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旴嵐:靈魂機械鍊金術」特展
國立台灣美術館/2017年6月3日~9月3日
「生物機械聯合研究室(U. R. A. M.)最近發表了一項關於新種無機生物的驚人研究報告。這個仰賴城市能量維生的新機械生物,勢必會在城市能量研究者間造成騷動。根據研究,此機械生物具有類似植物吸收太陽能而行光合作用的機制,U. R. A. M.將這新物種命名為『Urbanus』,意即『城市的戀人』,依其特徵可分為雌性與雄性,雌性體會直接吸收城市能量,雄性體則吸取從雌性體釋出的能量光子。⋯⋯」
左/ 崔旴嵐 烏邦努司─雄性 2006 金屬材料、機械、電子器件(中央處理器板、馬達) 25×25×287cm(攝影:徐曼淳)
這段文字來自生物機械聯合研究室(U. R. A. M., United Research of Anima Machine)近期的一份發現新物種「烏邦努司」的研究報告。事實上,U. R. A. M.代表的是韓國當代動力裝置藝術家崔旴嵐(Choe U-Ram)的名字,同時也是其工作團隊的名稱,這位以具獨創性動力機械雕塑於國際藝壇嶄露頭角的藝術家,他的每件作品總會包含一個故事,或許是一則煞有其事的生物研究報告,或許是一則具有寓言、神話性質的傳說。今年崔旴嵐受邀於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崔旴嵐:靈魂機械鍊金術」個人展覽,呈現他自2003年至今最新的創作共卅三件代表性作品。
走進國立台灣美術館的入口,即刻吸引目光的是挑高大廳半空中懸浮的一有兩雙金屬翅膀的機械巨蟲,令人不由得慢下步伐,屏息駐足,仰頭觀看它弦月狀節肢軀幹的兩端徐徐地向內弓起,彷彿竭力接近它身體中心旋轉閃爍的球體,由數片似蟬翼又似羽翼組成的雙翅收起、展開搧動,動作平靜輕巧,在金屬材質的堅冷中卻呈現一種生物活體的溫度與靈性。這是崔旴嵐作於2014年的機械雕塑〈印瑪古〉,在正式進入展場前,便彷彿向觀者預告他們即將進入一場由藝術家的想像所鍊成的、被謎樣科幻異獸盤據的時空旅行。
左起藝術家崔旴嵐、策展人金善姬、國美館館長蕭宗煌於展場合影
展覽策展人為韓國濟州金昌烈美術館館長金善姬(Kim Sun-Hee),之前她曾經分別在日本東京森美術館與韓國大邱美術館為崔旴嵐策畫過二場個人展覽,今年於國美館的個展是第三次合作。從金善姬邀請崔旴嵐參加2006年在東京森美術館的「知名青年藝術家招聘企畫」(MAM)的「城市能量」個展,成功受到國際矚目開始,至今已逾十年,一路上她看著崔旴嵐的機械生命體誕生、演化,均是經過相當耗時費力的構思過程和電子工程技術的反覆試驗,作品所蘊含的想像力與哲學思維則來自藝術家對現實社會的觀察及反思,使作品在繁複令人目眩的裝飾性之下,有著同樣不容忽視的問題意識。金善姬表示,此次展出是她為藝術家策畫過規模最大的一次,希望能夠給予觀者全新且驚奇的視覺經驗和藝術感知。
國美館館長蕭宗煌在開幕記者會上表示,國美館除了推動台灣美術發展脈絡的研究,也致力於國際文化的交流,每年均會策辦國際向度的展覽,今年國美館則以個展形式為台灣民眾引介崔旴嵐這位韓國藝術新星與他的「靈魂機械」。
左/ 崔旴嵐 自畫像 1977 炭筆、油彩、畫布 94.5×75.5cm(圖版提供:崔旴嵐) 右/ 崔旴嵐 自畫像—衍生 2012 樹脂、不鏽鋼、銅 90×93×40cm
機器人科學家
