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迷宮
WAVELENGTH:此時此刻
北京時代美術館/2021年3月27日~6月14日
在大部分的時間裡,我們並不存在;在某些時間,有你而沒有我;在另一些時間,有我而沒有你;再有一些時間,你我都存在。──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歧路花園〉
波赫士在小說中建造一個充滿分歧、交會、平行而不斷滋長的時間觀,使「時間」成為一種想像的形式,改變讀者對時間的僵化見解,將眼光投向更浩瀚無垠的宇宙,同時回歸自我尋思。在企圖打開不同時間觀上,北京時代美術館也以「WAVELENGTH:此時此刻」為題,以「時態」為軸,將作品分為四個象限,藉由十八位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作品,演繹出一座時間的迷宮。過去、現在、未來在展場空間中共構交織,觀者在這個超越時間規則的藝術迷宮中,優游於不同時空之間,卻又透過展覽場域的現場連結,將所有時空匯聚於此時此刻,作品與人在動靜之間構築另類時空關係,使觀者如同穿梭於碎裂的時空序列。
埃利斯.莫琳、克萊蒙斯.埃里亞爾 廢棄的景觀 2021 廢棄光碟、可充氣物 尺寸依場地而定
異質時空的可能
做為藝術的另外狀態的瞬間,才能施展魔法般的吸引力,使人暫時脫離自己的時間,被另一個時間感動,想要沉醉在某個感覺、畫面、小說的世界或某個曲式裡,彷彿那裡有個救恩在等著我們。原本相續不斷的時間被打破了,對另一個世界開啟了大門……。──呂迪格.薩弗蘭斯基(Rüdiger Safranski),《時間之書》
展場,是一個宇宙的意象,具有獨特脈絡及語境發展,而時間像是分岔的路徑,與空隙隱匿處和記憶的碎片擦身而過,彷彿無關聯的偶然性透過作品創造出一種異質時空。此次展覽將時空性劇場織入時空旅人概念,以藝術作品做為時空媒介衍生出各種時態,以(觀者)身體的此在性體驗讓不同感知主體穿行於不同時間狀態,從而分化出多種異質時空的可能。
上:米谷健+朱莉婭 葡萄枝形吊燈 2011 鹽、金屬、電線 230×140×140cm;
下:米谷健+朱莉婭 葡萄甕與柱子 2011 鹽 甕:30×20×20cm、柱子:74.5×33×33cm
展覽開始於「此時此刻」,以不斷回返其未來的過去展開「過去將來時」(Past Future Tense),「過去的故事正在未來上演」這般弔詭的時態通過雕塑性裝置作品所創造的時間差,越過共同場所和時間的界限,體驗時空的錯置。藝術家雙人組米谷健+朱莉婭(Ken + Julia Yonetani)將來自澳洲米杜拉(Mildura)的地下鹽水凝結成顆粒,雕塑成古典歐式建築裝飾〈葡萄枝形吊燈〉和〈葡萄甕與柱子〉,當人類開發行為加劇鹽化現象,而鹽化現象也反之對人類生活及環境造成影響,看似華麗的昨日盛景又將成為怎樣的明日景況?
米格爾.羅斯柴爾德 輓歌 2017 印花布料、釣魚線、鉛球、環氧樹脂、壓克力 300×550×280cm
米格爾.羅斯柴爾德(Miguel Rothschild)的作品〈輓歌〉則以和波赫士詩作同名的裝置向其致敬,藉由布料肌理及釣魚線懸掛裝置捕捉瞬息光景,是一片定格的洶湧波濤,也是細雨交織下蜷曲的小狗,隨著觀看角度的差異推動感知的變化,牽引觀者綿延的情緒。在歲月的長河中,或許我們都曾看到他人所看到的事物:湧動的海浪、生命或者死亡;也或許我們什麼也沒見過,只是經歷著和他人類似的命運。〈ADA〉是德國藝術家卡琳娜.斯米格拉─博賓斯基(Karina Smigla-Bobinski)以數位生物技術概念創作的互動藝術裝置,外層裝置炭筆且形似病毒的大型透明氣球自由飄浮在白色的展示空間,隨著觀眾與之互動的動勢與空氣的摩擦,在天花板、地板和四面牆壁留下輕重不一的黑色點、線、面。在觀者和氣球的相互作用運動中,隨著時間累積而使得整個空間產生線條交織的肌理,不只球體染上炭色,更刻畫出時間流動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