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時尚印跡:從畢卡索到安迪.沃荷

  • 首頁
  • 藝文消息
  • 中國港澳

時尚印跡:從畢卡索到安迪.沃荷

上海藝倉美術館/2019年3月1日~5月5日

撰文/柳敏鈺(藝術家2019年4月527期)
 

 「時尚印跡:從畢卡索到安迪.沃荷」3月1日於藝倉美術館開幕,展覽由倫敦時尚與面料博物館(Fashion and Textile Museum)主辦,將面料、時裝、藝術融合,展現自19世紀末開始的紡織工藝與藝術的故事。

 展覽共分為六個展區:「淵源:高級藝術進入紡織品設計拉開歷史帷幕」、「超現實主義:1940年代的英國和美國」、「當代大師:1950年代的美國」、「融油畫於時裝面料:1950年代的英國」、「鮮為人知的畢卡索:1960年代的美國」、「波普藝術先鋒:1950-1960年代的英美」,向觀者闡釋紡織與藝術的發展與融合。

 自19世紀末起,藝術家開始探索如何使藝術更加貼近大眾生活,他們將目光投向設計領域,而可大批量生產的紡織工藝成為了藝術家們的目標,開啟量產化服飾的革新。在探索的過程中,超現實主義成為戰後英美世界的流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達利在希區考克的電影「愛德華大夫」設計一系列夢境的布景。1950年中期,各大紡織廠開始與藝術家強強聯手的時代,最為矚目的就是畢卡索與福樂的合作,至此,在英美國家湧現出一批將藝術作品轉化為高端印花和紡織物的大師,開啟抽象藝術紋飾的風潮。1960年,安迪.沃荷的加入讓普普藝術的元素進入了紡織品設計領域。展覽呈現一重要視角:在了解和感受大師豐富的創新理念的同時,受到啟迪之後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如何將藝術與設計更為自然地融於生活。


畢卡索 筆記 1955年由美國Lanz of California百貨公司出品的連衣裙(攝影:柳敏鈺)

 

回上層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