進入陰暗的展間,首先見到崔旴嵐七歲時與父親共同完成的繪畫作品〈自畫像〉,以及2012年依照這件作品製作的桌上裝置〈自畫像—衍生〉。畫中為一人型與鯨魚造形的機器人,包含內部構造的設計,述說藝術家自小對機械物件與科技的想望。崔旴嵐出生於1970年,當時的韓國社會尚未從韓戰的創傷中恢復,政治局勢緊張,政府時常發布戰爭演習,透過媒體向人民宣導避難須知,如何防範核彈攻擊⋯⋯。童年成長於這樣的背景,並受到日本機器人動漫卡通的啟發,讓崔旴嵐從小就幻想有一天要成為機器人科學家,創造能保護家人和朋友、自給自足的全能機器人。而崔旴嵐的祖父崔惠成是汽車製造與設計師,祖母則是韓國最早的女性計程車司機,崔旴嵐說,他應是傳承了祖父母和均從事藝術工作的父母兩代的天賦,而父親為他購入他的第一台個人電腦,使夢想得以萌芽。雖然後來志向從科學家轉為藝術家,崔旴嵐幼時的心願似乎默默地引導他走上動力雕塑的創作之路,在就讀韓國中央大學美術系學習雕塑時,他便深受動力藝術大師柯爾達(Alexander Calder)和丁格力(Jean Tinguely)的影響,重新喚起他對機械的熱愛,「動態」自此成為他創作的核心形式,並持續精進電腦技術和機械工程的專業。
崔旴嵐 印瑪古 2014 金屬材料、機械、電子器件(中央處理器板、馬達、LED燈)、磁鐵 175×270×289cm(攝影:徐曼淳)
崔旴嵐作品〈印瑪古〉的草圖(圖版提供:崔旴嵐)
藝術、科學與生物的神祕交混
在機器人裝置的右側,展出數十張崔旴嵐過去創作的素描設計手稿,得以一窺藝術家的想像凝結的初步一隅,同時也提示觀者在接下來的展覽,這些紙上草圖所繪之物將幻化成形。此時觀者或許也會發現,雖然藝術家是以科技組件做為創作途徑,但作品的設計構想卻呈現令人感到似曾相識的動物、植物、昆蟲的生物造形。2012年崔旴嵐在澳洲柏斯的約翰科廷美術館(John Curtin Gallery)舉辦個展時,藝術家暨《Daily Serving》的藝評席亞.寇斯坦丁諾(Thea Costantino)形容他的作品,令人聯想到19世紀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以及當時人們對自然萬物充滿未知而興致高昂地進行物種探索、分門別類的年代。如果將這次的展覽也視為是對藝術家所「發現」的這些另類物種的一次探勘成果,展出的藝術家草圖,便彷彿成為對這些不明生物的側寫和素描紀錄,作品則像是藝術家採集而來的活體標本似的,整場展覽頓時化身為一個現實與虛構、藝術與科學、過去與未來交混的異質空間。
崔旴嵐說,他始終想像機械具有生命,而它們則是產生自人類無盡的慾望,進而獲得滋養進化、繁衍;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當代科技與時俱進、汰換快速,也是源自人類將自身慾望延伸、投射的具體產物。這也是為什麼崔旴嵐在2006年森美術館的個展「城市能量」,以「靈魂機械」(Anima machine)一詞來稱呼自己的創作,成為他此後作品的最佳註解。在拉丁文中,「Anima」這個字根有移動的含義,同時也指鬼魂、靈魂、生命,在「靈魂機械」這個概念下,崔旴嵐製作出具動態的仿生結構,並使用拉丁文或梵文命名,賦予這些金屬生命體彷彿自遠古時期便存在、直至今日才被發現的錯覺。同時,作品以金屬和無數電子元件組成的動力形態,以及似是而非的「調查報告」做為詮釋作品的文字,又蘊含一股曖昧的未來感。懸掛在國美館大廳的〈印瑪古〉,其名稱便是來自拉丁文「Imago」,意指圖象、模仿等。它是一隻擁有兩個大腦和一顆心臟的生物,象徵人類內心存在的矛盾,也影射人性自古存在自我內耗鬥爭的無限迴圈,是藝術家從南北韓對立的情勢為啟示的創作。
左/ 崔旴嵐作品〈沃堤瑪莫德佛斯〉的草圖(圖版提供:崔旴嵐)
右/ 崔旴嵐 沃堤瑪莫德佛斯 2003 金屬材料、機械、壓克力、電子器件(中央處理器板、感應器、馬達、小燈泡) 65×160×55cm
