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政治暴力的弱勢邊緣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胡瑪.芭芭「我們為和平而來」人物雕塑展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2018年4月17日~10月28日
政治暴力,焦慮不安
1962年生於巴基斯坦的當代藝術家胡瑪.芭芭(Huma Bhabha)創作經常對應她身處世界的暴力與災難,以類似人物的大型雕塑,或她稱之為「角色」,來與周邊的政經情勢產生聯結,有時是肢解的、消融的,或像是被解剖的狀態。目前胡瑪.芭芭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的個展,展現她結合多元影響,從歷史雕像到科幻電影,由限地製作的作品體現藝術史、政治、社會經濟的問題。
美術館的頂樓展出胡瑪.芭芭受館方委託的作品,展覽名稱為「我們為和平而來」。面對現實生活裡各種焦慮、威脅、不安或失控的景象,胡瑪.芭芭選擇創作兩座巨形的人物塑像來回應。一座是直立的人物塑像,高12呎,名為〈我們為和平而來〉;性別不明,粗壯的軀幹、手臂以及腿部都強調肌肉線條的構成,同時也宛如歷經反覆創傷,刻痕累累。前、後和側面有五張如鬼怪或面具的臉,圓睜的雙眼既像是凝視著觀眾,也可能望向未來。厚實的腳掌用力地站牢在地面,整體造形彷彿圖騰柱一般的存在,暗示曾經有過戰事、傷痛、不安、焦慮等負面情緒,並且在恢復平靜之後,沉默等待和平的到來。
另一座人物塑像長18呎,名為〈Benaam〉,在烏爾都語(Urdu)意指「沒有名字」或是「未取名的」,紀念在伊拉克、阿富汗戰爭中犧牲的許多無名英雄。這件作品人物跪坐在地上,俯身向前,猶如頂禮膜拜的姿勢。黑漆漆、亮面的布袋完全遮蓋頭部和身軀的個別特徵,從人物身後初看時看不出人形,以為是一大塊不規則的形狀;但前方,一雙巨大的手伸出斗篷,這雙皮膚粗糙、斑斑駁駁的手,彷彿暗示歷經滄桑的歲月痕跡。
科幻外星,溝通場域
展覽名稱源自1951年的美國黑白科幻電影「當地球停止轉動」裡面的一句台詞,那是外星人向地球人類確定「我們懷著和平的善意而來」(We come in peace)。大都會美術館當代藝術部門策展人沙奈.嘉梵尼(Shanay Jhaveri)點出,科幻外星的引用對胡瑪.芭芭來說非常關鍵。展覽的兩件作品像是外星生物般的存在,先是它們來到此地,我們提問這些人物是誰?為什麼在這裡?再來,我們和它們如何接觸對話?尤其是我們並沒有共通的語言。對此,藝術家提出以身體做為交換的場域,而不是語言。
兩座雕像傳遞出疼痛和生還的概念,它們可以解讀為相同或不同情境。一個或許有健壯肌肉、透露目中無人的神情,另一個或許臣服於威權或暴力。它們直接出現在都會的戶外天空之下,與紐約和當代社會連結在一起。
身體意涵,權力關係
胡瑪.芭芭的雕塑人物之意涵,超越物件的實體造形,是以身體與政治的緊密關係為前提。作品暗示外來、未知、有傷害力的接觸與衝擊,可能是跨文化、經濟、政治的多面向隱喻,精確地切入當前政治現實的失衡,導致主流優勢與國家主義興起的趨勢。暴力於是由此而生,處於弱勢的族群被褫奪應有的公民權利與保障,影響涉及不同的族裔、宗教、女性以及移民人口。政治權力結構直接衝擊身體的自主與自由,權力關係給予身體標記、訓練,或使之受苦,以不同手段和形式達到控制的目的。(全文閱讀518期藝術家雜誌)
胡瑪.芭芭 Benaam 2018 (攝影:周東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