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alak tnbarah 路 折枝
Pulima藝術節同盟關係成果展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圖書館展演空間/2021年7月17日~8月29日
撰文/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藝術家2021年6月553期)
左/「Mtukuy播種者」策展人東冬.侯溫深耕銅門部落,形塑出部落文化藝術生態圈。圖為黃林育麟作品〈Qopu祭杯〉。
右/策展人林介文「裹山」計畫以織布治癒礦區山林。(攝影:翁嬿婷Fali)
由東冬.侯溫(Dondon Hounwn)與樂諾斯(Lovenose)策畫的「mapalak tnbarah路 折枝─Pulima藝術節同盟關係成果展」,呈現第五屆Pulima藝術節六項策展計畫過去一年的成果,並企圖與觀者結盟;當觀者折了枝,其觀看的視角也將開闢出新的路徑。
左/「明日部落:太魯閣之殤」策展人杜逸帆以富世村族人的視角出發,帶領觀者進入太魯閣的過去與現在。(攝影:林政億)
右/「真正人系列─蹲站坐臥」策展人陳豪毅呈現原住民族生命姿態的直觀,表現人在自然、人群之間行動軌跡的美感。圖為陳毅軒作品〈一圓復始〉。
本屆Pulima藝術節主題「mapal aktnbarah 路 折枝」,取自排灣族語mapalak「破壞、毀壞之意」和太魯閣族語tnbarah「反射第一道陽光般的至美之地」,意味著獵人為了指引或提醒,會在獵場途中折斷樹枝做記號,給予後繼之人新的啟示。六項策展計畫有「Mtukuy 播種者」、「裹山」、「明日部落:太魯閣之殤」、「真正人系列─蹲站坐臥」、「歧路身林」、「lamaljeng不夠老」,循著文件、錄像、裝置等作品,回顧策展人們回訪部落的踏查路徑;展區「戶外作品」、「工作坊區」為大型創作及不同形式的藝術參與帶來更多空間,另也規畫有趣的課程及工作坊,讓民眾透過編織、舞蹈等實作過程,親近展覽所關注的各個面向。
左/「歧路身林」策展人古羅文君把藝術的種子帶入部落,培養小小策展人。
右/得陸.鳩浙恩澇以舞蹈及音樂共製實驗作品《lamaljeng它們看上去不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