崔旴嵐的創作有一部分也是受到自然生物的啟發,他喜愛看大自然紀錄片,作品除了有外貌上的生物擬態,如造形似史前魚類的〈沃堤瑪莫德佛斯〉、有鯊魚特徵的〈杰特海亞圖斯〉、從珊瑚外型獲得靈感的〈珊瑚柳吊燈〉、以海豹骨骼和鑿冰穿洞習性為設計構想的〈庫斯土茲卡普〉等,也有從生物的生存形態和行為模式的觀察而衍生,如集體群聚、有著中央神經系統般相互溝通傳訊的〈舞納露明洛—卡麗朵斯〉,靈感便是來自海邊常見附著在岩石表面的藤壺。〈舞納露明洛—卡麗朵斯〉由數朵有著花朵造形外殼的個體組合而成,如同有自己的意識地,在一開一闔間閃爍發光。在藝術家的設定中,每個個體為各自獨立的生命,卻又像是蜜蜂、螞蟻等昆蟲社群般聚集,能夠彼此互動並交換訊息,汲取城市能量維繫生命。在藝術家和策展人刻意營造的陰暗展間中,它們靜靜地於牆面、角落活動著,機械裝置發出的細微聲響,更形如這些生物呼吸、歎息、喋喋不休地低語交談。
崔旴嵐 杰特海亞圖斯 2004 鋼鐵、壓克力、機械、人造樹脂、壓克力顏料、電子器件 88×222×85cm
崔旴嵐 舞納露明洛—卡麗朵斯 2016 金屬材料、機械、電子器件(中央處理器板、馬達、LED燈)、聚碳酸酯 283×741×75cm(攝影:徐曼淳)
崔旴嵐 庫斯土茲卡普 2011 金屬材料、樹脂、馬達、傳動裝置、中央處理器板、LED燈 220×360×260cm
崔旴嵐的機械美學,賦予其作品魅惑人心的力量,幾乎能使觀者在某個瞬間相信了藝術家創造出的故事。以機械承載的美感,有一部分無疑地來自其創作中時常出現利用光影映射所營造的視覺及空間氛圍。不過,在這些眩目或幽微的明滅中,其實有著一段藝術家在過去於藝術創作和現實生活考量之間的掙扎。展覽中展出崔旴嵐的「不是燈店」計畫(Lamp Shop),衍生自2001年藝術家為了平衡生計,曾設計的一個螢火蟲燈飾。他曾認真考慮過若藝術之路真的難以為繼,他應該會開一間燈飾店,販賣自己設計的燈具。這些燈具不只是照明設備,更是融入他一直以來對自然生物、光和動力裝置的興趣而創作的藝術作品。在他的構想中,當人們進入燈店裡卻看不到任何燈具,而是會發現外型獨特而神祕的生命,緩緩規律地運動著,熠熠生光。崔旴嵐在2013年的「不是燈店」計畫以藝術創作實現了過去的這個想法,此系列包括展出的〈銀色昆蟲之燈〉、〈銀色脈輪之燈〉、〈聖堂之燈〉、〈珊瑚柳吊燈〉等,在其多數為尺寸巨大的創作中屬於較為小巧玲瓏的作品,觀者能夠近距離地觀察到崔旴嵐作品中極為精緻的結構細節。
崔旴嵐 銀色脈輪之燈 2013 金屬材料、機械、電子器件(中央處理器板、馬達、LED燈) 直徑55cm
崔旴嵐 珊瑚柳吊燈 2013 金屬材料、機械、樹脂、電子器件(中央處理器板、馬達、LED燈) 210×107×96cm
崔旴 嵐 銀色昆蟲之燈 2013 金屬材料、機械、磁鐵、電子器件(中央處理器板、馬達、LED燈) 36×15×15cm
機械的現代寓言探問人性原慾
崔旴嵐的創作思路始終圍繞在人類慾望與人性所致的現象,但從展覽中可以發現,作品中人類的形象相當罕見,而是藉由個人的想像創造出依稀能夠辨識卻又無法確定的生物外形,承載寓言式的象徵符碼。自近年來韓國的政治與社會出現許多紛擾,更引起藝術家的關注,創作更直接地融入對社會現象與人類處境的反思,並取材具宗教意象、寓言神話的元素,指涉他所觀察到的諸多議題。如〈銜尾蛇〉一作,是取自這個古希臘便沿傳至今的神話符號,具有「循環」和「無限大」的含義,也是中古世紀鍊金術的重要標誌。崔旴嵐的〈銜尾蛇〉,蛇的頭骨造形吞食著具有金屬羽狀鱗片的身軀,一方面象徵人類在難以填補的慾望中無止盡地自噬,一方面也代表生死循環的宇宙定理。
左/ 崔旴嵐 銜尾蛇 2012 金屬材料、樹脂、24K金箔、馬達、電子器件、特製中央處理器板 12×直徑130cm
