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18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11月 #134

  •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11月 #134 1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11月 #134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手記
  • 目錄

萬象流轉.創變思維

 與世界通聯,藝術家的創作跳脫思維定見,開創認知、理解當代文化的模式。當文化介面的虛構,凌越了藝術層面的擬想,藝術家們運用各式媒介,擾動眾人對於現實的既定認知,創建感性的動態景觀系統,進行理論框架的解放與轉化,部署著文明演進的裝置圖景。在這思維迷宮裡,此起彼伏的官能反差,無奇不有而紛繁複雜,構思巧妙地令人驚嘆。當特定的身分化為流質,建構著不斷變換形態重塑的有機體,在不同的語境及布景中生成變異,而身分的感知,也在一次次展演的切換當中成形。任由感性經驗直觀的生命境遇,衍生深度思考,這正是11月專輯「創變之維」聚焦的向度。

 

 20世紀初的席勒(Egon Schiele)與20世紀末的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分別來自歐洲維也納與美國紐約,他們的人生和創作經歷同樣短暫卻精彩,因此充滿無比魅力。兩人皆於28歲英年早逝,且都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迅速成為所屬時代的藝術界重要代表人物。他們因命運與機遇而被連結起來,因為兩人都憑藉著創作階段短期的作品系統,締造了幾乎無人可及的的深遠影響。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同時為席勒與巴斯奇亞舉辦展覽,重申其以歷史觀點呈現當代創作的宗旨。

 

 「印象主義在倫敦,流亡的法國藝術家(1870–1904)」由英國泰特美術館以及巴黎小皇宮兩方攜手策畫,展出普法戰爭期間因不同推力流亡倫敦的法國印象派藝術家的作品。展覽強調了英、法兩地作為常民避難所在的跨地域聯繫,在這個「脫歐」、「難民」議題正熱的動盪年代,也格外警醒地突顯英、法兩地在文化、地理、政治上長久以來的緊密關連,在這樣的政治時空下賞閱作品,似乎成了隱微諷刺的文化寓言。

 

 村上隆善於反芻日常商業圖象,重複生產,帶著強烈的西方普普藝術的精神,繪畫語言操持日本原生的江戶畫風,大量反覆的卡漫角色運用,揭示連結古與今、東與西、科學與幻想等主題和疑問。他的畫作、雕塑及影片,經常採用反覆出現的圖案和自創的特殊人物,透過結合反烏托邦主題和現代元素,村上隆探討一群在18世紀被稱為「江戶怪傑」的日本藝術家,延續他們打破規律的精神。

 

 成長於洞庭水鄉的劉雲,對於湖畔風光的神祕、寧靜與和諧有著深刻感受,在創作上以水與情對應的造境亦有所長。他的作品,注入了他對待生命的態度以及對美的追求,加諸瀟湘文化的巫騷之氣渲染,奇麗的畫面引人凝神遐想。劉雲水墨畫作中對於色彩與光影的表現,是他繪畫的個人特色,也是他在水墨革變之路上取得的傑出成果。他認為水墨創作貴在將筆墨提升為與情感、悟性與心靈對應的高度,因而強調色墨搭配的視覺效果,表現他對作品意境的追求。

 

 德意志銀行過去35年來投身於藝術收藏領域,以紙本與攝影為收藏主軸,更在2016年成立「全球藝術、文化與運動部門」。身為全世界收藏最多藝術品的企業,德意志銀行經常贊助藝文活動及博覽會,它們的藝術與文化政策為何?事實上,它們最重視的是藝術作品能為員工帶來靈活的思考,陶冶性情,再者,資助藝術、文化、運動也是進一步與層峰客戶維繫關係、增加企業社會影響力的一種方式。而9月甫於柏林市區開放的「大眾宮殿」(Palais Populaire),乃是重新拯救銀行名望與社會信任的策略。

藝術熱新聞
008 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
  拉菲伊.加尼與蘇茲立.易卜拉欣雙個展
010 視界:生活自身五人展
  蘇富比呈獻「惡之華:彭康隆」
  蘇富比「當代藝術亮點」晚拍
012 席勒畫中紅人可能是席勒朋友
  畫花.非花 蔡國強在烏菲茲
  蘇笑柏進軍兵庫縣立美術館
   
藝術博覽
014 ART TAIPEI 2018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後報導 ⊙編輯部
   
