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幻想曲──曹力個展
沁德居藝廊/2017年6月3日~22日
曹力 小女孩的夢 2003 油彩畫布 60.8×50.1cm
我常常覺得,藝術家和他的生活本質愈接近,就愈顯珍貴,而曹力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的繪畫看似天馬行空,但卻有自己的風格與章法,而此完全來自於他的生命經驗和生活狀態。
從曹力的兒時回憶,我們可以發現他從小就具備的敏銳觀察力:
那許多奇奇怪怪的昆蟲和植物,那許多閃閃爍爍的光斑和陰影,那許多在碧波中穿行的魚兒,那許多在林子裡唱歌的鳥兒,那許多好看的顏色,那許多眼淚和歡笑,那許多扭曲的面孔,那許多寂寞的日子,那許多永遠忘不掉的歌,都能在兒時回憶檔案中找到各自的位置。
這種特質,造就他日後的創作之路,也讓我再次認知,一個藝術家的形成除了命運的安排外,也深受其天生個性的影響,而這就是我們說的「畫如其人」。幼年的曹力就是個擅長手工藝的孩子,這與其具有敏銳美感的母親的潛移默化密切相關。青少年時期的曹力,加入了文藝宣傳隊,那個階段使他完全發揮了藝術長才,身兼演員、演奏、繪畫⋯⋯多才多藝的他一直到十八歲,才在朋友的影響下學畫,正式展開了繪畫生涯。
曹力 回望童年 2004 油彩畫布 39.7×49.9cm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曹力早年的藝術養成——他是在「玩」的狀態中,提昇了自己對於美的認知,然後才逐步建立手上的功夫,就如同他在自述中提到的,他是在後來才理解關於素描的概念,之後經過大量的練習後鍛鍊技術,於是奠定了曹力日後在造形上的掌握能力。除此之外,曹力和其他畫家不一樣的是,他對於音樂的涵養,使他的繪畫產生了邏輯和節奏的感覺;曹力的作品沒有學院派章法構圖的包袱,他刻意地將畫面中的人物和符號主觀地變形,造成了靈動的活潑感覺,這種充滿象徵和暗喻的手法,透露出藝術家個人的、在現實之外的夢幻世界,而此是曹力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也是他天馬行空又想像力豐富的自我表達。曹力繪畫中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色彩的運用。就像先前提到的,音樂性是使他的作品與眾不同的原因——他擅長使用具有朦朧夢境感覺的灰階顏色,使其畫面具有協調的整體感——抒情的顏色,與來自他想像力的夢幻式造形搭配,呈現出一種響亮的獨特調子。
曹力 牧野笛聲 2004-2005 油彩畫布 橢圓75.8×101.4cm
所以說,音樂性與詩意是曹力繪畫的兩大特色,就如他在創作自述中提到的:「我廿歲時用小提琴和畫筆考入貴陽市評劇團任樂隊伴奏員兼美工宣傳。回到城裡後有了許多畫畫的朋友,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對藝術、對美好事物都有共同的追求,也看了許多世界文學名著,其中羅曼.羅蘭寫的《約翰.克利斯多夫》,據說是寫貝多芬的身世,對我影響很大,於是立志做一個純粹的藝術家。先苦練小提琴,後來發現自己只能是一個畫家,就放棄了小提琴,從此專心習畫,沉溺在繪畫的天地裡。」雖然曹力最終選擇成為了畫家而非音樂家,但他對於旋律和音符的喜愛,同樣可以在他日後的畫作中清晰得見。
除了豐富的生命經歷外,敏銳的感受力和觀察力,同樣也是成為一個好的創作者,很重要的關鍵: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事物的美好趣味,並且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繹,是讓藝術家與眾不同的原因。「我經常獨自去野外畫畫⋯⋯潛心地研究自然的細枝末節,當我發現並捕捉到那無與倫比的美時,一切都算不得什麼了!那微妙的色彩組合,奇妙的色調轉換,強烈的色彩對比,最藍的天,最金的夕陽,最亮的反光,最濃的陰影⋯⋯有一陣,色彩就是我的一切,成為我的生命,佔據我的眼、我的心、我的夢!」值得留意的是,儘管看見了燦爛鮮明的各種顏色,曹力卻沒有將眼睛所見的真實色彩直接表現在畫布上,而是選擇了灰階的調子,這是因為,他內在追求的是和諧的音樂性,創作是為了滿足內在的理想世界。
曹力 夢遊的女孩 2004-2005 油彩畫布 70×50cm
