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里尤:自畫像
倫敦國立美術館舉辦牟里尤四百週年誕辰紀念展
倫敦國立美術館/2018年2月28日~5月21日
巴特羅美.艾斯杜潘.牟里尤(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為西班牙巴洛克畫家,一生以宗教畫,以及描繪街道上的孩童、女人等題材的畫作聞名。倫敦國立美術館自今年2月至5月舉辦「牟里尤:自畫像」一展,展出數件作品,包括目前存世的兩幅自畫像。這位畫家於19世紀前,聲名要比其他西班牙畫家更響亮,甚至遠播歐洲各地,然而這一百多年來卻幾乎消聲匿跡。今年正逢其四百週年誕辰,館方特別將其自畫像與其他油畫作品一同亮相,讓觀者再度熟悉這位西班牙黃金時代的大師。
有限的生命
牟里尤1617年出生於安達盧西亞的塞維亞(Seville)或皮拉斯(Pilas),在家中十四個小孩裡排行老么。父親加斯帕.艾斯杜潘(Gaspar Esteban)是一位理髮師兼外科醫師,母親瑪麗亞.佩雷斯(María Pérez)那邊的親友則較有藝術細胞,多少幫助了牟里尤的繪畫養成。像他的舅舅安東尼奧.佩雷斯(Antonio Pérez)就是一名畫家,而他之後的繪畫老師胡安.德爾.卡斯蒂羅(Juan del Castillo)即是母親的好友。蹊蹺的是,在公共場合,他很少以父親的姓自稱,取用的是外婆的姓——牟里尤。父母在他十、十一歲左右便離世,照顧他長大成人的是他的姊夫,然而在心理上,牟里尤總覺得自己像孤兒一樣,或許正是這個原因,使他在往後的藝術生涯中,經常以街頭頑童為繪畫主題。
巴特羅美.艾斯杜潘.牟里尤 自畫像 約1650-1655 油彩畫布 107×77.5cm 紐約弗里克收藏博物館(The Frick Collection)藏 ©The Frick Collection, New York
牟里尤初期受蘇巴朗(Francisco de Zurbarán)、胡塞佩.德.黎貝拉(Josepe de Ribera)、阿隆索.卡諾(Alonzo Cano)等人的畫作風格影響很大,此外,塞維亞的商業環境亦使他得以大量接觸法蘭德斯繪畫。他也遵從反改革天主教神學家莫拉努斯(Joannes Molanus)的《神像論文》(Treatise on Sacred Images)原則,作品中的精緻畫風與傾向羅馬天主教的內容,相當受到中產階級與貴族們的青睞。1642年,廿六歲的牟里尤搬到馬德里居住,親眼目睹維拉斯蓋茲的畫作,以及皇家收藏的威尼斯與法蘭德斯畫派的作品,使他的創作在色彩上有了巨大的變化,顏色變得更加豐富。1645年,他回到塞維亞娶妻生子。
巴特羅美.艾斯杜潘.牟里尤 窗前的兩位女子 1655-1660 油彩畫布 125.1×104.5cm 華盛頓美國國家美術館藏 ©Image courtesy of the Board of Trustees,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婚後,他為塞維亞的聖法蘭西斯科大教堂修道院繪製十一幅油畫,件件都是傑作,其中〈聖法蘭西斯的狂喜〉、現藏於巴黎羅浮宮的〈漂浮的聖吉爾斯〉(又名〈天使的廚房〉),以及藏於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歷代大師畫廊的〈聖嘉勒之死〉,更是家喻戶曉的作品。從這些畫作中,可以看見他運用蘇巴朗典型的暗色調(Tenebrism),描繪出女子與天使的優雅和美麗,也把靜物畫得很寫實,同時將現實與精神世界合而為一,可說是很大的藝術成就。展場呈現兩幅僅存的自畫像,其中一幅繪於1650至1655年,當時牟里尤卅多歲,在大教堂的委託案中展露自身的能力與才華,帶給他無比的自信。在這幅自畫像中可見他沉穩的模樣,容光煥發的臉上有著犀利的眼神,在在說明他的霸氣和強勢的野心。(全文閱讀516期藝術家雜誌)
巴特羅美.艾斯杜潘.牟里尤 依著窗台的農童 約1675 油彩畫布 52×38.5cm 倫敦國立美術館藏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