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傳統的維度:20世紀50、60年代中央美術學院對民族傳統繪畫的臨摹與購藏展」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2017年7月5日~8月27日
撰文╱高詩涵(藝術家2017年8月507期)
「 傳統的維度:20世紀50、60年代中央美術學院對民族傳統繪畫的臨摹與購藏展」展場一景(攝影:高詩涵)
「傳統的維度:20世紀50、60年代中央美術學院對民族傳統繪畫的臨摹與購藏展」,目前正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展覽由曹慶暉策畫,內容主要聚焦1950至1960年代,在重視民族傳統繪畫的大環境下,中央美術學院如何針對中國特有繪畫進行臨摹與購藏。
在1950年代初,受當時的政治環境影響,民族思潮湧現,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再度被發掘重視。在油畫領域中,原本深受蘇聯教育的中國油畫也開始進行屬於民族自身表現的新探索。在這段期間,包括毛澤東、董希文與倪怡德等人,都先後針對藝術表現與形式的風向發言。如毛澤東提出:「藝術的基本原理有其共同性,但表現形式要多樣化,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1958年,浙江美術學院舉辦關於油畫民族風格問題的座談會,董希文曾經在〈從中國繪畫的表現方法談到油畫中國風〉述及中國畫、敦煌壁畫的用色特點。倪怡德在〈對油畫、雕塑民族化的幾點意見中〉中分析中西繪畫處理空間感的方式。在這個時期,大批藝術家曾到墓穴石窟、少數民族區域進行考察寫生。其中中央美院師生多次走出校園,針對石窟壁畫進行考察臨摹,這批臨摹作品至今被保存了下來,成為此次展覽的聚焦重點。
展覽展出中央美院師生臨摹石窟壁畫的作品,以及中央美院大量購買收藏宋元明清卷軸畫做為教學之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