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夢的網絡.依然前衛
京都美術250年的夢想
京都市京瓷美術館/2020年4月4日~12月6日
由「網絡」構築的歷史
18世紀後半的京都博學思想與異文化交流活躍,畫家們不僅積極探究個人表現,也藉由群體教學相長,自發於民間的連結逐步開枝散葉,成為支持京都美術發展的網絡。被稱為京都畫壇始祖的與謝蕪村、圓山應舉等揉合多重脈絡、追求創新的江戶繪師輩出,在良性競爭下構成一片畫壇榮景;吳春、長澤蘆雪等後進受前述「前衛」感召而拜入門第,往後又自立門戶發展新風格,將師徒、家傳制的延長線編織成豐富燦爛的網絡。19世紀末,西化風潮崛起造成日本傳統工藝衰弱。田能村直入、幸野楳嶺不願代代相傳的畫業就此成為夕陽產業,運用長久累積的人脈連結官方與民間,推動「京都府畫學校」創立,協助畫壇近代化。因此,發展百年的藝術網絡也可說是座「安全網」,接住了面臨存亡危機的美術工藝界。
「京都美術250年的夢想」展場一景。(攝影:趙宜恬)
20世紀以後,京都美術工藝界網絡中除了家系與師徒集團,增添了學校派系及對其補充(或對立)的畫會組織。這些群體積極回應社會動態,時而密切聚合、時而排斥拉鋸,催生多樣、豐富的表現。1933年開館的「大禮紀念京都美術館」明文訂定「常設陳列明治40年(1907)以降製作的『新美術品及美術工藝品』」,成為新生代陶藝、漆藝、金工、洋畫等創作團體探索「新美術」可能性與彼此對話、交鋒的最佳平台;爾後,大禮紀念京都美術館於1952年整頓戰爭期間被徵收做為軍用設施的痕跡,改名「京都市美術館」再出發,更在三年後成為京都青年藝術家集團發起「京都獨立展」的根據地,促使館所反思創立之初發展「新美術」的使命,在日後接手辦理以前衛表現為主軸的「京都獨立展」,立下日本現代藝術發展的里程碑。
今年,做為日本近現代美術發展重鎮的京都市美術館,擴建成能切合典藏、展示各時代作品的「京都市京瓷美術館」。為紀念藝壇新頁,誕生於京都各類型創作組織中的傑作於「京都美術250年的夢想」特展跨時代聚首,在兩個月的展期間換展五輪,共展出兩百五十七件作品,向觀眾展現持續編織兩百五十個春秋、推動時代巨輪前進的網絡,堪稱一檔史詩級特展。本文自展覽豐富的內容中,擷取三組網絡加以介紹。
傳承創新:竹內栖鳳的網絡
江戶時代晚期,俳諧師兼畫家的與謝蕪村如一股清新永續的清泉,為京都注入瀟灑詩意的文人畫新氣象。在其晚年雙聯幅之作〈鳶.鴉圖〉中,茶色羽翼的老鷹以粗壯爪子緊扣樹梢,在用豪放斜線描寫的狂風中瞪大眼,對比兩隻烏鴉瑟縮在透著薄青色的羽毛間,任如碎紙散落的雪片輕輕覆蓋,一單一雙、一急一緩、一強一弱,再加上幾乎對稱的布局,構成畫如詩、詩如畫的蕪村魅力。
同時期,曾於狩野派門下習畫的圓山應舉,以融合中國水墨「寫生」心法與西方繪畫「寫實」技法令眾人折服,開展了聲勢壯大的「圓山派」。作品〈藤花圖屏風〉的金箔背景連結著狩野派作風,而其間墨色輕透卻勁道十足的樹枝為畫面提供趣味詩意的曲線;枝頭上,圓山應舉以西洋圖鑑風格的線條刻畫藤花與葉的輪廓,並以相同力道重複描繪使其「圖案化」,展現前所未有的裝飾手法。
吳春 白梅圖屏風(右隻) 1789-1790 水墨淡彩芭蕉布、六曲一雙 175.5×374cm×2 重要文化財 大阪逸翁美術館藏
前期展示:2020年10月10日~11月8日
〈白梅圖屏風〉的作者吳春曾向與謝蕪村學習詩畫,也曾參與圓山應舉主持的兵庫大乘寺障壁畫繪製工作,吸收了兩派精神。他在京都四条定居後延攬弟子,開創兼容文人畫與圓山派寫實風格的「四条派」,成為京都畫壇新主流,一代代地擴張藝術網絡,而其中一道重要的傳承路徑是由吳春得意弟子、山水畫大家岡本豐彥所開展,其門下出了發揮領袖長才、主持「如雲社」網羅京都優秀畫家的鹽川文麟,而鹽川文麟麾下有同時受圓山派薰陶的幸野楳嶺。創立京都府畫學校的幸野楳嶺學生眾多,門第四天王之一的竹內栖鳳在廿三歲自立門戶,四十歲時已是在個人畫塾「竹杖會」培育七十位弟子的畫壇大山頭,京都知名美人畫畫家上村松園、赴歐考察以實踐日本畫現代化的土田麥僊皆為竹杖會門生,而將日本畫的平面性大膽發展為前衛裝飾風格的福田平八郎亦曾在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京都市立繪畫專門學校(現京都市立藝術大學)向任教的栖鳳學習。
竹內栖鳳 威尼斯之月 1904 水墨絹本 218.5×172.4cm 大阪高島屋史料館藏 前期展示:2020年10月10日~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