右/ 崔旴嵐 銜尾蛇(局部)(攝影:徐曼淳)
〈旋轉木馬〉、〈浮華閣〉等作於2012年的作品,崔旴嵐使用眾人不甚陌生的主題,極其浮誇地打造絢麗的外形,如〈旋轉木馬〉逐步加速旋轉,化為一團模糊不清的光影,原本童趣的音樂也扭曲走調;或是如〈浮華閣〉瑰麗莊嚴的宗教聖壇,中心所供奉的卻是一只塑膠袋,在風動裝置的吹動下不規則地飄揚,均影射韓國當今追名逐利的社會現狀,與歪斜價值觀下的虛幻無妄。觀者沉浸在這些作品發散出的光芒與展場的光影布局,卻能隱隱感到當中潛藏著一股不安、詭譎的氛圍。
崔旴嵐 浮華閣 2012 樹脂、木、水晶、24K金箔、塑膠袋、金屬材料、風扇、馬達、中央處理器板、LED燈 244×132×112cm
島嶼的金色翅膀
展場最深處,觀者可以看到,牆上三隻拍著三對翅膀、發光的生物,似是要靠近它們前方巨大的樹狀母體,母體周圍環繞數十隻相同的生物,又像是樹的花葉臨風飄動,亦似它們聚集結為巢穴,守護著發光、如心臟跳動的中心。這是崔旴嵐為了這次在國美館的個展,特地創作名為〈阿勒奧瑞茲〉的作品,名稱取自拉丁文「Ala Aureus」,意指「金色翅膀」,是以台灣島輪廓為基地生長出以台灣特有種的鳳蝶為設計發想的機械生命。
崔旴嵐 阿勒奧瑞茲 2017 金屬材料、樹脂、機械、電子器件(中央處理器板、馬達、LED燈) 330×460×190cm
從確定來台展出之後,崔旴嵐花了近一年的時間著手研究與創作跟台灣有關的作品,鳳蝶翅膀美麗的花紋引起他的興趣,發展出他以台灣島嶼外形做為繭,蝴蝶自其中飛出的動力雕塑。同樣地,他也為這件作品說了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人類從地球上的生命種子裡誕生了。時光流逝,『希望』在人類的心中萌芽,它愈長愈大,大到人類的心智再也無法容納下,因此,它離開了人類的身軀,並漂流在時間的長河。當一片片的希望飄入汪洋大海時,它們開始匯集,巨型的混沌物種因而誕生。混沌很快地演化出堅硬的甲殼,保護自己和那些失去或是沒有意識到希望的生物,免受無盡的威脅。而保護殼下,各類的希望彼此糾纏、混合,最終形成了具有森羅萬象能力的繭。⋯⋯」這是在崔旴嵐進行研究時,他發現台灣與韓國共同有相似的經驗,所衍生出的故事。去年南韓爆發前總統朴槿惠的政治醜聞風暴,集結大批韓國民眾發起稱為「蠟燭革命」的和平示威運動,崔旴嵐也曾數次親臨現場。而藝術家在網路上看到2014年台灣太陽花學運的照片紀錄,以及透過網路迅速動員與擴散的力量,改變局勢的成果。兩起事件雖然訴求不同,但都是關於共同的意識和願望,以及凝聚的力量。
崔旴嵐 阿勒奧瑞茲 2017 金屬材料、樹脂、機械、電子器件(中央處理器板、馬達、LED燈)
崔旴嵐 阿勒奧瑞茲(局部)(攝影:徐曼淳)
繭做為容納願望的容器,同時也是代表以台灣這塊島嶼為家土,金色翅膀自繭中破出,象徵希望和夢想,並相互連結彼此分享。崔旴嵐認為這個撫慰人心的故事,具有普世的意義而能綿延至全世界,因此他後來又創作一件更巨大的作品,也就是展場中這件由願望而生的繭之心臟,孕育更多金色翅膀,溝通、傳遞希望與夢想。
崔旴嵐的「靈魂機械」演化至今,生命的律動依舊,但似乎比以往更多了一絲美好與理想。我們回到展覽一開始,有著素描手稿的入口,更仔細地觀看崔旴嵐的想像世界,不難發現,在科技技術和想像力的結合之下,崔旴嵐仍然保有一份入世的精神,反思機械文明帶來的問題,以及對人類與現代社會的矛盾,進行持續的研究與觀察。崔旴嵐透過機械動力織夢,創造能夠引發更多夢境的奇幻異獸,而這些夢境的內容雖然神祕,卻有著足以令人重新思索現實生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