因此,在色彩上他運用主觀的展現,而此正是他繪畫中難以取代的技法——來自於他的經歷和個性,經過思考後得到的啟發,並且脫胎換骨。可以確定的是,繪畫對於曹力來說是把「青春的苦悶,兒時帶來的自卑,生活中的失望都找到了最好的解脫、最好的超越。我的才能,我的專注,我的藝術理想、青春激情,在這裡得以昇華。」曹力的作品看似溫柔含蓄,但這不代表創作者內在激情的缺乏,而是選擇了詩意溫婉的形式,以超越現實的狀態來表達,這是他獨特的藝術語言。
除了天分的發揮,成年之後的曹力,仍然致力於豐富自己的眼界和涵養,其中的重要途徑,就是旅行與閱讀。為了收集素材和寫生,曹力的足跡遍及中國各地;而在閱讀方面,他更是飽覽古今中外的藝術名家之作,廣泛地攝取各家之長,他曾經如此敘述過自己早年的風格養成:「當時我在藝術上主要受俄羅斯巡迴畫派風格的影響,注重情節性、文學性,喜歡寫實風格。我最喜歡的是弗魯貝爾和列維坦,前者是以幻想神祕的情調讓我著迷,後者則以對大自然的謳歌、濃郁的抒情讓我陶醉。雖然後來接觸和吸收了很多東西,但最根本的趣味,和藝術家生命、氣質連在一起的那種根深蒂固的東西是變不了的。直到現在我仍然喜歡幻想、神祕和抒情的東西。」1978年,曹力進入了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在學院的教育系統中,他接觸到更多西方藝術的觀念,例如「先是注意到維也納的分離派,那華麗的裝飾性、平面化、變形,畫面既結實又極豐富,這是和寫實的情節性繪畫不一樣的東西。後來對德國表現主義的東西感興趣,那情緒的宣泄,任意的變形,覺得很過癮!然後又是後期印象派、野獸派。我拼命吸收各種各樣的營養。」然而,身為一個有著高度自覺的創作者,他仍然覺得有些徬徨:「⋯⋯舊的觀念和新的觀念的關係沒有真正搞通,始終擺脫不了客觀視覺形象的束縛。」
曹力 幸運的瞬間 2005 油彩畫布 39.9×49.6cm
在學院的那段時間,可說是曹力極力尋找自我藝術定位的時刻,除了自己的努力和修為外,他也自言那段時間「覺得向周圍同學學到的東西,甚至比向老師學到的要多得多」。對於曹力而言,學院派的道路始終未能提供給他在藝術創造上的完全發揮,而這個情況一直要到他選擇了壁畫專業之後,才獲得改善。「(我)在壁畫工作室裡接觸了袁運生老師,他使我藝術上有了明顯的轉機,使我從混沌中解脫出來,很快找到了較明確的方向⋯⋯袁老師向我們介紹了畢卡索、克利、馬諦斯、達利、夏卡爾等現代藝術大師的藝術。他啟發我們怎樣去研究大師們的東西:拿他們的線條和中國的線條作比較(陳老蓮等),找共同點和不同點。我這才開始真正認識到線在繪畫藝術中獨立的價值和意義。」顯然,這幾位古今中外的藝術大師給他很大啟發,而壁畫中圖樣化的平面壓縮風格,也讓曹力找到了合適的自我表達。關於這個轉捩點,曹力自己有過很深刻的一段書寫:
「我把東西方藝術連在一起,把中國古代畫工和畢卡索連在一起,我似乎找到了藝術的真諦:藝術是沒有國界的,是心靈的產物,是真情的表達,是生命的自然流露,是自由的翱翔,自然本身不是藝術,只有通過藝術家的心靈過濾後再流出來的才稱得上『藝術』。就像做酒的過程,糧食和葡萄本身不能醉人,通過釀製後,雜質去掉,留下的精髓才能使人迷戀,使人陶醉。
曹力 精靈們的悄悄話 2008 油彩畫布 橢圓60.7×50.5cm
我這樣來解釋我的創作:我把空白的畫布看成一個平靜的空間,當第一個筆觸上去後就開始破壞這種平靜,我要做的就是有機地來組織這些色彩『筆觸』——我稱它為『力點』——讓它們時而聚集,時而分散。有時濃濃的、重重的,像打擊樂的音響;有時又柔和的、淡淡的,僅僅能感覺到。我像作曲家安排音符、音色、節奏、速度一樣來把握色塊、色點、色域和線條的配置。當把這些『力點』放到合適的地方,以千變萬化的方式組合起來後,那個被破壞的平靜空間重新建立了秩序。我從中領悟到世界的奧祕,一切事物都是因為矛盾的兩面才存在,像白天與黑夜、冷與暖、強與弱、有與無、陰與陽,當你把一些根本問題弄明白後,就可以更主動地駕馭整個畫面,駕馭那任你自由馳騁的空間。」
鮮明的風格、難以取代的技法、超越現實的追求以及審美高度的涵養,是我在賞析藝術品時,經常提到的幾個關鍵,而曹力的繪畫,無疑符合以上的幾個原則。身為一個好的創作者,曹力的藝術始終來自於生活和自然,他的好奇心與赤子之心,是他創作的初衷,而不安於現狀則是使其持續在藝術道路上前進的動力——藝術創作是愉悅自己也愉悅他人的產物,而曹力讓我們看見他豐富珍貴的內在世界。
曹力 聆聽幸福樂章 2010 油彩畫布 60×50.2cm
曹力 笛聲悠悠繞青山 2011 油彩畫布 60.2×50.4cm
曹力 聆聽笛聲悠揚 2011 油彩畫布 60.1×50.5cm
曹力 微光中的幸福啟程 2012 油彩畫布 60×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