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義帝國榮光
蒙特婁美術館「拿破崙:藝術與皇宮生活」巡迴特展
蒙特婁美術館/2018年2月3日~5月10日
撰文/劉明惠(藝術家2018年5月516期)
長達十年之久的法國大革命結束後,拿破崙奪取政權,以「法國人民的皇帝」為頭銜,在1804年11月6日自行加冕稱帝,當時波旁貴族政體已垮台,舉國經濟衰頹,短期內恢復君主制度的王室精神並不是一件易事,平民皇帝拿破崙於是藉助於大批藝術作品的參與,重建過往輝煌雄偉的宮廷儀節和王朝統治者的榮耀形象。
典藏多件拿破崙時期作品的蒙特婁美術館,策辦「拿破崙:藝術與皇宮生活」特展,探討如何透過視覺宣傳力量塑造政治事業。展場位於蒙特婁美術館的宏斯坦(Michal et Renata Hornstein)館廳二樓,展期至5月6日結束後,將依次巡迴至維吉尼亞美術館、密蘇里州堪薩斯城的納爾遜—阿特金斯美術館,以及法國楓丹白露宮。
來自私人收藏,以及羅浮宮、楓丹白露宮、馬勒梅松堡(約瑟芬故宅)、凡爾賽宮、法國國家家具設計中心、紐約大都會美術館、休士頓美術館、芝加哥藝術學院等約五十個文化機構典藏的共四百多件品項,以皇宮職事首領為分類依據,陳列於六個部門展廳,經由畫作、塑像、御工坊的織畫、瓷器,以及眾多的家飾精品,揭示拿破崙自1804年正式即位到1815年流亡期間,奢華中略帶嚴謹軍令意味的宮廷氛圍和日常生活面貌,與它們所展現的新古典主義美學理念。
18世紀末期,出自對洛可可和巴洛克繁複綴飾風格的反動思潮,歐洲知識分子興起一股回歸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簡樸人文藝術的強烈意識,崇尚復古,激發新古典主義的誕生,影響遍及文學、戲劇、音樂、繪畫、品味設計、建築外觀等領域。
揭開拿破崙政治舞台的天鵝絨帷幕,展場中第一個場景即提示藝術在拿破崙王權生涯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義大利新古典主義名家安德列亞.阿皮安尼(Andrea Appiani)描繪的戎裝制服身像,以及法國新古典主義重要代表畫家傑哈男爵(Baron François-Pascal-Simon Gérard)製作的桂冠金縷繡飾加冕袍服肖像,簡潔地表述拿破崙從將軍到皇帝的戲劇性身分轉變。
軍人出身的拿破崙以一絲不苟態度建立他的新王朝,將皇宮做為統治期間的重要私人機構,並依不同職稱區分六個部門,各由一名主管督導,負責組織並協調皇家的起居作息:從休閒旅遊到國宴款待,從大殿到書房,透過三千五百名員工龐大陣容的效勞,將威權豪族的威嚴具體化於皇宮的軟硬體之上。
以節慶司儀為首的正殿,在一整片絳紅背景襯托之下,向法國文化部借展的〈拿破崙在羅浮宮加冕典禮後接待軍事代表〉等數件大尺寸彩線斑斕的織畫,連同四幅明豔照人,由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法蘭索瓦.杜布瓦(François Dubois)創作的「世界四部州」系列織畫設計草圖,與投射各式紋章圖案的透光天花板共組富麗奪目的宮幃景象。處於全盛時期的拿破崙,提拔自己的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Napoleon Bonaparte)為西班牙國王,展出的多件皇親國戚肖像畫,如〈西班牙皇后瑪莉—朱麗葉與女兒希娜和夏洛蒂〉一作,皆可見當時光景。
另一位重要家族成員約瑟夫.費什(Joseph Fesch)為拿破崙的叔父,後受封為法國王子和宮廷大牧師,曾主持拿破崙的兩次婚禮。在以他為首的展廳裡,除了有查爾斯.梅尼耶(Charles Meynier)所繪的〈費什穿著紅衣主教服裝〉肖像畫外,尚有1810年在拿破崙和瑪麗.路易莎婚禮中,出現在教堂祭壇上,頂端尖細高聳如燭台的一組巨大鍍金擺飾。婚後不久,拿破崙二世即出生,後受封為羅馬王,畫家約瑟夫.法蘭克(Joseph Franque)為此繪製著名的凡爾賽宮珍藏〈皇后瑪麗.路易莎看顧沉睡中的羅馬王〉。拿破崙的叔公費什為新生兒洗禮後,獲贈一對〈希臘紋樣象頭柄瓷器冰桶〉。
作者不詳(來自傑哈男爵畫室) 西班牙皇后瑪莉—朱麗葉與女兒希娜和夏洛蒂 1808-1810 油彩畫布 楓丹白露宮藏 Photo ©RMN-Grand Palais / Art Resource, NY
法蘭索瓦.杜布瓦 「世界四部州」系列織畫設計草圖—亞美利加 法國國家家具設計中心藏 ©Isabelle Bid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