拍賣情報
015 2018景薰樓秋季拍賣會 盛大展開 ⊙景薰樓
016 中誠國際藝術2018秋季拍賣會──「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 ⊙中誠國際藝術
   
藝術龍門陣
017 閱讀渡台書畫家(二)
──劉延濤的人格風範與藝術風采(下)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8 舉世無雙的「扒手皇帝」 ⊙戴忠仁
   
翫藏雜記  
020 周夢蝶「孤獨國」外的喧囂 ⊙黃議震
   
市場觀察
022 藝術市場的入場券──版畫市場的魅力 ⊙陳瑜
   
藝術鑑賞
028 解碼畢卡索〈白色小丑〉之謎 ⊙張惠華、蕭瓊瑞
   
藝術大觀
032 印象派在倫敦──法國藝術家動亂世代的離散 ⊙李二
   
藝術焦點
038 維也納分離派與紐約街頭藝術的交遇
──路易威登基金會席勒與巴斯奇亞展 ⊙林純雅
   
封面紀事
046 定居桃園的國寶神刀──吳榮賜 ⊙郭晉銓
   
藝術視界
050 御宅族的進擊──村上隆「改變規則!」展 ⊙李二
122 新石器時代的童年──「錯誤年代」的藝術創作 ⊙致穎
   
藝術家工作室
054 新山水的情境、悟境與靈境
──《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劉雲 ⊙許玉鈴
   
藝饗美學.名人收藏
064 閒堂逸趣 隱世風雅──黃大中的藝術收藏 ⊙詹立群
   
藝術收藏
070 許智堯 藝術讓人自得其樂 ⊙孫曉彤
   
11月專輯
076 The New Infinity 創變之維
078 幻象世界的快感迷蹤──來場與藝術家的感官遊戲 ⊙陳庭榕
084 潮流消費與未來考古──丹尼爾.阿瑟姆的破格之見 ⊙林純雅
090 數位時代的媒介跨域創作──柏林藝術節「新無限」創作展演 ⊙吳宜曄
094 未來的演化進程?——蛇形藝廊「皮耶.雨格:環境」個展 ⊙施雅恬
098 V&A博物館電玩展及其設計、遊戲與擾動 ⊙施雅恬
102 成癮:當「想要」變成「必須」
──藝術為觸媒,黏著社群的深刻討論 ⊙李二
   
雕塑藝術
106 林光清用磚雕寫歷史──世界最大尺寸磚雕畫的鄉情傳奇 ⊙蕭瓊瑞
   
當代藝術
110 以12噸肥皂打造廢墟風景──申美璟「消失卻存在的」個展 ⊙楊爾寧
   
藝術話題
114 白南準鉅作〈多多益善〉何去何從? ⊙楊爾寧
   
藝術跨界
118 失落的水彩畫──愛德華.巴登回顧展 ⊙黃其安
   
文化時潮
126 魔法考古裡的心靈現象
──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館「著魔:儀式、魔法、巫術」大展 ⊙賴志婷
   
文化與創意
130 林泰州 以生命孕育影像創作的能量 ⊙詹立群
   
特別報導:國際藝術新據點
134 德意志銀行柏林藝術空間 ⊙吳礽喻
140 蘇格蘭V&A博物館鄧迪分館 ⊙洪昱溱
142 韓藝功略 首爾百藝閣 ⊙洪昱溱
144 巴黎光之工坊數位藝術中心 ⊙洪昱溱
   
建築觀點
148 極簡主義建築師 亨利.科布 ⊙黃健敏
   
茶葉與茶器收藏分析
150 百年古壺 悠活品茶 ⊙池宗憲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54 奢華酒店的創意未來式 ⊙Jade Hong
155 「三區美術館」營造生活美學情趣 ⊙Jade Hong
156 貴州雨補魯寨的地景創作 ⊙Jade Hong
157 返歸初心的靜謐之所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58 北美館「X-site創作解密」 ⊙林志鴻
  頌揚荷馬史詩之作 ⊙林志鴻
159 中華文字藝術的跨界詮釋 ⊙林志鴻
  「純淨之丘.臻然極境」概念展 ⊙林志鴻
160 「透明象限」日常採集計畫 ⊙林志鴻
  捷克與斯洛伐克平面設計100年 ⊙林志鴻
161 雲端之上的「夢之設計家」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62 梅茨.古斯塔夫松──淡彩濃繪間的曼妙形影 ⊙林志鴻


