陶藝之美 ⊙黎翠玉
   
342 藝展目錄
343 藝展報導
354 藝術快遞
356 展覽月報
362 藝術市場行情表
366 藝術家圖書目錄
372 藝術線上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家2018年07月 #518
  • 藝術家2018年06月 #517
  • 藝術家2018年05月 #516
  • 藝術家2018年04月 #515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