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與文字結合的紀實攝影
桃樂絲.蘭格:文字與影像
紐約現代美術館/2020年2月9日~5月9日
1936年美國攝影師桃樂絲.蘭格(Dorothea Lange)拍攝了一件歷史經典作品〈移民者母親,尼波莫,加州〉,母親和兩個孩子住在工人帳篷裡的影像令人印象深刻;她捕捉了母親深邃美麗的眼睛裡透出的深深無奈與絕望──當時正值經濟大蕭條時代,原本賴以為生的豆作植種都被破壞,大批工人家庭因失業而顛沛流離。桃樂絲.蘭格的作品從尋常人物出發,凝聚日常的聲音,作品主題經常隱藏社會議題,層次深遠,觀者可以感受到一股強烈的正義感驅使著她創作。
桃樂絲.蘭格 移民者母親,尼波莫,加州 1936年3月 銀鹽明膠相紙,1949年沖印 28.3×21.8cm 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紀實攝影回顧
目前在紐約現代美術館盛大舉辦的「桃樂絲.蘭格:文字與影像」,正是館方在2019年秋季完成擴建工程重新開幕後的首個檔期。自過去以來,館方十分看重桃樂絲.蘭格的創作,先於1940年館史上第一次攝影聯展中展出她的作品,又在1966年桃樂絲.蘭格過世後三個月為她舉辦首次大型個人回顧展。本次特展也顯現出館方將新的策展重點放在女性藝術家和多元族裔的藝術家。
桃樂絲.蘭格可以說是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代的代表攝影師之一。她以黑白攝影記錄下許多被生活所迫而四處遷居、流離失所的家庭肖像,以敏銳又憐憫的心述說人們的平凡日子。她曾經表示:「所有的攝像──並不只是那些所謂的『紀實攝影』,都可以用文字增強力量。」雖然她的攝影作品本身已然觸動人心,她仍持續致力於文字與影像之間的連結,然而此部分的努力遲遲未受到廣泛的關注。
桃樂絲.蘭格 遷徙的棉花採摘者,埃洛伊,亞利桑那州 1940年11月 銀鹽明膠相紙,1965年沖印 50.7×60.5cm 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強調藝術力量
在睽違五十多年後,本次特展館方從豐富的館藏中精選一百件桃樂絲.蘭格代表作品,以及其平時較少見的攝影創作,範圍涵蓋早期的街頭攝影到晚年訴諸司法正義的計畫項目。紐約現代美術館攝影部門策展人莎拉.麥斯特(Sarah Meister)將桃樂絲.蘭格的作品,與當時的政府報告、新聞媒體報導、詩作、《生活》雜誌並列展出,期待彰顯出影像與文字之間複雜的關係,以及她強調以藝術的力量傳遞公眾意識、連結世界的個人生活故事。此外,館方也邀請當代的藝術家、作家、詩人等發表個人對桃樂絲.蘭格作品的感受,讓觀眾對她的作品有更深刻的體會。
桃樂絲.蘭格 耕種,柴爾德里斯郡,德州 1938年6月 銀鹽明膠相紙,約1958年沖印 23.6×32.6cm 紐約現代美術館藏
展覽的策展重點為桃樂絲.蘭格於1939年完成的一部攝影書《美國出埃及記》,她嘗試結合文字和影像以忠實反映1930年代的沙塵暴大遷徙──當時約有二百五十萬貧困無助的人們從飽受沙塵暴侵襲而農地全毀、甚至流離失所的德州、新墨西哥州、科羅拉多州、內布拉斯加州、堪薩斯州、奧克拉荷馬州往西部遷移,尋找工作機會,是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群體遷徙。這本書最初是桃樂絲.蘭格和身為農經專家的丈夫保羅.泰勒(Paul Taylor)一起構想出來的,內容由田野調查、民謠歌詞、剪報資料、當時代社會學家的觀察等文章交織而成,同時還有來自她拍攝照片的核心人物──佃農、居無定所的家庭以及移居工人等十分珍貴的第一手訪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