編輯手記

萬象流轉.創變思維

 與世界通聯,藝術家的創作跳脫思維定見,開創認知、理解當代文化的模式。當文化介面的虛構,凌越了藝術層面的擬想,藝術家們運用各式媒介,擾動眾人對於現實的既定認知,創建感性的動態景觀系統,進行理論框架的解放與轉化,部署著文明演進的裝置圖景。在這思維迷宮裡,此起彼伏的官能反差,無奇不有而紛繁複雜,構思巧妙地令人驚嘆。當特定的身分化為流質,建構著不斷變換形態重塑的有機體,在不同的語境及布景中生成變異,而身分的感知,也在一次次展演的切換當中成形。任由感性經驗直觀的生命境遇,衍生深度思考,這正是11月專輯「創變之維」聚焦的向度。

 

 20世紀初的席勒(Egon Schiele)與20世紀末的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分別來自歐洲維也納與美國紐約,他們的人生和創作經歷同樣短暫卻精彩,因此充滿無比魅力。兩人皆於28歲英年早逝,且都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迅速成為所屬時代的藝術界重要代表人物。他們因命運與機遇而被連結起來,因為兩人都憑藉著創作階段短期的作品系統,締造了幾乎無人可及的的深遠影響。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同時為席勒與巴斯奇亞舉辦展覽,重申其以歷史觀點呈現當代創作的宗旨。

 

 「印象主義在倫敦,流亡的法國藝術家(1870–1904)」由英國泰特美術館以及巴黎小皇宮兩方攜手策畫,展出普法戰爭期間因不同推力流亡倫敦的法國印象派藝術家的作品。展覽強調了英、法兩地作為常民避難所在的跨地域聯繫,在這個「脫歐」、「難民」議題正熱的動盪年代,也格外警醒地突顯英、法兩地在文化、地理、政治上長久以來的緊密關連,在這樣的政治時空下賞閱作品,似乎成了隱微諷刺的文化寓言。

 

 村上隆善於反芻日常商業圖象,重複生產,帶著強烈的西方普普藝術的精神,繪畫語言操持日本原生的江戶畫風,大量反覆的卡漫角色運用,揭示連結古與今、東與西、科學與幻想等主題和疑問。他的畫作、雕塑及影片,經常採用反覆出現的圖案和自創的特殊人物,透過結合反烏托邦主題和現代元素,村上隆探討一群在18世紀被稱為「江戶怪傑」的日本藝術家,延續他們打破規律的精神。

 

 成長於洞庭水鄉的劉雲,對於湖畔風光的神祕、寧靜與和諧有著深刻感受,在創作上以水與情對應的造境亦有所長。他的作品,注入了他對待生命的態度以及對美的追求,加諸瀟湘文化的巫騷之氣渲染,奇麗的畫面引人凝神遐想。劉雲水墨畫作中對於色彩與光影的表現,是他繪畫的個人特色,也是他在水墨革變之路上取得的傑出成果。他認為水墨創作貴在將筆墨提升為與情感、悟性與心靈對應的高度,因而強調色墨搭配的視覺效果,表現他對作品意境的追求。

 

 德意志銀行過去35年來投身於藝術收藏領域,以紙本與攝影為收藏主軸,更在2016年成立「全球藝術、文化與運動部門」。身為全世界收藏最多藝術品的企業,德意志銀行經常贊助藝文活動及博覽會,它們的藝術與文化政策為何?事實上,它們最重視的是藝術作品能為員工帶來靈活的思考,陶冶性情,再者,資助藝術、文化、運動也是進一步與層峰客戶維繫關係、增加企業社會影響力的一種方式。而9月甫於柏林市區開放的「大眾宮殿」(Palais Populaire),乃是重新拯救銀行名望與社會信任的策略。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8 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
  拉菲伊.加尼與蘇茲立.易卜拉欣雙個展
010 視界:生活自身五人展
  蘇富比呈獻「惡之華:彭康隆」
  蘇富比「當代藝術亮點」晚拍
012 席勒畫中紅人可能是席勒朋友
  畫花.非花 蔡國強在烏菲茲
  蘇笑柏進軍兵庫縣立美術館
   
藝術博覽
014 ART TAIPEI 2018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後報導 ⊙編輯部
   
拍賣情報
015 2018景薰樓秋季拍賣會 盛大展開 ⊙景薰樓
016 中誠國際藝術2018秋季拍賣會──「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 ⊙中誠國際藝術
   
藝術龍門陣
017 閱讀渡台書畫家(二)
──劉延濤的人格風範與藝術風采(下)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8 舉世無雙的「扒手皇帝」 ⊙戴忠仁
   
翫藏雜記  
020 周夢蝶「孤獨國」外的喧囂 ⊙黃議震
   
市場觀察
022 藝術市場的入場券──版畫市場的魅力 ⊙陳瑜
   
藝術鑑賞
028 解碼畢卡索〈白色小丑〉之謎 ⊙張惠華、蕭瓊瑞
   
藝術大觀
032 印象派在倫敦──法國藝術家動亂世代的離散 ⊙李二
   
藝術焦點
038 維也納分離派與紐約街頭藝術的交遇
──路易威登基金會席勒與巴斯奇亞展 ⊙林純雅
   
封面紀事
046 定居桃園的國寶神刀──吳榮賜 ⊙郭晉銓
   
藝術視界
050 御宅族的進擊──村上隆「改變規則!」展 ⊙李二
122 新石器時代的童年──「錯誤年代」的藝術創作 ⊙致穎
   
藝術家工作室
054 新山水的情境、悟境與靈境
──《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劉雲 ⊙許玉鈴
   
藝饗美學.名人收藏
064 閒堂逸趣 隱世風雅──黃大中的藝術收藏 ⊙詹立群
   
藝術收藏
070 許智堯 藝術讓人自得其樂 ⊙孫曉彤
   
11月專輯
076 The New Infinity 創變之維
078 幻象世界的快感迷蹤──來場與藝術家的感官遊戲 ⊙陳庭榕
084 潮流消費與未來考古──丹尼爾.阿瑟姆的破格之見 ⊙林純雅
090 數位時代的媒介跨域創作──柏林藝術節「新無限」創作展演 ⊙吳宜曄
094 未來的演化進程?——蛇形藝廊「皮耶.雨格:環境」個展 ⊙施雅恬
098 V&A博物館電玩展及其設計、遊戲與擾動 ⊙施雅恬
102 成癮:當「想要」變成「必須」
──藝術為觸媒,黏著社群的深刻討論 ⊙李二
   
雕塑藝術
106 林光清用磚雕寫歷史──世界最大尺寸磚雕畫的鄉情傳奇 ⊙蕭瓊瑞
   
當代藝術
110 以12噸肥皂打造廢墟風景──申美璟「消失卻存在的」個展 ⊙楊爾寧
   
藝術話題
114 白南準鉅作〈多多益善〉何去何從? ⊙楊爾寧
   
藝術跨界
118 失落的水彩畫──愛德華.巴登回顧展 ⊙黃其安
   
文化時潮
126 魔法考古裡的心靈現象
──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館「著魔:儀式、魔法、巫術」大展 ⊙賴志婷
   
文化與創意
130 林泰州 以生命孕育影像創作的能量 ⊙詹立群
   
特別報導:國際藝術新據點
134 德意志銀行柏林藝術空間 ⊙吳礽喻
140 蘇格蘭V&A博物館鄧迪分館 ⊙洪昱溱
142 韓藝功略 首爾百藝閣 ⊙洪昱溱
144 巴黎光之工坊數位藝術中心 ⊙洪昱溱
   
建築觀點
148 極簡主義建築師 亨利.科布 ⊙黃健敏
   
茶葉與茶器收藏分析
150 百年古壺 悠活品茶 ⊙池宗憲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54 奢華酒店的創意未來式 ⊙Jade Hong
155 「三區美術館」營造生活美學情趣 ⊙Jade Hong
156 貴州雨補魯寨的地景創作 ⊙Jade Hong
157 返歸初心的靜謐之所 ⊙Jade Hong
   
創意萬象
158 北美館「X-site創作解密」 ⊙林志鴻
  頌揚荷馬史詩之作 ⊙林志鴻
159 中華文字藝術的跨界詮釋 ⊙林志鴻
  「純淨之丘.臻然極境」概念展 ⊙林志鴻
160 「透明象限」日常採集計畫 ⊙林志鴻
  捷克與斯洛伐克平面設計100年 ⊙林志鴻
161 雲端之上的「夢之設計家」 ⊙林志鴻
   
藝想創見
162 梅茨.古斯塔夫松──淡彩濃繪間的曼妙形影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10月 #133
  •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9月 #132
  • 藝術收藏+設計2018年08月 #131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